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比起會好好的愛人,能夠從容坦然的被愛是一種更難擁有的能力。
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想到了之前和朋友樂樂探討過卻沒得出結論的話題。
樂樂是個開朗大方的美麗女孩兒,她總是能夠顧及到別人的感受,所以無論是在朋友圈子裡,還是在單位的集體裡,她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那一種女孩兒。
只是,在感情的這條路上,她卻屢屢被分手。
她說,明明是對方先動的心,主動追求的她。
沒想到,真的在一起後,自己對對方的感情與日俱增,漸入佳境,而對方卻逐漸日趨冷淡,最後先行離開。
她一直想不明白,因為在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無論是感情上,還是金錢上,自己的付出都不比對方少,甚至更多。
她自己一直覺得,兩個人相愛,就要全心全意地對對方好,處處以對方為先。
對方為他做一件事,她恨不得為對方做好幾件。對方送她一個禮物,她會找機會送對方同等價值或者之上的禮物,她覺得女生不能佔男生便宜。
之前,我們討論的時候,一直把原因歸結為,是樂樂遇到的人不對。現在看來,也許還有一部分樂樂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樂樂其實也沒有坦然地接受被愛。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好好享受對方給與的愛,而不是對方給完什麼就拼命地想要做些什麼還回去。
也許很多人在愛裡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自己明明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著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意識到自己在愛裡的不足,就主動去成長。
1 注重別人感受的同時,也要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
有的時候,過於看重感情裡的換位思考,就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而一味地以對方為中心。
你事事可他的喜好,變得小心翼翼,時間久了,對方就會漠視甚至無視你的需求,繼而忽略了你的感受,甚至會背叛你、離開你。
就像電影《婚姻關係》裡的男女主角一樣,斯嘉麗詹森扮演的女主一直遷就男主的意願和喜好,結果時間久了,就算自己主動提出要求,也被無視。
長久累積的委屈、憤懣一旦爆發,便再也無法回復如初。
在相處的過程裡,別一味地只注重對方的感受,也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並且讓對方知道,流動的感情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如果彼此都為對方做出適當的忍讓和退步,那麼在這個彼此融合的過程中,也會增加感情的粘度,讓彼此離得更近,就不會輕易想要做出改變。
2 知道自己無論何時都是值得被愛的
有的時候,你拼命對一個人好,是因為你覺得,他是因為你的好,才愛你,才不會離開你,而你卻無法安心享受他對你的好。你怕他沒有耐心。你怕你發脾氣、耍小性子、要求高,他就會不愛你了。
在他面前,你封閉了自己所有情緒的出口,只是做個善良懂事聽話的二十四孝女朋友。
你忘了,真愛一個人,其實是愛這個人本身,愛這個人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而不僅僅是因為這個人身上的某一個優點或特質。
如果他愛真的你,會愛你的一切,所以你不必有顧慮。
三島由紀夫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一定要告訴她,不是為了要她報答,而是讓她在以後黑暗的日子裡,否定自己的時候,想起世界上還有人這麼愛她,她並非一無是處。」
你要做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不用任何偽裝。
你要相信,任何時候你都值得被愛,被好好地對待。你知道你值得被愛,你才能享受被愛。
3 學會在關係裡,找到讓彼此情感平衡的點,讓彼此都舒服
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裡說:「愛有兩種:一種是死死抓住,你緊張,他也緊張;一種是輕鬆託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學會在感情裡,做到張弛有度,有的放矢,也許兩個人就不會那麼緊張,也不會那麼累。
在感情的世界裡,沒有固定的路和規則。
需要在相處的過程裡,相互試探、相互體諒、相互適應找到彼此關係平衡的點,讓彼此都舒服,關係才不容易失衡。
尋找平衡,不是一個人的獨舞,而是兩個人的華爾茲。需要兩個人的參與,所以別做那個在感情裡一個人孤勇的女戰士,要做那個和他一起出徵的巾幗。
4 學會成長和反思
一段關係不會無緣無故的消亡,要學會在每一次的曲折和經歷中成長和反思,才不會重複犯錯。
亦舒說:「生活中發生的事,如果合乎理想,是我們福氣,如不,當作經驗。」
感情也一樣,如果事與願違,也別輕視自己,要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只是在此之前,你要保持清醒而自知,也反思自己曾經在感情中的錯與對,這樣才能在以後的遇見中,做出合適的取與舍。
愛人是一種能力,坦然的被愛更是一種能力。
願我們都能在愛中,學會愛與被愛,學會給與也知道接受,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