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業機器人從「四大家族」走向「兩超多強」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最近,安川與美的「分手」一事備受關注。事件背後,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家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體份額正逐年減少,「兩超多強」的新格局正逐漸清晰。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向第一財經提供的數據,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國市場銷量份額,2018年為38%,2019年進一步減到35%;而「四大家族」內部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發那科、ABB的份額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庫卡的份額已經跌至10%以下。

工業機器人市場尚處下行周期

公開資料顯示,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16日,註冊資金1億元,由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團(000333.SZ)分別持股51%和49%。該公司決議解散,並於2020年6月28日成立清算組。

另一家成立於同一天的合資公司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註冊資金也是1億元,由美的集團、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0.1%和39.9%。儘管公開資料庫顯示其還在營業,但是美的集團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的與安川)兩家合資公司處於運營停止狀態消息屬實」。

美的集團解釋說,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利用工業機器人實現家電製造產線的自動化和省人化,該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應成果。基於庫卡公司成為美的集團成員,使當初兩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因此雙方協商註銷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公司。

2017年,美的集團投資37億歐元(約294億元人民幣),通過要約收購,獲得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94.55%的股份。2018年3月,美的投資100億元,向庫卡中國注資並成立了三家合資公司,分別在中國拓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方面的業務。

美的幾年前已收購了庫卡,安川與美的今年「分手」除了庫卡的因素,還跟這兩年安川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如預期以及今年的大環境有關。

2019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處於下行周期,尚未復甦,2020年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下遊應用市場固定投資大幅下滑,許多機器人企業的營收與利潤都受到影響。2020年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下滑24.5%;3-5月逐步回升,但仍在水平線以下,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6.3%。

與此同時,2020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為72619套,累計增長6.7%。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所長盧彰緣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總體而言,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產能目前是供過於求的。安川當年與美的成立合資公司,是各取所需,主要著眼於美的產線自動化改造,後來美的收購庫卡之後優先考慮採用庫卡機器人,安川與美的「五年聯姻」也走向終止。

與此同時,已被美的集團控股與並表的庫卡,這兩年無論整體還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是沒有達到預期。2018年、2019年,美的集團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收入分別為256.78億元、251.92億元,分別同比下跌5.03%和1.89%。美的庫卡在順德新建的機器人工廠,產能還沒釋放。

告別粗獷式擴張走向「多強」梯隊

2019財年機器人「四大家族」業務營收均出現下滑,同時ABB、發那科與安川、庫卡之間拉開了差距。據GGII整理的數據,2019財年發那科、安川、庫卡和ABB的機器人部門或產品營收分別為2587億日元(約169億元人民幣)、1522億日元(約99.5億元人民幣)、11.59億歐元(約87億元人民幣)、33.14億美元(約232億元人民幣),比前年度分別下降9.29%、14.5%、7.06%和8.23%。

反觀中國市場,無論安川還是庫卡,中國區業務在2018年底或2019年都「換帥」了。

前兩年,行業內曾充滿了樂觀的情緒。2017年7月,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新建年產6000套工業機器人的二期項目奠基;2018年3月,美的庫卡在順德的新工廠奠基,曾計劃當年四季度投產,預計到2024年庫卡將佔中國機器人市場25%~30%。不料,2018年下半年,全球宏觀環境發生變化,貿易摩擦使汽車等行業的投資放緩,也使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減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安川、庫卡相繼牽手美的,首先是看中美的有龐大的工廠體系,不僅本身生產自動化改造對機器人有需求,而且能夠成為樣板,有利於它們拓展汽車行業之外的一般工業領域的機器人市場;其次美的是家電巨頭,依託其智能家居,可聯手發展服務機器人。當然,美的也藉機從「智能家電」延伸到「智能製造」,鋪設「新賽道」,實施「雙智戰略」。但是,市場環境的變化,合資雙方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的差距,使「1+1>2」的效果尚未完全發揮。

「工業機器人行業已經告別過去粗獷式的擴張和爆發,回歸理性和價值創造。」盧彰緣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宏觀環境下行,疊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下遊的需求釋放面臨較大的壓力。機器人企業需要面臨客戶需求收緊、投資回報敏感度提升(比如,以前要求兩年回本,現在要求一年回本)和資金緊張帶來的多重挑戰,如何熬過去是當下的主基調。

