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卡西爾|了解人類本性的線索:符號

2020-08-10 北大公共傳播

生物學家約翰內斯·馮·於克斯屈爾( Johannes von Uexküll)寫過一本書。他在書中對生物學原理進行了批判性修正。根據於克斯屈爾的觀點,一方面,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其發展需採用常規的經驗主義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生物學思想並不屬於物理或化學那樣的思想類型。於克斯屈爾是活力論的堅定擁護者,也是生命自主性原理的捍衛者。生命是一種終極自養的現實存在,不能從物理或化學角度來對其進行描述或解釋。

從這一觀點出發,於克斯屈爾發展出一種新的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概念圖式。作為哲學家,他是個唯心主義者或現象主義者,但他的現象主義並非基於形上學或認識論因素,而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原則之上。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假定存在一種對所有生物都一樣的絕對現實,是種非常幼稚的獨斷論。現實並非是一元且同質的東西,它極其多元化,所具有的不同規律和模式,多得就和不同的有機體數量一樣。每個有機體可謂是種單孢體存在,它有自己的世界,因為它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在某些生物物種的生命中發現的現象,是不能轉移給其他任何物種的。兩個不同有機體的經歷——因此以及現實——是不可比較的。

於克斯屈爾說,在蒼蠅的世界裡,我們發現的只是「蒼蠅的事」;而在海膽的世界裡,我們只能發現「海膽的事」。

從這個一般假設出發,於克斯屈爾首創出關於生物世界的感官獲得感覺材料的圖式。因為希望避開一切心理學解釋,他遵循著一種完全客觀或行為主義的方法。他說,認識動物生命的唯一線索是比較解剖學事實提供給我們的。若我們了解一個動物物種的解剖結構,我們就擁有了可重建其特殊經驗模式的一切必需數據。仔細研究動物身體的結構,各種感覺器官的數量、功能及分布,再加上神經系統的條件,會讓我們得出關於此有機體內部以及外部世界的完整圖像。於克斯屈爾從最低級有機體開始他的研究,然後逐漸將研究擴展至一切有機生命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拒絕用高級或低級的劃分來描述生命形式。

對他來說,生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美的,不管是在小圈子裡的生命還是在大圈子裡的生命都是一樣的。每個有機體,即使是最低級的,不但大致上適應(angepasst)其環境,而且也完全適合(eingepasst)其環境。根據其解剖結構來看,它具有一個特定的感知外部信息的感受器系統(Merknetz)及一個特定的解釋信息並做出相應反應的效應器系統(Wirknetz)。沒有這兩個系統之間的合作及平衡,有機體就不能生存。生物物種接受外部刺激的感受器系統和對刺激做出反應的效應器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它們是同一鏈條中的連環。於克斯屈爾將這種鏈條描述為動物收到刺激信號——反饋解釋——做出反應的功能圈(functional circle)。

我在此不會討論於克斯屈爾的生物學原理,僅稍稍提些他的概念和術語,以便提出一個一般性問題:於克斯屈爾提出的這種圖式,可否用來描述人類世界的特徵?

顯然,人類世界也毫無例外地受制於那些支配其他一切有機體的生活的生物學法則。然而在人類世界,我們發現了一個似乎可以看成是人類生活獨特標誌的新特徵。人的功能圈不僅在量上擴大了,同時也經歷了質變。可以說,人發現了一種使自己適應環境的新方法。

除了具有所有動物物種都具備的感受器系統和效應器系統之外,人還擁有位於這兩個環節之間的第三個環節,我們可將其描述為符號系統(symbolic system)。這個新收穫改變了整個人類生活。與其他動物相比,人不僅生活在更廣闊的現實中,也生活在一種新的現實格局中。

生物體反應和人的應對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前者是對外部刺激做出的直接本能的回應,而後者是對外部刺激作出的延遲回應。這是種被緩慢而複雜的思維過程打斷和延緩的回應。猛一看,這種延遲似乎是種非常有問題的收穫。很多哲學家警告人要慎重看待這種自詡的進步。

盧梭就說過:「沉思的人是墮落的動物。」超越有機生命的界限是人類本性的不進反退。

然而,沒有措施能擋得住這種自然秩序的逆轉。人無法逃脫自身的成就,只能讓自己去適應他的生活環境。人不再僅僅生活在自然物質宇宙中,還生活在符號宇宙中。語言、神話、藝術以及宗教,都是這個符號宇宙的組成部分。它們是各種經緯,織成了這張符號網,這張錯綜複雜的人類經驗之網。人類思想和經驗上的一切進步,優化並強化了這張網。人不再直接面對現實,可以說,他無法面對面地直接認識現實了。

