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比微信還火,3億人用過的騰訊軟體,如今徹底涼了

2020-12-07 雷科技

現在我們一提起「微博」這個App,默認就是新浪微博。


因為新浪微博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公共媒體平臺,擁有好幾億用戶。


小雷也經常去微博翻熱搜,看看今天寫什麼文章好。



其實在10年前,中國還存在另外一個微博。


由騰訊創建,名為「騰訊微博」,誕生之初便兇猛十足,扛著菜刀興衝衝去砍新浪微博。


可惜戰鬥力實在不行,一直幹不過新浪,反倒被吊起來打。



後來逐漸落於下風,用戶越來越少,逐漸消失在網際網路浪潮中。


終於,在前段時間騰訊微博正式發出公告:將於2020年9月28日停止服務與運營。


這個活了10年的老傢伙,生命迎來了終點,宣布徹底涼涼。




目前打開騰訊微博,還能正常登錄,但已經發不了廣播。


點擊【看視頻】會跳轉到騰訊視頻,頗有種物盡其用的味道。


這是要用盡最後的力氣,透支最後一絲生命給騰訊其他業務導流啊。



其實在老網民眼裡,騰訊微博早涼了許多年,基本沒有人在用,它是否關閉服務對網友們沒什麼大影響。


這次發送死亡公告,更多是走個流程,刷刷存在感。


但是看到官方通知出來的時候,小雷還是有些許失落。


一個承載著不少網民回憶的平臺,一夜間說沒就沒,令人恍惚。



借今天這個機會咧,小雷和大家聊聊,騰訊微博從誕生到入土的故事。


咱們國內的微博服務起步比較晚,從2007年開始發展。


但是嚯,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是新浪微博,也不是騰訊微博,而是飯否


飯否的創始人,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那個外賣之王,美團CEO王興。



飯否,可以說是中國版Twitter,直接把人家那套玩法和模式搬過來。


如果你們仔細對比一下,會發現網站的外觀、配色、布局和使用邏輯與2006年創建的Twitter十分相似。



飯否創建後,發展十分順利,短短2、3年間用戶從30萬激增到100萬,前途一片光明。


與此同時,國內開始出現其他微博服務,如嘰歪、嘀咕、做啥和騰訊的滔滔。



估計很多朋友沒聽說過騰訊還有一個「滔滔」吧,它是騰訊微博的前身。


後來為了給騰訊微博讓路,悄然退出了江湖,被合併到QQ空間裡。



不過嚯,滔滔才關閉沒兩天,就有消息透露,騰訊微博在1月28日開始進行封測。


這個無縫銜接的操作,印證了滔滔就是騰訊微博的前身。


封測了整整8個月,在2010年9月3日,騰訊微博全面開放給QQ用戶使用,普通用戶則需要邀請碼。


目的是將QQ龐大的流量導流到騰訊微博,打好基石。



顯然,QQ導流的操作十分成功。


2011年2月5日,騰訊微博宣布註冊用戶量超一億,堪稱國產App之最,隱隱約約有行業一哥的勢頭。


而比騰訊微博早一年誕生的新浪微博,在2011年3月份才達到一億用戶量,用戶增速上被騰訊微博碾壓。



有朋友可能很疑惑,既然騰訊微博都夢幻開局了,為啥後來幹不過新浪微博?



這裡小雷要提一下,被新浪微博幹翻的可不止騰訊微博。


還有搜狐微博、網易微博和百度說吧等一大堆微博類網站。


搜狐微博,2010年4月7日上線公測,2014年11月涼涼。


網易微博,2010年3月20日公測,2014年11月5日,網易微博將正式關閉。


百度說吧,2010年9月推出,2011年8月22日關閉服務,運行還不到一年。


別看現在新浪微博體驗突破下限,廣告噴子滿天飛,人家當年可是靠實力殺出來的。


隨著一眾對手倒下,只剩下靠媒體發家的新浪和靠社交發家的騰訊,在一路搏殺,相互纏鬥。


和很多不同類型的App一樣,一個領域只允許有一個大哥。


比如佔領熟人社交的微信,近乎壟斷網約車的滴滴,佔據了外賣市場7成份額的美團。


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只能活一個。



新浪微博本身是做媒體和門戶網站起家的,在媒體這塊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運營起同類的產品來得心應手,如魚得水,耍起招數來更是招招致命。



