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有炓: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培養能「解決問題」的人才

2020-09-27 中國電子報

9月25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南京)成立儀式正式召開。在本次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鄭有炓發表了題為《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加快人才教育培養》的演講。鄭有炓指出,培養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創新人才的一個重點,是要培養具有「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優秀人才。

第三代半導體支撐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鄭有炓首先對第三代半導體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鄭有炓指出,半導體材料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基礎材料。半導體領域向來有「一代材料、 一代技術、 一代產業」的說法。上個世紀半導體材料的實用化進程先後發展了三類代表性的半導體材料。

第一代半導體以Ge 、Si 元素為主,在上個世紀40-50年代取得突破。它的發展推進了電晶體的發明、集成電路的誕生,以及電荷耦合器件的發明,開創了固體電子學與矽微電子技術,引領電子學、電子技術的革命。第二代半導體是以GaAs、InP為代表的化合物半導體,在上個世紀60-70年取得突破。它的發展推動了半導體雷射器誕生、射頻電晶體的問世,引發通信技術革命(寬帶光纖通信,寬帶射頻無線通信),為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奠定了基礎。

第三代半導體是GaN 、SiC為代表的寬禁帶化合物半導體,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光電子領域,第三代半導體作為顛覆性技術,開拓高效固態發光光源和固態紫外光源與探測技術,開創白光照明和全色平板顯示的新紀元。在微電子領域,第三代半導體超越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發展高能效、低功耗、具有極端性能和耐惡劣環境的寬帶功率技術和寬帶射頻電子技術。第三代半導體以不可替代性優勢支撐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

鄭有炓還指出:「第三代半導體在基礎層面對新基建的實施、5G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新時期產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以射頻晶片為例,第一代半導體的LDMOS器件,工作電壓低(串聯多極功放),功率附加效率低(35%---50%),電流開關比低、能耗大,工作頻率不超過3.5GHz。GaAs器件的工作頻率可以達到毫米波段,但是輸出功率不高,功率密度也較小(1-2W/mm)。第三代半導體RF-GaN超越了GeSi、Si-LDMOS和GaAs具有更高工作電壓、更高功率、更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更高工作溫度和更耐輻射能力,是當代最具優勢的射頻功率器件。GaN射頻PA是毫米波頻段5G基站的必然選擇,並有望成為4G基站PA的主流方向。

在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也很快。Si功率器件的轉換效率低,以巨額能耗為代價,性能提升日趨於逼近Si 材料物理極限,難於滿足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展的新需求。SiC、GaN器件與Si相比具有高電壓、大功率、低損耗、高能效、耐高溫和抗輻射性能,有效提高功率轉換效率並實現電力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第三代半導體的應用,有望解決數據中心,基站等基礎設可持續發展施面臨的巨大能耗瓶頸,支撐移動智能終端實現小型化、輕量化並提升續航能力。

以「十四五」為契機,加快制定實施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仍處於重要攻堅發展期,加快發展半導體產業都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領軍人才。

鄭有炓指出,5G資訊時代,第三代半導體與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優勢互補、協同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支撐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第三代半導體作為基礎層面硬科技支撐「新基建」的實施,支撐新時期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第一、二代半導體相比,第三代半導體尚屬發展中的新型半導體,如何加快加強人才教育培養?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與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相比,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第三代半導體屬發展中的半導體新技術、新興產業。我國基本上與其他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不存在「代」的差別。其次,第三代半導體屬戰略性先進技術、戰略性產業。從基礎層面支撐新基建,支撐5G信息技術創新發展、能源與環境面對的嚴峻挑戰、傳統產業更生換代,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而且第三代半導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面廣量大的高端應用到消費類商品主流市場,市場空間巨大。再次,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設備難度和工藝精度遠低於集成電路技術的要求,沒有卡脖子問題。最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資金門檻不高,遠低於集成電路。

我國在推進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時,要及時優化微電子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優化的結構體系和學科布局,形成三代半導體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產業主戰場的人才培養格局。鄭有炓還建議,以國家「十四五」為契機,制定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加快實施。

