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講給生者的故事︱北楚三分熱

2021-02-11 北楚公務員面試

今天

不說時政

聊聊生死

1

逝者安息

從作家李敖、相聲大師師勝傑老先生辭世,到主持人李詠、武俠泰鬥金庸病故,今年,我們似乎見證了太多的生死。

清晨醒來,窗外仍有蟲鳴鳥叫。一些熟悉的文藝泰鬥,一些商界領袖,或是一些科學巨擘離世的消息,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就出現在某個新聞頭條中,我們感到詫異,感到感慨萬千又無從說起。只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2

一個信號

死亡是一個信號。生離死別的事情,日日發生,為什麼這些人的離去,讓我們百端交集,人們開始談論癌症,談論珍惜,談論他們生前的故事,像對所有逝者一樣,稱讚他們的功績,放下所有的斥責,保存好最後一些彌足珍貴的記憶。

因為,這個時代正用巨星隕落這樣一種殘酷而現實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曾經年少時陪伴我們的人和事,終將謝幕。過去,我們生活在他們構建的一個 「平靜」的世界裡,生活仿佛一片盛世太平,但是,死亡打破了這種狀態,去掉了碧波清潭的假象,換之以「逝者如斯」的洶湧。

3

 一面鏡子

死亡是一面鏡子。尼採說:「對待生命,不妨大膽一點,因為我們終將要失去它。」 麻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從對未來莫名的焦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很難,唯有思考死亡讓能我們自我覺醒。

在家看一些災難片,像什麼《1942》、《2012》,父親就會感慨世事無常,珍惜眼前人,前一天還大講特講艱苦樸素精神,批評我將過夜的飯菜倒掉太不愛惜糧食,後一天就嚷嚷著吃好喝好,下午出去改善改善夥食。

有一段,我很焦慮,發現看一些醫療題材的紀錄片心情會舒緩很多,睡眠都會踏實一點。用別人的生死當做自己的鏡子,聽上去有些變態,但現實是,像我一樣「健忘」的人很多,忘了自己至少還擁有家人、健康以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它們就像是被我們背在背上的行囊,背的太久會遺忘,照照鏡子才能看清。

4

一個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時候,一對龍鳳胎姐弟不幸遇難,生前姐姐聰明漂亮還是班長,弟弟憨厚老實,人們從廢墟中扒出姐弟兩,他們的父親呆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用布蓋住孩子的臉,轉身就去幫別人。有一間倒塌的房子,當時下面還有人活著,但是因為餘震不斷,房子結構已經不穩定,沒人敢去救,這位父親卻不顧別人勸阻,一次次鑽進廢墟救人,非要把人救出來不可。結果房子塌了,他也再沒能出來,看到的人都說他是悲傷過度不想活了。

這個世上有誰不想活呢?這位父親不是不想活,而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失去親人的痛苦,親人亡故,悲傷又有什麼用?只有奮力救人,向死亡挑戰,才是對災難最有力的回擊,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才是對兒女英靈的慰藉。

5

結語

《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確實,中國人不喜歡談論「死」這個字眼,所以「薨逝、不祿、夭折、仙逝、犧牲、殉節……」等更多的文字被用來代替他。但是迴避死亡,只會讓我們在面對死亡時,除了悲慟欲絕,便無所適從了。

鶴歸華表,滄海桑田,過去我們避諱死亡,因為它不吉利、喪氣。今天我們討論死亡,因為今天我們覺得,死亡是講給生者的故事。

                            

 END

有同學問,面試考場上,會談論死亡嗎?湖南省公務員考試,曾有這樣一道面試題,各位不妨看看:

 

真題

你有一位在編的同事突然去世,家屬悲痛萬分,因為這位同事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其家屬向單位要求由其女兒替崗,如果你是這個單位的工作人員,領導讓你接待去世人員的家屬,你會怎麼接待?

如果是你遇到這道題,你要如何作答?

