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息理論中看局部與整體的相關性

2020-12-04 健康常常道

全息理論百度百科解釋: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20世紀70年代山東大學生物系張穎清教授將全息運用在生物學上,他在人體的第二掌骨側發現了一個微針系統,其穴位分布規律恰似人體的縮影,遠端是頭穴,近端是生殖穴。他首次提出「全息胚」概念,認為任何一相對獨立部分在功能和結構上既是整體的組成單元又能全息地反映整體的生物特性。自此「全息理論」診療方法遍地開花。有面部全息、耳穴全息、手掌全息、足療全息甚至瞳孔全息等等。現代的原始點、陰陽九針等療法亦有全息之痕跡。其實面診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闡述,《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第四十九》「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

《周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岐伯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黃帝內經靈樞外揣第四十五》黃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陰陽也。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臟波蕩,若是則內外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似形。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請藏之靈蘭之室,弗敢使洩也。」老祖宗早就通過仰觀俯察、術數推衍得出內外互通、天人相應的道理。「有諸內必形之於諸外」,中醫的望聞問切從來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我國西漢時期作品《淮南子·說山訓》中「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講的不過也是見微知著的全息的道理。

全息元是在物體和宇宙當中,結構功能和物質與周圍的部分具有相對獨立的邊界的相對獨立部分。這裡不再展開細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召喚度娘。學習針灸的人都知道四總穴歌「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全息診斷治療學》作者鄭衛東教授研究全息易象針灸三十年,他講課時曾提出全息八總穴「頭顱太衝求,面口合谷收,頸項尋列缺,腰背委中走,心胸取內關,肚腹三裡留,少腹三陰交,四肢對應取」。這八個穴位就可以把我們人體上的頭顱、面口、頸項部、腰背、心胸、肚腹、少腹以及四肢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肢部一級全息元(a)下肢陰面打開的內臟投影圖(b)下肢陰面合攏,陽面向外的體表投影圖。本圖摘自氣貫八極的360圖書館

(a)上肢陰面合攏,陽面向外的體表投影圖(b)上肢陰面打開的內臟投影圖。本圖摘自氣貫八極的360圖書館

在指導針灸取穴時鄭教授提出全息對稱律。左右對稱、上下對稱、前後對稱、交叉對稱和內外對稱五種對稱方式。個人感覺有點像細胞在照鏡子。另外他詳細闡述了正向全息外的兩極全息及倒向全息。兩個相鄰的全息元總是對立的兩極連在一起。也就是說這兩個全息元上相似程度最大的兩極總是相隔最遠的,比如頭穴和頭穴之間相隔總是最遠的。兩極全息是任何一個整體都可以分成兩個全息元,這兩個全息元呈近似對稱的分布。以地球為例,把地球以赤道為中心分為南半球和北半球,在這兩個半球的全息元上,物質組成相似程度較大的兩極從溫度這個角度去考慮,熱——溫度高的都靠近赤道,這就是相距最近;冷——北極和南極都是冷的,都是冰天雪地,但是這兩極又相距最遠。因此說物質組成相似程度較大的全息元,總是相距最近又相距最遠。這就是兩極全息的含義。倒向全息和正向全息律是頭尾相接、方向相反、排列相同,這個給我們臨床上取穴和解釋一些傳統中醫理論提供了捷徑。