騰訊雖然也有媒體門戶網站的經驗,但最擅長的還是搞社交,實力稍稍欠缺。


其中決定生死最關鍵的一戰,就是名人搶奪大戰。


新浪微博借著先發的優勢,花了大功夫拉了不少明星和名人入駐,逐漸形成飯圈文化,築成一座難以攻破的城池。


騰訊一看,你這招我也會。



於是開始邀請LPL解說和明星選手入駐騰訊微博,為LOL的電競少年們解答問題。


把自家遊戲圈的流量充分利用。



騰訊微博最有牌面的一件事情是,拉攏到了體育界一號人物飛人劉翔。


要知道,那會劉翔剛打破跨欄世界紀錄,為國爭光,在國內圈粉無數,是體育界的超級辣子雞,影響力無法估計。


來到騰訊微博後,聽眾短時間突破800萬,超越推特的LadyGaga,成為全球第一微博大V。



得益於名人光環,騰訊微博的用戶量一度超越新浪微博,成為一哥。


但後來用戶們發現不太對勁,自己來微博,就是為了擺脫熟人,不想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動態。


然而騰訊微博主要靠QQ導流,QQ和微博的API互通,無形中也把QQ裡的熟人關係鏈搬運了過來。


讓原來的QQ好友變成了微博好友,由此導致了一個尷尬的狀況:明明不想見到熟人,結果換了個地兒特麼還是你們。



那我下載騰訊微博有啥用呢?還怎麼騷得起來?這不就是另一個的QQ空間嗎?



