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微科技突破國外技術壟斷 入選國家專精新「小巨人」企業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袁元

近期,工信部公示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納微科技入選國家專精新「小巨人」企業。

納微科技的產品為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通過持續十餘年的跨領域研發創新、技術進步與產品積累,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準製備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體系,自主研發了多項核心專有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製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特別是,在生物製藥和小分子化學藥領域,微球的作用非常重要。色譜填料/層析介質微球可以用於從生物發酵液中捕獲和純化生物活性成分。微球可以通過微孔和表面的特定成分來吸附捕獲目標藥物。由於不同成分的遷移速度不同,各類成分分隔在不同的位置,形成「色譜」狀分布。

納微科技目前可提供粒徑範圍從幾納米到上千微米、孔徑範圍從幾納米到幾百納米的特定大小、結構和功能基團的均勻性微球。一般情況下,微球直徑和孔徑的一致性越高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納微科技的產品線完善度和產品粒徑一致性都接近乃至超越國際對手。目前進口色譜填料微球的粒徑分布變異係數一般超過10%,而納微科技微球產品的相應變異係數可做到3%以下,粒徑差異更小、更均勻。

專業人士認為,「納微科技在一致性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產品性能直追美日對手,公司生產的納米微球在全球市場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未來在國產替代方面空間廣闊。」

根據國家統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公司隸屬於「3.6前沿新材料」中的「3.6.4納米材料製造」。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公司屬於其中規定的「新材料領域」之「前沿新材料及相關服務」行業。

同時,納微科技致力於持續提升研發能力,自主研發的單分散矽膠微球、單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譜填料製備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填補國內空白。

此外,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金額7,015.79萬元,佔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6.06%;公司已有15項發明專利形成主營業務收入;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13.54萬元、8239.58萬元和12970.09萬元,複合增長率達到50.67%。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承擔8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以及14項蘇州市級和蘇州工業園區級科研項目。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19項專利,均為發明專利。

(編輯 何帆)

