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還是不均勻?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宇宙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的還是不均勻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

過去,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框架下,根據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科學家認為宇宙早期經歷了一個被稱為「暴脹」的急速膨脹階段,這一階段的量子漲落造成了宇宙的密度漲落。隨著宇宙的演化,漲落越來越大,宇宙也就慢慢地變得不那麼均勻了。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經過為期7年的千度調查(KiDS),科學家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觀測了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宇宙中超過3000萬個星系。結果顯示,宇宙的均勻性比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的要高出近10%。

宇宙均勻性是什麼?科學家又是怎樣計算出整個宇宙的均勻性?此次觀測結果比模型預測高出10%意味著什麼?

技術進步使均勻性驗證成可能

目前,用來描述宇宙大爆炸和宇宙進化的標準模型為弗裡德曼模型,其理論基礎是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實質上是關於引力的理論。1922年,俄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宇宙,建立了第一個宇宙模型。

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弗裡德曼最初提出的宇宙模型,演化成為一個共同的假設:宇宙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這就意味著,宇宙的均勻性在任何位置、任何方向上都應該是一樣的。這一假設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即宇宙學原理。這一原理是否正確最終需要觀測驗證,綜合星系計數、射電源計數和微波背景輻射等各種觀測結果,這一原理的正確性是有保證的。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宇宙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幅景象:億萬顆恆星組成了星系,星系組成星系團,星系團又組成超星系團……甚至還有一個個星系組成的盤根錯節的星系「鏈」。這樣看來,宇宙到底是均勻的還不均勻的呢?

「如果把宇宙分成一個個大塊,每個大塊的密度是相對均勻的。但是每個大塊內的物質又有不同的結構,有的區域物質密度非常大,我們稱之為核;有的區域密度非常小,我們稱之為空洞。核與核之間還通過絲狀物質分布結構相連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馮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宇宙的物質分布就像是平衡態,各種天體結構就像是平衡態的漲落。」

科學家認為,當初做出這一假設有兩個原因:一是從實用的角度考慮,因為用來描述宇宙的方程太複雜了,如果宇宙不是均勻的,求起解來非常困難,也就無法直觀地描述所觀測的各類天體;二是由於觀測手段的匱乏,當時的科技水平遠遠無法支撐人類對遙遠宇宙的探索,沒有人知道宇宙在大尺度結構上是什麼樣子的。這樣一來,把宇宙設想成最簡單的形式也就合情合理了。

此前人們沒有能力從觀測上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我們能看到的宇宙區域越來越廣,終於可以對其進行驗證。

均勻與否和觀測尺度有關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飛出太陽系,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作為一名太空旅客,你可能會感到異常乏味,覺得這次旅遊是一個很糟糕的決定,儘管兩地相距僅有4.2光年,旅途中大部分時間都見不到一點物質的影子。

從科學上理解,這表示在相對較小的尺度範圍內宇宙並非均勻分布。

那麼,在大尺度範圍內宇宙是否就一定是均勻的呢?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就像是海洋,從近處看波浪迭起,但從高空看,卻光滑如鏡。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通過大範圍的星系紅移巡天觀測發現:宇宙的均勻性與尺度有直接關係,即使從上億光年的尺度上看,宇宙空間裡星系都並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出許多空洞和纖維狀的結構,只有在幾十億光年的尺度上星系分布才變得均勻。

「在星系與星系之間,宇宙中的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星系連成一片,構成星系團,如果不是存在一種神秘而不可見的物質,星系團早就分崩離析了。」馮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家把這種看不見的神秘物質稱為暗物質。宇宙由天體、暗物質、暗能量組成,其中暗物質和暗能量佔宇宙的95%,許多看起來空無一物的宇宙空間中卻是「暗」流湧動。我們通常把普通物質、冷暗物質和宇宙學常數組成的加速膨脹宇宙學模型稱為標準宇宙模型。

總之,儘管從某一角度來說,宇宙是不均勻的,但是在大尺度上,宇宙的物質分布是均勻的,標準宇宙模型還可以繼續用下去。

或將改寫經典宇宙學理論

宇宙的均勻性其實並非一成不變。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觀測表明,宇宙在38萬歲的時候,有的地方溫度高,有的地方溫度低,這種溫度的漲落與平均溫度的比值大約是1/100000。「我們也可以把溫度的漲落看成光子密度的漲落,可以作為宇宙均勻性的輸入初始值。」馮磊說道。

但是,隨著宇宙的「成長」,密度的漲落會慢慢地變大。密度較大的物質會通過引力「襲擊」周圍區域,把其他物質吸引過來,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宇宙的均勻性會慢慢偏離初始值,變得越來越不均勻。這一過程是精確可算的,根據測量結果,還可以檢驗標準宇宙模型的準確性。

