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經濟丨3億人在用!286億規模!騰訊VS華為VS阿里,在線辦公App硬核PK

2021-01-13 網易

  導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在線辦公「火」了一把,但想就此改變人們的工作模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21測評實驗室精選5款線上辦公App,對使用功能、用戶體驗、彈窗提示、生態支撐等4個大項10餘個小項作深度測評,並聯合知乎共同發起在線辦公問卷調查,希望為在線辦公用戶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參考。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作 者丨21測評實驗室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少單位都選擇了在線辦公,許多平時對在線辦公APP頗為陌生的人也一下子成為了資深用戶。

  瞅瞅下圖,哪一個瞬間戳中了你日常「在家上班」的槽點呢?

  

  

  

  21測評丨5大在線辦公App硬核PK,誰最「能打」?都有哪些通病?

  吐槽歸吐槽,可以預見的是,經過這次疫情,在線辦公APP已經廣泛進入大眾視野,甚至在未來或許會成為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然而,由於軟體系統不兼容、視頻畫面模糊等問題,很多網友對自己所用的線上辦公軟體好感度不高。據21測評實驗室調查顯示,有四成網友對自己公司所使用的線上辦公工具不滿,理由是「軟體不好用」。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線辦公企業規模超過1800萬家,在線辦公人員超過3億人。超四成的受訪用戶在線辦公存在依賴在線辦公軟體,易受硬體條件影響的問題,近四成受訪用戶認為,在線辦公溝通協作受到影響。

  對此,21測評實驗室精選5款線上辦公App,對使用功能、用戶體驗、彈窗提示、生態支撐等4個大項10餘個小項作深度測評,並聯合知乎共同發起在線辦公問卷調查,希望為在線辦公用戶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參考。

  「中國潮經濟」系列融媒體報導將持續聚焦經濟運行中的「潮」力量。4月起,21世紀經濟報導將聯合21財經App、《快公司》雜誌、知乎,聯合推出《中國潮經濟·在線辦公城市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報告,敬請垂注。

  一、 4成網友在沙發上辦公,軟體「便捷性」最受關注

  為了解疫情之後大眾對線上辦公的新看法,21測評實驗室聯合知乎通過21財經App、21世紀經濟報導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知乎等多渠道發起問卷調查,共有近1.3萬名網友的積極參與,5000多條留言,收回1.2萬份有效答卷。據此,我們為線上辦公App的用戶群畫了像,並對一些用戶反映的痛點並作出總結。

  用戶畫像:

  

  使用線上辦公App的用戶的公司所在地集聚在為一線、二線城市,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認為,各個地域發展的產業不同,能夠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進行工作的企業所在地其線上辦公佔比較大,而一些無法或較難進行線上辦公的傳統企業所在地其線上辦公佔比較小。

  

  線上辦公對人們工作的影響有多大?在問卷調查統計裡,有超過五成用戶認為線上辦公後,工作量增加了,其中,四成網友吐槽會議變多。

  

  四成網友覺得線上辦公軟體不好用,且超過兩成用戶認為辦公效率降低的最大原因是軟體不好用,僅兩成網友表示滿意。對此,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認為,在線辦公受制於軟體條件和硬體設備的影響,網速條件、軟體運行情況等都會影響工作開展,在線辦公平臺應注重優化各項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在用戶關注方面,有近八成用戶關注App使用是否方便,超六成的用戶關注開會記錄與文件傳輸功能。

  

  

  二、飛書安裝包竟超300M,「更新狂魔」釘釘有所收斂

  針對問卷調查中用戶關心的問題,21測評實驗室選取了五款常見軟體:企業微信、飛書、釘釘、WeLink、和飛信,從使用功能、用戶體驗、信息騷擾、生態支撐四個大項,從即時通訊、企業管理、雲存儲、網絡會議、文檔協同編輯、打開需時、感官體驗、交互體驗、瀏覽體驗、資源佔用、功能彈窗與廣告彈窗、智能硬體、平臺兼容性等13個小項,以及圖片收發信息速度、對網絡的優化、功能層次、易用程度、UI設計、人性化等細化指標方面進行綜合測評。