人的符號活動越是進步,自然物質現實的比例相對來說似乎就越是減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不是在和事物打交道,而是在不斷地與自己交流。他將自身深深置於語言形式之中、藝術形象之中、神話象徵或宗教儀式之中,以至於只有通過這種人造媒介的介入他才能認清或認識任何事。他的境況在理論領域和實踐領域是一樣的。即使在實踐領域,人也不是生活在一個鐵板事實的世界裡,或根據他的直接需要及七情六慾來活著的。相反,他活在虛幻的情感中,活在希望和恐懼中、幻想和幻滅中、想像和夢想中。

埃皮克提圖說:「使人憂慮不安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想像。」

從我們剛得出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糾正並擴展傳統上關於人的定義。儘管近代非理性主義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將人定義為理性動物的觀點並未失去其力量。 理性的確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固有特徵。神話本身並非僅僅是一大堆迷信或嚴重的錯覺,也不完全是混亂的,因為它具有結構上或概念上的形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不可能將神話的結構定性為是理性的。語言常被認為是理性的,或被認為是理性的真正源泉。但很容易就會發現,這樣的定義不能涵蓋整個領域。它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定義,只為我們提供了整體的一部分。因為和概念性語言並駕齊驅的,是感性語言;與邏輯語言或科學語言並存的,是詩性想像語言。語言主要表達的不是思想或理念,而是感覺和情意。

正如康德所設想並提出的那樣,即使「在純粹理性範圍內的」宗教,也不過是種抽象概念,它表達的僅僅是純正而具體的信仰生活的理想形態,僅僅是其投影。將人定義為理性動物的大思想家們,不是經驗主義者,他們也不打算對人類本性做出一個經驗解釋,更多是在用這種定義來表達一個根本的道德要務。理性是個不充分的說法,不足以讓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人類文化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但所有這些文化生活形式,都是符號形式。因此與其將人定義為理性動物,我們不妨將人定義為符號動物(animal symbolicum)。如此一來我們就可指明人的確切特徵,並能理解一條向人敞開的新道路:通往文明之路。

