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成長之道,含義頗深,少有人懂

2020-12-03 獨醉美文詩詞

《道德經》古往今來都是很多人們研習的重中之重,但是無論研習有多深刻,真正能夠董的其中意味之人少之又少。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篇道德經的深層次研習,真正的做人成長之道。

道德經之道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美女叫夏姬,是春秋時期四大美女之一,為了爭奪它,幾個國家發動戰爭,夏姬先後做過三次王后,嫁過七個丈夫,最終國破家亡,「殺三夫一君一臣,亡一國兩卿」。

毫無疑問,夏姬是美麗的,但是一般來說美人不需要有好的結局的。正是美之為美,惡已。老子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影響著中華數千年來的文明歷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面對事情的最好方法,所以,第三部分,老子講「無為」,什麼叫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也非不做事,老子的無為是無為而無不為,就是說,什麼也不做,卻什麼都做了。所以,老子無為的原意,是順道而行,也就是順其自然發展的規律,不加幹涉,那麼這樣的成功的功勞也不屬於自己,即是不居功。

夏姬

那麼看到企業發展中的漏洞就不去管理了嘛?不是的,老子也不是這個意思,因為漏洞需要修正,才是自然的規律所在,用順其自然的方法去修正漏洞,不刻意,不強制,才是「無為」之所在。

所以,所謂成功,不過是順其自然的結果,失敗,即是自己對規律更加幹涉的結果,那麼成功時,何必誇大自己的功勞呢?

老子說: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成功了不居功,雖然不居功,但功勞卻抹不去。

老子

歸根結底,無為要求我們低調、懂得感恩和順勢,不去刻意強求。平定遼東,曹操把功勞歸結給去世的郭嘉,赤壁失敗,曹操把過失歸結給自己,這是一位領袖需要具備的氣質,。

一個人曾經在一個學校工作,當他提出離開的時候,校長並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百般挽留,甚至剋扣工資,而是馬上同意了,並且聽取他的計劃之後,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最終,這位員工在外面失敗之後,再回到原來的學校,死心塌地。諸葛亮對孟獲是這麼做的,曹操對張繡也是這麼做的,可見,順勢而為是一個領導者之所以成功的地方——順其自然,雖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

今天的道德經分享,你有成長嗎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短短五千言,《道德經》無所不含,如此名著,我們怎能錯過。然而流傳2000多年,如今版本眾多,有些一字之誤,意思竟然完全相反,這讓我們在追溯老子思想真諦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迷惑。好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的出土,給我們撥開了一些迷霧。本文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20年來研讀各版本《道德經》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
  • 道德經10 儒道釋共同的修身之道:靜坐呼吸冥想
    道德經第十章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譯文:(打坐時)精神專一,能沒有游離嗎?(呼吸時)專注氣息放鬆身心,能像嬰兒一樣嗎?(冥想時)清楚妄見,能沒有雜念嗎?開始講道德經第十章,不得不分開兩部分講。我們知道儒道釋都講修身,而道德經這一章涉及到了修身之道。修身最常用的方式是什麼?就是蓮花坐!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嬰兒、女人和水!
    在老子《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中的「道」似乎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道德經全篇都在講道,可是很多人看了依然一頭霧水,「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中,有三樣東西常用來比喻道:嬰兒、女人和水。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道德經》:為什麼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曾經有粉絲朋友問我:「為什麼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實,我們不能簡單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說什麼:學習要一天天增加,學道要一天天損失。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理道 理解道德經第十四章
    在《老子》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中的「所」指形體,死而不亡指肉體雖死,但精神長存。「道者,萬物之奧主,善者之褓,不善者之所褓」。善者營魄抱道,善者信道,善者守道,善者合道;不善者沒有營魄抱道,脫離了大道,違背了大道。② 抱一:抱道,奉道,奉理,奉法。一:大一,道。抱:(1) (形聲。從手,包聲。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道德經》:為什麼「道」不可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根據史書記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時候,老子對他說了一些聖人平時應當怎樣對待事情,但是並沒有對他說什麼才是真正的道。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孔子主張有為,與老子主張無為有很大差異,所以老子才不告訴他道的真正的道。所以最後臨出函谷關時,將五千言《道德經》告訴了與道相契合併且喜歡道的關尹子。
  • 《道德經》:「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經》:「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譯:都知道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的道理,但是沒有誰能做得到。剛與柔的關係很複雜,只能說剛柔各有其用,少林與太極各有妙處,軟功與硬功各有所長。其中很多都有剛柔之論。小時候看個熱鬧,現在回想下道理!所謂時間萬物講究陰陽平衡,就如《易經》中所講,就很好地詮釋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讀《道德經》,雖以我的水平都是你是淺知,但也明白了,書中底層邏輯相通。也找到了能讓我讀下去古典著作都點!
  • 《道德經》中的「三」,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
    「三」的生生之理 《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 三權鼎立 」、「 三位一體 」、「 三駕馬車 」;如「 三才 」就表示天 、地 、人; 如人身有「 三田 」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如人之死亡被稱為「 三寸氣斷 」;如「 人有三寶 」,就是「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中的科學
    全書圍繞「道」展開,篇幅雖短,然文字誨澀,表達獨特,甚是費解。縱覽千百年來眾人對《道德經》的注釋,幾乎全是哲學或玄學的思路,竟無一種與科學有關。小子無知,以淺薄所知試解之,以期拋磚引玉,引來更多人的思考與討論。先從《道德經》第一章說起。這一章為全書總綱,有提綱攜領之效,故尤為重要。
  • 《道德經》中的「大音希聲」,是什麼含義?需要從四個方面解讀
    導語: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一章,提出是:「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這段話中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成為千百年來,大家爭論比較多的話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第六章說!我們都身在道中
    我們可以從道德經中了解一下宇宙的奧秘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一種翻譯一、道是不死的,但在哪裡呢?她是孕育生命,孕育世界的子宮(比喻生育萬物的條件)二、陰陽交合,而生萬物,玄牝之門,是天地的根基,也就是說我們都在天地之中,都在道中,是道運行著萬物。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 《道德經》新解:第一章永恆之道
    道,無根無源、無始無終。從無名生,以有名顯。無中生有,隨觀而現。《道德經》全篇分為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大成之數。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