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一切只不過是幻覺?

2020-11-25 騰訊網

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

巴黎大學的一個物理實驗室裡,科學家發現,把電子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發射,它們在運動的時候能夠彼此互通信息!

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10釐米還是10億公裡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同伴的運動方式,這體現在當一方受到幹擾而改變運動方向時,其同伴也會同時改變方向。

於是,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舉個列子,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再比如說,一面鏡子碎了以後,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

再比如說,某一天你來到海洋館,在龐大玻璃水箱面前,你可以一覽無餘地觀看整個水箱裡魚兒的情況。如果工作人員將玻璃外面全都罩上鐵皮,在兩個側面分別開一個小孔去觀察鯊魚,那麼你會看到什麼呢?

一個孔裡,你看到了一條黑色的尾巴,另外那個孔裡,你看到的可能是白色的腹部。它們都在移動,但是這兩個移動狀態在方向和速度上都有著某種協調和默契。

當黑色尾巴擺動時,白色腹部也做出了相應的動作;反之亦然。當然是在你事先不知道的情況下觀察,那麼你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兩條魚互相溝通傳訊,所以才做出相應的運動。

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這「兩條」魚其實只是一條魚的兩個部分。

我們的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是分離的「獨立部分」,而是更大整體的一個小片段,萬物皆為一體。

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外表看起來每一件東西都是分離的,然而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延伸。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談論!

