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的核量子效應首次揭示
近期,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恩哥和北京大學教授江穎領導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相關研究成果於15日刊發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水的結構是什麼?」這是《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時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
-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水的核量子效應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吳晶晶)「水的結構是什麼?」這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特刊中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恩哥和北京大學教授江穎領導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相關研究成果15日刊發在《科學》上。
-
【特稿】水之舞——物理學院「水的核量子效應」系列課題研究紀實
2016年,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恩哥院士課題組以及物理學院李新徵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呂京濤研究員合作,在國際上率先測定了氫鍵的量子成分,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該成果也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2016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人類首次發現水的核量子效應:刷新認知
「水的結構是什麼?」這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創刊125周年特刊中提出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恩哥和北京大學教授江穎領導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相關研究成果15日刊發在《科學》上。
-
首次「看見」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結構並揭示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Science 在創刊125 周年之際,公布了本世紀125 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其中就包括:水的結構如何?2015 年,《德國應用化學》也將水的相關問題列入未來24個關鍵問題之一(排第四)。水可以說是「soft in nature,hard in science」。雖然水分子的結構簡單,但相關問題是複雜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水的核量子效應。
-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支持的「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該成果由北京大學江穎、王恩哥等合作完成。該工作首次澄清了界面上離子水合物的原子構型,並建立了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輸運性質之間的直接關聯,顛覆了人們對於受限體系中離子輸運的傳統認識。
-
江穎、王恩哥等在Nature發文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課題組合作,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合肥研究院等在氫的表面擴散的核量子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勇和日本東北大學教授Kawazoe合作,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氫原子在beta-PtO2(001)面的吸附和擴散以及核量子效應作了系統的研究。以質子膜交換燃料電池(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為例,氫離子在到達陰極之後,先和經由導線到達的電子複合成為氫原子,然後和陰極表面吸附的O2反應生成水。實驗上發現,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電池的鉑電極表面會覆蓋上一層主要成分為beta-PtO2的氧化物。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是,這層氧化物的形成,對氫在電極表面的輸運過程影響如何?
-
「看見」原子極限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
-
破世界難題 中國科學家首揭水合離子原子級分辨圖像及幻數效應
如果我們對電極材料進行精確的界面調控,利用溶劑化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則可以提高離子的傳輸速率,從而縮短充電時間和增大電池功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日前向公眾展望了最新研究成果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在未來的應用前景。近日,該科研團隊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在國際上首次得到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
-
《PNAS》顛覆直覺,探索氫的核量子效應!
雖然相對於純的氫和氘,固溶體也經歷了類似的高壓結構相變,但相變壓力顯著提高,揭示了在氫體系中獨特的量子效應。相關研究成果以「Counterintuitive effects of isotopic doping on the phase diagram of H2–HD–D2 molecular alloy」為題6月1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
看門道:你不知道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近日,中國科學家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鈉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發現了一種水合離子輸運的幻數效應。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離子的水合殼層數、各個水合層中水分子的數目和構型、水合離子對水氫鍵結構的影響、決定水合離子輸運性質的微觀因素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尤其是對於界面和受限體系,由於表面的不均勻性和晶格的多樣性,水分子、離子和表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究其原因,關鍵在於缺乏單原子、單分子尺度的表徵和調控手段,以及精準可靠的計算模擬方法。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當鹽遇見水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
量子效應只存在於原子尺度嗎?
量子效應不僅限於原子尺度,有幾個宏觀量子行為的例子。量子物理學將物質和能量描述為量子波函數,它們有時像波一樣起作用,有時像粒子一樣起作用,但實際上不僅僅是波或粒子,還更複雜。實際上,宇宙中的每個物體(從原子到恆星)都根據量子物理學進行運作。
-
我國研究團隊首次得到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日前,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揭開這一神秘物質的「終極面紗」:繼2014年獲得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後,研究團隊再次宣布,將解析度推向了原子極限,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並進一步揭示了其「運動習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在全球首次得到了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這可能就是原子水平觀測的極限了。」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利用自主研發的高精度顯微鏡,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未來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等將有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4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水是人類熟悉但並不真正了解的一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