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告訴我們:雲終端還是「胖」點、「壯」點好

2020-12-04 IT時報

IT時報記者 王昕

假設一個我們似曾相識的場景:雷神山醫院的IT和硬體設備已經準備就緒,此時需要軟體工程師調試系統、網絡、應用等,即便在醫院運轉過程中也難免遇到PC等IT設備的維護和調試需求,但雷神山醫院是高等級隔離區,技術人員的頻繁出入無疑會增加感染風險並影響醫院運行效率,此時支持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和TCI(透明終端架構)的新型雲終端就是一個完美的選擇。最優秀的工程師可以在千裡之外對醫院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支撐。

近日,英特爾推出了全新英特爾超能雲終端解決方案(以下簡稱「超能雲終端」),這是英特爾在深耕智能邊緣領域的又一產品線落地。

過去,雲終端常常被俗稱為「瘦客戶機」,因為其本身很「瘦」,計算能力很弱,完全依賴於雲和網絡的支撐,而英特爾超能雲終端則認為,在5G、雲、邊、端全面融合的時代,「瘦客戶機」也可以「胖」一點以及更「壯」一點,IDV和TCI的加入,能夠幫助雲終端在邊緣智能領域發揮更穩定、更高效、更強大的能力,成為新一代的雲終端標準。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業務總經理王稚聰表示:「如何將中央決策管理和前端執行很好地融為一體,一直是困擾企業IT管理的難題。經過多年實踐,英特爾推出了結合IDV和TCI技術的超能雲終端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整合企業雲戰略和前端邊緣系統,充分落實企業對頂層設計的戰略貫徹,又能高效支撐前端的靈活部署和計算,為企業級計算帶來了革命化基礎。」

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業務總經理王稚聰

業內人士分析,超能雲終端本質上來說,是邊緣計算模式在客戶終端上的「下沉」,通過合理分配計算、管理、數據等之間的關係,保障全業務、全場景環境下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雲邊結合」的超能雲終端

在企業IT架構管理中,流傳著一個有趣的說法:「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前者形象地反映了目前「以中央管控為管理架構」的企業,在進行雲邊部署時,所遇到的數據及時性差、部署靈活性差等問題;而後者,則充分體現了在「以PC為中心、扁平化管理」的企業中,普遍存在的信息管理質量低、數據安全存隱患等問題。如何平衡中心管理和前端執行,已成為困擾企業優化IT架構管理的難題。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雲終端產品包括以VDI(虛擬桌面基礎架構)為代表的傳統雲終端以及以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和TCI(透明終端架構)為代表的新型雲終端。

傳統雲終端是將算力集中在雲端的解決方案,將計算和存儲集中在伺服器端,保證了數據安全性,但對網絡依賴嚴重且終端設備的外設兼容性較低。在5G、大數據中心、AI等新基建帶動下,企業的數位化水平、業務的複雜度和專業度都有了顯著提升。這讓企業在雲端部署時,對算力的優化分配、數據的及時性、系統的穩定性、以及跨工作場景的靈活性出了新的要求。傳統雲終端因其「結構剛性化」的特徵,不能很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及競爭格局的快速變化,難以滿足業務流程再造、創新的現實需求,這將成為其持續發展壯大的掣肘。

對此,英特爾早在2013年便提出了IDV(智能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降低了伺服器壓力,讓算力回歸終端,推動了雲桌面市場的細分。如今,英特爾又推出了包含IDV(智能桌面虛擬化)和TCI(透明終端架構)的新型雲終端解決方案,贏佔智能邊緣。結合IDV和TCI在一塊的超能雲終端,可以有效的把企業雲戰略和前端邊的系統有效整合起來。極大的發揮自頂而設計的戰略的貫徹,又極大的支撐前端的靈活部署與計算。

王稚聰表示,超能雲終端戰略可以結合雲和邊的兩端特性,為企業級的計算帶來革命化的基礎。

雲端管控、本地計算

IDC中國助理副總裁王吉平指出:「超能雲終端是基於終端算力提升的解決方案,比傳統雲終端顯著增強外設擴展性、集中管理、穩定性並降低網絡依賴,更能滿足各類專業工作的需求並提供行業專屬解決方案。隨著教育信息化2.0和醫療信息化的全面升級,未來超能雲終端將在更多領域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隨著業務的複雜性程度不斷提升,很多企業部署在雲端的同時也要考慮對於端的分配,需要能夠確保這個數據的一些實時性,系統的穩定性和跨場景的靈活性,需要做一個綜合的考慮。過去一些終端產品,像PC、VDI,在新場景下還不能完全滿足這些行業新的需求,所以根據這些行業的新需求和痛點,英特爾才推出了超能雲終端這樣的解決方案。

