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界頻頻搞事情
最近又驚現「黑科技」:
不需要奶牛的人造牛奶↓
劃重點:更!燒!錢!
我還是靠奶牛吧
為什麼都盯上牛奶?關於它的傳說實在太多:有說牛奶可以增高美白的,也有說結石或者致癌的……到底是真是假,到底該怎么喝、怎麼選?本期我們一起來聊聊!
牛奶坊間謠言Top4
謠言1:多喝牛奶可以增高
真相:長個如蓋樓, 「建築圖紙」很難改變
長個兒就像蓋高樓,絕大多數樓(人)的高度基本在出建築圖紙(DNA或先天因素)時已經決定,補鈣好比添加建材,可以縮短工期或在建成以後修葺加固。也就是說,理論上,未成年時補鈣主要促進更早達到預期身高,成年後補鈣彌補骨鈣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當然,話可不能那麼絕對,畢竟還有複雜「後天因素」呢。比如日本人「長高高」了、荷蘭人一直是「高富帥」,是牛奶的功勞嗎?
不妨大膽推測:一方面日本人除了喝牛奶各方面膳食營養也改善了呀,另一方面,也許這10幾釐米本來就是「圖紙」規劃,只是上個世紀鈣或各方面營養沒跟上,導致「建材」沒到位導致;至於荷蘭人,也許人家本來就「底子好」,加上大量喝牛奶的習慣,還增加了不少優質蛋白的攝入呢!
謠言2:牛奶美白,無論外敷內服
真相:養顏是真美白是假,不建議外敷
難道是因為牛奶很白,讓人誤解?反正並不靠譜。不過,喝牛奶的確可以通過補水養顏。
至於外敷,傳說中可能有效的牛乳蛋白分子,並不能調節黑色素,個頭那麼大也無法進入皮膚。感覺有效的朋友,要麼是水分跟上讓膚色「暫時變好」,不及時喝水很快打回原形;要麼就是白色牛奶「表面功夫」,稍微洗洗就「原形畢露」。
謠言3:牛奶喝多了容易腎結石
真相:「地點」搞錯了,適量喝奶預防腎結石
腎結石(以最常見的草酸鈣為例)其實是鈣和草酸在腎臟產生的「愛情結晶」。
牛奶富含鈣,但大部分還沒到達腎臟就在胃裡與草酸結合,然後隨著便便排出;血液裡游離草酸變少,和鈣在腎臟相遇機率自然更低。所以,適量喝牛奶反而有利於預防。
謠言4:牛奶中含有致癌物質
真相:權威雜誌都闢謠了,還有人「耍流氓」
傳說中牛奶中的酪氨酸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會致癌。
先說酪氨酸「致癌」,源於一位名叫坎貝爾的科學家對實驗的錯誤解讀:他用致癌物質黃麴黴素和高濃度(20%)酪氨酸同時餵養小鼠,卻把黃麴黴素的鍋甩給酪氨酸。再說,要達到實驗中的酪氨酸含量,至少得每人每天喝個7、8升的牛奶。
再說IGF-1,是一段人體本身也有的蛋白質,需達到一個平衡值。牛奶中確實含有IGF-1,但在牛奶出廠前加工已經失活,喝進腸道也會被消化,不影響人體IGF-1水平,更別說致癌。
一句話總結:國際權威雜誌《Nutrition》最新研究表明,並無證據說明飲用牛奶會增加患癌風險。
總之!牛奶既不能增高或美白,也不會結石或致癌。適量喝牛奶,很有必要!那麼,多少才是適量?來看看↓
每天一盒很有必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文中簡稱《指南》)推薦每天飲奶300g/250ml盒裝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為什麼?來看看牛奶小檔案↓
(數據摘自《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
阿強哥再來點評一下營養↓
① 鈣:成年人每天應攝入鈣800mg,1盒奶250ml就妥妥地完成近一半指標。
② 蛋白質:含量雖不算高(補蛋白質還是靠肉肉),但也完勝大部分甜飲料,還是易被吸收利用的「頂級」優質蛋白。
③ 水:佔據了近9成,補鈣、補蛋白,還能順便補水,優秀!
奶類是膳食鈣和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我國居民長期鈣攝入不足,提高奶類攝入可大大提高鈣的攝入量。
牛奶價格便宜易得,要達標似乎並不難。但事實上,很多人卻因自覺「無福消受」望而止步。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為什麼?怎麼破?
總的來說,喝牛奶會「自由飛翔」原因無非3個,找到原因才能K.O大魔王。
① 變質牛奶了
上面提到牛奶富含優質蛋白,營養豐富的東西你愛細菌也愛,容易變質。當然只是偶發事件,而且「來去匆匆」。
注意看清保質期,開封後儘快飲用,儘量縮短露置空氣中的時間。如果開封後看到變黃變青、凝固變稠或嘗到酸臭、苦鹹等其他異味,還是大「菊」為重,扔掉吧。
② 牛奶蛋白過敏
這種腹瀉,往往便便中帶有血絲,還可能有紅疹、鼻塞等皮膚和呼吸道症狀。
至於解決方案,很多人都知道過敏這個小妖精宜「躲」不宜「剛」,牛奶蛋白過敏也一樣。也有人在「被虐」的過程中被馴(脫)服(敏),但多少會有損傷,不建議「自殘」。可以去醫院做個過敏原排查,並判斷是否可以脫敏治療。
③ 乳糖不耐受
最後這種情況,有千千萬萬亞洲人陪你。表現和第二種有點像,但一般只有腸胃反應,表現為腹部緊張、腸鳴、屁多等,因人體腸道乳糖酶缺乏或減少引起。
原理很簡單,類似「吃豆人」遊戲:牛奶中富含乳糖,好比豆豆;人體腸黏膜會分泌乳糖酶,好比吃豆人。吃豆人少了,豆豆在腸道裡滾來滾去,肚紙裡自然翻江倒海了。
如果你是乳糖不耐受,那麼還是「有救」的:
找替代品:首選酸奶,蛋白質和鈣不減,乳糖經過發酵會大部分轉化為乳酸和其它有機酸,可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其次豆漿,不含乳糖,但蛋白質和鈣含量都要低得多。
少量多次:將一天的量分開喝,比如每次50-100毫升慢慢適應,可減輕腸胃不適,一次性倒進腸道裡的「豆豆」少了,不適症狀會大大減少。
告別牛奶的填坑小貼士
實在因為情況2和3不能喝奶,想要彌補蛋白質和鈣的營養缺口,食物選擇還很多:
☞ 優質蛋白:改吃魚、肉、蛋、豆,都很易獲得;
☞ 高鈣食物:多吃豆類或豆製品、海產品、紫菜、蝦皮等食物,集「眾」之力;
☞ 額外補充:實在沒辦法保證營養均衡,相對應地每日補充約300mg的鈣,即可代替牛奶的量。
圖文版權歸「最強營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