媒體內容不夠新浪豐富,裡面又全是熟人,騷不起來。


於是越來越多人轉去玩新浪微博,後來騰訊有了親兒子微信,資源不再傾斜給騰訊微博。


而騰訊微博處於劇烈的競爭環境下,業務幾乎沒有盈利,在社交皇帝微信面前顯得一無是處。


前有用戶不斷流失,後有爸爸喜新厭舊,自己又不爭氣搞不到錢。


三管齊下,為騰訊微博的關停埋下伏筆,入土也僅是時間的問題。


靠著騰訊牌子苦苦撐了7年之後,沒錢沒人,盈利無望,最終選擇自我了結。



騰訊微博,僅是網際網路的一個縮影,在流量為王,用戶為尊的時代。


只有捨命瘋狂搶奪流量迅速圈地為王,隨後不擇手段將流量變現。


才能在瞬息萬千,競爭慘烈的環境中殺出重圍,成長為巨頭,霸佔一方。


最後,小雷想告個別。


一路走好,騰訊微博。


相關焦點

  • 全球十幾億人用過的軟體,如今徹底涼了
    原本單調枯燥的文字多了幾張形象的圖片,網頁頓時生動具體起來,賦予網民從來沒有過的夢幻體驗。 在開發過程中他們還創造出了養活無數前端工程師的Javascript語言,以及保障瀏覽器安全的SSL協議,為後世留下寶貴的財富。
  • 為什麼手機自帶的微信分身功能卻被騰訊微信視為非法軟體而限制...
    其實這次封號騰訊早就已經預示了,微信早就有明文規定,微信用戶出現微信雙開或者使用費官方的軟體,騰訊是有權對你的微信進行封號處理。要知道非官方的微信雙開還是很受用戶們的歡迎,因為有的時候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對於這樣的軟體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好的需求,但是現在騰訊對於這方面的整治,對用戶們來說,也是非常不方便。
  • 微信是什麼時候出的 你還記得哪一年開始用微信的嗎
    微信從推出到如今,發展真的不容小覷,從最初的單一服務到如今越來越多的生活化,也證明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圈是有多麼的廣,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那些年的微信。  根據官方數據,微信月活用戶高達9.8億,日登錄用戶超過9億,在中國幾乎是人人都離不開,甚至已經將QQ甩在身後。  不知不覺,微信已經誕生七年了。
  • 比快播還好用的軟體,這次真涼了?
    小雷昨天刷微博,看到了一條挺讓人感慨的新聞。曾經那個風靡全國的暴風影音,官網和APP都掛了,再也打不開了。年輕的小夥伴可能還不了解,已經變成回憶的它,在當時電腦上的普及度。打個比方吧,如果把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和以前的電腦畫個等號,那麼暴風影音就是現在的淘寶微信微博,幾乎是電腦上的必備軟體。想當年,小雷養著QQ寵物,在開心農場裡偷著菜,刷著百度貼吧,還在用暴風影音看電影電視劇。一下子快十年過去了,確實也有點滄海桑田的感覺。
  • DNF深海熔巖超強火戰士,修煉場二覺5.9億,火戰士真的涼了!
    火戰士,在86版本的時候很強勢,但是在起源版本,火戰士基本上絕跡,在遊戲中還堅持火戰士的寥寥無幾。就比如這位紅眼,雖然依舊走火戰士的道路,但是這傷害卻慘不忍睹,可見,火戰士真的在起源版本涼了!走的是火屬性強化,站街的火強達到356的程度,有如此強的火戰士裝備,這位火戰士紅眼本以為傷害會很高,但是卻沒有想到的,在修煉場紅眼的傷害連6億都沒有達到!修煉場吃三藥,寵物技能施放,觸發三神器,一個二覺大狗的傷害5.9億,血爆的傷害2.8億,瞬間讓紅眼「懵逼」,火戰士打造的這麼完美,結果傷害卻不盡人意!紅眼的深海熔巖一身增幅6紅字,而且還有兩個年套的寶珠,但是這傷害就有點感人。
  • 交友軟體陌陌、探探,曾經的上億用戶,如今哪裡去了?
    對於社交軟體小編相信大家都是非常非常熟悉的,基本經常使用的因該就是微信或QQ之類的軟體,不過在前些年有著幾款風靡一時的社交軟體,那就是陌陌和探探等,就算是沒有用過這類交友軟體的朋友,也都是有聽說過。之前就有統計過,在最活躍的時候用戶量也是達到了接近2億的程度,但好景不長,在火爆了一段時間後,也是慢慢歸於平寂了,如今基本也沒什麼人在用了。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的用戶紛紛放棄這兩款軟體呢?
  • 當「釘釘」變成集團軍,為何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還是「獨立團」?
    年初的一場疫情危機,直接為巨頭體系內遠程協作軟體提供了一波「神助攻」。當疫情建穩,不僅人們的生活,而且商業端的工作環境開始堅定加速數位化的時候,巨頭如阿里和騰訊,在面對這個全新機遇時,所做的判斷卻不盡相同。
  • 遠程辦公火了 釘釘下載量超微信
    今天是不少人開啟雲辦公的第四天了,不知道各位感覺如何?  2月3日是春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辦公日,全國共有近2億人「雲上班」,人數之多更是一度擠癱了遠程辦公軟體,釘釘、企業微信兩大平臺先後回應稱網絡暫時出現擁堵。
  • 12億人受影響,微信這兩個板塊開始「收費」!
    網際網路時代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越來越緊密,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依賴社交軟體。如今我國可以說已經全面進入行動支付時代,每個人只要拿著一把手機,生活消費就不是問題。
