「最美科技工作者」耄耋院士陶文銓:希望再為國家工作20年

2021-01-14 中國科協

編者按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我國數千萬科技工作者在新時代的歷史大潮中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其中湧現出很多優秀代表。他們中有的矢志不渝自主創新,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高水平科研成果贏得世界尊重;有的幾十年如一日,在老區基層進行著潤物細無聲的科學普及……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為在全社會弘揚他們一心報效祖國、勇攀科學高峰的愛國精神和感人事跡,「科協改革進行時」開設「最美科技工作者」專欄,講述他們為國創新的精彩故事,敬請關注。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日前揭曉,耄耋之年的陶文銓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陶文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國際數值傳熱學專家,也是我國計算傳熱學學科分支的奠基人之一。

近30項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及國家級榮譽;34項國家發明專利;300餘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一組組數字、一項項榮譽,是陶文銓一輩子奉獻報國的最有力見證。

開創傳熱學科的多個第一

今年80歲的陶文銓出生於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浙江紹興。1956年,正在讀高中的陶文銓被交通大學畢業的錢學森的報國故事深深打動,即使知道交大西遷,依然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交通大學動力工程系鍋爐專業。

陶院士介紹交大西遷歷史

「交大遷到哪裡,我就考到哪裡。」就這樣,他成為了交通大學西遷後首批到西安報到的學生。本科畢業後考上研究生,師從西遷老教授楊世銘攻讀傳熱學。

1979年8月的一個午後,陶文銓在學校圖書館翻到了一本英文版的《計算方法》,兩個星期的時間,陶文銓寫下了兩本自學筆記,正是這本書,開啟了他研究數值計算的大門,讓他踏上了計算傳熱學的求索之路。

1980年,陶文銓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傳熱實驗室進修。他分外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抓住每分每秒,凡是有關數值計算的課程,都去聽、都去學。「當時我就像一塊幹海綿被放進了海洋裡,拼命地汲取知識的水分。」回國時他沒想著給自己買點什麼,而是用大部分積蓄買了書籍資料和磁碟,並將這些無私地與國內同行共享。

回國後的陶文銓一直潛心從事傳熱強化與流動傳熱問題的數值計算兩個分支領域的研究,並開創了國內這一領域的多個「第一」:1986年,在西安交大主辦了我國第一個計算傳熱學講習班,首次將傳熱強化與流動傳熱問題的數值計算等領域研究引入國內;1996年,牽頭組建熱質傳遞數值預測科技創新團隊,隨後創建熱流中心,開展複雜熱質傳遞問題數值預測基礎研究及重大工程技術創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宏觀—介觀—微觀多尺度計算框架體系,發展了界面耦合的重構算子和耦合理論;發明了高效低阻的強化傳熱技術,突破了國際上「氣體阻力增加必大於傳熱強化」的傳統理念,使我國流動與傳熱的多尺度模擬研究處於國際前沿……

陶文銓的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他所開發的強化傳熱技術都已用於工業實際,對我國氣體換熱器產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陶文銓帶領團隊研發的新型換熱器為企業新增產值20多個億。

如今的陶文銓依然發揮著餘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項目和氫燃料電池項目在陝西落地的相關工作上,希望團隊的研究成果能夠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我們只想通過從事的專業,使得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能在世界上佔一席之地,有話語權,處於領先地位。」樸實的話語擲地有聲,陶文銓做到了。

不耽誤學生一堂課

「不能耽誤學生一堂課」,這是陶文銓的工作宗旨。從1966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開始,陶文銓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用53載歲月的精勤付出,書寫了一個大寫的「師」字。

陶院士與弟子合影

陶文銓上午做完白內障手術,下午就去給學生上課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至今聽起來依然讓人膽戰心驚。「白內障開刀沒有什麼事,所以我上午開刀下午就去上課了,結果幾個學生代表把我擋到門口,不讓我去,說是已經通知學生解散了,我剛開完刀不能上課。」說起這段往事,陶文銓雲淡風輕,但學生的關懷卻讓他笑得格外溫暖。

每次上大課,陶文銓都會提前到授課的階梯大教室。該階梯教室是一個能容納367人的大教室,但來聽陶文銓講課的學生經常超過此數。於是,他就自己買了20個小馬扎,每次上課前讓學生擺好。坐著小馬扎認真聽講的學生,成為陶文銓課堂上獨有的風景。

