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會減少很多麻煩。這是坦然,更是一種勇敢!道德經37

2021-01-16 經典解說

文/經典解說

經典解說,讓你有點收穫!

01經典感悟——順其自然,會減少很多麻煩。

老子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大道永遠順其自然而無所作為,卻又沒有什麼事是它做不到的。

大「道」看似無為,實則無所不為;看似無意,實則蘊含深意;看似不存在,實則無所不在;看似渺小,實則偉大;看似很遠,其實就在我們心裡;看似毫無用處,其實我們一直在使用它卻還不知道。

「道」先天地而生,是宇宙天地萬物的原始起源。正如第一章所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所以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其實都是道的一部分,當然其中最有靈氣的人也不例外。

大音希聲,儘管道不對你說什麼,但它早就制定好了冥冥之中的法則。山川有自己的靈秀,草木有自己的春秋,花鳥有自己的風流,蟲魚有自己的去留,飛禽有自己的遊走,走獸有自己的追求,人也有自己的哀樂憂愁。

所以作為萬物之中拔尖的人,就更應該起著帶頭大哥的作用。效法天地自然,追求順其自然。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到合同,與「道」合同,「道」就會幫助你,正所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反之,你背道而馳,萌生智巧詐偽,總是向著外部索求,最終反而事與願違。也正是應了那句「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

舉個例子,一個外地餐館在老王這裡預定了十幾頭豬,說是今天下午4點左右來取。老王心思活絡,想著多賺點錢,於是想出了一條妙計。

是這樣的,提前讓這些豬餓一天,然後在今天2點左右,往飼料裡面慘水泥,讓這些豬死命吃個飽。2小時後,等到餐館的人取,到時豬的重量會增加不少,錢當然就賺得更多了。

而外觀上看,卻看不出什麼異常。等到從餐館的人,拿了豬之後,錢貨兩清。萬一路上豬死了,也和他沒關係,可謂是神不知鬼不覺。

老王正為自己的聰明睿智洋洋自得時,哪曾想,突然接到接貨人的電話,說路上堵車今天來不了,估計要等到明天,或者是後天了 。

這下老王再也高興不起來了,這些豬估計明天就會因為撐死而沒人要了。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經部分的最後一章

上文中的老王就是不懂得順其自然,非要弄些個花花腸子,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由此可見,不管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違背了規律就要受到懲罰。與其這樣,不如順其自然,會減少很多麻煩。

順其自然絕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而是以積極進取為前提的。它不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有時還會有驚喜彩蛋。

比如有個人由於身體不好,在考研究生前,突然想不參加考試了。但他又轉念一想,反正已經準備了,而且錢都交了,不考白不考,不要浪費,就隨便考考吧!在這種心態下,整個考試過程中,他都很輕鬆,沒有一點心理負擔,結果發揮不錯,竟然考出了很不錯的好成績。

眾所周知,在重大比賽中,一靠實力,二靠心理素質。願望越強,負擔越重,最終反而會影響願望的實現。平時注意培養順其自然的心態,就能減輕緊張感,有利於超水平發揮。

所以無論是考試還是比賽都應該講究一個順其自然。

02經典感悟——順其自然是坦然,更是一種勇敢!

但是生活當中,不會總是事事如意。總有一些事情,你努力了但未能實現,這時你應該學會坦然面對,這是一種勇敢!

比如,蘇東坡面對貶謫,官場失利,卻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地面對,反過來也練就了他超然的人生態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再比如說體育比賽,在眾多的參賽者中,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站在領獎臺上,奪得冠軍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因為幾場比賽失利,而喪失了鬥志,那麼你將永遠無法站在領獎臺上,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

在工作中,由於種種原因,人們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比如說,一個人喜歡幹某項工作,可單位領導偏偏安排他去做另外的工作。但是如果我們學著坦然面對,暗中充實自己,默默尋找更多可能性,這難道不是一種積極和勇敢嗎?

