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農民其實對於作物高產的潛力來源都是不太清楚的,對於如何有效地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也是比較懵懂的。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農作物高產潛力來源和提高產量途徑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比較書本化,但是我認為這對於我們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我們要想知道作物如何高產,我們就必須要清楚地知道作物的產量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知道在作物的全部乾物質中,其中95%都是來自於光合作用的積累,而只有5%的乾物質是來自於土壤。也就是說我們如何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才是我們增加作物產量的主要努力方向。
清楚地知道提高作物產量的方向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只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獲得好的結果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常識。所以我們農民以後在尋且高產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我們但是從增加土壤中化學肥料的使用是很難得到較高的產量的。我們必須從其他方面入手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現在的種植業對於光的利用率還不夠高嗎?
我想我們很多農民都有這個疑問,我們現在的農作物究竟對於光的利用率是高還是低呢?其實我們現在對於光的利用率是極地的,只有不到6%的光是被我們有效利用的。那麼其餘的光都「跑」哪裡去了呢?
光的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1)漏光損失,漏光損失我們比較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光漏掉了沒有照射在葉片上。我們在種植的時候因為漏光損失所造成產量下降的問題,主要苗期的時候葉面積較小。這個時候植株較小的因素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卻可以促進葉片的發育適當的增加幼苗的葉面積。
而到了秋季的時候,葉片的提前脫落也會導致漏光的問題發生,所以我們在秋季如果出現葉片早衰的問題我們也要及時的補救。此外最主要的是適合的密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漏光損失。

(2)反射和透射損失,反射和透射的問題主要是和株型和葉片的厚度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的植株是緊湊型的植株,其葉片是較為直立的那麼其反射效果就會小很多。我們種植的緊湊型玉米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光的反射問題。
而光的投射是光透過葉片所損失的光源,葉片較厚的植物光的投射損失就會小很多,最多只有20%左右。而葉片較薄的植物其光的投射作用可以高達40%,可見光的投射損失有多大。所以我們在選擇植物品種的時候,儘量先擇光的折射和投射損失率較小的品種,有利於產量的提高。

(3)光飽和浪費,這個問題我們就不用多解釋了,大家都比較清楚的知道這個意思。就是太多光能源供給植物無法吸收造成浪費。
光是如何被浪費的我們知道了,我們接下來說說我們如何利用減少光的損失和浪費增加產量。我們主要從品種先擇,合理的栽培措施和植物控制這幾個方面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1)品種選擇,我們剛剛說說先擇品種有以下幾個要求,要選擇高光效的優良品種,株型緊湊,耐肥抗倒伏並且光合合成機能時間長的品種。
(2)栽培措施,簡單來說就是合理的密植,保障植物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有合理的密度,達到光的利用率最大化。
(3)控制逆境,我們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外界因素造成植株的生長不正常,以至於出現植物對於光的利用率降低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採取措施對植物進行控制,以求獲得最佳的效果。

雖然我的這篇文章只是書本文章,並不能在實際中給大家以指導。但是我認為,只有我們清楚地知道了農作物高產的原理,我們才能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從而獲得較高的產量。所以我還是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多多交流種植經驗共同發展。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