超能雲終端的主要特點是:提供雲端管控、本地計算,夠避免對於網絡的過於依賴,並且計算性強、安全性高,同時提供實時性和個性化的體驗,滿足很多行業和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對於IT終端的需求。

英特爾技術專家介紹,超能雲終端可以滿足企業和行業各種不同算力的需求。英特爾平臺從i3到i7可以滿足不同的負載,同時超能雲終端的IDV還是TCI都可以在英特爾的主流平臺上進行運算,可以滿足各種行業對負載的不同需求。

行業需求爆發前夜

據IDC對雲終端市場的預測發現,新型雲終端代表IDV產品的出貨量未來五年CAGR將達到31.4%。從VDI出貨量的增速放緩以及IDV出貨量的不斷攀升可以發現,未來雲終端會更加側重終端算力的提升。能夠適用於更廣泛場景的新型雲終端,未來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機會。

IDC:2020-2024中國VDI與IDV出貨量與增長率對比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零售解決方案部門零售平臺市場總經理Alec Gefrides介紹, 超能雲終端實現了集中管理與本地設備性能的平衡,同時提供個性化遷移的能力,「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一臺機器上登錄,當因工作需要移動到另一臺計算機上時,仍然可以將你的工作和個人用戶設置一起遷移到新設備上。」

「英特爾將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投入。」Alec Gefrides透露,「我們正與一些中國的優秀夥伴如升騰、銳捷和聯想深入合作,以及藍鴿公司等一起構建教育解決方案。」

雲終端在包括金融、教育、醫療、電信、製造等各行業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同行業對雲終端的應用需求不同,單一特性的雲終端解決方案無法滿足多樣性的行業應用需求,因此,整合各類雲終端解決方案的優勢,是未來擴展雲終端應用邊界的關鍵。業內人士認為,超能雲終端在教育、醫療、金融、設計等行業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以及廣泛的場景。

「超能雲終端擁有強有力的本地計算,對網絡的穩定性和造成的延遲有很大的包容性,所以它可以滿足在複雜網絡情況下的效能的保障,因為它有強有力的端的計算能力。」王稚聰介紹,相比過去的VDI,純粹的簡單的雲終端,那是必須要有兩個保障,一是雲要有絕對夠的計算力,二是要有非常高質量穩定的網絡;而超能雲終端恰好可以滿足現有的情況下,網絡的抖動、波動、傳遞延遲,甚至臨時斷網的情況下,都能保障IT系統運行,「這解釋了超能雲終端為何在金融和醫療行業裡受到重視。」

「5G網絡對工業我們有著最大的期望,國家也好,政府也好,或者是產業界的朋友們,都希望5G可以真正支撐起中國未來產業物聯網的結構。」王稚聰展望,隨著5G深入到各個產業細分,各種各樣形態的超能雲終端也會進入到一個相對爆發的階段。

TIPS:超能雲終端的五大核心優勢

1、強大的本地計算性能:具備強大本地計算性能的超能雲終端,可以不受網絡環境和雲端負載的影響,保證業務連續性,可提供與PC相同的應用體驗。

2、外設/軟體兼容性:硬體方面,超能雲終端對於多屏顯示器、手機、印表機、掃描儀、數位相機等各類輸入輸出設備和移動存儲設備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軟體方面,超能雲終端不僅具備了外設的擴展性,還可以提升外設的軟體兼容性來保障系統安全及穩定。

3、複雜集中管理:超能雲終端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集中化部署方式,省時高效地確保了終端系統高度的一致性、安全性和靈活性。此外,超能雲終端可以實現對終端設備的複雜集中管理。無論是軟體補丁的升級安裝,還是系統的全面更新,IT工程師都可以在雲端進行統一部署。

4、個性化配置:超能雲終端可以保留用戶個性化配置,滿足各類業務對終端設備的使用需求,通過簡單靈活地方式實現不同設備的數據遷移,極大降低企業的IT遷移成本。

5、英特爾處理器支持:無論是IDV還是TCI架構,超能雲終端都可以在不同級別的多代英特爾處理器上進行部署,可以根據具體工作負載與工作場景讓用戶靈活選擇合適的英特爾晶片平臺,以最優性價比,幫助用戶靈活應對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需求。

除此之外,英特爾技術專家還介紹了英特爾GVT-g顯卡虛擬化IDV的優勢。IDV本身具有便捷遠程管理、支持離線模式這樣一個優勢,GVT-g的技術首先可以讓IDV支持多個虛擬顯示,將顯示分配給多個不同的虛擬機,實現共享,支持顯示傳輸到指定的顯示埠,最多可以實現一拖三(即在超能雲終端的一個終端硬體上可以拖三個虛擬機,每個虛擬機又可以對應三個顯示的接口。因此在很多場景下,可以一個盒子拖三個顯示器,供三個人同時使用),從而節省設備成本。其次,英特爾GVT-g提供了顯卡全虛擬技術,支持直接穿透,顯卡驅動可直接運行於Guest OS上面,縮短啟動時間,支持快速休眠和快速恢復。

