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檢測轉基因麻瘋樹生物燃料

2021-01-08 生物谷

在全世界都在尋找替代能源以改善能源缺乏情況的時候,新加坡的科學家們正在計劃開發並測試世界首個轉基因麻瘋樹植物。該轉基因麻瘋樹預計將比普通種子多產出10%的油。

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進行農田中現場試驗以及商業運作。研究發現,從這種轉基因麻瘋樹上提煉出的生物燃料是易燃且環保的,因為其產出的氧化物更少。

Temasek Life科學實驗室以及JOil開發了該轉基因麻瘋樹,並已經申請了專利。

JOil首席財政官Sriram Srinivasan表示,「如果你當前的生物柴油市場有所了解,你會發現全球柴油消耗約12億噸,我們預計在未來10年內將用該麻瘋樹取代其中的5%。這就節省了約1600萬噸的柴油。」

儘管分析家對其商業運作還不能確定,但麻瘋樹油成本低,對經濟和成本有利。麻瘋樹生物柴油預計將滿足全球航空、航運、電力等行業不斷增加的能源消耗的需求。(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全球百億美元爭「爬」麻瘋樹
    陳放教授介紹,按照我國目前的生物柴油標準,從麻瘋樹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已經完全達到標準,而且我國幾年前就在成都公交車進行過成功的試驗。也就是說,條件成熟即可批量生產,因此我國應該研究麻瘋樹的商業化運作模式。  一般來說,栽種1公頃麻瘋樹,可以產12~15噸果子。3噸麻瘋樹果子,就可煉出1噸生物柴油。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煉1噸生物柴油成本大致在5000元左右。
  • 貴州首個麻瘋樹等為原料萬噸級生物柴油項目投產
    新華社貴陽8月6日電(記者 王麗)貴州省首個以麻瘋樹等為原料生產清潔能源的萬噸級生物柴油項目6日正式投產,這個中國江南航天集團投資的項目將逐步建成10萬噸生產能力。    具有「水火互濟」優勢的貴州省是我國南方重要的能源輸出省。近幾年,生物資源種類豐富的貴州省開始著力開發以麻瘋樹等為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清潔能源。
  • 重慶墊江白家鎮:合興村建立200畝麻瘋樹種苗基地
    中國園林網12月11日消息:近日,白家鎮引進天津順昌有限公司麻瘋樹品種,在合興村建立200畝麻瘋樹種苗基地。麻瘋樹,又名小桐子,是一種耐幹耐瘠植物,其品質超過大豆、菜籽、蓖麻、花生及餐飲回收廢油等其他生物柴油原料,備受青睞。麻瘋樹是一種無毒的、純天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燃料來源,可以作為柴油的替代物,是世界上公認的生物能源樹,其種仁是傳統的肥皂及潤滑油原料。據了解,麻瘋樹提取生物柴油項目已被國家列入「十五」科技攻關項目。
  • 煉生物柴油 中海油23億投向四川麻瘋樹
    中國海洋石油基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海油基地公司)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籤訂了「攀西地區麻瘋樹生物柴油產業發展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額高達23.47億元,預計到2010年,中海油基地公司將在攀枝花發展麻瘋樹種植基地50萬畝,建設年產10萬噸的生物柴油煉油基地。     籤約儀式上提供的資料介紹,攀西地區現有麻瘋樹面積15883公頃,但由於不成規模,管理粗放,產量低,基本上沒有利用。
  • 麻瘋樹:這種植物明明超強卻過分冷僻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麻瘋樹,聽名字就讓人有點不舒服,從這個名字也能隱約猜出來,麻瘋樹長得非常醜陋。而且麻瘋樹的莖、葉和皮都含有一些劇毒的汁液,我們還能看到一些有關誤食麻瘋樹的果實而中毒,甚至最終喪命的新聞。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對麻瘋樹提不起什麼好感。
  • 柬埔寨大力推廣種植麻瘋樹
    柬埔寨大力推廣種植麻瘋樹 來源:南博網 2008-01-03 09:20 據柬埔寨《華商日報》12月28日報導,柬埔寨一家公司正在奧多棉芷省森隆縣貢卡烈鄉谷巴落村整理35公頃土地
  • 轉基因檢測試劑盒
    轉基因檢測試劑盒GMO (Genetically Modifed Organism) Detection Kit (Real-time SYBr Based PCR Kit)背景轉基因生物是經過重組DNA技術或遺傳工程改造後的生物體
  •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GMO)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飾其DNA的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已經被來自另一種生物的DNA改變,無論是細菌,植物,病毒還是動物; 這些生物有時被稱為「轉基因」生物。例如,來自蜘蛛的遺傳學可幫助節肢動物產生絲,可插入普通山羊的DNA中。
  • 農民稱它「麻瘋樹」,以前被大量砍掉,而今農民把它當「搖錢樹」
    在當前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壓力下,麻瘋樹已成為理想的能源經濟樹種。你家鄉有這種麻瘋樹嗎?在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大多數野生植物都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即使是最無用的植物也可以用作柴火。但有一種植物會引起農民的反感,一看到它就會被切斷,而且不敢碰它。主要原因是它毒性很高。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它的水果,它可能會危及生命。它令人噁心,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麻瘋樹。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分享
    目的主要通過導入外源基因或對自身基因加以修飾來使受體動物降低結締組織交聯度、改善肉質.或使受體生物個體肥大,或生產營養價值高的蛋、肉、乳等。 3、轉基因微生物食品 如轉基因微生物發酵而製得的葡萄酒、啤酒、醬油等,此類食品是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如轉基因酵母和酶)的作用而生產出來的食品。後兩類轉基因食品目前在市場上還很少。
  • 每日摘要:非食用油料種子作物麻瘋樹基因組
    A physical cluster of genes for diterpenoid biosynthetic enzymes (雙萜生物合成酶), including casbene synthases (蓖麻烯合酶) highly responsible for a toxic compound, phorbol ester (佛波酯), in seed cake, was syntenically