相關焦點

  • 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
    近日,根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實施辦法》(滬科合〔2007〕第012號)、《關於發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小巨人工程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經公開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名單。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項目清單。
  • 「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公布 擎朗智能入選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根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實施辦法》(滬科合〔2007〕第012號)、《關於發布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小巨人工程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經公開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名單。擎朗智能入選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擬立項項目清單。
  • 山東124家企業入選第二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
    11月13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全國共有1744家企業入選。其中,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838)、煙臺艾睿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02)等124家山東企業進入榜單。目前,山東共有14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一批入選23家)。
  • 納微科技上會在即 技術創新優勢凸顯競爭力_商訊_產經頻道首頁...
    近日,科創板上市委公告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將上會消息。據悉,納微科技主要產品包括色譜填料/層析介質、色譜柱及間隔物微球等,公司自主研發的單分散色譜填料/層析介質打破了國外少數公司對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壟斷,並成功改變以往中國單向進口高性能色譜填料/層析介質的局面。
  • 納微科技完成近億元融資,華興醫療產業基金獨家投資
    納微堅持了十幾年跨領域技術創新,顛覆了傳統的色譜填料的製備方法,開發出世界領先的微球精準製備技術,並成功產業化。目前納微科技色譜填料產品已成功導入全球領先的色譜柱廠商的供應鏈體系,同時還為數百家國內優質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分離純化填料與下遊工藝開發解決方案,並大規模出口到歐美韓國等生物製藥企業,終結我國分離純化層析介質和色譜填料依賴單向進口的被動局面。」江必旺博士說。
  • 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重要突破 破國外壟斷
    經過3年科技攻關,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這是記者10日從湖北省國防科工辦和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是在光學薄膜基材表面精密塗布特定配方樹脂,然後在擁有特定設計納微尺度幾何結構的雕刻輥上成型的技術。其廣泛應用於液晶平板顯示器背光模組增亮膜和擴散膜、道路交通標識微稜鏡反光膜、液晶顯示器保護用防反射膜和防窺膜、裸眼3D顯示功能膜以及家電用仿金屬拉絲高光膜等。這些產品附加值高,市場需求大,關鍵技術一直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扶持政策不斷落地 廈門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
    「國家、省、市、區各級財政資金吃緊,但依然大力支持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特別是針對『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在解決『卡脖子』領域的技術攻關方面。這讓我們有信心在2021年繼續前行。」一年來,廈門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數位化、智能化等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但三大技術仍被國外壟斷
    另外,除了市場份額上的劣勢,報告稱,國外的機器人公司還在中國境內大規模設廠,降低了自身的製造成本,和中國廠商直接競爭,短期內,國產不佔優勢。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外資的全面「圍剿」之下,國產機器人是如何突破的呢?報告表示,首先是「四大家族」等海外機器人公司在國內設廠,同時也培養了中國的人才,有利於專業人才和技術的擴散。
  • 我國自主研發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華社成都1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在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條現代化生產線上,一片片薄如蟬翼、名片大小的磁性基板材料被製造出來。這款由電子科技大學歷時10餘年研發的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了國外基板廠商壟斷市場的局面,不僅被華為、魅族、小米等手機採用,產品還銷至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憑藉「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電子科技大學鄧龍江教授團隊近日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原標題:科銳微磁高性能快淬磁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近日,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信息顯示,為了打破高性能粘接磁粉、熱壓磁粉的生產和銷售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企業
  • 愛爾家佳:小巨人「企業的快速成長之道」
    創新科技持續發力,研發成果落地生花。對於科創型企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才是企業發展的價值所在。對於一家科創型企業,如何從真正意義上讓科技改變生活,既是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企業的責任擔當。青島愛爾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科技型新材料企業,也在與市場的不斷磨合中,一方面,它以科技之槓桿,引領並帶動市場,為企業發展探尋快速成長之道,並成長為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另一方面以大格局思維,不斷拓展新材料應用場景,讓技術真正走向生活,在改善國計民生的同時,為多行業多產業鏈的發展升級提供「助力」。
  • 北京超牛團隊: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全方位實現自主!
    團隊帶頭人高亮: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34;第一層次人才,&34;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4;領軍人才等。個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詹天佑鐵道科技成就獎、茅以升鐵道科技獎等。此次獲獎是北京交通大學第一次雙主持成果獲國家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
  • 孟津縣隆華科技子公司國產首套G10.5ITO靶材 打破國外壟斷
    最近,我國首套G10.5TFT-LCD用ITO靶材從孟津縣洛陽空港產業集聚區隆華科技集團廠區內的晶聯光電ITO靶材生產基地順利裝車交付。這是該公司繼G8.5顯示面板產線實現穩產的又一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局面,填補國內空白。
  • 省創業中心孵化出「科技小巨人」企業
    近日,省創業中心在孵企業南京圖泰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榮獲2020年度秦淮區「科技小巨人」榮譽稱號。南京圖泰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自2018年入駐以來,就獲得省創業中心的全方位服務和支持,經過2年多孵化,從一家缺乏智慧財產權的初創企業孵化成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
  • 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日,經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初核和推薦、行業協會條件論證、專家審核、公示等流程,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魯網11月30日訊(記者 劉亮亮 通訊員 王緒鵬)近日,經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初核和推薦、行業協會條件論證、專家審核、公示等流程,青島諾誠化學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 到2025年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6月7日召開的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發布了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系列產業政策: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骨幹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集群、獨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建成國內一流的中國生命科技之城。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是我市發展重點之一。
  • 四川硬核教授: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再獲國家重大表彰!
    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集體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獲國家首屆"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塔尖人才、四川省傑出創新獎、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2017年、2019年院士增選均進入第二輪評審有效候選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唯公科技:專注流式螢光檢測,突破螢光微球編碼核心技術國際壟斷
    公司在螢光編碼微球、流式細胞檢測等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眾多突破,其研究成果有望打破美國Luminex公司多年來的全球壟斷,推動流式螢光檢測進入高質量、低成本的新時代,引領具有高通量、多聯檢優勢的流式螢光檢測平臺進入常規免疫檢測領域,成為繼化學發光、POCT之後的又一免疫檢測生力軍。
  • 華興醫療產業基金獨家投資,納微科技完成近億元融資
    (以下簡稱「納微科技」)完成近億元融資,由華興醫療產業基金獨家投資。納微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江必旺博士表示,公司看重華興醫療產業基金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和華興資本專業領先的資本運作能力,相信在納微科技進一步發展中基金所能帶來的價值,此次融資將幫助公司進一步豐富分離純化領域的產品線,加快建設下遊分離純化應用平臺和人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