一句話,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有好的就會有壞的,關鍵還在於你如何去面對。

所以人們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又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又說「做事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你努力過、奮鬥過,不就足夠了嗎?你傾盡了全力,即使達不到目標,也了無遺憾了。

生活的本質是好與壞的雜合體,如果順其自然,會減少很多麻煩。這是坦然,更是一種勇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感謝你的觀看!如果你有所收穫,還請多多點讚、分享轉發!

今日問題:你認為「順其自然」是對生活的妥協,還是一種超脫?歡迎留言。

要戰勝對手,無需正面爭鬥,只需活用「柔」來成全對手!道德經36

人難免會犯錯誤,要學會寬恕,有大氣度,才能超凡脫俗!道德經35

道說大也小,有些人又何嘗不是平凡渺小,而又偉大崇高!道德經34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所以和別人比,不如戰勝自己!道德經33

相關焦點

  • 能影響你人生的格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筆者平時就喜歡讀一些格言語錄,很多格言語錄雖然簡短,但是很有道理。就好比筆者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這條語錄: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筆者認為,如果你能悟透這條格言或者說是語錄,那麼足以影響你的人生。如何理解這條格言呢?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男女之間相處久了,難免日久生情,能夠冷靜思考,理智對待朋友之情,彼此之間成為靈魂伴侶也是一種美好選擇,能夠像家人一樣對待!靈魂伴侶得之泰然,失之坦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徐志摩曾說:「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大意是,不用你們擔心,後果由我自己負責!
  • 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
    人生一輩子,有得有失,失去和得到是一種相對的平衡,誰要是打破了這樣的平衡,就會過得很痛苦。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得到的東西,光明正大,不是坑蒙拐騙得來的,就心安理得享受;失去的東西,遲早要失去,沒有必要耿耿於懷,不要糾結,放手就好了;有理讓三分,無理讓三尺,有理不要「得理不饒人」,無理不要取鬧,只要堅持真理,總有一天別人會真心接受;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用一種豁達的心態看世界,人生總是順境更多,就是逆境也會變成順境。
  •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順其自然!
    不戀過往,不貪功賞,用一顆平常的心,面對自己的生活,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最最好的心態,遇見的人多了,你就會明白。皇帝不著急沒老婆,就怕江山不保。富人不著急錦衣玉食,就怕出敗家子孫。窮人不著急小偷強盜,就怕一天三餐不飽。一雙手握不住流沙,兩隻眼留不住落花,還是擺平心態,才能心情怡然,活個泰然。
  • 心靈雞湯:人生,得之坦然,爭取必然,累、痛、放手、順其自然
    人生,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累了、痛了、放手了,就應該順其自然。人的一生有兩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二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實現這兩大幸福,一要靠運氣,二要靠努力;運氣好的人,自己不努力,好運也會漸漸走遠;運氣不好的人,自己夠努力,總有一天也會成功。鐘錶,可以回到起點,卻已不是昨天;日曆,撕下一頁很簡單,卻把握一天很難。
  • 道德經:大成若缺,不善言辭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就大業
    但是當他們進入社會多年,並且逐漸變得成熟之後,他們就會漸漸發現有時候面對一件事情,似乎順其自然更能取得他們想要的結果。雖然主動出擊會讓一個人更快速的掌握先機,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他會更早的面臨危機,當你還不能有效的評估出行動的風險性時,以靜制動就是最好的方法。
  • 《道德經》前言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不下千種,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最經典的3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的話,受益終身!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第二階段是自然階段,絕對精神轉化為自然界,表現為感性事物的形成。第三階段是精神階段,絕對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後表現為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法、道德、倫理等社會意識)和絕對精神,又返回到自身。老---道生一(無),一生二(有,可以被感知),二生三(被感知出的識--精神),三生萬物(識-精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
  • 得之淡然,爭之必然,順其自然
