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地接受被愛,是一種能力

2020-12-02 陳言夜語

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比起會好好的愛人,能夠從容坦然的被愛是一種更難擁有的能力。

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想到了之前和朋友樂樂探討過卻沒得出結論的話題。

樂樂是個開朗大方的美麗女孩兒,她總是能夠顧及到別人的感受,所以無論是在朋友圈子裡,還是在單位的集體裡,她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那一種女孩兒。

只是,在感情的這條路上,她卻屢屢被分手。

她說,明明是對方先動的心,主動追求的她。

沒想到,真的在一起後,自己對對方的感情與日俱增,漸入佳境,而對方卻逐漸日趨冷淡,最後先行離開。

她一直想不明白,因為在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無論是感情上,還是金錢上,自己的付出都不比對方少,甚至更多。

她自己一直覺得,兩個人相愛,就要全心全意地對對方好,處處以對方為先。

對方為他做一件事,她恨不得為對方做好幾件。對方送她一個禮物,她會找機會送對方同等價值或者之上的禮物,她覺得女生不能佔男生便宜。

之前,我們討論的時候,一直把原因歸結為,是樂樂遇到的人不對。現在看來,也許還有一部分樂樂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樂樂其實也沒有坦然地接受被愛。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好好享受對方給與的愛,而不是對方給完什麼就拼命地想要做些什麼還回去。

也許很多人在愛裡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自己明明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著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意識到自己在愛裡的不足,就主動去成長。

1 注重別人感受的同時,也要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

有的時候,過於看重感情裡的換位思考,就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而一味地以對方為中心。

你事事可他的喜好,變得小心翼翼,時間久了,對方就會漠視甚至無視你的需求,繼而忽略了你的感受,甚至會背叛你、離開你。

就像電影《婚姻關係》裡的男女主角一樣,斯嘉麗詹森扮演的女主一直遷就男主的意願和喜好,結果時間久了,就算自己主動提出要求,也被無視。

長久累積的委屈、憤懣一旦爆發,便再也無法回復如初。

在相處的過程裡,別一味地只注重對方的感受,也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並且讓對方知道,流動的感情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如果彼此都為對方做出適當的忍讓和退步,那麼在這個彼此融合的過程中,也會增加感情的粘度,讓彼此離得更近,就不會輕易想要做出改變。

2 知道自己無論何時都是值得被愛的

有的時候,你拼命對一個人好,是因為你覺得,他是因為你的好,才愛你,才不會離開你,而你卻無法安心享受他對你的好。你怕他沒有耐心。你怕你發脾氣、耍小性子、要求高,他就會不愛你了。

在他面前,你封閉了自己所有情緒的出口,只是做個善良懂事聽話的二十四孝女朋友。

你忘了,真愛一個人,其實是愛這個人本身,愛這個人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而不僅僅是因為這個人身上的某一個優點或特質。

如果他愛真的你,會愛你的一切,所以你不必有顧慮。

三島由紀夫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一定要告訴她,不是為了要她報答,而是讓她在以後黑暗的日子裡,否定自己的時候,想起世界上還有人這麼愛她,她並非一無是處。」

你要做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不用任何偽裝。

你要相信,任何時候你都值得被愛,被好好地對待。你知道你值得被愛,你才能享受被愛。

3 學會在關係裡,找到讓彼此情感平衡的點,讓彼此都舒服

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裡說:「愛有兩種:一種是死死抓住,你緊張,他也緊張;一種是輕鬆託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學會在感情裡,做到張弛有度,有的放矢,也許兩個人就不會那麼緊張,也不會那麼累。

在感情的世界裡,沒有固定的路和規則。

需要在相處的過程裡,相互試探、相互體諒、相互適應找到彼此關係平衡的點,讓彼此都舒服,關係才不容易失衡。

尋找平衡,不是一個人的獨舞,而是兩個人的華爾茲。需要兩個人的參與,所以別做那個在感情裡一個人孤勇的女戰士,要做那個和他一起出徵的巾幗。

4 學會成長和反思

一段關係不會無緣無故的消亡,要學會在每一次的曲折和經歷中成長和反思,才不會重複犯錯。

亦舒說:「生活中發生的事,如果合乎理想,是我們福氣,如不,當作經驗。」

感情也一樣,如果事與願違,也別輕視自己,要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只是在此之前,你要保持清醒而自知,也反思自己曾經在感情中的錯與對,這樣才能在以後的遇見中,做出合適的取與舍。

