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有為院士:科學誕生於人類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在中國磁學研究領域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專注磁學研究幾十載,為學界帶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國最早從事納米材料磁性研究的科學家,更是一位熱衷科普、注重培養青年一代的教師。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都有為。都有為的磁學研究是從一間30平米的地下室開始的。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五季 | 奇趣大自然,等你探險,就在今晚
第五季大自然的神秘讓人嚮往所有的生命都是大自然所賦予它擁有最強大的能量最嚴酷的環境和最豐富的資源2020年8月5日「院士專家講科學」第五季科普專家講座帶大家一起走進奇趣大自然它長什麼樣子,跟人類又有什麼關係?它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本期講座,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葉健老師將為你詳細解讀地球上的微生物。
-
因為好奇心!80後美女與院士同桌論道,代表科學家座談發言
一起來看一下,與這位年輕美女科學家共同發言論道的都有誰。是什麼讓她獲得了與大咖院士同桌的機會與底氣?並不是朋友們所想的二代之類的社會陰暗面!是因為好奇心,因為正能量!付巧妹有一句格言:「人類本來就是一個未知,未知創造文明。」
-
好奇心驅使人類從鑽木取火到火箭升空,但人類為什麼有好奇心呢?
許多學科的研究人員都對好奇心感興趣,因此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術語定義也就不足為奇了。威廉·詹姆斯,最早的現代心理學家之一,稱之為「對更好的認知的衝動」。伊萬·巴甫洛夫寫道,狗通過「它是什麼」對新奇刺激感到好奇,使他們自發地專注於新事物的反射。
-
中國天眼再為人類好奇心插上一對翅膀
據中國青年報4月28號報導,中國天眼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探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為實現地外文明搜索的科學目標邁出了第一步。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無數科研人員耗盡畢生精力試圖解答這個問題。雖然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人類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這些都是人類文明得以飛得更高、更遠的翅膀。如今,中國天眼再次為人類的好奇心插上了一對翅膀。如果有人問,人類的好奇心憑藉著如此多的翅膀,究竟要飛向何方?可以說,人類的好奇心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科學發展如何引領人類世界觀的改變?深圳高級中學舉辦院士講座
12月2日,深圳高級中學舉辦「紫堡大講堂—院士專場」第二場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楊學明為眾多學子帶來了《追求科學卓越》的講座。而科學就是一項構建整個世界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事業,是由可驗證的解釋、理論及預測所組成的知識寶庫,科學家就是「知識工作者」,做為人類知識寶庫添磚加瓦的工作,科學這個知識寶庫則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科學是怎麼發展的?
-
女媧造出了人類,那么女媧又是怎麼誕生的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女媧造出了人類,那么女媧又是怎麼誕生的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小的時候我們都會比較喜歡在夜晚降臨時纏著長輩講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來作為睡前故事。這些故事中我們聽過次數最多的可能就是歷史故事了,通常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先輩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然後在後人的傳頌中一點一點流傳下來的。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帶有神話色彩的片段。要說起神話故事,我們首先想起的應該就是關於創造我們的神人女媧了,相傳她是在河邊洗漱的時候看到泥巴就好奇捏了起來,不一會這些被捏的異常生動的小玩偶就變成了能夠活蹦亂跳的模樣。相傳這就是我們人類誕生的原因。
-
都有為院士來渝說創新:培養創新人才要從幼兒園抓起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江蘇省科技一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等,均為第一獲獎人。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7月15日,中科院院士都有為受聘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首席科學家。16日,82歲的都院士在該校做題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主題報告。報告開始前,都有為院士接受了上遊新聞記者的專訪。
-
我們為什麼沒有誕生科學?