節選自|恩斯特·卡西爾《人論》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為北大公共傳播轉載

版權歸作者所有

編輯 | 柴巧卓

歡迎合作 | 投稿

pcsdpku@163.com

相關焦點

  • 恩斯特·卡西爾|人類的時空世界
    我們不是要研究知覺空間的起源與發展,而是必須要分析符號空間。一旦我們探討這一問題,我們就觸碰到了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之間的分界線。就有機空間而言,就行動空間而言,人在很多方面似乎都不如動物。動物生而有之的很多技能,兒童必須通過學習才可掌握。但針對這種缺陷,人得到了另一種天賦的補償,這種天賦的形成是人所獨有的,並且在有機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事物可與其相提並論。
  • 人是符號動物
    符號是人類把握客觀世界的重要方式,它構成人的一切成就,符號文化使人類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同時,它又使人類與自然緊密地聯為一體。因此,我們只有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以代替「理性的動物」,才能指出人的獨特之處。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代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徵,並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於這一條件,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
  • 《孫美琪疑案》DLC張紅君奇怪符號2在哪裡 線索位置介紹
    一起來看看孫美琪疑案DLC張紅君奇怪符號2線索位置介紹。 ...   在張紅君這個DLC中,不止一個地方有奇怪的符號,在牆面上也可以看到,不過由於是晚上,光線太黑,需要打開公交車的車燈才可以看見?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恩斯特·卡西爾說:「我們應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 symbolicum)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蘇珊·朗格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在符號論者那裡,一切都是符號。如何給人下定義,如何給藝術下定義,從不同的角度均可作出不同的結論。
  • 《自然》:扭曲的光的暗示為暗能量的本性提供了線索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重要文章,題為:「扭曲的光的暗示為暗能量的本性提供了線索」。宇宙學家認為,一種被稱為「第五元素」的奇特物質可能會加速宇宙的擴張,物理學家說我們的宇宙可能充滿了這種神秘物質。
  • 《人性的弱點》談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
    人是充滿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虛榮等特點的非理性生物,所以與人打交道或者說社交是一門學問,你需要了解人性,了解人性中的弱點,而《人性的弱點》就是一部對人性具有很高參考學習意義的書籍。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簡單列舉幾種場景)全書我認為重中之重的論點就是最深層的本性——渴望得到重視,書中的第一章人際關係的基本技巧就由此展開。美國大哲學家杜威博士說:人類天性中最深層次的衝動就是「顯要感」。顯要感在這裡不是貶義,他是人性中最深層的本性,自己要顯得重要,要被重視。其本身雖然不是貶義詞,但獲取顯要感的方式卻有褒貶。
  • 有人在8000年前畫了神秘十字符號,只有在太空才能看到
    三體網 www.santiwang.com探索|宇宙|奧秘
  • 《紅高粱》影評:人類的本性,對生命力的追求
    《紅高粱》影評:人類的本性,對生命力的追求男聲低沉的獨白,一首屬於這個作品的悲傷之歌慢慢升起。它充滿了紅色的高粱,象徵著活力,象徵著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在夕陽的照射下,戰後的十八個斜坡伴隨著血腥的氣息。
  • 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飼養倭黑猩猩進行研究 欲探索人類本性(圖) 向媒體公開的倭黑猩猩(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4日報導,位於日本熊本縣宇城市的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近期開始飼養4隻倭黑猩猩。
  • qq符號網名,qq符號網名符號大全
    &( ^___^ )& 麻花辮女孩▆ ▇ █ █ ■ ▓ 回 □ 〓≡ ╝╚╔ ╗╬ ═ ╓ ╩ ┠ ┨┯ ┷┏┓┗ ┛┳⊥『』┌ ┐└ ┘∟「」↑↓→←↘↙♀♂┇┅ ﹉﹊﹍﹎╭╮╰ ╯ *^_^* ^*^ ^-^ ^_^ ^(^ ∵∴∥| |︴﹏﹋﹌()〔〕【】〖〗@:!/ " _ < > `,.。
  • 「北緯31度」驚悚上映 詭異線索揭密離奇死因
    「北緯31度」驚悚上映 詭異線索揭密離奇死因   國內首部驚悚探險電影《北緯31度錄像帶》已於近日正式全國公映。
  • 自然的魅力:人的智慧,種子的本性
    自然的魅力:人的智慧,種子的本性人類對自然的認知,是通過人的智慧,經過漫長的、反覆的過程後得到的。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就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而令人嘆服的是,一粒種子對自然卻存有天然的本性。種子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輪迴,有著自然的特質,不管它飛到什麼地方,不管它安身於那塊土壤,只要它應時躺下了,不需要人們去喚醒,它自然就是發芽開花成長成熟。大地是種子的母親,生生不息,並回饋著人類的智慧。可能說,種子是證明自然力量的最神奇的精靈。
  • 12部末日題材電影盤點 生死關頭人類本性暴露無遺
    12部末日題材電影盤點 生死關頭人類本性暴露無遺 時間:2020-04-26 15:32:16 來源:3DM整理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它為治癒疾病、重塑生物圈和規劃人類的孩子打開了大門。通過紀錄片《Human Nature》,了解發現CRISPR的科學家、受CRISPR影響的家庭以及正在測試其極限的生物工程師的認知,人性是對CRISPR深遠影響的一種挑釁性探索。這種新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它對人類進化意味著什麼?
  • 符號數學概念人類獨有
    本報訊 近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稱,人類和非人類動物都擁有不通過計算而估計出一組物品數量的能力,但是符號數學的概念卻是人類獨有的
  • 明說動物天性,暗諷人類本性
    此外,古人善於將人類的本性和動物的天性做對比,即顯得文雅許多,又能發人深省。因此,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明說動物天性,暗諷人類本性的高級罵人話,好比下面的十句話。人雖然有仁愛之心,但是也有冷冰冰的時候,你很難想像人類的底線在哪裡?或者乾脆說,人類行事沒有底線。至於食不食子,戰亂年代或許能找到答案。
  • 【漲知識】辨別10KV電氣符號系統圖,90%的電力人都必須知道!
    也許你是行業資深人士亦或者你是剛入行的小白,但是你都必須知道電氣符號圖!
  • 修復人類DNA損傷 科學家從植物中找到新線索
    近日,福州大學生物藥光動力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林忠輝教授研究團隊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似乎找到了新線索。該課題組以植物葉綠體中的一個霍利迪連接體解離酶——MOC1為研究對象,首次揭示了MOC1的催化機制,對其他種屬MOC1懸而未決的底物特異性識別機制提供了重要啟示,為探索人類的DNA損傷修復機制提供重要線索。
  • 【糖果觀影會】《亞特蘭蒂斯》,消失文明中探索符號學奧秘
    世界上每一個符號都有獨特的含義。符號學,最初起源於古代埃及佔星學,佔星者將黃道12星座分別由各自古老的圖形及代表符號,代表12種不同的原型象徵。在迪士尼的動畫中,特別擅長將符號學的線索埋藏在其中。只要你仔細觀察,並能了解其中的寓意,就能在觀影時增添不少樂趣。
  •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符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象形文字的符號化但是,象形文字天然的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他的書寫繁瑣性,當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的交流也日益普遍,大篇幅的書寫,甚至是長篇累牘的書寫就存在了。而像象形文字這樣低效率的,對於具體事物的描摹,已經遠遠落後了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