相關焦點

  • 聚焦半導體照明及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風向標」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聯合秘書長嶽瑞生,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李晉閩,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徐群,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唐國慶。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泉
    9月25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南京)成立儀式正式召開。
  • 矽基、碳基、第三代半導體?如何區分?
    「碳基半導體」最近頻繁提出,這個概念對很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碳基半導體是一種在碳基納米材料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導電材料,以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材料為主。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課題組發表成果,通過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方法製備出了高純半導體陣列的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
  • 同光晶體完成A輪融資,推動第三代半導體襯底技術發展
    自建立以來,同光晶體成立了「院士工作站」、「SiC單晶材料與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也設立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成果轉化基地」。該公司將高品質的碳化矽單晶襯底成功地應用到了我國5G基站建設中,實現了國產替代。團隊研製的4英寸高純半絕緣型碳化矽襯底,主要用於製造高端射頻晶片,其各項技術指標均到達國際水平。
  • 世界各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發展情況
    由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非常顯著的性能優勢和巨大的產業帶動作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碳化矽半導體技術列入國家戰略,投入巨資支持發展。本文將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定義、特性以及各國研發情況進行詳細剖析。
  • 華燦光電院士工作站正式掛牌
    院士工作站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志鎮教授領銜,華燦光電研發團隊支持,這將助力公司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加速提升核心技術,為地方經濟及國家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2011-2017年期間,葉志鎮院士任華燦光電獨立董事,為公司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發展創新發揮了積極的指導和引領帶頭作用,任期屆滿以後也積極參與公司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前瞻性技術的探索和開發工作,為推動公司技術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在中聚晶科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宋波教授(左一)正在聽企業負責人郝貴榮(右一)介紹生產工藝。 山西日報記者裴雲鋒報導:12月2日,中國科學院韓傑才院士助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基礎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宋波教授一行來到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山西中聚晶科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聚晶科),就該企業藍寶石晶體的生產工藝、技術攻關和市場前景進行座談交流。
  • 國星光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
    除廣晟公司、國星光電領導外,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昌大學副校長、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風益等院校、省/地方/企業研究院專家,以及廣東省科技廳和佛山市政府領導也出席了本次論壇。而現階段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發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已成為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寵”。國星光電舉辦本次論壇,聚焦「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產業的新機遇、新挑戰”,一方面在全球經濟面臨大變局及疫情挑戰下,希望能為中國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產業提供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為國星光電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把脈、問診”,同時為LED產業未來發展提供新方向。
  • 第三代半導體的4個真相
    有人會問,三代半導體能替代矽嗎,國家要發展三代半導體是不是不用發展矽片了,中國能否在三代半導體上實現彎道超車? 本文將探究三代半導體的4個真相。 01 能否完全替代矽基半導體?
  • 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原標題: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11月24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期間,6家單位共同籤約推進南沙區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建設,將促進第三代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合創新與集群發展,助力南沙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司副司長雷鵬在致辭中表示,很高興看到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這兩個國內相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進行交叉融合,這勢必在產業應用方面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出新的生態,希望本次論壇上的專家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凝聚共識、深化合作,進一步推動第三代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和交叉融合,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北大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
    近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第三代半導體將寫入規劃,這些LED企業機會來了
    摘要:以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已逐漸受到國內外市場重視,不少半導體廠商已率先入局。不過,量產端面臨多重挑戰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佔比仍然較低。未來政策導入有望加速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以期進一步把握主動。LED企業基於其自身對材料的理解,布局氮化鎵、氮化矽、砷化鎵等半導體材料行業,可以說是近水樓臺。
  • 蓮都有7位院士進「家」啦
    鄭有炓鄭有炓,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物理專家,現任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事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構材料與器件研究。此次與院士們籤訂「院士進家備忘錄」,將為蓮都在學術研究、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平臺,希望依託「院士之家」創建撬動更優人才服務,有力助推校地之間的人才交流互動、創新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畫鄉蓮都·院士之家」實體化運作和實質性進展。現場,不少院士也紛紛表示,進家之後將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助力蓮都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發展。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微納電子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陽元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事業的發展。一個纖秀的江南女子,內心卻遠比我堅強,在困難的時候我總能得到她的支持。人生難得一知己。」殫精竭慮,中國微納電子人才的培育者除去集成電路事業的輝煌成績,王陽元還是一名大學教育工作者。他總說,教書育人也罷,科技創新也罷,一切都要「人」去做的,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關鍵。
  • 寬禁帶半導體為何能成為第三代半導體
    第三代半導體主要是指氮化鎵和碳化矽、氧化鋅、氧化鋁、金剛石等寬禁帶半導體,它們通常都具有高擊穿電場、高熱導率、高遷移率、高飽和電子速度、高電子密度、可承受大功率等特點。但是,很多人容易被「第三代」半導體這個名字誤導。
  • 2020中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成功召開
    論壇圍繞第三代半導體行業的國際合作、市場熱點和技術前沿話題,邀請中外半導體領域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探討中歐半導體合作發展新路徑。深圳市科協將以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科協系統的優勢,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的創新產業鏈,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深入發展,打造科技經濟融合的樣板間。
  • 2021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招聘公告_北京中公教育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CAS)是集半導體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系統集成應用的國家級綜合性研究所,於1960年在北京成立。半導體所現有在職科研人員600餘名。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人。
  • 何祚庥院士:抓緊發展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
    何謂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調研組:第三代光伏發電技術和第一代、第二代有什麼不同?何祚庥:第一代、第二代光伏發電技術都是用半導體技術。第一代指的是晶體矽光伏發電,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現在用得非常普遍,我們國家在這個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 第三代半導體是怎麼變「燈」的?—新聞—科學網
    ——走進北京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