《科學的故事》幫我們釐清了,&34;這個術語最初原本的含義。科學不等於科技,科學也不等於技術。科學其實是一種無功利目的,只是單純為了知識的知識。科學的誕生並不普遍,不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否則兩河文明、埃及文明、中國文明都會有科學。科學更像是一場稀罕的令人驚奇的奇蹟。那麼這個奇蹟為何會在希臘誕生呢?又如何在希臘成長起來?讓我們一起跟著吳老師的步伐看一看。
-
好奇科學實驗室首播:帶著你的好奇心走進科學家戴偉的神奇實驗
9月11日下午,一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7位科學家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為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北京化工大學特聘英籍教授戴偉,正是7位科學家代表之一,他本名David G. Evans,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3年。
-
周忠和院士:好奇心不是培養出來的,你不壓制它就很好了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眾所周知,國家對科普和科幻都十分重視……目前,我們的論文、專利、還有科技人員數量都很多,科研與教育的投入也不能算少,但是我們真正重大的原創性成果、大師級的人才並不多,怎麼解釋這些問題?」
-
地球為什麼會誕生智慧生命人類?可能一切都是蓋亞意識在推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138億年前,一個神秘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誕生後的宇宙開始不斷形成各種天體,物質以及各種複雜神秘的規則。而在眾多的宇宙誕生事物中,生命的誕生是最神奇而神秘的事物。
-
菠蘿科學獎,科學需要好奇心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英國倫敦、美國加州等地的9位科學家和充滿好奇心人士分別獲得菠蘿科學獎的物理學、生物、數學和心理學等獎項。人稱「保定愛迪生」的青年發明家「手工耿」耿帥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的發明獎,其獲獎理由是:對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釋了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係。菠蘿科學獎是一個廣泛徵集、褒獎和傳播有想像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向好奇心致敬」的獎項。
-
科學匯 | 潘建偉院士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最近,西湖大學公開課「湖心講堂」第一課開講,首場就邀請到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教授。大家都知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就是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研發的。這個實驗讓愛因斯坦困惑愛因斯坦是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個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都學過牛頓力學,它可以用來計算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可以經過我們的頭頂。也就是說,任何粒子的運動狀態都可以精確預言。如果是這樣,就會引出一個概念:決定論。
-
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院士「科學三問」開啟精彩科普日
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院士科學人文課回答「科學三問」這「科學三問」是懷進鵬在全國科普日的院士科學人文課上提出的,就這3個問題,懷進鵬分享了自己的思索。對於「什麼是科學?」
-
揭秘大自然的秘密,讓你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心
揭秘大自然的秘密,讓你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心 2020-12-02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自然「給予的」人類的科學靈感,很多發明都是基於大自然!
100年前飛機的誕生來自於人類幻想能像鳥類那樣翱翔於藍天的靈感,汽車誕生後,為了改善其外型,提高其性能,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們就曾藉助潛水艇潛到加勒比海中,觀察魚兒遊過舷窗時留下的優美曲線尋找設計靈感。當時風靡一時的福特雷鳥敞篷轎車的設計靈感說不定就是來自某一種深海鯊魚。
-
好奇心「消失」的本質
好奇心就像為思考和想像提供牽引力的引擎。一旦好奇心消失,意味著問題「消失」。沒有問題則陷入固步自封,伴隨著求知慾的下降,成長速度也開始放緩,天花板隨之而來。明白這樣一個正反饋過程對一個人的持續進化成長很重要,各領域的佼佼者都是好奇心的長期持有者。然而,一直持有好奇心的過程卻難以為繼,大多數人的情況是從「十萬個為什麼」逐漸過渡到「缺少或無視問題」。
-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
以「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為宣傳口號的「大自然在說話」系列公益影片項目由國際性非盈利環保機構——保護國際基金會發起。請永遠記住大自然在說話:大自然真的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大自然。人類的未來取決於大自然。大自然養育過比人類強大得多的物種,也曾讓比這些物種滅亡。海洋、土壤、河流、森林,它們都可以左右人類的存在。人類如何選擇每天的生活,是否在意大自然,它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