  • 微信訂閱號大整改,新版將徹底扭轉現狀?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微信訂閱號從發布就引發了自媒體創業熱潮,微信訂閱號關注閱讀的品牌定位讓其走上了巔峰,很多人因此加入了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而最近兩年微信訂閱號已經開始不再吃香,真正能夠用訂閱號賺錢的已經寥寥無幾。
  • 騰訊將推微信讀書版「Kindle」,600 元起;Keep 估值 20 億美元,暫...
    (來源:36Kr)飛書回應「遭遇騰訊微信不合理限制」:多次聯繫微信人工客服未果1 月 11 日,飛書發文稱:最近,通過部分媒體關注到了飛書遭遇騰訊微信不合理限制的事實。截至目前,騰訊微信一直未回應為何無理由封禁飛書,我們曾嘗試多次聯繫微信人工客服,發現根本無法聯繫上。
  • 企業扎堆微信發紅包 謹防「搶紅包」釣魚軟體
    在南京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的張珊珊得意地告訴記者,昨天,她一直守在手機邊,奮戰到昨天凌晨3點。「算了算,一共搶到了600多元錢,跟我散出去的紅包基本持平。」「怎麼辦,周圍都是『窮屌絲』,搶了一下午最多才1塊6毛3!看來得找個土豪朋友才行!」在南京某房產公司做行政的董先生抱怨道。這便是這幾天「微信搶紅包」帶來的場景。
  • 騰訊推匿名社交產品燈遇交友 涉黃或成難題
    (觀察者網訊 文/張珩)近日,騰訊在安卓應用商店低調上線了一款全新的匿名社交產品「燈遇交友」,值得注意的是,在騰訊之前,阿里、百度和快播王欣都曾經開發過匿名社交產品,但是均未能站穩腳跟。另外一方面,即使騰訊過去開發的匿名社交「漂流瓶」,也曾面臨「涉黃」難題。
  • LOL徹底涼了嗎?王者Uzi 人氣連偉神零頭都不到
    電競選手也都從曾經的網癮少年紛紛化身網紅明星,直播間人氣動輒百萬就連二線明星都難以企及。但是隨著15年16年巔峰的逝去,曾經火遍全世界的LOL終於開始走向了下坡路,雖然有許多老玩家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但是在數據面前,一切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 潮經濟丨3億人在用!286億規模!騰訊VS華為VS阿里,在線辦公App硬核PK
    吐槽歸吐槽,可以預見的是,經過這次疫情,在線辦公APP已經廣泛進入大眾視野,甚至在未來或許會成為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然而,由於軟體系統不兼容、視頻畫面模糊等問題,很多網友對自己所用的線上辦公軟體好感度不高。據21測評實驗室調查顯示,有四成網友對自己公司所使用的線上辦公工具不滿,理由是「軟體不好用」。
  • 規模超越QQ,微信是如何後來居上的?專家給出解釋
    導語:規模超越QQ,微信是如何後來居上的?專家給出解釋現在的手機市場毫無疑問是智慧型手機的天下,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手機軟體的種類也變得日益豐富,但不可否認的是社交軟體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每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手機裡一定會有QQ或者微信這樣的社交軟體。
  • 騰訊復活了「漂流瓶」?「燈遇交友」比原來刺激百倍!
    一刻都不停的陌生社交基哥稍微數了下,騰訊發瘋了一樣,連續不停的發布各種社交軟體,這已經是今年騰訊推出的第6款了。。。騰訊以內部賽馬機制聞名,微信的成功便是賽馬機制的最典型案例,強調內部競爭,所以匿名社交APP的湧出就不難理解了。非常巧合的,阿里3月份上線了情感匿名社交產品「千耳」。
  • QQ早已普及,當年的微信憑什麼能火起來,並延續霸主地位至今?
    2020年,微信已經9歲了,在即時聊天界,除了QQ,微信幾乎通殺。微信能火,是時勢所逼,曾經歷了與對手血戰的「生死時速」(馬化騰語),為了微信能夠快速長大,當時的老大哥QQ也犧牲了許多。沒有QQ的普及,沒有騰訊龐大的用戶基數,微信也不可能輕易戰勝當時實力不容小覷的米聊。更別說同期還有眾多「大佬」環伺。
  • 除夕搶微信紅包最多的人竟然是他!央行肯定也困惑的微信紅包
    央行肯定會困惑,這個微信紅包從支付清算領域看,是什麼?衝擊了什麼?限於篇幅,我簡單匯報自己的困惑。本文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家,選自微信公眾號「宏觀經濟評論」。最大輸家:央視春晚。比較上市前後,馬雲除了增強資本實力和阿里系的全球知名度之外,對阿里生態和業務創新投入的精力明顯不足。1、就電商而言,淘寶的生態鏈一直沒有顯著提升,並且在走向移動端上,看起來已敗給騰訊。2、就支付寶而言,其原來具有明顯的幾乎可以和銀聯抗衡的物理直連優勢,這是其他第三方支付遠遠不能比擬的。
  • 微信收費的必然與不必然
    微信儼然已成一種生活方式對於中國人而言,過去的見面口頭語通常都是「你吃了嗎?」,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成熟,快速發展的微信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與人的互動已從QQ延伸到了這種即時移動通信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