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窗:量子通信如何做到安全保密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量子通信如何做到安全保密(科普之窗)

  圖為量子在傳輸狀態下的模擬圖。

  資料圖片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烽火,就是古代的一種通信技術,利用在高臺上燃燒乾柴產生的煙柱,能瞬間傳訊百裡,常用於傳遞緊急軍情等重要情報。這種技術信息量小,不足以傳遞複雜情況,但通過改變點燃烽火的數量以及燃燒不同的物質,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秘密通信。唐代李筌所著的《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曾記載:每夜平安舉一火,聞警鼓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見賊燒柴籠。

  然而,烽火傳信的方式容易被破解,如何做到通信的安全、保密,人們在這方面從未停止過探索。

  為了確保信息能夠做到我知敵不知,一個原則是要對信息進行更好的加密處理。戰國軍事著作《六韜》中記載了名為「陰符」的通信方法。「陰符」是一種符節,戰前由君主授予主將秘密的符節,雙方約定八種不同的長度代表不同的軍事信息。如,長一尺代表「大勝克敵」,長六寸為「請糧益兵」。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實現秘密通信,保密性相較烽火已經要強很多。

  國外同樣有用於軍事的保密通訊方式。公元前5世紀,古斯巴達人使用了一種叫做「天書」的器械。「天書」是一根用羊皮紙條緊緊纏繞的木棍,書寫者自上而下把文字寫在羊皮紙條上,然後把羊皮紙條解開送出。除非把羊皮紙條重新纏在一根直徑相同的木棍上,所書寫的文字才能被解讀,否則這一系列不連接的文字看起來毫無意義。這兩種保密通信的方式雖不是現代意義的密碼通信,但與密碼卻著重要的共同特徵——變換。

  所有軍事密碼裡,最著名的當屬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發明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它總共可以生成的密鑰總量是10的16次方個。就是說如果每一秒鐘嘗試一個密匙,大約需要3億年時間才能全部嘗試完。德國人稱之為「永遠無法破譯的超級密碼」,它在二戰中被頻繁使用,但最終還是被盟軍破譯。

  現代諸如電話、手機、網際網路等通信方式雖然便利快捷,但是易於被破譯、竊聽。近來國際上各類「竊聽」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絡武器、網絡恐怖主義和網絡戰爭等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也不可忽視。那麼,有沒有一種通信手段,可以實現絕對安全的信息傳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研究小組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運用量子信息作為密鑰傳輸的工具,可以在理論上實現絕對安全的通信。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信方式。量子理論認為,微觀領域裡,某些物質可以同時處於多個可能狀態的疊加狀態,對這些物質的一次測量就會改變被測量物質的狀態。基於這一原理,以這種狀態的物質作為密鑰,任何截獲或測試量子密鑰的操作都會改變量子狀態。所以,任何人進行半路偵測並試圖獲取所加密的信息都是徒勞的。換言之,截獲量子密碼的人得到的只是無意義的信息,而信息的合法接收者也可以從量子態的改變中知道量子密碼曾被截取過。

  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已經從理論到了實踐,從實驗室到了應用。2012年初,以潘建偉團隊為核心的技術隊伍,在合肥市建成了國際上首個規模化的城域量子通信網絡,節點數達到了46個,遠遠超過國際上已有的同類網絡,標誌著大容量的量子通信網絡技術已經取得了關鍵突破。

