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的網狀結構

2020-11-29 初中化學大師

科學

家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計算、觀察表明,宇宙中的物質組成了一張網,宇宙網的絲狀物將眾多星系和星雲串聯起來,在空曠的宇宙中擴展。這種絲狀物由正常物質和暗物質構成,暗物質是人的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

2012年10月,天文學家首次在巨型星系群MACS J0717附近發現了一股長達6000萬光年的3D巨大細絲暗物質,該星系群是目前觀測到的最大的星系群之一。科學家都認為宇宙結構就像一個糾纏的大網,巨型星系群內部的暗物質的細長弦互相交叉。由於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測到,因此也相對較難觀察到這些細絲,但是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探測到3D形式的一串宇宙弦。基於地面望遠鏡的其他觀測使得天文學家能夠首次以3D的形式標誌出暗物質細絲的結構,這個長度絕對是非常罕見的。

2011年10月,澳大利亞史蒂芬·凱勒(StephanKeller)博士發現巨大的宇宙細絲可將整個宇宙連接起來。環繞銀河系周圍的球狀星團和較小星系的宇宙細絲就像嬰兒臍帶一樣,為早期銀河系提供營養。凱勒博士的研究進一步加強了宇宙結構是由較長的星系細絲和跨越數百萬光年的廣闊空洞構成的觀點。

球狀星團由幾十萬顆遠古恆星緊密包裹在一個球狀結構中構成,多數球狀星團是小型星系的中心,通過引力作用沿著宇宙細絲結構將星系內的星體凝聚在一起。一旦這樣的小型星系過於接近銀河系,其多數恆星將被銀河系引力吸引,成為銀河系的一部分,僅剩下小型星系的內核。銀河系應當是遠古時期吞噬了數百個小型星系,才增長至現在這一體積規模。

德國的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暗物質像膠水一樣連接宇宙巨大的星系團,並發現這種「宇宙的骨架」。德國慕尼黑大學天文臺的約爾格·迪特裡希及其研究團隊已探測到一個超星系團的絲狀物中的暗物質成分。這個超星系團名為「阿伯爾222/223」,距地球約27億光年。這是在宇宙中支撐宇宙網的基本架構暗物質再次被清楚地探測到。一個絲狀宇宙呈現在我們面前。

巨大絲狀物產生的引力使得從地球發射至遙遠星系的光束髮生彎曲。迪特裡希的研究團隊利用這種光束,計算出「阿伯爾222/223」超星系團絲狀物的質量並繪製出它的形狀。附近正常物質的熾熱氣體發出的X射線表明,正常物質是該超星系團絲狀物的組成部分,但僅佔其質量的10%。其餘部分一定是暗物質。

這個巨型暗物質「宇宙橋」存在於Abell223星團與Abell222星團之間。研究人員認為細長的宇宙絲酷似一種神奇的粘合劑,將宇宙間的星團緊緊連在一起,科學家們發現暗物質存在類似「膠水」的屬性,連接在多個星系或者星系團之間,扮演著一種大尺度結構的角色。約爾格·迪特裡希認為:「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通過引力透鏡效應發現了由暗物質構成的宇宙橋梁的存在,探測到令人信服的暗物質細絲結構。」科學家認為由暗物質構成的宇宙細絲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膠」的狀態,它們的存在將更多、更大的星系團聯繫在一起。

科學家通過對宇宙的觀察發現整個宇宙就像一張複雜的網,所有的恆星和星系都附著在它之上。宇宙之網是構築宇宙的框架。它主要由暗物質構成,但是這些暗物質除了引力作用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的相互作用。在宇宙逐漸演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巨大的由物質聚集形成的纖維狀結構。更為神秘的是:這個龐大的宇宙一直在加速膨脹,而這種膨脹的驅動力來自暗能量。佔宇宙96%以上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影響著宇宙之網的演化,成為宇宙的決定力量。

現在科學家們正打算深入其中的細節。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是什麼?宇宙之網是如何精確組織的?宇宙之網張開的範圍從單個星系一直延伸到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它的演化描繪著我們今天看到的、一直可以追溯到大爆炸的複雜性。同時它也在簡約的宇宙學理論和豐富多彩的星系、星系團天體物理學之間架起了橋梁。

傳統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萬物都是由一個比電子還小、密度極大、溫度特別高的奇點爆炸而來的。這讓人提出很多疑問並感到困惑,問題在於這個奇點外面是否有空間,以及真正的爆炸機理在那裡。現實中萬物的生成,比如植物由種子變成參天大樹,其實都需要吸收外面的營養,動物從小到大的生長也依賴於一個外部適度的營養環境。