作者︱北楚     編輯︱木木    設計︱皮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系列之死亡聖器
    熟悉《哈利波特》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魔法世界有三件強大的物品,分別是復活石,隱形鬥篷以及老魔杖,它們合成為死亡聖器。 死亡聖器的傳說出自《詩翁彼豆故事集》,這個故事在魔法界就像現實世界裡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廣為人知。但是出自麻瓜世界的人卻並不知道,這也是為什麼赫敏和哈利都不知道,而羅恩卻非常了解這個故事的原因。但是就像現實世界人們不太相信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魔法世界也少有人相信死亡聖器的故事。
  • 揭秘:《死亡細胞》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很多人對於《死亡細胞》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很好奇,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 我們都知道那坨綠油油的東西,便是我們的主角同時也是故事中的國王。
  • 鬼滅之刃上熱搜
    繼大BOSS無慘巨嬰化喜提微博熱搜後,人氣漫畫鬼滅之刃又憑決戰的驚人操作再次登上微博熱搜,並且熱搜排名不低。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劇情讓鬼滅之刃再次「出圈」呢?答案就是死主角,沒錯,作為男主角的灶門炭治郎,在鬼滅之刃200話漫畫中犧牲,享年15歲。
  • 小島秀夫花了三年,在《死亡擱淺》講了什麼「鬼」故事?
    當人們談論起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時,提到最多的是毀譽參半的『快遞模擬器』,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擱淺世界,遊戲有趣的部分漸漸被發掘出來,於是大家又瘋狂迷上『修路』和『造橋』,沉浸在全民基建的快樂之中。
  • 義大利死亡數暴漲:停屍房屍體堆積,火葬場24小時運轉丨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根據當地時間3月16日18時義大利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累計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總人數為27980例,較前一天的確診新增3233例,死亡人數則新增349例,達到了2158例死亡。
  • 醫院裡那些「死亡故事」
    「清明節,我們談一下死亡教育吧。」「我覺得這個時候談『這個』,不太合時宜。」這是筆者和同事的一段對話。死亡,一直是中國人不願提及的詞語,然而,它和生、老、病,是人生從起點到終點無可避免的四件事,如今四分之三幾乎都是在醫院中完成。醫院裡一直都在上演死亡故事,從臨終患者、患者家屬,到醫院,他們都如何面對死亡?
  • 今天講一個牛逼的黑金屬和死亡金屬的故事
    根據前天和昨天的投票,今天是講一個死亡金屬和黑金屬的段子沒跑了。這個是真人這事兒,大家都知道挪威黑金屬樂隊Emperor的Ihsahn吧。
  • 《死亡擱淺》劇情完全解析:《死亡擱淺》講了什麼故事?
    無論你通關與否,投身於《死亡擱淺》送貨之路的玩家們對遊戲劇情或多或少都有些疑問。本次《死亡擱淺》的遊戲通關時間較長,可能在推動主線流程的過程中出現走一步忘一步的情況。為此,篝火營地再次對順應著劇情的流程發展將遊戲劇情分為 4 個部分進行闡述,幫助玩家理順劇情。
  • 網抑雲熱評文案|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別人聽
    #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別人聽。I just wish you wouldn't tell me to people like I'm a story.銷聲匿跡的日子裡是我在好好生活.網易雲熱評文案|天在將黑未黑時最美,愛在將愛未愛時最迷人
  • 《非自然死亡》告訴你應該怎樣看待死亡
    《Unnatural》(《非自然死亡》)講述了在「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任職的法醫三澄美琴與同事們通過對非正常原因導致死亡的遺體進行解剖一起探查非正常死亡者的真正死因,以求找到案件真相的,從而改變現實世界的故事。「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 人能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嗎?死亡瞬間會害怕嗎?瀕死體驗是真的嗎?
