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等離子軌道炮技術取得突破:射彈可接近宇宙速度

2021-02-08 新華網客戶端

    資料圖:美軍在一艘聯合高速船米利諾基特號(JHSV3)上展示了由英國BAE系統公司研製的電磁軌道炮原型。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1月10日發表題為《俄羅斯軌道炮取得新突破》的報導稱,俄羅斯科學家成功掌握新技術,未來可使軍隊裝備電磁炮。俄科學院高溫聯合研究所工作人員找到了將等離子軌道炮威力提高五倍的方法。藉助電磁場這種系統可將射彈助推至接近宇宙速度。這樣一來甚至連小物體也會被賦予巨大的殺傷力。專家認為,科學院研究所的研究可用於製造武器。

    高溫聯合研究所沙圖拉分所實驗室主任弗拉基米爾·波利修克介紹稱,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設計並製造新儲能電容器。其功率足以將質量為100克的物體助推至超過3公裡/秒的速度。

    波利修克說:「兩年內在沙圖拉科學家將設備功重比提高了5倍——從0.8兆焦提高到4.8兆焦。已為依靠脈衝感應儲能器的軌道炮試驗做好準備。這種供電方式能以更高速度將能量導入等離子體,這會提高等離子活塞的溫度並相應提高速度。」

    高溫聯合研究所沙圖拉分所使用的是科學家認為更有前景的等離子軌道炮。波利修克說:「這類軌道炮的最大速度不超過3公裡/秒。最大速度下助推器管道的壽命為一到三次發射。」

    目前的限制是可用的管道製造技術能力,管道須經受巨大的熱和動力負荷。

    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介紹稱,美國正在積極研究作戰使用軌道炮的可能性,但美國的軍事研發主要在非等離子電磁炮領域進行。

    列昂科夫指出,「在美國,電磁軌道助推器已被作為航母飛機彈射器使用。不久前試驗了電磁炮,可為質量10-20千克的炮彈提供2.5公裡/秒的速度。美國對等離子系統的研究規模較小」。

