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0月30日消息:手機殼能致癌?不粘鍋塗層有害健康?微信朋友圈裡,盛傳類似的「科學新發現」。昨天,北京市科協、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和上海科技傳播協會聯合發布的「10月科學流言榜」,詳細解讀了一些所謂的「科學新知」。
手機殼會致癌?
來源:有網友稱手機殼含有致癌物!如果在被窩裡玩,會對人體造成更大傷害。
真相: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室內空氣檢測室檢測發現,在手機正常使用的平均溫度下,手機殼會釋放出有毒物質甲醛,其中皮革材質的手機殼釋放量最高,為0.25毫克/立方米,是室內空氣國家標準規定值的兩倍多。苯和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致癌物,屬於揮發性有機物,會從手機殼中釋放出來。如果使用的手機套裡含有甲醛,在室外、辦公室等大環境下,甲醛不會通過呼吸系統進入體內。但如果到了一個狹小的空間,比如在被窩裡打電話發信息玩手機,手機殼含有的甲醛可能會影響身體。
不粘鍋塗層對健康有害?
來源:在不粘鍋走進生活的同時,對於其塗層安全性的質疑之聲也從未停息。不粘鍋塗層,尤其是特氟龍塗層,高溫下會分解出有害物質進入食物,雖然量很小但是會積累在人體內。
真相:最早的不粘鍋材料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特氟龍。聚四氟乙烯在常溫及常態下具有非常穩定的理化性質,但考慮到炊具都是在高溫環境下使用,因此其高溫下的安全性才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根據杜邦公司資料顯示,使用特氟龍不粘塗層的炊具在常溫至260℃(550°F)的溫度範圍內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但是當溫度超過260℃時,塗層逐漸向不穩定狀態轉變,當溫度超過350℃(660°F)時會發生分解。
在日常的烹飪方式中,溫度較高的爆炒通常也只會達到200℃左右的溫度,即使採用油炸的方式,油溫一般也不會超過250℃,因此在正常的烹調中,不必擔心塗層分解釋放有害物質。而且,常見食用油的煙點多在200℃~250℃之間,如果真把鍋燒到足以讓塗層分解的溫度,首先需要考慮的恐怕是油脂分解產生有害物質了,這樣的飲食習慣自然也不健康。
可樂+牛奶=胃結石?
來源: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科學實驗」,把牛奶和可樂倒在一起,能看到可樂顏色變淡、容器底部有灰黑色的沉澱,並聲稱這種沉澱物是碳酸鈣,喝了相當於喝下「胃結石」。
真相:為了驗證是否會產生照片中的效果,實驗人員特意重新做了一遍這個實驗。並且不止用了可樂和牛奶,還用了雪碧和牛奶,以觀察反應有無其它顏色變化。發現反應的確如網上所說。但即便服用牛奶與可樂勾兌的神奇飲料,也不可能得胃結石。因為可樂的主要成分除了水就是碳酸(H2CO3),實驗中產生的沉澱大部分都是牛奶中的蛋白質由於變性而產生的。至於謠言中所說的碳酸鈣,可樂中的食品添加劑檸檬酸鈉中的檸檬酸根有與鈣離子形成可溶性絡合物的特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組織鈣質形成沉澱。另外,即使真的形成了碳酸鈣,胃酸中的主要成分鹽酸也可以進一步將其分解為可被人體吸收離子化合物氯化鈣及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要知道,很多鈣片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鈣,補鈣的原理就是括號中的分子式。
LED光照儀能改善皮膚?
來源:一些商家宣稱LED紅藍光對皮膚具有改善作用,並研發出了LED美容儀,用戶用藍光照射臉部皮膚可安定情緒、集中注意力,紅光則可用於膠原蛋白的增生,改善小紋路、毛孔、手術後腫脹。
真相:光的波長不同導致了其顏色不一樣,醫學上多用400多納米到600多納米的光,400多納米的藍光有殺菌消炎的作用,這是因為皮膚上的菌會吸收此波長的光,光分解殺死菌類,並使皮脂分泌正常化。而600多納米的紅光主要是活血化瘀,這是因為紅光能加速微循環,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使代謝加快,修復被破壞的毛細血管。不同波長的LED光照會對皮膚產生不同的效果。但因每個人皮膚狀況不同,需要用合適波長的LED光才能改善皮膚,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病專科來檢查,對症下藥,並且LED光沒有一些商家宣傳的具有安定情緒、集中注意力等功能。
黃瓜、洋蔥、花椒能滅蟑螂?
來源:在微博上流行著兩則傳聞:如果你在家裡看到1隻蟑螂,就意味著家裡有1萬隻蟑螂隱藏著;在轉角、門縫這些地方,放置黃瓜、洋蔥、花椒等能消滅蟑螂。
真相:如果在家裡發現了1隻蟑螂,肯定會有1到2個蟑螂群,但不可能有1萬隻。作為群居生物,蟑螂的活動區域都有一個數目限制性,太多的話,會約束生物的繁殖力。至於在轉角、門縫這些地方,放置黃瓜、洋蔥、花椒等來消滅蟑螂也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因為蟑螂只是會對一些東西的氣味產生排斥,但並不妨礙它們在其他地方繼續活動,更不可能消滅它們。普通居民可以用專業的除蟲噴霧和除蟑螂藥。但這僅能殺滅表面看得見的蟑螂。想殺滅藏在窩裡的蟑螂以及尾部卵包裡的蟑螂後代,需要專業的生物毒餌,另外治理家居環境才是治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