一些國際二線品牌,紮根細分市場,反而迎頭趕上,縮小了與安川、庫卡之間的差距。比如,川崎深耕拋光打磨機器人,愛普生聚焦桌面四軸機器人,那智發展一般工業領域的包裝、搬運機器人等等。

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也在慢慢逐步成長,儘管與行業龍頭仍有明顯差距,但是在許多招標項目中已經與一些國際二線品牌同臺競爭,像埃斯頓(002747.SZ)、埃夫特(688165.SH)等。7月15日,埃夫特將正式在科創板上市交易。格力電器(000651.SZ)和富士康等工業巨頭,近年也積極發展機器人業務,但沒有完全市場化,以滿足自身及配套企業的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需求為主。

相關焦點

  • 國內工業機器人從「四大家族」走向「兩超多強」 發那科、ABB領先
    事件背後,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家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總體份額正逐年減少,「兩超多強」的新格局正逐漸清晰。  據數據,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國市場銷量份額,2018年為38%,2019年進一步減到35%;而「四大家族」內部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發那科、ABB的份額仍保持在10%以上,安川、庫卡的份額已經跌至10%以下。
  •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哪個更厲害?
    【本文由南京力恩教育工業機器人培訓部推薦閱讀】日本的安川(YASKAWA)、發那科(FANUC)、德國的庫卡(KUKA)、瑞士的ABB四大家族為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被稱為四大家族。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一起佔據著中國機器人產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佔全球約50%,幾乎壟斷了機器人製造、焊接等高階領域。工業機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機械本體和系統集成三部分構成。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伺服電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核心壁壘。四大家族在各個技術領域內各有所長。
  • 【深度】追趕機器人「四大家族」
    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製造業重要自動化裝備。按照應用領域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儘管機器人開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迅速發展,但中國工業機器人巨大市場所產生的紅利,卻被以機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德國庫卡)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吞食,中國市場超過半數的份額都被這四家外企佔據。
  • 四大機器人家族為首,人機協作將給製造業帶來了什麼?
    編者按:隨著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了應對多樣化的需求,現今市面上的工業機器人品類可謂是「五花八門」。以全球四大機器人家族發那科、庫卡、安川電機、ABB為首,加上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代表新松、優傲等,已經掀起了協作機器人的發展風潮。
  • 國內四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總資產排行
    2017年,工業機器人將進一步普及,銷售額有望突破147億美元。  近期,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紛紛披露了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從相關數據來看,得益於機器人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各廠商的營收數據較去年同期表象亮眼。
  • 工業機器人競爭激烈,國外壟斷國內紛爭
    新三板是工業機器人企業騰飛的資本平臺,寬鬆與便捷的融資制度讓新三板可以為機器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以及提高品牌認知度,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新三板成長起來,目前已經有64家工業機器人企業掛牌新三板。資本市場為何如此青睞工業機器人?一、重磅利好政策不斷,行業前景廣袤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開始蕭條不振,製造業重新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 四大家族噴塗機器人優劣
    庫卡在國內銷售的優勢在於它的二次開發做,就是一個完全沒有技術基礎的小白,甚至文化水平只是初等的學生用庫卡的軟體,一天之內就可以上手操作;在人機界面上,為了迎合中國人的習慣,庫卡做得很簡單,就像玩遊戲機一樣好用,相比較之下,日系品牌的機器人的控制系統鍵盤很多,操作略顯複雜。
  • 工業機器人品牌!
    工業機器人包含的叫法有:機械手、機械臂、工業機械手臂、機器手臂、機械人等。海智機器人今天介紹一下工業機器人品牌:一、工業機器人國外品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包含:瑞士ABB、德國庫卡(KUKA)、日本發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
  •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但三大技術仍被國外壟斷
    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封鎖和國內品牌的突圍報告顯示,2016年,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KUKA)佔據了全球58%的份額,其他國際知名品牌也分別在全球有超過4%的份額,相比之下,國內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佔有率較低,合計9.7%。
