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很多人對「乳糖不耐受」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了,研究顯示全世界範圍內亞洲人的乳糖不耐受人群比例最高,達到90%以上。
水母基因在國內針對乳糖耐受情況做過專項調研,調研樣本總計5471人,其中南方946人,北方2449人,未知地域2076人。統計結果顯示在調查樣本中超過99%的人都屬於乳糖不耐受。
基於10萬例國人基因樣本的水母基因大數據也顯示,在基因樣本人群中99.25%的人天生乳糖不耐受,只有0.74%的人對乳糖耐受。
在事實數據面前,你不得不服。
是什麼造成90%以上的國人是乳糖不耐受呢?
從基因遺傳角度來說,影響乳糖耐受與否的基因和位點分別是MCM6 基因rs4988235位點,如下:
說來有趣,這個研究主要是歐洲白人發起的,因為很多歐洲白人都是乳糖耐受,所以他們認為乳糖不耐受是突變體(才不是呢),必須要好好研究一下。
rs4988235位點的基因型為CC時,可以讓乳糖酶基因只在人嬰兒期和幼兒早期(大概在斷奶前)表達,成年後,該基因的活動減弱,造成乳糖不耐。通常人大概在4歲的時候人會失去90%的乳糖消化能力。但該位點發生變異後,乳糖酶基因在人斷奶後可以繼續表達,從而表現出乳糖耐受性。
也就是說乳糖耐受的人一直都擁有這個酶,所以乳糖在進入乳糖耐受者的小腸的時,會被分解成單糖被小腸吸收,但在乳糖不耐受人中則沒法吸收直接成為腸道菌的食物。
嬰兒通常都可以正常合成乳糖酶,因而可以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在斷奶(一般2歲)以後,體內乳糖酶的合成便會逐漸減少。所以這也是即便是乳糖不耐受,也基本發生在成年人身上,而較少發生在嬰幼兒吃奶的時期的緣故。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既然好像說的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適合喝牛奶,為什麼以前沒發現這事兒?現在喝牛奶不是挺普遍的還被鼓勵嗎?身邊很多人天天喝牛奶,似乎也活得好好的,沒見什麼異常。
1.為什麼歷史上沒聽說過中國人出現乳糖不耐受?
國人真正大規模接觸喝牛奶、食用奶製品,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幾千年的中華飲食傳統中(北方遊牧民族除外),奶製品不是必需品以及主流,在古代還算是奢侈品,一般人沒機會吃。
很少接觸,沒這個飲食習慣,自然也沒機會形成歷史大數據來反饋乳糖耐受不耐受了。
另外關於「乳糖耐受」的研究是因為近現代科學發展,從西方傳到國內,慢慢引起重視的。
2.難道國產牛奶都做過什麼特殊處理?
一般在牛奶包裝中不顯示乳糖含量,但是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指的就是乳糖,營養成分表上每100g含碳水化合物越多,乳糖含量相對就越高。
市面上有經過處理的低乳糖或者零乳糖牛奶,比如舒某奶、新某道等,但因為處理工藝成本較高,這類產品處在中高端消費線,供小眾消費。對大眾消費的牛奶產品來說,做乳糖處理是需要成本的,而且不低,如果你是商家,你願意這麼大公無私嗎?
3.國人都乳糖不耐受了,為什麼還要鼓勵我們喝牛奶?
牛奶是優質鈣的主要來源,所以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會推薦國人每天應該攝入300g奶及奶製品。
美國的研究認為,絕大多數成年人可以一次性攝入12克乳糖,而2006年四川大學的調查研究發現,80.3%的中國成年人一餐中完全可以承受6.25克的乳糖(約折合200毫升牛奶),而不產生任何不良症狀。
而且,同樣是乳糖不耐受,不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很大。大多數人都是只有當攝入一定量的乳糖之後才會發生不耐受的症狀。每次少量喝牛奶,即使存在乳糖不耐受,可能也沒什麼特別的表現。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攝入少量的乳糖就會有嚴重的狀況出現。
還有,同樣是乳糖不耐受,每個人的症狀表現也不一樣,可能是腹痛,也可能是腹脹、腹瀉,或者放屁,而且症狀程度差異也很大。你隔壁鄰居一喝牛奶就愛放屁這事兒,估計他一輩子都不會給外人說的。
所以,90%以上中國人(你我可能都在列)屬於乳糖不耐受是真的,我們中的很多人還在好好喝著牛奶也是事實。你有過因為喝牛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嗎?
醫院宣傳人專屬的超級案例公開課火爆來襲!4月27日18:30,20個超級宣傳案例將在2019健康界峰會首屆「宣傳我最強」專場開講,滿滿乾貨,不容錯過!免費報名諮詢:18311301805(手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