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難免有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悲傷、焦慮、恐懼、失望等。不過,大部分時候隨著事物的變化和心理的調適,不良情緒會在短期內消散;但如果負面事件很重大或持續存在,超過了心理耐受程度,那麼這些「情緒垃圾」就會積累起來,導致寢食難安、嘔吐、便秘、疼痛等生理方面的不適(心身反應),甚至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等嚴重的心身疾病。普通人尚且如此,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朋友就更難處理這些「情緒垃圾」了。
現在我國提倡垃圾分類,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情緒垃圾」也要分類處理。
查找誘因,消除誘因
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常常覺得沒人能懂得自己,這樣就容易產生孤獨、悲傷和憤怒的情緒。當這類老人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家人應該想辦法試著去理解他們,爭取透過看似奇怪的話語、表情和動作去解讀老人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或者身體不適。這時,我們要做的首先是查找誘因、消除誘因,或巧妙地轉移注意力。
用愛好轉移注意力
由於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和一般人不同。而我們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有時絞盡腦汁也搞不懂老人為什麼又生氣了、沮喪了、過度緊張了……那麼,最好的辦法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因為這類老人通常非常健忘,變換一下環境,他們可能就忘掉煩惱了。常用的做法是把老人帶到戶外散散步,或到另一個房間幹點喜歡的事情,又或者給他吃些愛吃的東西。
家人要包容和陪伴
一些既找不到誘因又不能成功消除的「情緒垃圾」,建議進一步分類再處置。這類「情緒垃圾」可分為「有害垃圾」和「無害垃圾」。「無害垃圾」是指對老人本身和周圍的人沒有明顯傷害的。大部分時候,阿爾茨海默病老人情緒多變,不會長期處於某種不良情緒和異常行為之中。如果這些情緒和舉動對人對己沒有什麼傷害,那麼我們要做的可能只是包容地陪伴、安撫和照顧,靜靜地等烏雲散去。「有害垃圾」則指可能對老人本身和周圍的人產生急迫傷害的不良情緒和異常行為。比如影響了老人吃飯和睡覺,嚴重幹擾周圍人的生活,甚至有自傷或傷人的危險,那麼就需要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了。因為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情緒垃圾」容易「傳染」給家人,使其連帶出現不良情緒。
文/呂繼輝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