  本次測評將5種線上辦公App的測評結果分為三等,分別代表使用功能、用戶體驗、信息騷擾、生態支撐四個大項中,能做到三個或以上大項優秀,兩個大項優秀以及一個或以下大項優秀。

  第一等級:企業微信、釘釘

  第二等級:飛書、WeLink

  第三等級:和飛信

  本次測評是——對測評對象進行多維度的體驗、調查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用戶在使用上只有模糊的感覺,沒有一個特別量化的標準體系。本次測評認為,安裝包大小、更新頻次、打開耗時三項數據,具有一定的延展價值,即從這三項數據的優劣,能夠一定程度反映到用戶的使用感受上。

  在安裝包大小方面,釘釘、WeLink、和飛信的安裝包大小都少於200MB,WeLink安卓版佔用最小,為67.9MB。而飛書則高達300MB以上,對於一些儲存空間較小的手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負擔。

  

  2020年2月,21測評實驗室測評發現釘釘更新頻率竟高達一周三次。從截至2020年3月1日的數據看,釘釘雖然更新頻次有所放緩,也達到了一周兩更,和飛書並列最多,其餘的都保持在一周一更甚至更低的更新頻率。對於用戶而言,頻頻發來的更新提醒,無形中消耗了時間、流量以及手機電量,增大了用戶的成本與負擔。

  

  從打開耗時看,釘釘和飛書表現最好,均在2秒內打開。其中,釘釘iOS版打開耗時只有1秒。WeLink與和飛信表現稍差,和飛信安卓版打開需時更是近3秒。從用戶的心態上分析,也許只是相差一秒,但有可能感受上會有較大的差別,尤其是比較急的時候,因此,打開時間更快些也許會成為一個需要引起廠商重視的點。

  

  三、線上語音最受歡迎,開會時51%的網友幾乎全程靜音

  疫情期間,舉行線上會議是企業的重要工作環節。除了和飛信僅提供語音會議外,企業微信、釘釘、飛書、WeLink這4款軟體都包含語音會議和視頻會議兩種模式。

  哪種會議形式更受歡迎?據21測評實驗室的調查數據顯示,43%的網友願意參加線上音頻會議,而僅有15%人數傾向於參加視頻會議。

  

  靜音功能方面,不同的軟體也存在差別。釘釘和WeLink的「靜音權限」掌握在會議主持人手中,主持人能在「強制全員靜音」和「自由靜音」兩個模式間切換。

  開啟「強制全員靜音」時,不允許參會者取消靜音,僅主持人可取消;開啟「自由靜音」時,參會者能自主選擇是否靜音。飛書和企業微信則沒有「強制全員靜音」的這一功能選項。

  「強制全員靜音」在大型會議中的作用更大,因為可以更高效地維持會議秩序。據21測評實驗室的調查顯示,41%的網友表示進入會議後會自覺開啟靜音,51%的網友稱自己參加線上會議時,幾乎全程都是靜音狀態。

  四、多款軟體可「會議加密」,僅釘釘能「閱後即焚」

  在邀請人員參會上,企業微信和WeLink兩者的邀請形式豐富,包括發送普通連結、二維碼、郵件、微信連結等。此外WeLink還能夠在不登錄帳號的情況下,通過輸入會議ID加入會議。

  釘釘只能邀請自身軟體內部的人員參會,飛書可分享會議連結,但是只能在微信外打開,和飛信則是以文字口令的形式進行邀請,口令可直接發送到微信和QQ。

  釘釘、飛書在會議期間可以鎖定會議,禁止參會人員邀請他人進入會議,WeLink在啟動會議前可設置會議密碼,參會者憑密碼進入會議。

  

  此外,釘釘還有一項「密聊」功能,據介紹,這項功能常被用於商務機密的溝通,「密聊」的消息已讀後自動銷毀,禁止拷貝或轉發,頭像和名字打碼防截屏。

  五、各軟體兼容性不一,網際網路巨頭角力企業市場

  此次測評的5款軟體基本能夠覆蓋常見平臺。移動端方面,5款軟體均支持iOS系統和安卓系統;在PC端上,其中4款軟體均支持Windows和Mac,只有WeLink暫不支持Mac系統。

