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今天發布了最新的OS X 10.10,代號Yosemite。Yosemite是美國著名的國家公園,以其優美的風光著稱。
那麼,將來國內的媒體報導OS X Yosemite的時候,會把它翻譯成什麼名字呢?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如果是老華人,會把Yosemite叫做「優山美地」。臺灣人,會叫做「優勝美地」。
究其歷史,是在18世紀後半葉,美國和加拿大修美洲鐵路的時候,從廣東那邊招收了大批勞工,這批勞工有很多人留在了美國,就成了美國大陸的第一代華人。
Yosemite這個詞,按照廣東話的發音,翻過來就可以念成「優山美地」。如果按照國語發音,「優勝美地」要更接近Yosemite這個詞的發音;但我個人覺得「優山美地」更貼切,因為:Yosemite本來就是以山景聞名,「優山」自然比「優勝」更能表達出這個意思;另外,「優山」和「美地」形成前後對仗,非常工整。
老一輩中國人,對國外這些著名地名,都有不少經典的翻譯,可謂「信達雅」的典範。
除了「優山美地」以外,還有:楓丹白露,這是朱自清對法國Fontainebleau宮的翻譯。Fontainebleau是法國國王的行宮,用楓丹白露翻譯,一股優雅之氣躍然紙上。徐志摩將它翻譯成「芳丹薄羅」,發音雖然更接近,但和「楓丹白露」相比,就還是有不足了,最終沒能流行開。
另一個地名「香榭麗舍」,是徐悲鴻對法國巴黎的Champs-Élysées大街的翻譯。「榭」這個詞,按詞典的解釋:「藉助於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休憩建築」(慚愧,我這種年輕人也只能靠詞典才能知道這些詞的準確含義了),香榭麗舍大街就是一個背靠艾菲爾鐵塔的觀景平臺,用「榭」來表達再合適不過了。而香榭麗舍大街兩邊都是咖啡廳、香水店、蛋糕店,香氣瀰漫,叫「香榭」真是名副其實。街道兩旁典雅的奧斯曼式建築,被稱為「麗舍」,也毫不為過。
當然,說到最經典的翻譯,還要數「可口可樂」莫屬。據說1927年可口可樂剛開始在上海賣的時候,翻譯成了「蝌蝌啃蠟」,這有人還敢喝嗎?
後來美國人發現了這個問題,就辦了一場公開徵名活動,懸賞350英磅徵求譯名。一位上海教授蔣彝,便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這個詞流行了近百年,其「信達雅」自不必多說。
可惜現在精通國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像我讀很多翻譯的書,特別是技術書籍的時候,感覺慘不忍睹,很多技術書,讀英文原版也比讀翻譯版好懂。比如說《Thinking in XXX》《XXX從入門到精通》之類,裡面到古怪翻譯,我就不一一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