    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該淡然地接受一切,不要將一切看得太重,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得之淡然,是指泰然,爭之必然,順其自然。」這短短的十六個字,真是字字珠璣,道破人生真諦。所謂得之淡然,是一種含蓄的生活方式,不因自己所得而過分張揚或興奮;失之泰然,是一種豁達的生活信念,不因為自己所失而過分難過或懊悔;爭之必然,是一種自信的表露,是對人生的追求和理想的放手一搏;而順其自然,則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努力過後對於結果的一種包容。好也罷,壞也罷,都能笑著去面對。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要想生存就不可能與世無爭一味地等待,所以,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付出努力來爭取。
  • 《道德經》:混得好的人,或都懂這五條處世天機!建議多看看!
    今天, 就帶大家一起,感悟這豆瓣評分高達9.5的文化瑰寶《道德經》;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道德經》:混得越好的人,越懂得這五條處世天機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這三者合在一起,就統稱為「命」。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一個人知命以後,心中沒有疑惑,能夠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算命。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老子認為順其自然可以避開死亡,因而善於保護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老虎,進入敵陣中不不帶鎧甲和兵器。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泰卦與否卦,《道德經》主要有關章節為第二、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七、四十、四十二章 「乾」「坤」不可分割,由兩者構成的泰卦與否卦亦不可分開來理解。
  • 道德經第35章:面對各種誘惑我們該怎麼辦?道德經教我們正確選擇
    這就是持守大道的第二個功用:往而不害,去到哪裡都不會相互妨害,相互傷害,安平太,安寧,太平,和諧。大道的規律很簡單,就是無我利他,順其自然。可能朋友們會反駁說,人性都是自私的,怎麼可能會無我利他呢?無我利他是反人性的,怎麼還可能是順其自然的呢?如果這麼說,那你真的是離道很遠了。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曾經誕生過很多學派,很多宗教,但是能被世人接受且真心信仰的卻不多,道教就是其中之一。《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以辯證法的角度,認知事物不同面,才能不為外物所動
    《道德經》:以辯證法的角度,認知事物的不同面,才能不為外物所動。《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禍之,福之所依;福之,禍之所伏。這句話就是「福禍相依」的一個觀點,《道德經》中使用論辯證法的方式,論述了善惡交替轉換的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存在著表面主觀的認知和實際客觀的存在,而大多數人看事物的時候,總會被表面的一些問題所影響的情緒。
  • 《道德經》中的成長之道,含義頗深,少有人懂
    《道德經》古往今來都是很多人們研習的重中之重,但是無論研習有多深刻,真正能夠董的其中意味之人少之又少。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篇道德經的深層次研習,真正的做人成長之道。所以,老子無為的原意,是順道而行,也就是順其自然發展的規律,不加幹涉,那麼這樣的成功的功勞也不屬於自己,即是不居功。
  • 實用英語口語:「順其自然」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英語口語:「順其自然」用英語怎麼說?   別自找麻煩了,順其自然吧。   2. Some of us like to have our future mapped out, others like to go with the flow.   有些人喜歡規劃未來,有些人喜歡順其自然。   3.
  •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道德經》是一本神奇的書,無論是什麼行當,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啟迪。算命的把《道德經》當作啟蒙書籍,軍事家更是當兵書來看,反正這是一本千古神書。你無法想像《道德經》這本無所不包的書,凡五千餘言竟然是幾千年老祖宗編出來的,放到現在依舊不過時,這就是老祖宗厲害的地方。隨著文物不斷出土,關於《道德經》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爭議。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版本相比,這幾處被明顯改動了。《道德經》被篡改,這一點也不奇怪。比如孔子的《論語》,歷經千年發展,已經被曲解了。
  • 《道德經》七則名言,值得深思
    《道德經》七則名言,值得深思我們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的名為《老子》也稱《道德經》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經典著作,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裡面的名句很是值得一讀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對於善與惡的標準都不一,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們認為有善的存在其實是有了惡的對比,而能夠認清善是因為知道了什麼是惡的呢,這只是我們自己的認知罷了,我們要有一顆平等的心,對事對人要過有平常的心,不能過於偏激。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順其自然」用英語怎麼說?
    很多大學生朋友剛畢業都比較焦慮,想賺錢孝敬父母,但努力工作口袋依舊空空如也。馬上二十七八了想談個戀愛,和心愛的人結婚生子,但理想中的那個他(她)卻遲遲未出現。我想說:「朋友,順其自然吧!」順其自然吧,你沒法控制一切!②go with the flowThere's nothing I can do about it, so I might as well go with the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