  此外,釘釘和飛書支持網頁版;微信小程序方面,僅有企業微信支持,其他4款軟體均不支持。

  

  2月5日,在蘋果App Store排行榜上,阿里旗下的「釘釘」首次超過微信,躍居榜首。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截止2019年6月30日,釘釘企業組織數突破1000萬,用戶群體定位於中小型企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釘釘用戶暴增,2月12日釘釘日活躍用戶達到了3464.9萬。

  企業微信背後有騰訊的加持,自然也不容小覷,據企業微信官網介紹,目前企業微信已服務超過250萬家真實企業,活躍用戶突破6000萬,並滲透了超過50個行業。

  據21測評實驗室的調查統計,超八成的人使用不止一種線上辦公App,其中五成用戶客戶跟單位用的不是同一種線上辦公App。從用戶佔比來看,企業微信、釘釘兩大巨頭不相伯仲,但其他平臺也有不少用戶,「雙超多強」格局隱現。

  

  華為旗下的WeLink去年12月正式發布,它的文件保密層次高,是針對「華為人」專門設置的一款線上辦公軟體,追求對數據高保護的人群。飛書來自字節跳動,近期發展勢頭也很迅猛。

  此外,中國移動旗下的和飛信,其競爭優勢則在「群發簡訊」這一特色功能,群發簡訊給移動用戶不收取費用,對於企業重要通知及時送達有所幫助。

  六、各家都有小毛病,「後疫情時期」在線辦公App將往何方?

  深度測評5款線上辦公軟體後,我們發現釘釘、企業微信的無論在功能,還是生態上,都較為完善,但企業微信有打開速度較慢,釘釘有雲儲存空間偏小等缺點。在平臺的選擇上,飛書和釘釘除了桌面端和移動端,還能夠支持網頁端的使用,這點確實增色不少,可飛書的資源佔用問題仍待解。WeLink、和飛信分別在雲儲存、簡訊聯繫領域表現亮眼,但「偏科」較為嚴重。

  此次疫情屬於偶發事件,短期會釋放大量在線辦公軟體需求,為教育和培養大眾線上辦公創造了良好契機,在21測評實驗室發起的問卷調查中,超五成用戶表示疫情之後仍願意使用線上辦公App,且超過八成用戶願意為更好的服務付費。不過,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指出,各類在線辦公軟體存在的弊端難以快速改善,進而制約用戶粘性的提升。預計疫情防控期過後,在線辦公軟體需求將會出現回落。因此,有關企業在迎來此次風口之後,應該抓住機遇,儘快對產品進一步打磨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長期來說,線上辦公App的前景依然光明。5G產業的發展為在線辦公提供了可期的技術保障,隨著5G技術普及、雲計算技術發展,遠程通信等細分領域下的問題如視頻卡頓、聲音延遲等將得到改善,用戶體驗有望得到提升。而在線辦公的持續發展,也將助推5G應用落地進一步提速,進而加快5G基礎設施鋪開,全面釋放5G產業價值。

  

  一圖秒懂在線辦公產業鏈!

  聊完實用評測,咱們再聊聊「在線辦公」的未來。

  據統計,2019年在線辦公市場規模為286億元,預計到2024年突破600億元,其中會利好哪些產業?在線辦公未來又該往什麼方向改善?

