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都有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磁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95攀登預選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磁學和磁性材料教學和研究工作,與科研組的師生共發表SCI論文800餘篇,被SCI論文引用1萬餘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江蘇省科技一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等,均為第一獲獎人。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7月15日,中科院院士都有為受聘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首席科學家。16日,82歲的都院士在該校做題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主題報告。報告開始前,都有為院士接受了上遊新聞記者的專訪。
創新活力最足是深圳,重慶可以對比找差距
近幾個月來,82歲高齡的都有為院士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外面,不知疲倦的奔走於各種磁性材料、創新等相關會議上,常常是頭天晚上回去,第二天下午又要出差。
都有為院士這次來重慶,是參加由重慶市科協、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重慶市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等聯合承辦的「第三屆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會」。大會上,都有為院士不僅受聘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首席科學家,還做了題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的主題報告。
都有為院士在磁性、磁輸運性質與材料組成、微結構關係等方面的教學及研究成果突出,編著學術專著達10餘本,與科研組的師生共發表SCI論文800餘篇,被SCI論文引用1萬餘次,先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省/部級二等獎4項;憑藉其在磁性材料領域的傑出貢獻,2005年都有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位載譽滿滿,已是耄耋之年的科學家為何還如此勤勉?
「就像我今天講的一樣,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而年輕科研工作者需要在研究與教學工作上做出成績,沒有精力到社會上去開拓,這些事情更適合我們老頭子來做。」都有為院士如是說。
即然是講創新,多次來重慶的都有為院士,對重慶的創新有何建議呢?
「我來過重慶很多次,重慶的變化很大。重慶原來的工業是挺不錯的,雖然地處西部,曾經交通不便,但近幾年發展變化很快。全國創新活力最足是深圳,深圳思想意識開放了,進一步給企業鬆綁,激發了創新活力。重慶可以對比一下,找到差距,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落實具體措施,這樣來激發創新活力。」
中國應該抓住第三、四次產業革命的機遇
在都有為院士看來,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我們可以看到,英美等強國的崛起,是需要政治、經濟制度的創新為崛起奠定基礎。而統一,和平環境是崛起的必要條件。教育、科學技術則是崛起的重要保證。產業革命是崛起的黃金時期。」都院士稱,強國的興衰交替取決於基礎研究,創新能力,以產業革命作為發展的動力。
「所以中國應抓住第三、四次產業革命的機遇,實現改革、跨越性的發展。」既然要抓住第三、四次產業革命的機遇,就得弄清楚什麼是產業革命。
都有為院士稱,產業革命,通常是指由於科學、技術上的重大創新與突破,使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進而使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出現嶄新面貌。產業革命的劃分有不同的觀點,在現場他列舉了大多數人採用的分類,即在18世紀,以機械化為主導的第一次產業革命,發現了熱能;19世紀,則是以電氣化為主導的第二次產業革命,發現了電能;在20世紀,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有了原子能;21世紀,以納米科技為主導的第四次產業革命。
「產業革命推動社會的進步,科技引領企業的發展,人才是競爭的核心。」而這些,都和創新有關。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自主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以市場經濟模式建立的科技創新平臺有可能在企業與基礎研究間架起一座橋梁,實現政、企、學、研、金相結合運作模式。」都有為院士稱,實體經濟才是強國之本,「目前企業負擔太重,應減稅增強創新活力,對科技型的初創型的企業進行資金與政策扶持。尤其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的中、微企業生存與發展服務的投資公司與低息貸款,降低門檻,增加數額。」
培養創新人才 關鍵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創新的過程中,人才的培養是創新的開端。
「創新,首先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應該從幼兒園就開始,啟發小孩子好奇心,他有好奇心就去鑽研,就會有新的東西出來,就是創新。」都有為院士說,人生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它的創新。
「比如在家裡,不要給小朋友太大壓力,讓他們更多的去接近自然,自然界是有很多奧妙值得我們思考的。比如,下雨後,看見池塘荷葉的水珠是圓的,不是平的,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這是為什麼。從小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興趣,培養他的鑽研精神。培養好奇心也是獨立思考的關鍵一步。」
對於學校,「老師和學校應該思考,怎麼去教學,怎麼啟發同學自己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能力,比死背硬記一些知識更重要。」
擁有快樂童年的都有為院士說:「我小時候,家長不管我。現在的小朋友不一樣了,像我小孫女,負擔就很重,補習這個補習那個。我也沒過多的去管,畢竟一代管一代。」
對話>>
上遊新聞: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現在與未來的產業革命?
都有為院士:新的產業革命和新的核心技術興起之時,也給各個國家提供了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它使後進國家通過發展新的主導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和經濟趕超成為可能。
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國。1850年,佔世界人口2%的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已超過2/5,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也超過1/5。繼英國之後,美、法、德、俄等國大體上從19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都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次產業革命。第三次產業革命將美國推向超級大國。
上遊新聞:因為科學、技術的重大創新與突破,使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促成產業革命。您認為創新的關鍵是什麼?
都有為院士:創新需要新思維,突破舊的框架,關鍵是獨立思考。特別要培養和保護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上遊新聞:做研究是一個長期而枯燥的過程,甚至做一輩子都做不出新東西來,您怎麼看?
都有為院士:搞研究,是苦中做樂,做出成績來,比任何事都快樂。你不付出,是不可能做出新的東西來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羅薛梅 攝影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