  同時,新華社和中國科大合作建設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驗證網在北京開通,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利用量子通信網絡對金融信息的安全傳輸。可以預想,隨著量子通信技術的產業化和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實現,在不久的將來,作為保障未來信息社會通信安全的關鍵技術,量子保密通信將有望走向大規模應用,為信息化社會提供基礎的安全服務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0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量子保密通信安全再升級
    我國量子保密通信安全研究迎來又一重大突破。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宣布,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這項突破性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  無論經典密碼學還是量子保密通信,都需要真正的隨機數作為保障。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20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量子糾纏成績亮眼,量子保密通信再上新臺階
    據報導稱,2019年南瑞集團的李維、陳璐等人研究出了一種能降低糾纏態量子通信的幹擾的模型。在量子通信的過程中,光子作為一種微觀系統之間傳輸的能量,在普通的電磁作用下,會隨著被吸收而消失,從而影響信息傳遞的效果和安全。
  • 世界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成功,量子通信如何實現?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唐媛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這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上邁出重要一步。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量子通信如何做到「絕對安全」?
    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已經步入產業化階段,開始保護我們的信息安全;「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子糾纏來直接傳輸量子比特,它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未來將應用於量子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在這個協議基礎上,世界各國都開展了傳輸用量子密鑰加密過的二進位信息的網絡建設,即量子保密通信網。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 海南將打造全球第一條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 為什麼選擇海南?
    王軍偉稱,將基於海南島獨特的地理優勢建設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採用中國有線的地面光纖網絡建設東線和西線的網絡,並在文昌建設實用化量子衛星地面站,實現與墨子號(以及實用化量子衛星)的對接,從而通過量子衛星將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無縫接入到國家骨幹網,實現海南和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跨域數據以及面向全球的跨境數據的安全流通
  • 什麼是量子安全通信原理?
    摘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一種在量子信道中直接傳輸秘密信息的通信模式。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改變了保密通信的體系結構,將現有保密通信的密鑰分發和密文傳輸雙信道結構改變為僅有一條量子直通信道的單信道結構,減少了洩露環節,提高了安全性。
  • 科創板量子保密通信第一股
    量子通信的商業化前景1、國盾量子主要產品和技術國盾量子主要產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量子安全應用產品、核心組件以及管理與控制軟體四大門類,如圖(紅色框出):國盾量子的主要產品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核心設備、量子安全應用產品、核心組件以及管理與控制軟體四大門類,屬於量子通信業務中的核心產品。滲透率方面,國盾量子已是我國量子通信領域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行業領先企業。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已建成的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總長(光纜皮長)已達7000餘公裡,其中超過6000公裡使用了公司提供的產品且處於在線運行狀態。
  •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上) 什麼是量子通信
    另外,11月上旬,第六屆國際量子安全研討會(ETSI/IQC Quantum Safe Workshop 2018)也將在北京召開,進一步討論推進量子安全密碼基礎設施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標準化。 量子通信為什麼會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在國際上發展情況又如何呢?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它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以我國古代科學家墨子的名字來命名。墨子最早提出過光線沿直線傳播的觀點,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學方面的成就。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衛星被他方控制仍安全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亨通光電量子通信產業化結碩果 多條量子幹線穩健運行助力保密通信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2月25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亨通光電(600487)獲悉,公司多條量子通信幹線目前運行穩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落地,正給金融、通信等行業帶來實質的保密技術創新。
  • 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嗎?其實真正的量子通信離實際應用還很遠
    QKD的另一個優點是無需保存「密碼本」,只是在甲乙雙方需要實施保密通信時,實時地進行量子密鑰分配,然後使用這個被確認是安全的密鑰實現「一次一密」的經典保密通信,這樣可避開保存密碼本的安全隱患。上述這種保密通信,實質上是「一次一密」的經典通信,只是密鑰是由QKD生成的,通常也稱為量子保密通信。那麼有兩個問題出現:一是, 如果竊聽者不停地竊聽,甲乙雙方就無法獲得安全的密鑰,於是保密通信便無法進行。確實如此,QKD對此無能為力!它唯一的優勢功能就是斷定是否有竊聽者存在,所分配的密鑰是否安全而已。這點在傳統密鑰分配原則上做不到。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依然能夠工作!
    該實驗成果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確保了衛星在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在量子世界中,一個物體可以同時處在多個位置,一隻貓可以處在「死」和「活」的疊加狀態上;所有物體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即使相距遙遠也具有「心電感應」,一個發生變化,另一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正是由於量子具有這些不同於宏觀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才構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
  • 九州量子趙義博:量子通信不能替代傳統通信,產業化亟需市場化機制
    趙義博:量子物理因為其博大深奧,一直在科研界和普通人心中都有及其崇高和神聖的地位,這也讓一些技術成熟分支領域在應用方面遭到了誤解。量子通信就是其中被誤解的一項。其實我們現在用於應用的量子通信,本質上是量子密碼,也叫量子密鑰分配或者量子保密通信,只是用來傳遞密鑰的。
  • 四問量子通信: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通過網絡傳送一份保密文件,途中被他人竊取咋辦……現代社會,信息安全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有沒有一種不可破譯的保密方式,能讓傳送的信息絕對安全可靠?近些年來,量子通信技術的飛躍發展正讓夢想成為現實。製圖:張芳曼一問:什麼是量子?
  • 建設「全球首條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海南準備這樣幹
    如: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明確將量子通信作為重要發展方向;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准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建設「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建設工程」作為新一代基礎建設工程;國家信息中心、國科量子、國家數據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2019年底聯合組建了電子政務量子安全工程實驗室;今年3月份,科技部印發《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要求,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