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的海灘,消逝的浮冰,陡峭的懸崖,一望無際的海洋,這是海象們真實生存的地方。高高的懸崖峭壁上是搖搖欲墜的海象,懸崖的下面是數百海象屍體。
心猛地一揪,一噸重的它,本就視力不佳,忘記置身懸崖,就這樣踏空,失去重心,重重地滾落,狠狠地摔在堅硬的巖石上,靜靜地等待死亡。
無可奈何,心疼不已,只剩嘆息。
俄羅斯北部海岸,世界上最大的海象聚集地,一片小小的海灘上,近十萬隻海象就這樣擁擠著,緊挨著,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褐色,只剩下那白色的牙齒能讓人勉強辨認,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它們才能謀得方寸之地,甚至來不及喘息。
何以為家?那裡又有家?
近兩天讓世界網友廣泛關注的印度貧民窟,也讓人操碎了心,怎麼不擔心呢?印度,面積不足中國的1/3,人口卻達到了13億,單就孟買而言,貧民窟人數就佔到了60%,人均年收入不過6000元的人怎麼擔負得起7萬一平方的房價呢?買不起又要生存,只有貧民窟可去了。
在國際疫情形勢異常嚴峻的今天,檢測不便,隔離有限,有房可居、有口罩可帶都已成為奢望,人均不過1平方米的印度貧民窟居民,何以對抗病毒?怎對抗得了病毒?
一如身處同一個世界遠方的海象們,該去哪裡覓食?又該去哪裡謀得生存之路?
眼前的景象,殘酷地宣告「你們無路可走,你們退無可退」。
海象原本的生存習性是覓食在水中,在浮冰上休息,可現在的情況大家有有目共睹,全球氣候普遍升高,冰山消融,浮冰褪去,留給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空間,更是狹小不已。
即便在無人的島上,它們也被迫承受中由人類帶來的間接傷害,難道就因為它們不會說話?它們不夠聰明?就應當被如此對待?
當僥倖被戳破,當暴行被揭開,赤裸裸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只剩貪慾。
當海象們基本的生存都難以維持,前路一片渺茫的它們,該從哪裡尋找希望?
我原以為,野生動物離我們很遙遠,遠到很難見上一面或是產生什麼關聯,直到
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
原來在華麗城市的陰暗處,真的有人,罔顧野生動物保護法律,真的有人,出於獵奇和虛榮,肆意消費野生動物。
本來應該在各自世界安好的人,冥冥之中,繫上了紐帶,我們與野生動物之間,冥冥之中早就息息相關,還記得當初有專家報導嗎,連無人的深海魚類體內都發現了塑料顆粒,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我們曾給予自然的傷痛,是否未來的某天,以另一種方式再次施加於我們身上。
當疼痛無法用言語表達,你願意為它們發聲嗎?
或許,我們是很普通的人,但普普通通的我們,也可以幹大事。
雲南釣老虎項目取消,野生動物知識廣泛普及,史上最嚴禁食野生動物法……小小的我們,正努力改變那個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世界。
摒棄漠不關心,取而代之的是憐憫、關心、協助、保護。它們沒有能力為自己謀得生存,但我們可以帶來希望,哪怕是遠離一點水深火熱,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