相關焦點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最為鎮靜的「全息論」的發言最為驚人——「該結束這種無聊的討論了,宇宙只不過是我們的幻覺罷了!」    你可能永遠想不到正確的答案——那些可笑的追打場面只是小明的幻覺!  的確,這是一個讓人惱火的耍賴題,考不出我們的智商水平。可是,當你遇到下面這個不可思議的實驗時,有沒有膽量宣稱你親眼見到的現象其實是個大騙局,是幻覺?  1982年,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
  • 黑洞是全息宇宙的證據嗎?
    宇宙所構成的東西可以帶來比我們夢想的更多驚喜。讓我們以你為例。你其實看起來很真實,不是嗎?然而,有令人驚訝的新暗示,從我們人類到房間本身,一切都可能只是一種全息圖。我們所看到和體驗的一切以及我們熟悉的三維現實的一部分可以是存儲在薄的遠處二維表面上的信息的投影。
  • 民間哲學家仝興洲已經證明宇宙全息論,難道宇宙真是人腦的幻覺?
    首先來講,全息論這個詞並不是伴隨著宇宙全息論誕生的,全息論最早應用於生物與光學,主要是攝影領域,全息照片指的是一種利用雷射製造出的三維立體照片,全息照片的成像基礎並不是捕捉影像,而是捕捉物體的光波,即使後來拍攝的物體不存在了,也通過全息照片將它完美復原,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蘊藏著整個照片的完整影像,只要保存其中的一小塊照片,哪怕是極小的一塊,也可以通過它來還原出整體
  • 宇宙是二維圖片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時間和空間可能真的是幻覺
    上世紀90年代,有人提出了一種全息宇宙理論,說我們生活在全息宇宙中,現實很可能只是一場幻覺。 這個說法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過這個理論看起來艱澀難懂,複雜無比,比如我們的現實世界實際是五維全息宇宙在四維時空中的投影,你能理解它是什麼意思嗎? 絕大多數人恐怕沒這個腦洞,不過曾經有一個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全息宇宙理論版本。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全息投影
    我們的宇宙?願景已經存在。你應該聽說過全息投影。所謂全息投影是指將物體保存成三維圖像的技術。然而,可笑的是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我們眼中的一切和感知都是幻覺。我們只是這個超全息投影圖像的一部分。這與愛因斯坦的理論背道而馳:任何通訊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因為超過光速會突破時間限制。這一駭人聽聞的現象,吸引了許多試圖用複雜方式解釋宇宙的物理學家。當代美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科學思想家大衛·玻姆提出了一個大膽、直接、簡單的觀點:這一發現意味著客觀實在不存在。雖然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它只是一個幻覺,一個巨大而詳細的全息圖!
  • 神奇的宇宙——時間竟然是宇宙幻覺?
    時間竟然是宇宙幻覺?這個不可理喻的看法竟讓很多科學家吵翻了!時間怎麼可能是假的呢,如果是假的那我們活著都是幻覺了?但隨著近來科技新發現,已經找到的一些端倪,讓人覺得時間或是假的!宇宙的幻覺還有一個端倪就是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固定的,這就讓好些科學家極其困惑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只不過這越分越小的相片,其影像逐漸模糊而已。這種「整體包含於部分中」的觀點頗值得玩味。從前,我們總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和現象,不論是一根筷子還是一片麥田,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們分解開,從而研究它們的每個組成部分。但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 原創:全息宇宙
    在1982年,科學界發生了一個驚人的事件。物理學家阿萊恩•阿斯派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巴黎大學進行了後來可能是20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之一。他們發現,在特定情況下,兩個電子,無論彼此相距多遠,都能互通信息。不管是10英尺還是100億英裡,它們似乎總能知道彼此所處的狀態。這個現象激發了極具震撼性的解釋。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宇宙最小單位,稱為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為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為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空間不連續,代表空間並不是平滑無縫,而是一種像素粒子,是一顆一顆的粒子緊密組成的,跟計算機熒幕的像素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一種投影而已,並非是連續無縫的實體。
  • 這是幻覺,一切都是幻覺
    在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中,此場景可解釋為「檢查作用」。無意識的欲望在夢境中逃過檢查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前面Diane 的幻想與夢。而在夢的結尾,也就是Diane 逐漸清醒的時候,檢查作用開始了對潛意識的壓抑,不斷告訴意識本身「這是一個幻覺,一切都是幻覺」。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全息宇宙理論-核心思想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DavidBohm不僅用他的理論來解釋量子躍遷與EPR關聯等量子力學現象,而且用它來解釋宇宙的演化和人類意識等一系列科學與哲學難題。事實上,玻姆本人在發明全息技術前已對佛教華嚴宗理論有著非常深的造詣,其全息理論正是《華嚴經》"於微塵中,悉見諸世界"一句的極好印證。
  • 科學家聲稱宇宙是全息圖,它完全改變了場景!
    一些科學家相信,宇宙不像球體或立方體那樣是一個體積空間,而是一個全息圖,這讓我們對現實的整個理解都受到了質疑。相信我們的宇宙是全息圖的天體物理學家聲稱,我們所感知的三維生命僅僅是一種幻覺。全息宇宙原理的支持者說,這個想法讓專家們能夠解決愛因斯坦理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例如,如果宇宙是一個全息圖,它將為科學家提供一個「二元性」,他們可以在其中一個模型中解決在另一個模型中似乎不兼容的問題。史丹福大學(Stanford)物理學家、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倫納德·蘇斯金德(Leonard Susskind)說:「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並不認為這是胡亂猜測。
  • 我們的宇宙已不幸地「淪為」了一張全息圖!
    啟迪多元思維二、全息宇宙理論證明萬物一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當然,要想獲得「萬物一體」的直觀感受只有通過不斷精進修為進而提升自己的維度才可以實現。然而,「無生命」的電子竟然能夠實現遠程同步「起舞」,這實在像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幻覺。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一樣不可思議。
  • 多元宇宙是科學理論嗎?霍金的「全息宇宙論」又是什麼?
    在開放宇宙理論中,遙遠的空間,有一個與我們現有的「已知宇宙」相同的宇宙,這也就是第一類平行宇宙泡沫宇宙理論每一個宇宙就相當一個「泡沫」,不同泡沫宇宙的碰撞會產生新的宇宙,我們現有的宇宙也可能是之前更大泡沫宇宙之間碰撞的結果,每一個泡沫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參數。
  • 全息宇宙理論、奇點理論及光速無法超越?
    一,全息宇宙理論。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換句話說:1、部分包含整體。一張全息照片每個部分都包含整個照片的全部信息。世界是一張全息圖嗎?(全息感知。)
  • 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時間只是幻覺。」----愛因斯坦 許多年前,著名的愛因斯坦先生曾將「時間」定義為「幻覺」,在他的觀點中,時間也許並不存在。宇宙之中,時間究竟有無確切位置?時間是否必須單向?因果律是否必然?未來與過去有何關係?這些都成了問題,從各個物理流派的假設出發,人類所熟悉的時間突然變得陌生。愛因斯坦堅信:「過去、現在、未來只是一連串固執的幻覺。」
  • 時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愛因斯坦這句話怎麼理解?
    另外時間的方向性是有物理體現的,比方說熵的總量會隨著時間而增加,也就是說一開始宇宙是有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無序化。這就體現了時間在客觀世界是單方向的。所以這麼說來,基本上說時間是表達事物的生生滅滅或者其外延是一切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這些說法都屬於對時間的哲學定義,物理學中其始終都是一個量綱,量綱是物理量的種類屬性;物理量的量綱反映了,該物理量的量值隨基本量的單位改變而改變的倍數。
  •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
    描述整個宇宙需要多少信息?這種描述能否適合計算機的記憶?正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令人難忘的那樣,我們能否看到一個沙灘世界,或者這個想法只不過是詩意的許可?值得注意的是,理論物理學的最新發展回答了其中的一些問題,答案可能是最終現實理論的重要線索。
  • 用全息宇宙理論假說解釋「心靈感因」
    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提出了全息宇宙理論假說。宇宙萬物皆為連續體,萬物歸一。外表看起來每一件東西都是分離的,然而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延伸。創造了無數物體--原子、生命、海洋以及宇宙中閃亮的星座,都是某種東西的延伸。萬物歸一,時間歸一。宇宙在空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個物體,不管大小,它都代表全宇宙。宇宙在時間上是全息的,每一刻都代表全宇宙。
  • 擁抱第五維:這宇宙 只是個全息圖?-宇宙,天文,維度,二元性,弦理論...
    「我們生活在一幅全息圖中。」物理學家經常這麼說,但是這其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莫非有另外一個「平面世界的我」生活在房間的牆上?莫非我們只是超越人類理解能力的神秘五維生物的投影?假如頭腦中的一切都可以用「邊界」來解釋,那麼我們究竟生活在幾個維度上?假如這些問題讓你夜不能寐,那麼請你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