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至第五,基礎科研水平提升

2020-09-23 二三裡資訊上海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布,以「自然指數」為主要衡量指標,展示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五位。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介紹,「自然指數」評估的是全球各大城市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產出,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聲譽,在各自研究領域挑選出這些期刊。「自然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貢獻份額這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據統計分析,2019年排名全球第六至第十位的科研城市依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都市圈、南京、巴黎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除北京、上海和南京,另有三座中國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前20位,分別是武漢(第13位)、廣州(第15位)、合肥(第20位)。

「自然指數」創始人大衛·斯文班克斯表示,中國城市實力持續增長,在「自然指數」中有顯著體現。當然,除了高質量的科研產出,還有其他相關因素會影響科研城市的形成,如創業環境、數字連通性等。

過去四年,上海的高質量科研產出上升了三位,反映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取得成效。2018年、2019年上海全社會R&D支出相當於GDP的比例超過4%,在各省區市中名列前茅。《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學科大類排名依次是化學、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論文合作情況的佔比分別為國內合作佔40.0%,國際合作佔49.7%,非合作論文佔10.3%。國際、國內合作論文佔比都很高,體現了上海科研的國際化和開放性程度。

「自然指數」顯示,全球前五位科研城市的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北京與上海、南京、合肥、武漢形成的4組科研合作關係,屬於「自然指數」中全球產出最高的10組城市間科研合作。其中,北京與上海的合作產出排名第一。(記者 俞陶然)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基礎科研水平提升
    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自然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貢獻份額這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據統計分析,2019年排名全球第六至第十位的科研城市依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都市圈、南京、巴黎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
    根據調整後的「自然指數」,北京自2016年以來一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上海則從2016年的第8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體現了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介紹,「自然指數」評估的是全球各大城市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產出,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根據期刊聲譽,在各自研究領域挑選出這些期刊。
  •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
  • 武漢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
    原標題: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武漢抗疫科技成就獲世界認可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佳)9月19日,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顯示,武漢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升至第13位,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
  • 提升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水平
    圖為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高端科研儀器設備郭守敬望遠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一個國家的科研儀器研發水平,不僅是科研實力的體現,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研製高端科研儀器,除了需要深厚的科學功底,還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作支撐。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一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年夫順說,由於我國的科技水平和工業基礎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關鍵材料、器件、工藝和設計手段等仍顯不足,導致儀器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難以滿足用戶要求,產品缺乏競爭力。
  • 最新國際科研城市排名中:上海全球第五,科研實力世界一流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會上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數據表明,上海科研實力位居全球第五。 上海可以進入全球五大科研城市上海交通大學功不可沒,上海交大的海洋工程與船舶製造、航空製造、化學、醫學的科研實力長期處於世界一流地位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以SCI等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3日,教育部發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其中要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等等。
  • 【新華社】中科院在世界同類科研機構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記者從25日舉行的中科院2011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3年來,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國際學術影響力和在世界同類科研機構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已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國立研究機構。智慧財產權成果數量逐年攀升,質量不斷提高,1998年至2009年累計申請國內專利39592件,年均增長17.7%,其中85%為發明專利。2001年至2009年累計申請國際專利283件。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入圍ESI論文被引頻次世界科研機構排名中,中科院材料科學、化學位居第1位,物理學、工程學、數學分別位居第6、7、8位。
  • CBA最新積分榜:北控超越廣廈升至第三,青島超越山東升至第九
    北京首鋼男籃在林書豪的帶領下,以86比76擊敗上海男籃。廣州隊在亨特的帶領下,以100比92爆冷擊敗廣廈男籃。這三場比賽過後,CBA積分榜有了變化——雙外援的北京北控男籃超越廣廈,升至了全聯盟第三位!北京北控男籃和吉林男籃的比賽,自始至終非常焦灼。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
    《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在評估整體導向上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強化質量,淡化數量,不設置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專利數等指標。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五場)
    同時我們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提升以醫療技術水平為核心的專科服務能力,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和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  從整體上看,近年來中國醫療質量呈現出「四升一降」的發展趨勢,「四升」就是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合理用藥特別是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 上海明後天氣溫升至33℃!周四至周六降溫
    原標題:【天氣】明後天升至33度!周四至周六降溫  據上海發布,今天太陽終於跟大家一起上班啦!最高溫也突破了30度大關,達30.2度。明天好天氣繼續,晴到多雲,氣溫將攀升至33度。後天最高溫仍為33度,周四起將降至30度左右。今天夜間到明天上午本市會有霾,老人小孩及體弱者注意防範哦。
  • 美汽油零售價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每加侖1.74美元
    美汽油零售價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每加侖1.74美元     新華網華盛頓3月23日電(記者王振華)美國汽車協會23日公布的全國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的汽油平均零售價格當天達到每加侖近1.74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
  • 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
    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
  • 中國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升至14.812
    )顯示,中國科學院旗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穩居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學術期刊首位。Cell Research在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穩定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傑出期刊行列,並最終奠定同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及Cell(《細胞》)子刊有效競爭的基礎
  • 沙地阿美上市首日股價飆一成市值超蘋果升至18800億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沙地阿美(Saudi Aramco),周三上市首日股價收市飆高一成,公司市值漲至1.88萬億美元(折合約14.7萬億港元),超越美國蘋果公司的約1.19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但則是其中一隻自由流通比例最低的股份,佔比只有百分之1.5。
  • 華東師範大學第五附屬學校落戶嘉定
    她指出,嘉定區與華師大合作舉辦華東師範大學第五附屬學校,要依託高校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優秀的人才資源,建設特色課程研究基地、課改重點項目實驗基地;要在合作辦學、教育科研、師資培訓、學生培養、國際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和集團成員校廣泛開展合作;要推進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和現代管理理念輻射郊區新城,著力提升嘉定區基礎教育辦學水平。
  • 重慶科學城,目標中國第五科學中心,成都武漢跟進否?
    西部科學城佔地面積巨大:北至嘉陵江,南至長江,西為縉雲山脈,東為中梁山脈,南北長度達60公裡,東西平均寬度10公裡,總面積約500多平方公裡。比現有的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都大數倍!而科學城,就是這個能力源,它將匯聚人才、企業和科研機構,用源源不斷的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提升城市的硬核實力!重慶能否躋身一線城市,成敗就在西部科學城的成敗!重慶有沒有實力建設西部科學城?
  • 2019第五屆國際發酵培養基應用與發展技術論壇 暨第三屆微生物培養...
    原標題:2019第五屆國際發酵培養基應用與發展技術論壇暨第三屆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頒獎典禮一、 會議介紹近年來我國生物發酵產業發展迅速,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對發酵過程各項要求更加嚴格,作為發酵基礎載體——培養基的選擇越來越受到重視
  • 三年一聘期,一年一審核,基礎科研博導陷入無招生名額的尷尬!
    這是中山大學在教育部立的軍令狀,受到最近幾年清華大學優秀博士抄襲挪威科學家論文,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翟天臨等事件的影響,教育部對於各大高校的畢業生要求標準提升,甚至每年專項撥款800萬經費來抽查各大高校的博士畢業生論文,因此對於各大高校擴招博士生的需求變得更加的謹慎,中山大學作為最近幾年發展迅猛的高校之一,從海外及全國各地招募來大量優秀的青年教師,然而由於教育部給中山大學的碩博士名額並沒有相應地擴大招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