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高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在寧成立

2020-12-06 搜狐網

  近日,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聯合研究所在寧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家由兩所高校聯合共建的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該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欒升教授向記者介紹,研究所將在作物育種、提高作物產量、改良品種、病蟲害防治、能源利用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林木遺傳育種專家施季森教授介紹,研究所將從環境友善的角度做研究,比如造紙廠汙染很厲害,木材成分構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可以利用分子手段,提高木材纖維素含量,從源頭上降低廢物,控制汙染源。

  周統建 陳珊珊

相關焦點

  • 助力鄉村振興 滬高校與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
    研究院成立後,將以國家糧食安全以及都市農業發展需求為目標,綜合利用分子遺傳學、整合組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技術等最新技術手段,重點攻關作物種質創新、園藝植物遺傳改良、農業生物技術與工程、食品安全與營養等領域,一方面圍繞主要糧食作物、蔬菜作物、園藝作物等開展種質創新應用基礎研究,培育高附加值農作物、蔬菜、花卉新品種;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新優種質資源質量評價、轉化與推廣工作,開發都市綠化植物配置
  • 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專家齊聚杭州探討植物生物學的發展
    浙江在線·浙江教育新聞網9月28日訊(通訊員 餘聰)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植物生物學青年科學家學術論壇」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科研院所、高校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學術論壇。
  • 生物學學科排行榜(高校名單大全2020版)
    2016年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生物學躋身第一方陣,2017年生物學被列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學院共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微生物學等學科已進入ESI前1%。
  • 上海師範大學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中科院院士許智宏、陳曉亞、林鴻宣、曹曉風、種康等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相關代表參加揭牌儀式。一直以來,上海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學校在農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聚焦長三角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資源。
  • 第四屆京津冀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生會議召開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 通訊員 張博 攝影報導)7月2日至3日,第四屆京津冀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生會議在我校生命科學學院舉辦。來自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動物所、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農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師生與會研討。
  •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5月15日下午,魯東大學與山東誠海電子科技公司共建「創客教育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該校教育科學學院舉行,副校長亢世勇與山東誠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強共同為基地揭牌
  • 這所高校,學校面積大,其中還有亞洲第一家成立的學院
    我國有五所最有名的農林類大學,其中有一所不僅學校面積大,而且還有亞洲第一家成立的學院,該校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所高校的校園佔地總面積接近六千畝,在校生約為3萬餘人,相比於其他的一些院校,該校遠離大城市,學校的空氣特別好
  • 上海師大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該研究院由上海師範大學與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四所農科院共建,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副院長參加揭牌儀式。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表示,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陸崢嶸說道。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實驗員招聘啟事 2010-09-24 16:06:05| 中公教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子病理研究組和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實驗員招聘啟事因實驗需要
  • 「雙一流」高校發力醫學:西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
    據《中國科學報》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已有32所建立或籌建醫學院,比例高達76%。「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不甘落後,最新一例便是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大學。此次揭牌成立的醫學院將立足「小規模、高起點、有特色」的辦學定位,充分發揮該校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藉助生物基礎理論、基因測序技術、生物醫學分析工具和生物醫學大數據平臺,聚焦「精準醫學」研究,開啟具有「未來醫學」視野的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範式。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在上師大成立
    中科院院士陳曉亞、林鴻宣、曹曉風、種康等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副院長參加揭牌儀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表示,上海師範大學與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以及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以共建的方式,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
  • ——記寧夏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主要從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與教學。現為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寧夏大學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優勢特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寧夏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
  • 高大上:那些有國家級實驗室的高校
    2.北京大學(985)共11個   國家實驗室1個: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分子動態及穩定態結構、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聯合)、湍流與複雜系統研究、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聯合)、核物理與核技術、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聯合
  • 國內軌道交通產業首家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機構成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8日訊(記者周明陽)2018年9月27日,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工程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專業委員會在京舉行成立大會。作為國內軌道交通產業的首家打造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英文簡稱PHM)技術的中堅力量,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工程工程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委員會的成立獲得了軌道交通產業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全國各大鐵路系統及眾多國家鐵路項目參建單位、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相關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
  • 南京大學新成立三學院 實現文理工醫四大學科協調發展
    30日,南京大學新成立物理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等三大學院,標誌著該校正式啟動學科拓展提升戰略,通過理科向工科延伸,實現文理工醫四大學科領域協調發展。據介紹,南京大學物理系是我國基礎研究的國家隊和高端物理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重組後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以原物理係為主,增加了生物物理與軟物質等相關學科,將進一步在「量子調控」「納米科技」「光伏電池」等專項領域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發揮重要作用。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10 月 12 日,為期三天的 2020 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開幕。此次會議由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聯合主辦,深圳市羅湖區政府為大會提供特別支持。
  • 專門研究宇宙行星的高校聯盟誕生!高校各顯神通,你最青睞誰?
    日前,一個全新的高校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該聯盟由27所高校組成,分別是: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山東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成立全國首個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仁濟、聯影探索「產學研醫...
    圖說:全景動態PET-CT 葉佳琪 攝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仁濟醫院與聯影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這也是全國首家與聯影合作的「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雙方將共同組建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實驗室及研發團隊,在特異性適配體、納米抗體等分子探針的篩選、放射性或MR標記及臨床轉化領域進行原創性研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開展更穩定和更深入的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
  • 中國首家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成立
    圖為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成立現場。史軼夫 攝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金聲 記者 史軼夫)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聯合涉海高校、海洋科研院所、海洋類文博館、科普館、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共同發起的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於18日在哈爾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