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暗能量,它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勻的嗎?那暗物質呢?

2020-12-04 妙華嚴

話題:如果有暗能量,它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勻的嗎?那暗物質呢?

妙華嚴:阿彌陀佛。很淺顯的問題,我們來做細心觀察和思量。一切可見物質,有不動的嗎?一切可見的物質有均勻的嗎?答案是沒有。那麼不可見的一切能量,相對來說就一定沒有不變的沒有不運動的,一切可見物質的運動都是能量作用的結果。物質個體有大有小,物質運動有急有緩,說明能量也一定有大有小有急有緩。自然,不管是暗能量暗物質還是一切能觀測到能看得著的能量物質,都不會均勻。這個取決於客觀物理世界的因緣條件。這是唯物主義的理解和推理,有一定的局限也非常的狹隘,因為觀測的手段技術及觀測角度不同,結果是千差萬別的,也絕對全面不了。

佛教的宇宙觀世界觀就能很完美的解釋這個問題,當我們的心念升起時,能量開始波動,包括明暗一切能量。當我們觀察時,一切物質一切能量才開始有了實際意義,並隨著你的觀察和研究而變得豐富多彩。換句話說,妄想是一切能量的來源。分別是一切世界一切能量一切物質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因。執著是一切物質一切能量產生對立產生碰撞的始作俑者。

當我們停止思量停止觀察時,也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和執著的當下,十方無盡世界無邊虛空無等等一切能量都一時清淨寂滅。這一時的空間維度向更完美的方向搭建,這時的能量體現出絕對的純淨,相應的世界表現出絕對的完美。 因為識心妄動渾濁顛倒停止了,清淨心體就現前,這時的暗能量和可觀測可見的能量沒有界限,暗物質和可見的一切物質沒有界限。顛覆一下常規現象,逆向一下我們的思考。我們做個直觀的說明:暗物質存在於一切可見物質當中,暗能量是一切能量的原力。換個說法,它們是一個整體。

就像是說,光不是太陽,太陽會發光。那麼究竟光是太陽還是太陽是光呢?沒有太陽就沒有光,沒有光那也不叫太陽。它們是一個整體。雲不是水,水卻可以在因緣具足時化成雲。那麼雲到底是不是水?水到底是不是雲?都是觀察思量分別產生的障礙和疑惑。在雲在水的本位上,也就是如如的釋義,不變不異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一切修行求道者,能悟透這個真理,那麼在他的世界中,能量是均勻的純淨的,心海是平靜的世界是清淨的。