    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神秘的事情之一。就好像人類無法得見宇宙的邊緣一樣,對於生者而言,也永遠無法探尋到死亡的奧秘。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之中,在宇宙的邊緣,空間膨脹的速度遠超光速,所以人類永遠無法追上宇宙的邊緣,也就永遠無法得見宇宙的邊緣。
  • 太陽雙少瘋狂打炸,火箭死亡五小被擊破,新援三分7投1中
    本場比賽,也是火箭隊組成「死亡五小」之後的第二場比賽,不過因為是背靠背第二場,所以雙核之一的威少今天因傷缺席。威少輪休,德安東尼將新援考文頓提到了首發。所以火箭隊今天的首發陣容變成了:控衛哈登,得分後衛戈登、小前鋒考文頓、大前鋒豪斯、中鋒塔克。火箭交易走卡佩拉後,組成了死亡五矮陣容。
  • 《擱淺的鯨魚》背後,我們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今天是10月15號,在推薦圖書之前,先講個題外話,今天是一個國際日,叫作「全球洗手日」。這個節日是世衛組織在2005年倡導訂立的,目的是呼籲全世界通過「洗手」這個簡單但重要的動作,加強衛生意識,防止傳染病。在今年疫情之下,這個呼籲還真的挺必要的。好了,下面進入我們的童書閱讀時間。上個月,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附近海域,大約470頭領航鯨擱淺。
  • 擅講故事的凱叔,能把英文課「講」好麼?
    近期,凱叔講故事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百度領投,新東方、好未來、坤言資本跟投。  據最新數據,凱叔講故事目前累計播出9000餘內容,自有App總播放量在40億次以上,用戶平均日收聽時長達到50分鐘,總用戶超過3000萬。
  • 那些經歷創傷性喪失的人,把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怎麼救?
    遭遇暴力死亡事件時,哀傷體驗可能會被「汙染」,甚至可能會被創傷痛苦的體驗代替。這就幹擾了日常生活,也對我們熟悉的應對方式帶來了挑戰……創傷對話技術旨在幫助因謀殺帶來喪失的人,應對那種表現為反覆的、闖入性症狀的創傷性喪失。1.
  • 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一場發生在高校的「騷擾風波」,讓「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成為網絡熱搜。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們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難免遭遇窘迫和難堪。這可能是因誤解帶來的小尷尬,可能是因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誤會,還有可能是行為不端引發的社會牴觸,這種自身形象在社交場景上發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網友統稱為「社會性死亡」。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白巖松說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新聞也是講故事,真實的故事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狼圖騰出版10周年的研討會,這本書10年前的首發式,白巖松也在場,他是內蒙人,書裡寫的也是內蒙發生的故事。
  • 拔叔:小島曾給我講了一遍《死亡擱淺》故事脈絡 但我基本沒搞懂
    TGA 2016上,小島秀夫帶來的《死亡擱淺》新預告驚豔四座,著實帶給了玩家們一個驚喜。不過對於遊戲將要講述一個什麼故事,這段預告則明顯更加重了玩家心中的疑惑。而且不僅是我們看得雲裡霧裡,即便是遊戲的主創,看起來也對《死亡擱淺》的故事非常迷茫。
  • 聽華萊士講那「無窮」的故事
    ——《墨經》小的時候喜歡聽故事,做了爸爸也得給兒子講故事。但有一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也永遠聽不完,那就是: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的老和尚在講故事,他說……。到大學學了微積分,才知道「老和尚的故事」就是一個「無窮嵌套」,或者說「無窮循環」。什麼是「無窮」?是政治家的雄心抱負,是詩人的瀰漫情思,還是哲學家的深邃智慧?
  • 死亡後的鬼神之說究竟是什麼? 真的如氣一樣?
    死亡後的鬼神之說究竟是什麼? 真的如氣一樣?時間:2015-10-31 14:5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死亡後的鬼神之說究竟是什麼? 真的如氣一樣? 導讀:生老病死,這是一種規律,死亡是最讓人糾結的問題,在人類還沒學會預言時,死亡現象已經開始困擾人類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