此次千度調查項目(KiDS)的觀測結果顯示,宇宙的均勻性比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的要高出近10%。也就意味著,標準宇宙模型預測的結果「略顯誇張」。

據悉,這項觀測採用的是弱引力透鏡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測量光經過天體時傳播路徑的彎曲來推算宇宙的物質分布。這與另一項名為重子振蕩光譜調查(BOSS)的單獨研究對星系群的觀察相結合,提供了對暗物質分布的精確測量。

如果這些發現是正確的,它們可能會有一些廣泛的影響。這可能意味著,大尺度上的引力與人們想像的不同,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物質落入宇宙密集區域的速度比預期的要慢。又或者,人們對暗能量的理解還遠遠不夠,因為暗能量被認為是造成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

但是,這一觀測結果目前仍存爭議。馮磊認為,雖然這個項目持續7年觀測了3000萬個星系,約佔宇宙的5%,但也有一種可能是這5%的空間恰恰是比較均勻的,所以還需要其他天區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才能更好地確定宇宙的均勻性。

由於這一觀測結果來得極其突然,全球的天文學家在震驚之餘還沒有開展相應的研究。「如果這一結果被證明是對的,那麼我們就要反過來思考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參數是否需要修改。」馮磊告訴記者,這可能會顛覆人們對宇宙演化的理解。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還是不均勻?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宇宙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的還是不均勻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過去,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框架下,根據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科學家認為宇宙早期經歷了一個被稱為「暴脹」的急速膨脹階段,這一階段的量子漲落造成了宇宙的密度漲落。隨著宇宙的演化,漲落越來越大,宇宙也就慢慢地變得不那麼均勻了。
  • 宇宙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在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對超過3000萬個星系觀測7年後,科學家發現宇宙的均勻性比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的要高出近10%。本報記者 張 曄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的還是不均勻的?
  • 宇宙各向膨脹均勻嗎?
    這意味著,不管物體在哪裡,無論您身在何處,只要它們之間沒有任何更具體的相互作用,固有的物理屬性(例如宇宙的膨脹率)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考慮到這一假設對現代宇宙學的重要性,科學家們嘗試以各種方式對其進行檢驗。例如,儘管看起來確實存在一些輕微的不均勻性(稱為各向異性),但最遙遠的輻射天文學家所能看到的溫度令人震驚地均勻。
  • 如果有暗能量,它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勻的嗎?那暗物質呢?
    話題:如果有暗能量,它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勻的嗎?那暗物質呢?妙華嚴:阿彌陀佛。很淺顯的問題,我們來做細心觀察和思量。一切可見物質,有不動的嗎?一切可見的物質有均勻的嗎?答案是沒有。那麼不可見的一切能量,相對來說就一定沒有不變的沒有不運動的,一切可見物質的運動都是能量作用的結果。物質個體有大有小,物質運動有急有緩,說明能量也一定有大有小有急有緩。自然,不管是暗能量暗物質還是一切能觀測到能看得著的能量物質,都不會均勻。這個取決於客觀物理世界的因緣條件。這是唯物主義的理解和推理,有一定的局限也非常的狹隘,因為觀測的手段技術及觀測角度不同,結果是千差萬別的,也絕對全面不了。
  • 為什麼一些星系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有螺旋狀旋臂?
    宇宙中有非常多得星系,有些星系內星體傾向於均勻分布,而有些星系則具有螺旋狀旋臂,而我們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就是棒旋星系,有多條旋臂,它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包含旋臂的銀盤,中央突起的銀心和暈輪部分。而旋臂主要由星際物質構成。
  • 網聯分布式均勻分布算法分享
    根據Hash均勻路由算法,我們歸納的算法通式為:sum(A*N + B) % 36。我們在實際生產中通過調整可調參數N,使我們的36臺分布式Hash槽上的數據分布均勻。現網聯的流水號為31位數字,每一個數字的取值範圍為0~9,因此A和B的取值範圍均為{0,1,2...,9},每個位上在該取值範圍上的取值概率均為1/10。
  •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茫茫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轉,對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空間,因為宇宙中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靜止的,比如部分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可以說,如果宇宙中的天體不轉動,等待它們的結果或許只有滅亡,雖說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自轉和公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無法感知地球在轉動,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思考
  •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宇宙中每個天體都在有序轉動,那麼宇宙又在圍繞什麼運轉?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每個天體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在宇宙中運轉,對人類來說,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空間,因為宇宙中沒有一個天體是完全靜止的,比如部分行星會繞著恆星公轉,恆星也會繞著星系中心工作,可以說,如果宇宙中的天體不轉動,等待它們的結果或許只有滅亡,雖說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自轉和公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卻無法感知地球在轉動,但是當人們換一個角度思考,例如地球的黑夜和白晝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
