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風雲「新」星起暱稱,你pick哪個?

2020-09-15 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5日訊 (記者 郭靜原)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自「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啟動以來,網友們熱情參與,貢獻了3200多個衛星暱稱。經過篩選,共有30個暱稱入圍網絡投票。在網絡投票環節,每人每天可以投票1次,每次可分別針對「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選擇1至5個暱稱進行投票。投票截止日期為9月17日24時。

我國是使用氣象衛星資料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開始接收、處理和應用國外氣象衛星的資料。與此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地研製和發展自己的氣象衛星系統。

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了此次給「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起暱稱的有獎徵集活動。

據了解,「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

此次FY-3E備選暱稱就包括:「太白」,古代耕作的勞動人民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常在清晨黃昏看到空中最亮的一顆星,分別是啟明星、長庚星,實際上是同一顆星星,叫金星。根據其特點,金星又稱為太白星。迎著日出日落開展探測的這顆風雲衛星家族新星,正合風雲三號E星之職;「冉冉」,風雲三號E星是晨昏軌道衛星。晨昏時間是指早晨5點至7點,太陽剛剛露臉,冉冉東升的那段時間。故將之取名為「冉冉」。寓意冉冉東升的風雲三號E星,進一步提升我國在氣象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初鳴」,風雲三號E星是風雲衛星家族裡首顆晨昏軌道衛星,也是世界業務氣象衛星家族中首顆晨昏軌道衛星,命名"初鳴","初"對應其"首顆"之意,"鳴"意為如雄雞在晨昏交界之際起鳴遠徵。願晨昏之星風雲三號E星"初鳴"於天地。

FY-4B備選暱稱包括:「龍目」,既指風雲四號B星如同掌管風雨的龍王的眼睛,監控著世界天氣;又是指風雲四號B星是龍的傳人的最新科技結晶,能在萬裡太空看清風雲變幻;「荷花」,荷花高貴典雅,亭亭玉立,圓圓的荷葉靜臥水面,相對靜止,預示著風雲四號B星靜靜地觀測著地球圓盤圖;「風寶」,風,指風雲四號,寶發音第一個字母為B,風寶意指氣象觀測之寶。風寶之名切合衛星特點,易記易傳。

網上投票結束後,將根據投票結果和專家打分,綜合評選確定兩顆氣象衛星的暱稱。獲選暱稱和中獎名單將統一公布,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給風雲「新」星起暱稱,你pick哪個?
    自 「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啟動以來,網友們熱情參與,貢獻了3200多個衛星暱稱。經過篩選,共有30個暱稱入圍網絡投票。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了此次給「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起暱稱的有獎徵集活動。據了解,「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
  • 給風雲「新」星起暱稱,還有獎品拿!
    自 「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啟動以來,網友們熱情參與,貢獻了3200多個衛星暱稱。經過篩選,共有30個暱稱入圍網絡投票。最終這兩顆氣象衛星會叫什麼暱稱呢?你的投票很重要!在網絡投票環節,每人每天可以投票1次,每次可分別針對「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選擇1-5個暱稱進行投票
  • 【擴散】衛星暱稱你來定!中國氣象局啟動「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
    來源:中國氣象局(ID:zhongguoqixiangju)原標題:「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
  • 「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
    8月4日,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打分和公眾投票等形式進行。此次活動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我國是使用氣象衛星資料較早的國家之一, 早在1969年就已開始接收、處理和應用國外氣象衛星資料。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打分和公眾投票等形式進行,初定於2020年9月由中國氣象局確定2顆風雲氣象衛星暱稱,並對評選結果進行公示。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趕快來參加吧~
    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從今天(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
  • 不能擁有衛星,但你可以給衛星命名
    近日,值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
  • 「風雲」牌地球全身照上線!關於風雲四號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
    你昨天登錄微信是不是也有大發現?對,一張圖片變成了一個小動畫!動畫裡,那個孤獨的小人還在,仰望的還是地球,但云圖不一樣了,地球的地理位置也不一樣了。據了解,從昨天下午5點起的三天,微信的啟動畫面不再是美國太空人45年前拍攝的地球,而是由我國全自主研製的「風雲四號」衛星近期在中國上空拍攝的地球全圖。
  • 風雲四號總師:風雲四號B星部分性能指標比A星提高一倍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風雲四號B星、風雲三號E星已經完成研製,將於2021年擇機發射。風雲四號B星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部分性能指標較風雲四號A星提高了一倍。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系列的第二顆衛星,是現在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A星的姊妹星。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具備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提供天氣預報數據,服務百姓,也是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攻克基礎薄弱難題,從落後狀態發展到與歐美發達國家三足鼎立,實現部分技術的超越。
  • 四大類型你pick哪個?《艦姬收藏》艦姬類型介紹
    四大類型你pick哪個?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名重裝艦姬,就要扛起進攻的大旗無往不前!其代表艦姬有安德裡亞多利亞、金剛、扎拉。如果你控制的是這類艦姬,你就是團隊核心,要時刻注意戰場風吹草動。戰略性型艦姬的代表船有俾斯麥、赤城、大青花魚、列剋星敦、黎塞留。
  • 厲害了,我的星!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風雲衛星不僅是氣象衛星,還是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然而,由於姿態控制、技術等問題,風雲一號A星在軌只運行了39天,風雲一號B星在軌正常運行了165天,之後的風雲二號A星和B星分別在軌正常運行了僅8個月和10個月。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然而,由於姿態控制、技術等問題,風雲一號A星在軌只運行了39天,風雲一號B星在軌正常運行了165天,之後的風雲二號A星和B星分別在軌正常運行了僅8個月和10個月。風雲一號C星壽命達6年5個月,而風雲二號F星的設計壽命為4年,至今已運行8年(仍在軌運行)。「氣象衛星應如自來水般長期供應。」來自中科院院士孫家棟的這個描繪,已將夢想照進現實。
  • 中國首輛火星車全球徵名完成初次評審 你pick哪個?
    我國首輛火星車全球徵名完成初次評審「弘毅」「麒麟」……你pick哪個?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2016年12月11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東半球成像時間由30分鐘提高到15分鐘,對中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 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成功發射,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開啟了風雲衛星國際服務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