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消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以及迎接未來的挑戰,阿里巴巴集團率先對組織結構進行升級,組成了由「小前臺,大中臺」互為協同的創新管理模式,同時更多80後年輕管理者承擔起重要管理職能。
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原阿里巴巴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將擔負起「中臺」的重要工作,負責共享、數據、搜索,以及閒魚、淘寶頭條等創新孵化業務;原阿里巴巴副CFO鄭俊芳將帶領平臺綜合治理團隊,繼續同「惡勢力」鬥爭,維護好阿里生態體系的環境。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在大數據和雲計算正成為新經濟時代的「石油」和引擎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團必須著眼於未來進行全面變革。這次組織結構調整,是我們面向未來必須經歷的變革,也是年輕一代阿里人全面接過接力棒的開始。」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從過去自上而下的「樹狀」管理結構變成今天更加靈活高效的「網狀」管理結構。
從IT時代的數據運營,到DT時代的運營數據,阿里巴巴一直在摸索和嘗試新的組織管理模式,使其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此次調整正式抓住消費升級的機遇,對自身重構的同時,阿里巴巴利用多年積累的數據、技術、產品和服務等,來積極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
事實上,傳統的「樹狀圖」管理方式可以說無處不在,包括谷歌、甲骨文、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擘都採取這種管理方式。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組織的重點務必放在機會上。」
在經歷16年高速發展後,阿里巴巴已經不僅僅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個數據平臺。通過平臺的運營積累,以及資本的併購整合,阿里巴巴擁有了線上線下最豐富的用戶和消費行為數據。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平臺,年活躍用戶超過3.5億,每天產生4000萬筆交易;近來年,阿里巴巴集團投資了UC、優酷土豆、微博、易傳媒、銀泰、新加坡郵政、蘇寧雲商等等涉及到線上線下,PC移動、國內國外眾多優秀的企業。
新經濟將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數據是新經濟的原油。張勇在華盛頓尼爾森全球論壇演講時就曾說過,阿里巴巴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家電商公司。阿里巴巴要用多年積累的數據幫助所有擁抱變化的企業去抓住消費升級下的機遇。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健認為,企業的組織管理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需要面臨不同的發展階段作出靈活多變的調整。阿里巴巴對網際網路新形勢下組織架構的思考已經做出了表率,堪稱企業管理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