我們的宇宙有沒有外面能量的介入呢?目前很多證據證明存在多平行宇宙,就是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很多的宇宙,當然也包含一個更大的母體宇宙。在此前提下,如果我們的宇宙從外部吸取物質,就很容易理解,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很容易藉此得到質疑。

通過以上網狀結構對比,我們發現宇宙網狀結構與細胞存在某些類似性,細胞的結構具有量子力學的天然性,這些邏輯說明從微觀到宏觀宇宙擁有明顯的秩序。從微小的奇點爆炸到目前137億宇宙的大爆炸學說存在著嚴重的邏輯缺陷。如果假設宇宙在誕生之初藉助更大宇宙(比如幾萬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的物質、能量聚合而成,一個多層級的、不斷變化、自身轉動的大宇宙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種新的物理學假說比現有物理學更能夠科學的解釋比如暗物質、暗能量、黑洞等宇宙之謎等。

相關焦點

  • 為何宇宙網狀結構與大腦如此相似?
    科學家介紹到,如果拋開單個星體或恆星系,從更高一層的整體角度來看,宇宙的結構存在著許多有趣的地方,其中也承載著太多的秘密。將星系縮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清晰看到宇宙存在著一個「網狀結構」。星系和星系之間,並不是以相對平均的狀態均勻分布在宇宙空間中的,而星系內部的星體也遵循著這個道理,它們總是能形成一種具有顯著特徵的結構。
  • 發現:早期宇宙呈網狀結構的證據
    新華網倫敦電(記者王豔紅)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科學家通過測量一些遙遠星系的距離,首次為早期宇宙結構呈網狀的理論模型提供了觀測依據。  一些現有的理論模型認為,早期宇宙裡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會結合成許多條細線,線條之間通過一些節點相連,整個宇宙像是一堆蜘蛛網。
  • 腦幹網狀結構
    相較端腦而言,網狀結構更加古老,在低等動物神經系統中,大腦的發育遠不及人類,其多數生命活動由發育程度較級的神經中樞控制;網狀結構的古老性及其功能某種程度上說明神經系統對生命基本活動(呼吸、心血管活動、覺醒)的控制方式。
  • 《白鹿原》的網狀人物結構
    人物設置圍繞白鹿兩家來展開,由白鹿這一神秘的審美意象來統領,白鹿是虛幻的,又是實在的。文本是一個網狀的結構模式,作者設置了無數個「二元」人物關係和多個「三角」人物關係,兩種關係模式相互交錯,形成了結構明晰又錯綜複雜的網狀人物關係結構。人物之間的關係基本按照宗親為經,姻親為緯的模式構成關係網絡。
  • 腦幹網狀結構在機體反射中的作用
    腦幹網狀結構其組織特點是神經纖維縱橫穿行,交織成網,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神經細胞位居其間。腦幹網狀結構的解剖學特徵神經元形態多種多樣:網狀結構中的神經元形態多種多樣,大小具有明顯差異。小的直徑12~14um,大的可達90um。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
    這個宇宙,有的時候真的令我們感到非常神秘。但令人震驚的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大腦的驚人複雜性,甚至絲毫不遜於跨幅達數億光年的宇宙結構。兩個人的研究甚至表明:雖然驅動宇宙結構和人腦的機制大不相同,但二者之間的複雜程度和自組織性竟然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
  • 馮國平/傅展燕/李寅青等揭開丘腦網狀核的神秘面紗
    秘密就藏在丘腦網狀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TRN)中。丘腦是人類大腦中除嗅覺外所有感覺傳導最重要的換元站。各種感覺傳導通路要經過丘腦的接替換元後投射到大腦皮層,在丘腦與大腦皮層之間存在著一個像「閘門」一樣的核團——丘腦網狀核。丘腦網狀核位於丘腦背外側,具有「貝殼」形態,由大量的γ氨基丁酸能(GABA)抑制性神經元組成。
  • 事物網狀結構屬性初步探索研究
    事物的基本屬性中,部分事物有個很明顯的特徵:網狀結構。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科學家對比後,直呼宇宙不可思議
    這個宇宙,有的時候真的令我們感到非常神秘。兩種結構排布形式都高度雷同,那就是一種網狀結構,人腦中的節點是神經元,宇宙結構的節點是星系,節點之間都是通過絲狀結構連接在一起;和絲狀結構相比,二者的節點尺度都顯得非常小;節點之間的能量和信息交換,都只佔了整個系統能量/質量的1/4左右;……
  • 網狀結構筆記工具是一陣風嗎?
    Roam Research Report ——理念與功能 與此同時,許多老牌或新興、免費或付費的網狀結構筆記工具也進入了用戶的視野。對於這樣的工具,大家的態度各不相同,在 Matrix 社區中也見到了正面、反面、觀望等多種態度和聲音。那麼——網狀結構筆記工具到底適合誰?我們又能怎樣使用它?它只是一陣風嗎?