  • 關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費和檢測費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
    生物安全評價費和檢測費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農業部:    你部《關於申請繼續執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收費標準的函》(農財函[2007]70號)收悉。經研究,現就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費和檢測費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進行安全評價時,向申請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以及申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單位和個人收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費的收費標準為:    (一)中間試驗安全評價費(申請環境釋放時收取)每次2500元。其中,科研、教學單位每次800元。
  • 鄉下常見1種「麻瘋樹」,以往不識貨,砍掉1大片,如今成了致富樹
    在鄉下,大家總能看到這種以植物對人類作用命名的植物,如果這些植物不僅美麗還無害的話,那麼它們就會有非常好聽的土名字,但是如果這些植物對人類不是那麼友好的話,則可能會有各種奇奇怪怪而且還不怎麼中聽的名字,就像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麻瘋樹,就是因為它的一些生物特徵,所以從很早以前就被人們叫做「麻瘋樹」了。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方法
    與非轉基因食品產生交叉汙染也會使檢測結果不準確。  要防止檢測出現假陰性結果,必須在檢測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優化PCR條件,在DNA提取過程中儘量去除可能抑制PCR反應的物質,並可通過擴增真核生物的18SrRNA基因來消除假陰性;要消除轉基因食品檢測中假陽性結果的影響,可採用southern雜交、PCR產物純化測序或PCR擴增產物酶切分析等方法,對樣品同時檢測其Camv35s和nos基因雙元件,可避免某些作物因自然感染花椰菜花葉病毒或根癌農桿菌產生的假陽性結果
  • 美國人眼中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GMO)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改DNA的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已經被另一種生物體的DNA所改變,無論是細菌、植物、病毒還是動物,這些生物通常會被稱為「轉基因」生物。例如,蛛形綱動物蜘蛛的吐絲基因可以植入普通山羊的DNA中。
  • 基因晶片技術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轉基因食品是用轉基因生物技術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叫基因修飾食品(GMF),具體包括2類: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和食品基料;由基因修飾生物生產,但並不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種類,其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熱點。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無害。因此,我國和歐盟國家規定對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標識,對進口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檢測。
  • 孟山都進口轉基因大豆被指存審批檢測缺陷
    根據《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批准轉基因生物製品進入國內市場前,不僅需要提供該產品在本國允許投放市場的文件,還需由中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其安全性進行實驗檢測。  顧秀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自己對其發表的質疑文章負責,並轉交給記者一份《對兩次查詢農業部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經過及信息的證詞》(以下簡稱「證詞」),總計24000字。
  • 飼養動物轉基因生物無害
    轉基因生物的批評者常常會爭辯說,生物技術產業正在通過引入轉基因生物來對我們的食品供應進行大規模的實驗。這暗示著對轉基因生物的研究還不夠充分,這充其量是值得商,的,但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們是正確的。然後,他們審查了有關牲畜結局的可用數據,以了解自1996年以來主要為轉基因生物提供食物的影響(如果有的話)。轉基因飼料研究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測試的第一個監管障礙是建立「相當的等效性」。研究人員必須證明,基因工程作物在所有方面都與親本品種基本相同,除了所需的引入的遺傳變化。
  • 從轉基因食品到轉基因蚊子,生物技術是福是禍?|亮點研討
    01一場雞同鴨講的爭論作為生物技術的一個重要部分,1972年美國發明重組DNA技術,誕生了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大腸桿菌;1996年全球轉基因生物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從1996年到2017年,國際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70萬公頃擴大到1.898
  • 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引起更多關注
    新華網曼谷7月12日電 為期三天的新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國際會議12日在曼谷落下帷幕,這是繼去年2月在英國愛丁堡舉行的經合組織轉基因食品安全大會後,各國和各地區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消費者和環保組織代表以及工商企業家又一次圍繞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進行廣泛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