  

  出品:21測評實驗室

  策劃:賈肖明 丁青雲 譚婷

  文案與數據採集:李孔亮 林海銘 李嘉銳

  技術顧問:曾漢昌

  設計指導:曾婷芳

  設計:張佳俊

  (如有問題或合作意向,請聯繫:likl@21jingji.com)

  本期編輯 黎雨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競品分析報告:騰訊地圖APP VS 百度地圖 VS 高德地圖
    百度地圖也介入了很多O2O方面的業務,再觀騰訊地圖,圍繞海量數據和精準導航開展其功能,增加街景地圖,堅持「足不出戶看天下」。二、 市場分析2.1 行業概況2017年我國手機地圖用戶規模達到6.8億人,同比增長6.2%。
  • 競品分析:阿里雲 VS 騰訊雲,AT的短兵相接
    行業發展現狀從市場規模來看,近年來,全球雲計算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Gartner數據,2015-2017年,全球雲計算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張,但增速趨於放緩。2017年,全球雲計算行業市場規模達111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2%。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美元。
  • 企業文化一周大事記 | ​騰訊花2億給萬餘員工送華為摺疊屏手機;國慶檔兩日票房超14億
    國慶檔兩日票房超14億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長假果真沒讓人失望,據貓眼專業版統計顯示,僅僅兩天,電影累計票房已超過了14億。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2億給1萬多員工送華為摺疊屏手機9月30日,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向1萬名員工人手發了一部價格為16999元的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 Xs禮物,總價值約2億。
  • 阿里來自火星,騰訊來自金星
    騰訊的項目最多,但阿里最狠,大部分情況下,出手一個就是億當量級。所謂騰訊謀求去中心化,廣撒米。阿里謀求控制權,要麼不投要投就大筆銀子砸下去控盤。鈦媒體刊發了一篇兩家投資風格比較的文章,推薦閱讀。AT這兩家公司,中國網際網路江湖雙壁,一時瑜亮,但又各自風格鮮明。如果是兩個人的話,則是完全不同的人。
  • 騰訊雲突破1000億的瓶頸是什麼?
    從2013年全面開放,到2016年馬化騰首次站臺,再到2019年公司年營收終於突破100億,騰訊雲花了整整6年時間,相比於亞馬遜AWS晚了近3年,相比微軟雲、IBM雲和阿里雲也晚了2年。雖然騰訊雲目前已經進入全球雲100億俱樂部,但是結合現狀來看,未來的局勢依然不明朗。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財報顯示,百度第一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41.23億元(約合35.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市場預期242.7億元,剔除分拆業務對收入的影響,同比增長21%;歸屬百度的淨虧損為人民幣3.27億元(約合4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人民幣66.94億元轉虧。 隨後,百度的市值也開始一路下跌,甚至開始落後於美團等網際網路公司。美團CEO王興甚至調侃:是時候用HAT來取代BAT了。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疫情期間,企業要想維持運轉只有通過在線辦公實現,需求刺激了在線辦公的興起,也讓2B市場泛起漣漪。單靠釘釘一個平臺無法滿足企業協同辦公與互聯互通的需要,於是九月將釘釘升級為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 AT兩家的2B業務在今年有趨同性,騰訊曾在一次大會上透露,拜訪某客戶時與阿里2B團隊狹路相逢就很能說明問題。 阿里雲的戰略存在兩個悖論。
  • 騰訊5000億,阿里2000億,新基建的「食物鏈」上還有哪些機會
    億,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如果按照每年1000億的投入規模計算,這大抵是騰訊每年的利潤。在此之前,另一個網際網路大佬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也對外宣布: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兩大巨頭不只在投入上宣布加碼,輿論場中也正圍繞著新基建在暗中角力。
  • 阿里雲投2000億新基建還不夠?宣布再招5000人!
    阿里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技術攻堅,表示阿里雲今年再招5000人,大規模引進頂級科技人才,重點吸引伺服器、網絡、晶片、資料庫、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攻堅人才。張建鋒對此表示,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而言,2000億元的投入並不大,3年之內還會投入更多。而這是基於對整個經濟轉型數位化提速的整體判斷。張建鋒認為,數位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疫情讓政府、企業都認識到數位化的迫切性,原本需要3到5年的數位化進程,將在未來1年之內加速完成。
  • 出海記阿里騰訊超亞馬遜與「字母表」 美媒:中國新經濟崛起