愛人是一種能力,坦然的被愛更是一種能力。

願我們都能在愛中,學會愛與被愛,學會給與也知道接受,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何為愛—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我們與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壓力也越來越大,只剩下了一種不被人所愛的感覺。01 愛是一種能力,需要去學習我們生而孤獨,這個孤獨指的是我們的生命,我們擁有獨立的個體和人格。
  • 科比曾這樣談死亡:人生在世都會經歷死亡,所以能坦然接受
    曾幾何時,科比也曾坦然談論過死亡這個話題。對於死亡,正常人都會心存恐懼,但科比不同,2016年的時候,科比在採訪中說道了「死亡」的話題:「這是能坦然接受的,其實就是得理解,人生在世都會經歷死亡,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所以就是坦然接受。比如,到了該決定是否該退役的時刻,對於所有運動員而言,那實際上就是一次面對『死亡』。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男女之間相處久了,難免日久生情,能夠冷靜思考,理智對待朋友之情,彼此之間成為靈魂伴侶也是一種美好選擇,能夠像家人一樣對待!靈魂伴侶得之泰然,失之坦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徐志摩曾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大意是,不用你們擔心,後果由我自己負責!
  • 愛是一種能力,只有真正懂得自愛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愛
    愛是一種能力,只有真正懂得自愛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愛。是的,若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那麼他也不會有愛別人的能力。先自愛,而後才能給予別人愛。 所以,先不要去問該怎麼給予對方愛。你要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足夠的自愛。 有些人,以為自己付出了全部,就是真正的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真正成熟的感情,是有原則的。 你以為付出很多,對方就能對你有好感。
  • 能夠愛的理性,也是一種能力
    其實,愛情中冷暖自知,愛得太深,容易傷了自己,愛的太淺,則容易失去愛情。能夠愛的理性,這也是一種能力。01愛上一個人,你想要將所有的美好都留給對方,你可以為了對方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這些終究是不是對方想要的,你有沒有問過對方。
  • 元旦:坦然地隨波逐流
    你在我身邊,赤足穿著涼鞋透過陽臺上赤裸裸木材的芬芳我辨別出你的發香;即刻迅速的閃電劃破長空By 勞倫斯元旦:坦然地隨波逐流毛先生寫過一首《如夢令:元旦》,彼時革命氣勢高漲,大先生剛剛統一內部的思想,回到總指揮崗位,突破了內外包圍。
  • 《如何提升愛的能力》:擁有愛的能力,和誰結婚都幸福
    弗洛姆則認為,愛是人的一種主動能力,是通過學習可以提升的一種能力。這種有關愛的理念和美國知名個人成長導師芭芭拉安吉麗思不謀而合。芭芭拉在其著作《如何提升愛的能力》中,就給我們具體闡釋了提升愛的能力的方法,目的是讓我們感受到愛的真諦,收穫幸福的婚姻。
  • 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你有嗎?
    但是沒過多久,沒有任何徵兆,就變了,變得愛答不理,變得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到底什麼是愛情,到底要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那個「對的人」呢?很多人遲遲無法走進愛情,可能就是因為不知道愛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愛對方。愛是一種能力。
  • 「愛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
    不管怎麼說,如何去愛是一種能力,而我們都需要用心去學習。 愛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如何去愛。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首先要承認這一點。
  • 《降臨》當你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時,是選擇接受還是改變?
    《降臨》當你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時,是選擇接受還是改變?可能在我們的認知中,外星人都是要比地球人厲害得多,這難免有點貶低自己的意思,不過後來一想,地球人都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能力,能來到地球的外星人肯定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自然而然這些外星人就應該給地球帶來許多影響,戰爭只是最最最基礎的一種,而這部影片的外星人居然帶來了有關命運的思考。
  • 感知愛的能力比他愛你更重要
    那麼,女生會不會又感覺,「他好像還是愛著我的。」 如果「不愛」了,那麼之前是「愛的」,那麼,這就會是一種階段性的反差。 你會出現一種明顯的前後對比。
  • 這是坦然,更是一種勇敢!道德經37