  • 上行性網狀結構激動系統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來自網狀結構的上行性衝動能引起以腦電去同步化為牲的所謂「醒覺反應」。現在已經了解到,網狀結構調製著中樞神經系統內各種上行的和下行的衝動流,參與軀體和內臟的各種感覺和運動的整合,它喚醒並使之保持覺醒,進而同注意、警覺、內省、學習和記憶等腦的高級功能密切相關。可以說,沒有網狀結構,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將是癱瘓的。
  • Roam 周報 #2020W47 樹狀結構 vs 網狀結構
    樹狀結構 vs 網狀結構最近使用 Roam Research 最大的感觸在於「拆分階段」,暫且分為「學習階段」和「創造階段」,不同階段適合使用不同的知識結構。「學習階段」以樹狀結構為主,此時構建大綱按圖索驥利於理解,就像松鼠從樹根一直往上爬樹 🎄,構建體系,摘取果實。
  • 人體細胞內發現新結構「網狀粘連」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2日報導,瑞典和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人體細胞內的新結構——一種新型蛋白質複合物,細胞藉助其附著於周圍環境。研究證明,該結構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組織中的細胞被名為「細胞外基質」的網狀結構所包圍。
  • 阿里升級組織結構 由「樹狀」變為「網狀」管理結構
    阿里升級組織結構 由「樹狀」變為「網狀」管理結構時間:2015-12-07 14:25:00來源:中國經濟網作者:編輯:   12月7日消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以及迎接未來的挑戰,阿里巴巴集團率先對組織結構進行升級,組成了由「小前臺,大中臺」互為協同的創新管理模式,同時更多80後年輕管理者承擔起重要管理職能。
  • 聚水潭駱海東:網狀供應鏈結構咋賦能新電商
    他認為,新零售之下的電商,供應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最大的特徵是從原來的供應鏈樹型結構慢慢變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在網狀結構中,在平臺化信息的應用服務當中,最好的解決網狀結構的模式就是SaaS服務的平臺化應用。據悉,2017億邦未來零售大會由億邦動力網主辦,於12月20日-22日在廣州香格裡拉酒店舉行。
  • 新專利:西門子3D列印渦輪耐磨損的環節面網狀結構
    2017年,西門子通過3D列印渦輪耐磨損的環節面網狀結構的專利獲批,本期,小編與大家一起來領略雷射金屬3D列印如何幫助渦輪部件提高耐溫和耐磨性能。 圖片:西門子通過3D列印渦輪耐磨損的環節面網狀結構的專利燃氣渦輪發動機工業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
  • 火星脊線網狀結構或為流水所致 或存水源(圖)
    火星脊線網狀結構或為流水所致 或存水源(圖)  【科技訊】11月6日消息,據據外國媒體報導,布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火星撞擊坑中狹窄的脊線上存在網狀結構,很可能是曾經流經的水流乾涸後所殘留的地下裂縫。原標題:火星脊線網狀結構或為流水所致 支持生命存活責任編輯:海竹
  • 宇宙會是生命體嗎?星球會不會只是宇宙的一個細胞?
    摘要:人們都知道細胞作為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而地球與其他星系也是宇宙的一分子,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宇宙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生物,人類生存的地球只是構成宇宙的某一個細胞。從生命定義的方向來看,宇宙並不是一個生命體,作為一個生命體,它們可以形成自身的新陳代謝,可以對其他事物產生刺激,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可以無限的繁殖,所以,單從新陳代謝的角度來說,宇宙並不具備一個生命體的特徵。
  • 網架是一種新型結構,是由許多杆件按照一定規律組成的網狀結構。
    網架是一種新型結構,是由許多杆件按照一定規律組成的網狀結構。具有各向受力的性能,不同於一般平面桁架的受力狀態,是高次超靜定空間結構。其具有的優點有()。
  • 中國五礦網狀結構硬質合金成套技術提升我國硬質合金國際競爭力
    硬質合金是新材料中的重要品類,是《中國製造2025》圈定的優勢和戰略產業之一,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硬集團」)在國內率先開展網狀結構硬質合金研究,通過聯合中南大學技術攻關,成功研發了網狀結構硬質合金成套技術,經湖南省科技廳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改變了近二十年來我國硬質合金產品整體強化技術發展緩慢的不利局面,為高端硬質合金產品研製及傳統硬質合金產品品質提升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