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全息的宇宙,微小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

2020-12-05 經典悅讀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

第七封信中提到的最後一位哲學家是安納薩格拉斯(公元前500—公元前48年)。他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住在雅典的哲學家。他生長於小亞細亞,四十歲時遷居雅典。他後來被責為無神論者,被迫離開雅典。他曾說,太陽不是神,而是一塊紅熱的石頭;別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類;月亮自己並不會發光,它的光來自於地球;還解釋了日蝕現象。

和前面談到的哲學家們不同。安納薩格拉斯既不認為我們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每一樣事物都是由一種基本物質(如水、氣等)變成的,也不相信土、氣、火、水能夠變成血液和骨頭。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大自然是有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所組成的,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即使最小的部分中,也含有其他每種事物的成分在。

這種觀點在當時可能很費解的。但對於看慣全息技術的現代人而言,理解起來卻毫不費勁。現代的鐳射科技可以製造的「鐳射攝影圖」。一張汽車的鐳射攝影圖,如果被切割成一片一片的,我們從任何的一片局部的畫面,都可以看到整輛汽車的圖像。

每一個微小的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我們身上的任何一個皮膚細胞,都包含著人的整體信息。這一細胞不僅會包含皮膚的特徵,也會顯示眼睛的形狀、頭髮的顏色等各種身體特徵。還有一個說法是:人體小宇宙,人體是整個宇宙的縮影。

安納薩格拉斯稱呼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為「種子」。

前面的恩培竇可裡斯認為「愛」和「恨」是大自然的兩種力量。「愛」使事物聚合,而「恨」則使他們分散。安納薩格拉斯也認為「秩序」是一種力量,可以創造動物與人、花草與樹木等。他稱這個力量為「心靈」或「睿智」。

在這裡,安納薩格拉斯的表述要更源頭一些。「愛」與「恨」顯然都是心靈的東西。如果說「愛」是睿智的表現,那麼「恨」顯然就不睿智了。

看完這第七封信,再去看書中蘇菲的想法。我發覺我已經並不在意蘇菲是如何想的了。就像書中所談到的那樣,我們開始試著用自己的常識來看待世界,而不是從別人那兒學到的知識。