    預計軌道炮將是未來的電磁炮。例如,安裝在艦船上的軌道炮可射擊300-400公裡內的物體。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電磁軌道炮的炮彈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前不久,俄羅斯正式對其新型電磁軌道炮進行了測試,速度可達每秒3公裡,而在此前的首次發射中,這一電磁軌道加速器一度可使炮彈達到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上陣作戰」為時不遠相比於傳統火炮利用燃氣壓力推動彈丸,電磁軌道炮主要依靠電力和磁場驅動物體達到超高速度,具有初速高、射程遠、作戰成本低、附帶毀傷低等巨大優勢,未來將成為研製新概念武器和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技術手段。電磁軌道炮看上去技術較為簡單,但要實現真正「上陣作戰」仍有較大難度。
  • 等離子炮、電磁炮 這些「新概念炮」向未來戰場走來
    當前,電磁炮、雷射炮和等離子炮這3種帶有神秘色彩的高技術武器,越來越受到各國青睞,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已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未來戰爭中,這些新概念武器,或將嶄露頭角一戰成名,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動能之王」——電磁炮  電磁炮是一種高能、遠程、多任務的武器,可區分為軌道炮、線圈炮和重接炮。
  • 美吹噓電磁炮威力 遭俄專家啪啪打臉
    到了二戰時期,德國、日本都開始研製電磁軌道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1945年,德國科學家將兩門軌道炮串聯起來,使炮彈初速度達到了每秒1.21千米。同期,日本科學家則大力研究「大噸位慢速」,他們把2千克的彈丸加速到每秒335米,即接近了音速。從科技上,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在軍事實用方面則相當可憐。德國人費了大力氣也不過把相當於一顆子彈彈頭的金屬,加速到了子彈的初速。
  • 電磁軌道炮
    其實,安培力的應用非常廣泛,電磁軌道炮就是其在軍事領域一種非常先進的應用。關於電磁炮的原理,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 程守洙 編寫的《普通物理學》中就有介紹,是在一道課後題裡面出現,只不過當時人們對其真正的應用並沒有很大的信心,甚至包括筆者在內認為其充其量是為了編寫一道題目而已。也可能囿於材料、技術的限制,電磁軌道炮一直沒有顯現其巨大的威力。
  • 越界發展的俄制57毫米炮,一開火就彈如雨下,頂替埋頭彈充當主力
    車載57毫米炮 57毫米炮系統的具備360度的射界,火炮的射角為-5到+75度,打擊範圍大,用途廣,可以打地面,也可以對付直升機,甚至空中的戰機
  • 中國正在研製電磁炮發射衛星 戰時可快速補發衛星
    《國防科技工業》截圖       這些報導的公開,表明中國科研部門正在進行用電磁彈射系統發射衛星的技術攻關,如果一切順利,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用電磁彈射技術將衛星發射到太空。       儘管國內關於電磁發射系統的公開資料比較少,但隨著中國相關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新材料的突破,相關項目的進展已經遠超外界的猜測。
  • 鑄21世紀戰場利劍 美海軍研究新型電磁軌道炮
    1970年德國的哈布和齊默爾曼用單極線圈炮把1.3克的金屬環加速到490米/秒。197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學家理察•馬歇爾和約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長的導軌炮,以可供1.6兆安電流的550兆焦耳雙層單極發電機為電源,取得了將質量3.3克的塑料彈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發射成功的突破性進展。澳大利亞的成功進展,給各國電磁炮研製者以巨大的鼓舞。
  • 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 滿足武器革新要求
    不同於一般的武器,高超聲速飛彈在進入滑翔段後,其彈道會由傳統易預測的拋物線彈道變為機動性強、速度更快、難以預測的跳躍式滑翔彈道,這會給美方的攔截防禦造成極大的壓力,同時減小美國反導系統對俄戰略力量的威脅。
  • 每秒2500米初速,32兆焦動能:艦炮專家助中國電磁炮反超美軍!
    例如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參評機械與運載工程類的被提名人李翔副總工程師,來自中船重工某研究所,其主要成就和貢獻就包括擔任「艦載電磁軌道炮」背景項目和演示驗證項目副總設計師。其中突破了身管燒蝕、長行程輸彈等關鍵技術,實現了炮口初速2500米/秒,炮口動能32兆焦的連發試驗。
  • 宇宙分層圖之電漿(等離子)層
    電漿(等離子)不是沒有生命的粒子,這些電漿(等離子)粒子,這隻電漿(等離子)生物的細胞,在諾斯底教派中把他稱為姚達伯斯,諾斯底派在2千年前受過神秘學校的訓練,他們也是埃及神秘學校的核心成員,埃及神秘學校傳承於亞特蘭蒂斯神秘學校。頂夸克Z彈是一個高濃縮電漿(等離子)物質,如果B炸沒馬上阻止的話爆炸威力擴散出去可以消滅整個宇宙。
  • 電磁軌道炮,難怪中美俄都大力研發
    電磁軌道炮,是炮彈的一種衍生品。我們都知道,炮彈的射程一般都比較近,只有幾十公裡左右,跟飛彈的遠距離攻擊比起來,炮彈只能攻打一些近距的目標。而且炮彈不具有精確的定位功能,所以它的精準度較飛彈低了許多,但為什麼還要研發炮彈呢?
  • 俄研究等離子技術處理核廢料 對環境更安全
    俄羅斯科學家試驗了一種新的低中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方法,這一方法可稱為等離子法。專家計劃未來為俄羅斯大部分核電站安裝這一裝置。他們認為,該裝置還可以出口到國外市場。俄羅斯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研究終於發現了這一新的核廢料處理方法。
  • 新飛船一身焦黑落地,第二宇宙速度名不虛傳!打響載人登月開頭炮
    新飛船7次軌道提升新飛船之所以要爬升至更高軌道,目的是驗證倒錐形返回艙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33馬赫)再入大氣層返回地球的能力,用於模擬月地轉移返回軌道的再入速度,新飛船只有掌握這一能力才能履行載人登月職能。
  • 美軍電磁軌道炮終於上艦測試,然而,中國電磁軌道炮卻神秘失蹤了
    該網站指出,這是美國海軍在測試電磁軌道炮,具體測試方式未知。通用原子研發製造的軌道炮動能為30兆焦耳,射程達160公裡。美國海軍第一個電磁軌道炮原型在2010年建造完畢,2017年美國海軍公開了一段電磁軌道炮陸基試射的視頻。2019年,美國海軍將其中一個原型機轉移到白沙飛彈靶場測試,持續進行該項目的研究。
  • 中國掌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航天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在利用太空時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DIY手持式電磁軌道炮 威力驚人
    電磁軌道炮(Rail Gun),即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通過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
  • 人類技術很久沒有突破的十二個領域
    如今,最快的打字記錄是平均每分鐘準確敲鍵807個,可以理解為人類輸入速度的極限,而一般人的打字速度在50到70個字左右。此後還沒有出現更為高速高效的輸入技術,目前語音輸入在速度與精確度方面遠不如鍵盤輸入。
  • 這位創客造出了手持式電磁軌道炮!
    另外還需要預先警告一下,這裡沒有教程,如果你決定自己動手研製一臺,請注意相關法律法規。電磁軌道炮(Rail Gun),即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通過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
  • 等離子體技術進入軍事領域 可令B-2相形見拙
    對於整個宇宙來講,幾乎99.9%以上的物質都是以等離子體態存在的,如恆星和行星際空間等都是由等離子體組成的。用人工方法,如核聚變、核裂變、輝光放電及各种放電都可產生等離子體。   令B-2A「相形見絀」的等離子體隱身飛機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和前蘇聯等軍事強國就可開始研究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