相關焦點

  • 女人40歲後,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合理的標準體重範圍是多少?
    引語:根據數據顯示,女人一旦到達了40歲的時候,身體便會大不如從前,這其實也是一個正常現象,不管是皮膚的狀態還是運動能力都要比年輕的時候差一點。除了這些以外,身體的衰老速度也會加快,因此很多的女性一到中年時期便會出現身材走樣的現狀,身體健康也是大不如從前。
  • 陸毅咋變這麼胖?上下比例嚴重不協調,上身壯得像幾百斤一樣
    陸毅咋變這麼胖?上下比例嚴重不協調,上身壯得像幾百斤一樣文/小雪陸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出道時間長,出演影視作品多而質量高。最初的《少年包青天》讓我們對陸毅開始熟悉起來,後來在《人民的名義》中,陸毅更是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 亮亮視野出席英特爾AI技術研討會 「雲邊端計算」助萬物智聯
    4月2日,亮亮視野受邀出席2019春季英特爾人工智慧技術研討會,圍繞雲、邊、端計算體系與行業內諸多人工智慧專家共同展開討論。因此,在雲端邊緣具有計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終端,即是萬物智能的必要要素。加之5G時代的降臨,邊緣計算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在5G的帶動下,萬物智能將成為現實,但同時對計算終端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時延、大帶寬、高並發等條件下,雲、邊、端三體協同將成為最好的解決辦法。5G時代終端算力上移、雲端算力下沉,邊緣融合將成為行業「標配」。
  • 智能邊緣成為轉折性關鍵技術,英特爾聯合各界揭示機遇與挑戰
    : 雲邊端融合是我們的大趨勢,因為我們一定要把未來設備、邊緣計算和雲當作連續體看待。Ravi Iyer: 智能邊緣目的是要處理海量的數據,它需要我們從終端到雲之間進行傳輸,降低延遲,並應用到本地場景和案例當中。
  • 「金牌」英特爾加持 助企業打造千變萬化的雲
    基於第二代和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百度與英特爾開展深入的CPU定製合作,來優化性能、熱設計功耗,更好地適應工作負載,降低TCO。基於內置BFloat16指令集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英特爾支持百度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優化,提供AI視覺以提供更好的語音預測服務,支持多媒體雲處理等工作負載,最終實現高度優化的雲管理和運維平臺,幫助最終客戶高效用雲、輕鬆管雲。
  • 英特爾物聯網副總裁Jonathan Ballon:未來20年AI將有一半在邊緣上
    在過去15年的時間裡,我們看到雲和數據中心的業務呈現出非常強勁和顯著的增長,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大趨勢是在向分布式計算進行演進,這也意味著終端或設備要和雲進行互動,這樣的發展趨勢將會產生大量的機會以及可能性,這主要是關於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分析。我們認為,在未來20年的時間裡,人工智慧所產生的這些機遇或者說機會,將有一半體現在網絡的邊緣之上。
  • 面對5G+AI 華為終端雲服務提供三種數字形態
    華為終端雲服務提供原生應用、快應用和快服務在發布會上,華為HMS生態分別展示了其在原生應用、快應用、快服務的重要進展和與谷歌不同的發展路徑。對於用戶而言,使用應用往往是為了獲取服務。原生應用是用戶自主發現、自主安裝、自主使用的數字服務獲取形式;相對地,快應用為用戶省去了「安裝」環節,做到了即點即用。
  • 【美胖說】你是素食星人,還是肉食動物?
    from 美胖點上方即可收聽音樂你是無肉不歡的肉食動物,還是清欲寡歡的素食星人?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飲食習慣。有人享受肆意吃肉時的大快朵頤,有人偏愛採菊東籬的田園暢想。無論哪一種,食物都會滿足食客內心的缺失感。
  • 是時候把瓷磚厚點好還是薄點好說清楚了!!!
    就像大家在買瓷磚的時候都會問瓷磚是貴點好還是便宜點好?瓷磚顏色是深點還是淺點好,那麼這個問題瓷磚是厚點好還是薄點好也是同樣是會被消費者所問到的,那麼瓷磚厚點好還是薄點好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費曼長大了,現在的他高了、也胖了、壯了
    自參加了《爸爸去哪兒》,費曼就因為在節目中可愛有趣的形象被觀眾深深喜愛著,而如今,許久未見的他跟同爸爸吳鎮宇一同參加活動,照片中那個小費曼已經長大了,身高快趕上吳鎮宇的身高,長開之後的他同時也更加壯了、胖了。
  • 以數據為中心的智能架構 看英特爾如何多維定義