    隨著騰訊和阿里的市值均超過3000億美元,它們現在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凸顯了隨著傳統行業的衰落新經濟的崛起。阿里加速全球戰略布局事實證明了彭博社的預測。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9日報導,阿里巴巴18日公布,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財季普通股東應佔淨利潤為人民幣106.5億元(約合15.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 遠程辦公火了 釘釘下載量超微信
    今天是不少人開啟雲辦公的第四天了,不知道各位感覺如何?  2月3日是春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辦公日,全國共有近2億人「雲上班」,人數之多更是一度擠癱了遠程辦公軟體,釘釘、企業微信兩大平臺先後回應稱網絡暫時出現擁堵。
  • 藥神保VS相互寶,阿里、騰訊正面剛,誰是贏家?
    但是,《我不是藥神》裡因為吃不起天價抗癌特藥而產生的巨大經濟壓力和購藥壓力,也讓很多人「談藥色變」。在國家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有多種抗癌特藥被納入社保目錄,但還有12種高價抗癌藥尚未被納入。新上市的特藥,因為流程的限制,也不能被快速納入社保範圍。此外,社保的用藥費用報銷有一定比例限制,而癌症特藥的價格高昂,患者家庭仍然要承擔很高的購藥費用。
  • 阿里雲APP的改版對比與分析
    而中國市場則領先者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近幾年我國的雲計算市場增速平均達30%,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2. 產品背景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雲計算科技公司。阿里雲致力於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普惠科技。
  • 極光:支付寶滲透率超過QQ,成為中國第二大網際網路app
    【強者恆強,BAT&頭條系滲透率進一步提升】:2020年Q3,騰訊系app滲透率達99.8%,阿里系app滲透率達95.5%,百度系滲透率達90.5%,頭條系滲透率達84.9%;4.【金融理財行業用戶規模呈上升趨勢】:手機銀行、基金券商、網際網路保險和投資理財領域滲透率和MAU同比漲幅明顯;5.
  • 2017三季度中國App排行榜:快手霸榜短視頻
    除開12306、國航無線等供應方的購票類app和單純住房類的app,在線旅遊行業的第一陣營為攜程、去哪兒和飛豬。曾經的第一名去哪兒由於被攜程收購,現在退到了第二名的位置,總的來說,移動在線旅遊領域目前是攜程系和阿里系的競爭,而攜程系目前大幅度領先。
  • 阿里騰訊在海南智慧城市之爭
    圖為馬化騰、馬雲與海南省省長沈曉明3人,圖片來源:海南日報2019年1月13日,騰訊表示在海南已經申請了網際網路醫院牌照,在海南生態軟體園建立的實體遠程會診中心今年就可投入營業。2014-2016連續3年,阿里都在海南落下重子。例如阿里文娛南方總部在海南落戶,飛豬和淘寶分別帶動海南的旅遊和網銷。2018年4月27日,海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在海口籤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數字經濟、智慧服務業、信息智能島、電子商務等方面開展重點合作。最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城市大腦。
  • 傳蝦米音樂關停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而當時的同行發展情況是,騰訊旗下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C),下設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音樂財經部、版權管理部和法務管理部六大業務線。該合併是在線音樂行業規模最大的合併,直至2018年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登錄紐交所,成為中國在線音樂第一股。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阿里、騰訊爭相布局智能醫療在AI技術驅動下,新型經濟逐漸迎來了蓬勃發展。作為新型經濟風口的智能醫療行業也因此受益,市場規模開始急劇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醫療市場超過4000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超過880億元,預計2020年這個規模會超過千億。
  • 2020中國十大高科技公司:華為上榜,第二去年營收3700億!
    國內比較有名的富士康、硬體製造華為,還有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和騰訊都是科技公司。然而這些企業間的差異,很難對比最強的,所以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特長,下面財哥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比較強勢的中國十大科技公司吧。
  • G Suite vs. Office 365:最適合企業的辦公套件是什麼?
    如今,選擇辦公套件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在這裡為人們的選擇提供幫助。 || G Suite vs. Office 365:哪個是最佳的辦公套件? G Suite和Office 365有很多共同點。以下將對辦公套件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從逐個應用程式比較到每個套件如何處理協作,其應用程式集成程度、定價和支持等。重點是套件如何用於企業,而不是個人使用。 (1)G Suite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