  • (原創)礦產為什麼不均勻分布?
    這樣,在比較複雜的隕石坑連接形成的地殼裡,礦產是不會均勻分布的。
  • 為什麼首張黑洞照片的亮度是不均勻的?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天體,除了我們比較常見的恆星,行星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神秘的天體,比如:脈衝星,中子星,黑洞等。這些特殊神秘的天體中,以黑洞最特殊神秘。黑洞到底是什麼,科學家目前也沒有確定的答案,它早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誕生誕生後,就被預言存在黑洞這樣的一種神秘強大的天體。
  • 均勻分布、三角分布、正態分布在哪些情況下用,不要搞混淆了
    均勻分布在測量實踐中,均勻分布是經常遇到的一種分布,其主要特點是:測量值在某一範圍中各處出現的機會一樣,即均勻一致。b) 如果有證書或報告給出的不確定度是具有包含概率為0.95、0.99的擴展不確定度(即給出U95、U99),此時,除非另有說明,可按正態分布來評定.
  • 宇宙中有沒有不轉的天體?宇宙本身又是怎麼運動的?
    中學的科學書上就明確告訴大家,宇宙中所有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本身還以3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帶著一幫小弟以120千米/秒的速度繞著銀心公轉,而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卻正朝著一個叫做巨引源的神秘區域以超過60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更大範圍呢是怎麼運動呢?宇宙又是咋個運動呢?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沒有最大只能更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什麼樣的事物最大呢?那一定是人類生存的這個地球了。古時候的人們沒有快速的交通工具,想要週遊世界是不可能的,它們只能無限想像地球有多大。等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飛機這種快速交通工具,自然週遊世界也就沒那麼困難了,這個時候我們仍然會感覺地球好廣闊好大。
  • 天文之最: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日地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即便是光這麼快的東西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跨越這個距離,雖然並不算長。稍微計算一下我們就知道,太陽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500秒或8分20秒,想像一下,其實我們在地球上面看到的太陽並不是"現在"的太陽, 而是8分20秒前的太陽! 另外,著名的南門二也被叫做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除了太陽以外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
  • 為什麼天體都是球形的呢?宇宙中的衛星的形狀是怎麼形成的?
    恆星,行星和其他天體之所以都是球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是其他別的千奇百怪的形狀,完全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任何物體都會對其他物體產生吸引力,因此有很多個不均勻分布的相同例子,總是傾向於聚在一起形成行星和恆星,同時還有許多其他力的作用。
  • 7年觀測超過3000萬個星系,他們發現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可能比想像的更「平滑」
    圖片來源:B.Giblin, K.Kuijken等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可能比想像的更平滑,這可能會顛覆人們對宇宙演化的理解。近日,科學家宣布了為期7年的千度調查(KiDS)的結果,他們使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望遠鏡(VLT)觀測了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宇宙中超過3000萬個星系。結果顯示,宇宙的均勻性比宇宙學標準模型預測的要高出近10%。
  • 從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發,物質應該均衡分布,可宇宙偏偏是張網
    在宇宙中有著無數的天體,衛星、行星、恆星、中子星和黑洞,它們按照特定的規律組合成一個個恆星系、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感覺上,這些物質應該是隨機且均衡的分布於宇宙空間之中,而且從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發也應是如此,可偏偏事實並不是這樣。
  • 種種超自然現象不斷暗示宇宙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相反,宇宙的物理定律不能容忍這種局部偏差。假設從我們自己的太陽繫到數十億光年遠的星系,到處都存在著違反通用物理學的物理學定律。換句話說,儘管物質的密度和分布在整個空間中存在明顯的變化,但科學家們認為,在數億光年的大範圍內,宇宙是同質的。
  • 用粒度分布預測含量均勻度
    小編發揚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找到了本圖的源頭。它是一篇輝瑞研發人員撰寫的文章的結論,《Particle Size Limits to Meet USP Content》。這種理論知識正是我們製劑人員缺乏的。製劑人員不只是工人,更是科學家。詳細的推導過程編譯如下。
  • 宇宙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事件和天體?
    都說現代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但奇點是一個緻密高溫達到普朗克溫度卻沒有任何尺寸的點,無論是廣義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無法適用於這樣極端的天體,宇宙誕生時就很可怕了,在大爆炸時甚至都沒有一份圖紙,所以未來的宇宙爆炸成什麼樣,只有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