我們都知道,一片葉子或者一小塊根可以培養出一個完整的植株,說明一片葉子裡面含有整個植株的信息。我們也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像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世界上沒有完全不相干的兩片葉子,沒有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沒有完全不相干的兩個人。所以不要忽略蝴蝶的翅膀。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離(六度區隔)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我們眼睛平時見到的東西只是宇宙大時空中極細微的一個點,有限而偏頗,生物全息理論是從極小處落腳,告訴我們局部與整體的相關性。宇宙是一個整體,人身自有小宇宙。人身是一個整體,細胞、器官都自有小人身。細胞相互影響,人也是。所以佛教有「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孟子·梁惠王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歷代聖賢語諄諄,「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與全息理論
    如《三國志》中記載管輅,他射覆的技藝,幾乎可以做到百不失一。同樣是算卦,與易學有接觸的人可能都了解,算卦可以隨機起象。比如來問卦的時間、當時所站的方位、隨機報的一個數字、身上所穿的衣服顏色等等,都可以起卦。技藝到位的話,基本能測出正確的結論。按傳統的說法,這種理論依據的是天人合一的原理。用現代科學表述,叫全息理論。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
  • 全息宇宙理論、奇點理論及光速無法超越?
    一,全息宇宙理論。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換句話說:1、部分包含整體。一張全息照片每個部分都包含整個照片的全部信息。世界是一張全息圖嗎?(全息感知。)
  • 以全息理論覺察智慧
    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說一說全息理論方法。什麼叫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 看懂全息圖,不用找穴位
    (二)生物全息律——在全息胚概念基礎上,生物全息律可以這樣表述: 1 、全息胚的各個部位都有分別在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有著各自所對應的部位。 2 、全息胚的一個部位,相對於該全息胚的其他部位與整體或其他全息胚的所對應的部位生物學特性相似程度較大。 3 、各部位在一全息胚的分布規律與各對應部位的在整體或其他全息胚的分布規律相同。
  • 讀蘇菲:全息的宇宙,微小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七封信中提到的最後一位哲學家是安納薩格拉斯(公元前500—公元前48年)。他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住在雅典的哲學家。他生長於小亞細亞,四十歲時遷居雅典。他後來被責為無神論者,被迫離開雅典。
  • 整體數學觀,將推動大統一理論的進程和新的數學研究方向
    也許整體數學和整體數學公式,是網際網路時代在中國發生的奇蹟,整體數學公式和過去任何數學公式不同的是整體數學公式也是整體宇宙學定律,就的大統一理論。有人這樣總結了一下,道生一,珠算算盤時代,一生二,計算機二進位時代,二生三,人工智慧,全息仿生工程時代,覺得很有道理,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找到了準確是表達式了嗎?
  • 全息信息漫談合集~嘗試哲學和科學統一思考
    宇宙全息論基本原理:從淺顯易懂的信息總和看,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一部分!宇宙全息論核心論點: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整體宇宙中,從微觀粒子層面到單個物質個體,再到地球及其他行星,甚者到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再到宇宙深空星系直至整個宇宙空間全息對應!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這種「整體包含於部分中」的觀點頗值得玩味。從前,我們總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和現象,不論是一根筷子還是一片麥田,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們分解開,從而研究它們的每個組成部分。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 全息理論,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認知?
    生命信息轉載、頻率調節,簡稱為「生物微波調節技術」,以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改善生命亞健康狀態,以自然為中心鋪設最完善的「全息轉載調頻健康之路」。全息理論的理論是什麼?電磁過程是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人體和非生命的物質一樣,也由分子、原子、電子等實物粒子和各種場量子組成,而原子中的電子繞原子核轉動則產生電流。在人體中,此電流會產生交變生物電磁場,以波的形式傳播,即生物波。
  • 古代的全息理論:宇宙中有一太極,萬物中各有一太極
    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編訂到一起,作《四書集注》,發掘和推廣儒家中表達性與天道最重要的篇章。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據說直到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修改這部註疏。公元1313年,元仁宗發布詔令,以「四書」為開科取士的標準,並以朱熹所作《四書集注》為解釋「四書」的依據,明、清兩朝沿襲元制,遂使朱熹思想影響中國社會700年。
  • 用全息宇宙理論假說解釋「心靈感因」
    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提出了全息宇宙理論假說。宇宙萬物皆為連續體,萬物歸一。外表看起來每一件東西都是分離的,然而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延伸。創造了無數物體--原子、生命、海洋以及宇宙中閃亮的星座,都是某種東西的延伸。萬物歸一,時間歸一。宇宙在空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個物體,不管大小,它都代表全宇宙。宇宙在時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刻都代表全宇宙。
  • 如何讓宇宙全息知識為我們導航服務
    雪 峰宇宙全息的含義是說宇宙是個有生命的統一體,宇宙中的一切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任何一個局部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宇宙整體的變化,火星上的一聲咳嗽會導致地球上的感冒,太平洋中一條鯨魚的死亡會引起尼羅河魚群的悲傷,阿拉斯加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會導致好望角的一場風暴,雪峰的一篇文章會引起人類整體意識的覺醒。
  •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
    晶片的香農熵只關心矽晶體中蝕刻的每個微電晶體的整體狀態 - 電晶體導通或截止; 它是0或1 - 單個二元自由度。相反,熱力學熵取決於構成每個電晶體的所有數十億原子(及其漫遊電子)的狀態。隨著小型化使得每個原子將為我們存儲一點信息的那一天更接近,最先進的微晶片的有用香農熵將在數量上更接近其材料的熱力學熵。當兩個熵被計算為相同的自由度時,它們是相等的。
  • 從相對論得出的理論
    全息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歷史上的科學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現象,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息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會配合這項假設。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息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 整體or 局部?阿里 CVPR 論文用全新幾何角度構建 GAN 模型
    從學術開發和企業活動上看,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在雷鋒網學術頻道 AI 科技評論旗下資料庫項目「AI 影響因子」中有不錯的表現。實驗室分別在 SQuAD 和 KITTI 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近期在 AAAI 2018 上,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共有 4 篇論文被錄用,在CVPR 2018上,也有多篇論文被錄用,成績斐然。
  • 理論計算機有哪些特別的算法,它們的算法複雜性很高嗎?
    在理論計算機領域,最常用的標準是漸近意義下的最壞情況分析。我們看運行時間隨著輸入問題規模增長的函數,然後對於相同規模的不同輸入,我們考慮在該規模下最壞輸入的情況。針對這種定義方式,有很多數學上的好處,當然也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因此,有時需要改變定義以獲得更加準確的結論,比如平滑分析等。怎樣定義一個算法是快速有效的?
  • 宇宙大同文化第二大學說——宇宙全息統一說
    1.宇宙全息統一說宇宙萬有是一個全息統一的整體,萬有中的任何部分都與整體相互聯繫。宇宙中的任何部分皆是宇宙整體的全息縮影。宇宙整體潛含在任何部分之中。,但其開發應用的實踐已初步顯示出廣闊無限的前景,全息照相術與生物基因複製的運用已展示出宇宙全息統一技術的神奇力量!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一切只不過是幻覺?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 於是,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