    02經典感悟——順其自然是坦然,更是一種勇敢!但是生活當中,不會總是事事如意。總有一些事情,你努力了但未能實現,這時你應該學會坦然面對,這是一種勇敢!比如,蘇東坡面對貶謫,官場失利,卻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地面對,反過來也練就了他超然的人生態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再比如說體育比賽,在眾多的參賽者中,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站在領獎臺上,奪得冠軍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因為幾場比賽失利,而喪失了鬥志,那麼你將永遠無法站在領獎臺上,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
  • 有一種愛,叫默默地想你
    太多的愛情,要麼有緣無分,要麼情深緣淺,要麼愛而不得,要麼相遇太晚。有些人這一生註定不能朝朝暮暮相處,不能日日夜夜陪伴,但始終走不出思念。太多的無奈,要麼在錯的時間遇對了人,要麼在對的時間遇錯了人。有緣無分的愛,半生緣,一生情,有緣相遇,有緣相愛,卻無緣相守。當你遇到了那個真心愛你的人,卻無法與他在一起。因為無法做到放下一切與他在一起。
  • 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
    其實,人生一輩子,冥冥之中都是一種註定。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東西,註定還是要失去;承受了別人無法承受的,才可以看淡看開看遠,享受人生。人生一輩子,有得有失,失去和得到是一種相對的平衡,誰要是打破了這樣的平衡,就會過得很痛苦。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
  • 《風雨哈佛路》:突破逆境的關鍵不是愛,而是感受愛的能力
    雖然現在的部分年輕父母在赤裸裸地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時候毫無障礙,但還是有部分的爸爸媽媽偏向傳統,他們對孩子的愛更多的表現在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希望孩子成才和自我犧牲中,愛之深,責之切。父母缺少對孩子直接表達愛的語言和行為,孩子也就很容易缺少感受愛的能力,長久以來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即使孩子周圍其實有很多人在愛著他,他也難以感受到,覺得孤單,造成情感淡漠。
  • 用柔弱感知世界是一種能力
    希望大家能夠真正地看見這些普通人,通過教育教學、學術研究、社會行動走近這些普通人,通過論文著作、社會討論、政策倡導講述這些普通人。在談到對未來工作的暢想時,他說,離開校園後,假如你從事扶貧工作,請努力理解窮人生活的現實和生計的壓力,不要將自己想像的扶貧方案強加給窮人。若窮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請不要貶損他們的素質和眼界,請嘗試像窮人一樣感受世界。
  • 人性最大的自私:偏執地去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人性最大的自私,就是偏執地去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不管怎麼樣,就是想要得到,這種心態,就像小孩子在賭氣,非得想得到糖果一樣,這個時候,這顆糖合不合口味,自己喜不喜歡吃,壓根就不重要,反正就是得到這顆糖了,才能不哭不鬧。哪怕旁邊明明放著自己更喜歡吃的零食。及時止損,是一種心態,放下,是一種智慧。生活中的任何事,強求都不如順其自然來得美好。
  • 能影響你人生的格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就好比筆者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這條語錄: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筆者認為,如果你能悟透這條格言或者說是語錄,那麼足以影響你的人生。如何理解這條格言呢?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為大家解讀:第一,得之坦然,所得正大光明。
  • 思念就像河流般,滔滔不絕地流向大海,流向我的心房
    思念就像河流般,滔滔不絕地流向大海,流向我的心房1:要姿態好看地活著,要學會裝點自己的生活,堅持健身,愛上閱讀,學會化妝,讓自己變成一個精緻又有內涵的人。3:今生,月老搭錯了紅線,才讓這份愛有始無終;才讓這段緣分,來得這麼清淺;才讓今生的愛,愛得這麼苦不堪言。4: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如果溝通情緒不對,那內容就會給扭曲了。溝通內容之前,情緒層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誤會只會越來越深。
  • 母親節的今天:媽媽我愛你!
    想到媽媽總讓人心裡暖暖的,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讓我們不再羞於表達感情,真摯地對世界上那位最偉大的母親大人說一聲「我愛你」,抱抱那個每天為你操勞的她!如今的我還讓您擔憂牽掛,不善言辭的我至今沒有敢於說出「我愛你」。媽媽也曾是一個小女孩,怕黑怕蟲子也會掉眼淚,笨手笨腳會被針扎到,卻溫柔了你,溫柔了歲月。她們可以冒著凜冽的冬風,在嚴寒之中為我們送飯;她們能頂著炎炎的夏日,不辭辛勞地為我們奔波;她們不求回報,只希望我們可以健康快樂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