陶文銓常說:「要對幾百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負責。」所以即使傳熱學、數值傳熱學、計算傳熱學近代進展等課程已經講了很多次,但每次課前陶文銓仍會認真準備,納入新的體會和內容。「上課就像梅蘭芳演《貴妃醉酒》,演一遍有一遍的體會,講一遍有一遍的收穫。」

從教53載,陶文銓桃李滿天下,聽過他課程的學生約有12000多人,培養的研究生有140餘位,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在國內相關高等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工作,許多已經成為學術帶頭人;他所帶領的團隊自1997年組建以來,先後獲批科技部創新團隊及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形成了梯隊和年齡結構合理、基礎與應用研究並重、優勢互補的創新團隊。

在陶老看來,做基礎研究必須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希望年輕人能夠坐得住「冷板凳」。雖然已是80歲高齡,但陶文銓笑言自己心態堪比18歲,「我希望能為國家再健康工作20年。」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耄耋院士陶文銓:弘揚「西遷精神」的常青藤
    62年後,2019年8月10日,2019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陶文銓站在了舞臺中央。雖已滿頭銀絲,但他依然意氣風發,在科研、教學崗位創新不竭,「要爭取再為國家健康工作20年!」
  •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陶文銓:講臺上的人生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陶文銓:講臺上的人生 2020-09-23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陶文銓院士:青少年用成長的足跡踏過病毒造成的災難
    2月26日,在面向青少年的戰「疫」直播課中,「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者,已年過八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陶文銓著一身正裝,對鏡頭前的觀眾說道,「我們大家要努力做到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用我們自己成長的足跡,踏過病毒造成的災難,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共命運、同成長。」直播開始前,各地學校的學生已經刷起了彈幕。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六部門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並向全社會發布「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這是我的專業,我的責任,也是我應該有的擔當。」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國情懷
    「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在無人區燃燒青春
    陳亮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這位「80後」青年科技工作者十分謙虛。「我在工作上的貢獻距離這樣的稱號還有很大差距,這份榮譽屬於數十年紮根在戈壁無人區的整個北山團隊」,陳亮說,「對自己而言,這份榮譽更多是鼓勵和鞭策,將更加努力工作,力爭作出更大貢獻。」
  • 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實習生 張陽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當選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十位人物(按姓氏筆畫為序)分別為: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王靜;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設計師、首席技術官劉代軍;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祁興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陳俊武;中國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李俊賢;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培莉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預告丨《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記錄片重磅推出!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的《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首播:19:31:30 重播:次日早6:54:00節目安排如下9月17日 破譯犛牛生命密碼-姬秋梅9月18日 水電玫瑰-楊海燕9月19日 講臺上的人生-陶文銓
  • 公示 | 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來啦~有你認識的嗎?
    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正在公示中,市科技系統多名科技工作者上榜,公示期為8月26日至8月30日。詳見↓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
  • 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的戰「疫」成長課!
    3月9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出《戰「疫」公開課》「最美逆行、挺身而出」主題第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帶來《愛國奮鬥 立志成才》↓↓↓  課程介紹:課程通過講述在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一大批逆行者們攻堅克難、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勉勵廣大青年面臨困難時,做到堅韌不拔、從容不迫,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 同濟大學雙聘院士陶文銓: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最美逆行、挺身而出」主題第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帶來
  • 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 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初心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面對即將開局的「十四五」時期,廣大科技工作者如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鬥姿態踏上新徵程?本期特邀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他們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初心,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奮鬥經歷,在早日建成科技強國的願景中共同迎接充滿希望的一年。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主持國家自然基金3項、省部級5項,獲重慶市及重慶市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疫情期間堅持60餘天未休息,每天工作14小時,為我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貢獻。
  • 以科技力量託舉夢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忘初心,甘於奉獻,面對疫情勇敢逆行,以自身所學守護人民健康;他們矢志報國,銳意攻關,鑄造「大國重器」,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他們面向國家和人民需求,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能,建報國之功。他們,是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踐行者,他們的品質與精神之光,照亮了科技星空。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記錄他們的故事。
  • 20人獲評2020「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7月24日,記者從德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經評審,王志勇等20名同志被評為2020年度「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