    這一切的背後都要得益於流動的數據,其記錄著每一個個體的動作和想法,而讓這些信息產生價值的必要因素無外乎三點:數據儲存放在什麼地方?如何抵達計算中心?又該怎樣被使用?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夠更高效且大規模地利用這些數據,我們的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以數據為中心的雲轉型    事實上,英特爾已經將以數據為中心業務的總體潛在市場規模由2021年的1600億美元調整為2022年的2000億美元。用孫納頤的話說,這將是「英特爾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機遇所在」。
  • 陳小波:英特爾助力企業軟體定義存儲導航
    他們會說,我不關心你們很多需求,我就關心第一我們的數據是不是安全的。數據安全是基本的要求。現在大家都知道整個超融合和SDS市場蓬勃發展,看上去都很好,誰是真正的好,誰是真正在保證我的數據安全,這是用戶的疑問。用戶填的第二個需求是簡單易用。這幾點用戶對幾個基礎架構追求統一起來,我們換成一個公式,如果你的安全有一點瑕疵,不管你前面性能多好,界面多麼炫目,得分是0。
  • 吃胖點還是好看點?看雌性蝴蝶如何抉擇
    首先,為了確定引起白化的基因區域,研究人員對Colias crocea進行了基因組測序,找到了與顏色差異相關的單個基因區域,並在該區域中發現了Alba雌蝶特有的轉座因子插入,插入位點在一個名為BarH -1的基因附近, 之前的研究發現, BarH-1在果蠅眼睛色素顆粒的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與橙色雌蝶相比,Alba雌蝶翅膀上的色素顆粒要少得多。
  • 英特爾宋繼強: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而結合點就在於數據。「我們認為,數據是紐帶,AI的發展主要靠機器學習帶動。機器學習擅長什麼?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去發現規律,並且用這個規律處理新的數據,從而產生應用的價值。5G也是為了更好的傳輸、更好的同步。所以AI和5G之間天然就以數據作為一個紐帶」,他認為,如果將更多的數據聚集起來,讓AI的算法挖掘更多價值,那將發揮更大作用。
  • 微軟發布 Project Brainwave,基於英特爾 FPGA 的低延遲深度學習雲...
    雷鋒網消息:今日,微軟發布了 Project Brainwave,一個基於 FPGA 的低延遲深度學習雲平臺。微軟官方測評顯示,當使用英特爾的 Stratix 10 FPGA,Brainwave 不需要任何 batching 就能在大型 GRU (gated recurrent unit)達到 39.5 Teraflops 的性能。
  • 長城雲終端一體機評測
    但是由於瘦客戶機還是類似PC主機的設計,不管是擺放桌面上還是安裝在顯示器背面,均需要同傳統PC一樣數量的連接線,而且目前市面大多數的顯示器連接為VGA模擬信號連接,顯示效果一般。長城雲終端一體機充分地解決了此問題,將瘦客戶機中的硬體全部集成到了電腦內部,並且實現了數位訊號的直接傳輸,色彩及銳利度等顯示效果方面大大優於瘦客戶機方案,真正實現了桌面的簡潔,實際使用中,只需要網線和電源線連接即可。
  • 主流逆向建模是用小平面體(STL)還是點雲?哪個更具有優勢?
    網友求助如題,目前市面上主流逆向造型是生成小平面體(STL)還是點雲網友解答目前最多的是stl掃描文件,點雲文件幾乎不用點雲造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基本都是STL小平面體。點雲的獲取設備是:三坐標測點機。STL小平面體的獲取設備是:拍照式掃描儀。
  • 論文推薦林祥國:融合點、對象、關鍵點等3種基元的點雲濾波方法
    本文的點雲涉及機載LiDAR點雲和航空、航天多視立體影像密集匹配的點雲等3種類型。在點雲處理和信息提取領域,濾波是指區分點雲中的地面點和非地面點的過程[1, 3],它是生成數字高程模型(DEM)、分類、目標識別和三維重建的基礎和必經的步驟[4]。文獻[1, 4-5]對目前眾多點雲濾波方法進行了系統的介紹。
  • 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帶你探索宇宙
    快來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觀看演講吧。此次華為終端雲服務的DIGIX TALK平臺與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揭開宇宙的奧秘,讓大家可以了解到與航天事業有關的事。華為終端雲服務邀請賈陽為大家演講
  • 伏羲聯合實驗室新成果 平安雲-浪潮推出基於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的...
    2018年12月,浪潮與平安雲建立「伏羲」聯合實驗室,基於計算技術與應用場景的融合,共同為客戶提供領先的雲創新產品,此次推出的基於傲騰持久內存的Redis雲服務就是聯合實驗室發布的最新成果。為什麼選擇推出基於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的Redis雲服務?任何一種技術與商業變現的關聯越明顯,就越能凸顯技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