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開拓者王補宣院士逝世
王補宣院士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王補宣同志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王補宣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
-
中科院院士王補宣逝世:中國工程熱物理學科開拓者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王補宣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中科院院士王補宣逝世 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科開拓者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王補宣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補宣是中國著名的熱工教育家、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
-
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補宣逝世,享年98歲
光明日報微博8月31日消息,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王補宣同志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西南聯合大學工學士,1949年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王補宣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
-
工程熱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補宣離世!今年已痛失22位院士
王補宣是我國著名的熱工教育家、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王補宣創立了高速流動膜沸騰傳熱理論,深化了多孔介質熱溼遷移理論與應用技術,為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基礎性和開創性的貢獻。
-
王補宣,中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開拓者
2019年8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教育家王補宣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今天,讓我們共同緬懷這位老先生。王補宣,1922年出生,江蘇無錫市人。1943年,他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
-
痛失院士!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王補宣去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王補宣同志1922年2月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機械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王補宣同志是我國著名的熱工教育家、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
-
大國明星│2019年離世的院士
王補宣 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學家王補宣,8月31日去世,享年98歲 1949年,工程熱物理學家王補宣 從美國回國工作
-
民族大業 船驥之託——記我國工程熱物理學開拓者吳仲華
1956年成立中國第一個燃氣輪機專業,1961年創建了工程熱物理學科,從此開拓了工程熱物理學研究發展的新時代。1980年,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回憶說,「在我留蘇的時候,工程熱物理這個概念是沒有的,是吳先生在清華期間提出來的」。徐建中這樣解釋:「力學是物理學第一章,熱學是第二章,工程熱物理是把這兩個基礎學科拿出來,成為一個工程科學或技術科學的一部分。」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10月已送別4位院士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原國科聯巖石圈委員會中國全國委員會深部構造工作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融生先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今年已有33位院士離世,請記住這些「大國明星」!
21日9時30分,西安交通大學西遷教授、我國著名能源動力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學術帶頭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林宗虎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7歲。
-
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馬瑾院士逝世 享年83歲
據微信公號「中國地震臺網」8月12日報導,我國著名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馬瑾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8月12日7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馬瑾院士是我國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她一生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構造變形過程和機制、構造物理理論方法和實驗、地震機理和預測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
又痛失一位院士!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逝世
,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融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曾融生院士開闢了我國地球物理測深事業,先後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觀測、深地震反射等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曾融生院士生平簡介曾融生,男,漢族,1924年8月16日出生,福建平潭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陳星弼院士去世曾入選ISPSD名人堂 陳星弼人物生平貢獻成就介紹
陳星弼院士去世曾入選ISPSD名人堂 陳星弼人物生平貢獻成就介紹 陳星弼院士去世,「中國功率器件領路人」陳星弼院士於12月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陳星弼是國際半導體界著名的超結構的發明人,該發明被稱為「功率器件的新裡程碑」。他曾說,能夠在短促的人生中,以科學服務人類,這就是我此生不倦追求。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著名細胞生物學家薛社普院士逝世 享年100歲—新聞—科學網
薛社普先生是我國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在細胞生長與分化調控研究領域開創了紅細胞排核機制的研究,對男性節育藥的研究成果被視為權威論文,對生殖生物學和細胞藥理學做出重要貢獻,屬全國獨創。薛社普先生的逝世是我國醫學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師長、好同志。
-
黨鴻辛院士:我國固體潤滑學科開拓者之一
黨鴻辛院士:我國固體潤滑學科開拓者之一 | 科學的春天四十年 2018-12-24 17:34摩擦學是什麼?之後,黨鴻辛抓住「在固體潤滑過程中,表面物理和化學作用對潤滑效果有著決定性影響」這一方向深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對固體潤滑材料的研製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結果,在國內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國際摩擦學學會主席 Jost H.P.教授認為他的研究是摩擦學研究二十五年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
稀有金屬工業開拓者李東英院士逝世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2020年「環境 能源 動力——走近工程熱物理所」暑期夏令營招募通知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前身系國際著名科學家吳仲華院士1956年創立的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
-
又痛失一位閩籍院士!先生走好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曾融生先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逝世,享年95歲。曾融生院士開闢了我國地球物理測深事業,先後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觀測、深地震反射等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曾融生院士生平簡介曾融生,男,漢族,1924年8月16日出生,福建平潭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