文:南山妙華嚴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暗能量在宇宙的分布均衡嗎?
    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26.8%暗物質,4.9%的重子物質組成。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們研究暗能量、暗物質,基本上都建立在宇宙爆炸、宇宙膨脹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上,基本證明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但仍然沒能找到暗能量和暗物質。
  • 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暗物質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與現有觀察到、發現到的物質產生相互作用,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發現或者觀察到的物質都具備質量的特點,難道暗物質沒有質量嗎?沒有質量的物質就是暗物質嗎?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暗能量從何而來。或許我們都迷失了方向,思路出錯了。或許根本沒有暗物質和暗能量。那宇宙中從現有的計算中,別的百分之六十的物質去哪裡了?
  • 暗物質和暗能量有什麼不同呢?
    暗物質是一種物質形式,在電磁波譜中是看不見的,並不向外顯現出來。它僅以一種方式表現出來,那就是引力的相互作用。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宇宙的質能中包括了相當多的暗物質,大約佔25%。但遺憾的是,至今仍未發現到它。那麼,什麼是暗能量呢?
  • 暗物質與暗能量
    宇宙的起源和進化是物理學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原理(即在宇宙大尺度上,物質的分布是高度均勻各向同性的)之上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訴我們大約137億年前,大爆炸發生的那一刻,宇宙處於一個極緻密、極高溫的狀態,形成了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宇宙的終極命運,或藏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之中
    暗能量,而他們則是維繫宇宙不斷膨脹的原動力,同時也是維繫星系在旋轉的過程中不會因為巨大的離心力而被轉散的原因之所在。後來,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方法和理論探測暗物質,最終通過探測的數據得出在宇宙中的確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論。
  • 如果能突破宇宙溫度的極限,就能打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宇宙大門
    而打破這個極限溫度又會發生什麼呢?首先,我們說宇宙溫度是我們宇宙的宇宙溫度,還是所有的宇宙的宇宙溫度?如果說假如宇宙溫度被突破,也就是我們宇宙的不可能,是不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可能呢?或者這樣說,在我們宇宙裡,光速每秒30萬千米,會不會在另一個宇宙,它是超或少於每秒30萬千米這個物理量的,所有的客觀世界規律都是共用的嗎?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如果看不見的東西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正常物質,那我們關於恆星和星系如何形成的理解就必定是錯誤的:它們永遠不會足夠快地瓦解,以形成最初的恆星和星系。但它與引力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它對普通物質的影響。他們稱它為暗物質。宇宙學家們現在認為,暗物質是宇宙的一種重要成分,構成了大約27%的宇宙。如果沒有暗物質提供的額外引力,星系就不會足夠快地形成,進而形成我們今天觀測到的星系團和超星系團。暗物質主要集中在星系周圍的球形暈輪中。事實上,像我們銀河系這樣的螺旋星系,大部分質量並不包含在恆星和行星中,而是包含在它們周圍看不見的物質中。
  • 飛船在宇宙中穿行,會和暗物質暗能量湮滅嗎?答案令人忐忑!
    如果以後有了星際飛船,進行星際旅行時遇到暗物質,暗能量是不是會讓飛船湮滅?這是一個比較好有趣的問題,因為在這個問題中扯到到了幾種物質,其中包括能夠湮滅的正反物質以及暗物質,還有暗能量等,在這些物質和傳說中的物質中,我們有所了解的是正物質和反物質,這些物質都有什麼特性呢?我們來做個簡單介紹!
  •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暗物質是否也包含粒子呢?
    例如,光也由粒子組成,即:光子;引力波,理論上它也包含引力子,如果幸運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並修復這些引力子。那暗物質呢?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間接證據,如果存在,那它是否也包含粒子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如何去解釋我們觀察到的引力效應會受到「暗物質」的制約呢?分析過程接下來,物理學家伊森·西格爾專門為你制定了一套理論方法和事件發展的可能情況。宇宙中的事物與宇宙膨脹速率,隨時間變化的一對一關係是宇宙中最有趣的特徵之一。
  • 暗物質和暗能量,會對宇宙造成什麼影響?
    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宇宙中除了可被觀測的「重子物質」外,還存在若干倍於普通物質的「暗物質」,由於這些暗物質不與電磁力發生相互作用,所以天文學家無法在電磁波頻段中尋找它們,只能通過引力來確定它們的分布和存在。
  • 暗世界:黑暗、黑夜、黑洞、暗物質及暗能量;
    (黑色網絡是暗物質,懸掛於黑色網絡的橙色區域是物質,無所不在均勻分布的是暗能量。) 1915年愛因斯坦根據相對論計算宇宙的密度,卻發現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失蹤」了,科學家將這種「失蹤」的物質叫「暗物質」。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宇宙中真的充滿了暗物質和暗能量嗎?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兩種概念,從科學家的說法來說,他們通過它的引力對光的影響來探測它。暗物質佔宇宙的27%,暗能量佔宇宙的68%。但是天文學家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只是他們很確定它確實存在。宇宙95%的性質是完全神秘的。
  • 暗能量不「暗」,研究暗能量或許能夠解釋宇宙的起源與終結
    前面我們說了暗物質,今天來說說暗能量。暗能量是什麼,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就算我們的天文觀測已經證實了我們的宇宙中除了看得見的天體之外還有其他的暗物質,你又怎麼能夠知道暗物質有多少呢?更加奇怪的是暗能量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現在我想問大家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真的是由原子組成的嗎?或者說,我們通常意義上熟悉的原子、分子,以及原子、分子所組成的物質佔宇宙當中物質的多少呢?這個問題很難從理論的角度去回答,但是宇宙學觀測已經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答案:我們通常所熟悉的原子、分子所組成的物質只佔宇宙總物質的大約5%,其他25%是一種所謂的「暗物質」,而更多的70%被稱為「暗能量」。
  • 宇宙中的物質有多少?科學家算了出來,加上暗物質也只有31%
    當今宇宙,也就是人類通過眼睛或探測器、望遠鏡等看到的恆星、星系、塵埃,只佔宇宙物質總量的一丟丟而已,其餘的都是暗物質和更神秘的暗能量。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很難準確地計算出三者的比例。為了計算這一點,他們首先研究了單個星系中的物質,然後研究了它如何繞過相鄰星系,最後擴大到整個宇宙。
  • 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 引力、暗能量、暗物質……
    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有一個問題越來越讓更多人不斷思考,那就是宇宙有掌控者存在嗎?如果有,那又是誰在不斷控制著宇宙?並且,科學家探索發現,引力在宇宙的早期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可是隨著宇宙膨脹的不斷進步,引力對於宇宙的掌控越來越小。有可能在久遠的未來,星系和星系之間將失去引力的掌控,那個時候,宇宙會崩潰嗎?答案是不會。原因就是還有另外一個掌控者的存在,而這個掌控者相信朋友們也聽說過,它就是現在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尋找的暗能量。
  • 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還是不均勻?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這一原理是否正確最終需要觀測驗證,綜合星系計數、射電源計數和微波背景輻射等各種觀測結果,這一原理的正確性是有保證的。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宇宙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幅景象:億萬顆恆星組成了星系,星系組成星系團,星系團又組成超星系團……甚至還有一個個星系組成的盤根錯節的星系「鏈」。這樣看來,宇宙到底是均勻的還不均勻的呢?「如果把宇宙分成一個個大塊,每個大塊的密度是相對均勻的。
  • 宇宙中的天體分布到底是均勻還是不均勻?沒有想像的那麼「疙疙瘩瘩」
    「如果把宇宙分成一個個大塊,每個大塊的密度是相對均勻的。但是每個大塊內的物質又有不同的結構,有的區域物質密度非常大,我們稱之為核;有的區域密度非常小,我們稱之為空洞。核與核之間還通過絲狀物質分布結構相連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馮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宇宙的物質分布就像是平衡態,各種天體結構就像是平衡態的漲落。」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宇宙中的超星系複合體、巨型類星體群、以及空洞等龐然大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宇宙總物質達不到5%。除了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外,其餘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暗物質。那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是不是又和暗物質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