相關焦點

  • 生物全息理論中看局部與整體的相關性
    全息理論百度百科解釋: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20世紀70年代山東大學生物系張穎清教授將全息運用在生物學上,他在人體的第二掌骨側發現了一個微針系統,其穴位分布規律恰似人體的縮影,遠端是頭穴,近端是生殖穴。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影像的立體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處,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們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兩半,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影像的立體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處,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們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兩半,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如果我們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相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
  • 原創:全息宇宙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李小託,關注我的原創文章《全息宇宙》 作者:李小託在一個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假定我們不能直接看到這條魚,我們找來兩臺相互垂直的攝像機"觀察"魚的活動,圖象直接在兩臺電視機上播放出來由此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全息宇宙的概念,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它本質上不過是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圖。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 宇宙大同文化第二大學說——宇宙全息統一說
    1.宇宙全息統一說宇宙萬有是一個全息統一的整體,萬有中的任何部分都與整體相互聯繫。宇宙中的任何部分皆是宇宙整體的全息縮影。宇宙整體潛含在任何部分之中。信息是物質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物質能量、精神意識的總和,是事物的符號和物質的虛像形態,是宇宙思維的靈光產物。它與宇宙場能匹配而化生萬物。信息的特點是全息,全息性就是宇宙的本性。全息的特點是全具全備全知全能。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即使物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只要照亮這個相片,就能使原始物體「再現」。和普通照相術不同,全息相片貯備著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所以有「一張全息相片的價值等於一千張普通相片」之說。  影像的立體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處,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個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們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兩半,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作品動人心弦,啟發無數讀者對個人生命、對歷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討。
  • 我們的宇宙已不幸地「淪為」了一張全息圖!
    啟迪多元思維二、全息宇宙理論證明萬物一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當然,要想獲得「萬物一體」的直觀感受只有通過不斷精進修為進而提升自己的維度才可以實現。飲譽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圖!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全息投影
    我們的宇宙?願景已經存在。你應該聽說過全息投影。所謂全息投影是指將物體保存成三維圖像的技術。然而,可笑的是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我們眼中的一切和感知都是幻覺。我們只是這個超全息投影圖像的一部分。這一駭人聽聞的現象,吸引了許多試圖用複雜方式解釋宇宙的物理學家。當代美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科學思想家大衛·玻姆提出了一個大膽、直接、簡單的觀點:這一發現意味著客觀實在不存在。雖然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它只是一個幻覺,一個巨大而詳細的全息圖!為什麼玻姆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
  • 萬物皆為一體,全息宇宙假說
    --英國詩人布萊克"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從那個"超級宇宙"裡觀看我們的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是分離的"獨立部分",而是更大整體的一個小片段。分類是一種假象,萬物皆為一體。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所有的粒子都是相連的,或者說是一個粒子,是不可分的。
  • 2、如是我聞:宇宙全息
    宇宙像一顆樹,由種子在營養能量撫育下發芽,慢慢長成參天大樹,有根、有幹有枝、有葉有果,繼續再幹枝葉繼續生長。如果果實落在土壤中又成一顆樹。分形循環下去,無邊無量。這種分形循環才造就豐富多樣的宇宙。當下的形態是整個分形的一部分,誕生宇宙觀「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
  •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
    這種令人驚訝的結果 - 信息容量取決於表面積 - 如果全息原則有一個自然的解釋(由Hooft提出並由Susskind詳細闡述)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全息圖是一種特殊的照片,當它以正確的方式照亮時會產生完整的三維圖像。所有描述三維場景的信息都被編碼成二維膠片上的亮區和暗區,準備再生。
  • 世界是一張全息照片,全息宇宙假說
    有一種理論,叫做「整體包含於部分中」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一面鏡子碎裂成幾塊還是鏡子,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人的受精卵和它發育成的各種細胞相比較,其DNA是相同的。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這個人全部的遺傳信息,所以克隆技術才可以利用一個細胞複製出一個人來。
  • 生活在全息宇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有朋友告訴你,我們其實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全息圖像中,你或許會讓他閉嘴,別再信口開河。
  • 全息宇宙理論、奇點理論及光速無法超越?
    一,全息宇宙理論。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換句話說:1、部分包含整體。一張全息照片每個部分都包含整個照片的全部信息。世界是一張全息圖嗎?(全息感知。)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全息這項技術可以被用於光學儲存、重現,同時可以用來處理信息。全息技術已經廣泛用於顯示靜態三維圖片、全息投影、360度幻影成像系統等等。 後來又產生了全息論。在百度百科中,這樣描述全息論的基本原理:「一個系統原則上可以由它的邊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宇宙全息統一論已更名為「全息大統一論」,發展為「一元宇宙全息論」。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一切只不過是幻覺?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 讀蘇菲:存在就是被感知,現實世界為何是一場夢境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柏克萊最主要著作是1710年出版的《人類知識原理》。作為經驗主義者,柏克萊也認同我們對世界的知識由感官的認知而來。但是,他又說「世間的事物的確是像我們所感知的那樣,但它們並非『事物』」。柏克萊認為,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物質」或者「質料」,而且我們也無法察知我們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確實存在。
  • 全息信息漫談合集~嘗試哲學和科學統一思考
    宇宙全息論基本原理:從淺顯易懂的信息總和看,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一部分!宇宙全息論核心論點: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整體宇宙中,從微觀粒子層面到單個物質個體,再到地球及其他行星,甚者到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再到宇宙深空星系直至整個宇宙空間全息對應!
  • 中國科學家力證:宇宙確實是全息屏幕
    或許,宇宙本身就是一塊巨大的屏幕,我們生活在二維全息影像之中?這些聽上去猶如天方夜譚的觀點,不但有科學理論依據,而且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有著密切關係。「廣義相對論否定了牛頓經典力學,認為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表現出的結果。從中,我們又推演出了宇宙學全息原理以及全息暗能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