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是科學的靈魂 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杭十中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通訊員 周妙芬 彭瓊霞) 2020年12月31日下午,以「宗文精神厚植棟梁底蘊 五育並舉涵養英才情懷」為主題的杭十中第一屆學術節·「五育」節」特色課程展演暨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授牌在學校體育館火熱上演。
-
都有為院士來渝說創新:培養創新人才要從幼兒園抓起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江蘇省科技一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等,均為第一獲獎人。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7月15日,中科院院士都有為受聘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首席科學家。16日,82歲的都院士在該校做題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主題報告。報告開始前,都有為院士接受了上遊新聞記者的專訪。
-
23年深耕不輟,北林大生物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作為全國林業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23年來,走出了一大批具有紮實森林生物學基礎知識、全面科學素養、寬廣世界胸懷和深厚家國情懷的拔尖創新人才。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班的建設模式有何特點?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記者日前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培養高端人才 既要頂天也要立地「學院的定位就是培養高端人才。」
-
《人才創新的邏輯》解碼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創新人才最稀缺、最珍貴。然而,我們應當怎樣認知人才?人才如何創新?創新人才怎麼培養?「錢學森之問」應怎樣繼續追問?怎樣破解創新之痛?《人才創新的邏輯》這本新著,系統研討了人才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該書最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苗成斌。
-
原來「心理」這麼有趣 杭十中「破譯心靈密碼」心理科普遊園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張靜 彭瓊霞)12月2日,杭十中體育館三樓,學生三五成群,一陣陣歡聲笑語傳出來,讓人很好奇:這裡發生了什麼?原來是杭十中「五育節」專場:「破譯心靈密碼」心理科普遊園會正在舉行。
-
前任上海交大校長親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究竟有多難?
日前,教育部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的名單,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共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基礎醫學六個基地入選。這個成立於2009年的特殊學院最初定位就是創新拔尖型人才培養實驗特區,創始院長是時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之所以會有如此安排,是因為即便在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使命的實驗特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也遠非一帆風順。
-
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草業人才培養 我校成立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
同時要充分發揮優勢,與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和單位加強合作,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力爭將學院和學科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草學學術高地和能為我國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獻計出力的機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為我國草學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技術推廣應用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深圳2020年11月10日 /美通社/ -- 2020年11月8日,東莞松山湖機器人基地迎來了多位教育界大咖,他們在一起眾論未來教育。「未來教育的起跑線-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邀請了從創業到大學、中學、小學再到幼兒階段進行大膽探索的十位資深教育者,分享他們的有益實踐和經驗體會,直面家長的焦慮與痛點,暢談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方濱興院士帶的這個班,培養的網絡安全人才好厲害!
今年11月,2020微軟「創新杯」廣東省區域賽總決賽在廣州南沙落幕,由廣州大學「方濱興班」學生組成的天眼情報團隊項目《天眼情報-隱匿網絡空間情報分析領航者》獲得冠軍。 我國每年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量有幾十萬人,但科班出身的網絡安全人才每年只有1萬多畢業生。 廣州大學2017年引進方濱興院士及其團隊,成立了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並創建了特色型研究生班「方濱興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方濱興教授方濱興親自指導和參與教學,培養實戰型應用型人才。
-
暨大美塑&暨南大學 ▏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兩大人才培養基地
暨大美塑公司一直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與暨南大學強強聯合,打造了兩大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培養在生物領域上具有創新性、複合型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為暨大美塑公司生產創新且優質的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公司成為全球領先基因抗衰解決方案運營商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有炓: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培養能「解決問題」的人才
(南京)成立儀式正式召開。在本次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有炓發表了題為《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加快人才教育培養》的演講。鄭有炓指出,培養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創新人才的一個重點,是要培養具有「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優秀人才。
-
邢定鈺院士:人才培養就像種莊稼 科學家最缺工作時間
崔向群 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的迅速增加,不少科技工作者有了「不差錢」的感覺,其中的一些浪費也令人憂心。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裡的兩位院士建言,反思科研中的亂花錢和精力浪費。 人才培養和幹部培養有不同之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邢定鈺院士昨天表示,眼下各種各樣的人才計劃過多過泛,包括各個部門各個省市各個高校內部,都有各種人才計劃,有些人才計劃實行得非常好,可現在的問題是,各種人才計劃相當於設置很多臺階,把科研人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去爬臺階上,導致他們不能安心做科研工作。
-
劉大響院士:發展「飛機心臟」 人才培養是關鍵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劉大響日前參加「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壇」時表達出的他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未來發展的信心。本期「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壇」的主題是「探秘國產大飛機的創新『進化史』」,談到國產大飛機,發動機是公眾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劉大響表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發展民用飛機,必須重視發動機的研製。
-
清華探微書院:全力培養化學生物學及相銜接工程領域的傑出人才
我們致力於傳承清華大學「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健全品格之人才」的優良傳統,集成發揮化學和生物學理科及相關工科的育人和科研優勢,全力培養在化學生物學及相銜接的工程領域具有學術和產業領導力的傑出人才。由於書院採取的是本研貫通的培養模式,所以我們在本科階段主要幫助同學們夯實化學生物學和相關工科專業的科學基礎,研究生階段立足相關工程銜接方向的學科前沿開展創新研究。
-
童志鋒: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培養「非訴」法律人才
成立於2002年的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需求,專門設置了「非訴法律人才實驗班」,有針對性地開展「非訴」法律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於2002年成立。
-
吳浩青院士:耄耋之年仍親自實驗,為我國電化學領域培養大批人才
當時吳浩青院士已經82歲了,但他並沒有將這樣基礎的工作地交給助手或是學生,仍然堅持自己動手測量,為的就是能夠獲得第一手的實驗數據。這是他七十餘載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的常態。從教七十餘年,他培養出了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49名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為我國化學領域的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桃李滿天下的碩果,與吳浩青院士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密不可分。
-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 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任院長
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深圳技術大學的初心與使命,作為該校的創新創業學院,聚龍學院的成立,是推進學校一流應用型技術大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未來,這裡將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由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綱掌門聚龍山下,坪山河畔,深圳技術大學邁出了新一年的新步伐。
-
火星多能源水培基地:火星上的可持續發展|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為激發青少年創新熱情,提升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2020年8月初,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青島市選拔賽啟動,並於8月30日完成最終評審,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活動的主題為「人類移居火星」,要求學生以火星城市建設與規劃為切入點,基於智能硬體進行創作,為星際移民計劃助力。
-
院士工作站落地!增城「人才強區」再添成果!
(下稱「金南院士工作站」)和廣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下稱「金南科協」)在增城高科技工業基地同時揭牌成立這是增城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創新發展」戰略取得的金南公司產品圖廣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後將致力新型軟磁材料、粉末冶金材料新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