  • 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 淺談工業機器人核心競爭力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一覽 工業機器人產業經過 30 餘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工業機 器人產業鏈上遊是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統和減速器三大部分,這三 種部件是工業機器人中核心技術之所在。產業鏈中遊是機器人本體製造,發那科、 ABB、庫卡、安川四大家族具有明顯優勢,佔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 40%, 而國產廠商因為起步較晚,還處在追趕階段。
  • 工業機器人競爭格局:四大家族壟斷,國產品牌突圍
    工業機器人本體競爭格局:四大家族壟斷,國產品牌突圍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日本發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國KUKA,在全球高端應用領域佔有較高市佔率。國內品牌廣州啟帆、埃夫特、新松、埃斯頓、廣州數控、新時達享受市場增長紅利快速成長,正在國內市場實現突圍。2016年,「四大家族」全球市場中的市佔率合計達58%,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超過半壁江山;愛普生、歐地希、川崎、松下等,也分別在全球有超過4%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國內品牌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市佔率較低,合計共9.7%。
  •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多維比較:哪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關注機器人領域發展的人無人不知,分別是ABB、KUKA(庫卡)、FANUC(發那科)、YASKAWA(安川)。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領銜世界工業機器人發展多年,他們主要是什麼地方有優勢?又是因為什麼而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埃夫特之後,又一工業機器人企業要來科創板!背後股東曾對前景生分歧
    資料顯示,凱爾達成立於2009年,專注於工業焊接機器人及工業焊接設備,兩大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53%和45%。圖〡凱爾達營收入結構;來源:招股書其中,工業焊接機器人由工業機器人整機(即機器人手臂與控制器)以及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兩部分構成。
  • 2018國內機器人企業排行榜
    2018年末,北京的一家火鍋店成為了「網紅」餐廳,在一間一百多平米的餐廳裡,進門就能看到兩臺電子點餐機,順著點餐機引導的方向看去,赫然發現數臺機械手臂在後廚進行著精準無誤的配菜工作。在配菜完成後,一臺臺長著「大腦袋」的送餐機器人安靜地將點好的菜品送到顧客的餐桌前。縱觀整個用餐過程,從點菜、配菜、送餐到結帳,完全由機器人主導。
  •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國產品牌崛起,但是國際巨頭技術壁壘依然很高
    這兩年,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工業機器人對於製造業顯得越發重要。公開數據統計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工業機器人首席消費大國。雖然消費排名第一,但是中國的機器人製造產業如何呢?
  • 峰瑞報告20 | 以史為鑑,為什麼我們看好工業機器人?
    我們研究了 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的發展興衰 。它們的成長起落也可以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企業提供借鑑。  本文將探討:    進入正文前,先分享3個初步結論:    無論是從宏觀政策、勞動力構成,還是需求側來看, 中國現在都具備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條件。
  • 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冬盡春始,蓄勢待發
    從機器人「四大家族」中的安川電機的訂單情況來看,其訂單量同比下降 11%,降幅已經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改善, 2018Q4 收窄 16pct。分業務來看,其主要業務運動控制訂單同比下降 8%,較 2019Q1 收窄 18pct;第二大業務機器 人訂單增速降幅較 2019Q2 收窄 5pct。訂單增速降幅的收窄,同樣呈現出弱復甦跡象。
  • 一文解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結構
    3、控制器 機器人控制器的軟體部分是工業機器人的「心臟」,隨著科技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從下位機到上位機的應用軟體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 控制器、軟體與本體一樣,一般由機器人廠家自主設計研發。目前國外主流機器人廠商的控制器均為在通用的多軸運動控制器平臺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各品牌機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統與之匹配。
  • 2014年中國十大工業機器人公司排行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突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條主線,著力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快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力倡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國內一大批企業或自主研製或與科研院所合作,進入工業機器人研製和生產行列,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了初步產業化階段。
  • 解析國內十大工業機器人集成商
    國內一些領先企業從集成應用開始,主要藉助對國內市場需求、服務等優勢,逐漸脫穎而出,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工業機器人時代對國內十大優秀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發展概況及主要產品進行了簡單歸納分析,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