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高產的潛力來源於哪裡?提高作物產量的途徑又是什麼呢?

2021-01-09 東北農業觀察

我們很多農民其實對於作物高產的潛力來源都是不太清楚的,對於如何有效地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也是比較懵懂的。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農作物高產潛力來源和提高產量途徑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比較書本化,但是我認為這對於我們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高產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我們要想知道作物如何高產,我們就必須要清楚地知道作物的產量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知道在作物的全部乾物質中,其中95%都是來自於光合作用的積累,而只有5%的乾物質是來自於土壤。也就是說我們如何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才是我們增加作物產量的主要努力方向。

清楚地知道提高作物產量的方向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只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獲得好的結果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常識。所以我們農民以後在尋且高產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我們但是從增加土壤中化學肥料的使用是很難得到較高的產量的。我們必須從其他方面入手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現在的種植業對於光的利用率還不夠高嗎?

我想我們很多農民都有這個疑問,我們現在的農作物究竟對於光的利用率是高還是低呢?其實我們現在對於光的利用率是極地的,只有不到6%的光是被我們有效利用的。那麼其餘的光都「跑」哪裡去了呢?

光的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1)漏光損失,漏光損失我們比較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光漏掉了沒有照射在葉片上。我們在種植的時候因為漏光損失所造成產量下降的問題,主要苗期的時候葉面積較小。這個時候植株較小的因素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卻可以促進葉片的發育適當的增加幼苗的葉面積。

而到了秋季的時候,葉片的提前脫落也會導致漏光的問題發生,所以我們在秋季如果出現葉片早衰的問題我們也要及時的補救。此外最主要的是適合的密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漏光損失。

適合的密度可以減少漏光

(2)反射和透射損失,反射和透射的問題主要是和株型和葉片的厚度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的植株是緊湊型的植株,其葉片是較為直立的那麼其反射效果就會小很多。我們種植的緊湊型玉米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光的反射問題。

而光的投射是光透過葉片所損失的光源,葉片較厚的植物光的投射損失就會小很多,最多只有20%左右。而葉片較薄的植物其光的投射作用可以高達40%,可見光的投射損失有多大。所以我們在選擇植物品種的時候,儘量先擇光的折射和投射損失率較小的品種,有利於產量的提高。

緊湊型的玉米植株光損失率較低

(3)光飽和浪費,這個問題我們就不用多解釋了,大家都比較清楚的知道這個意思。就是太多光能源供給植物無法吸收造成浪費。

光是如何被浪費的我們知道了,我們接下來說說我們如何利用減少光的損失和浪費增加產量。我們主要從品種先擇,合理的栽培措施和植物控制這幾個方面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1)品種選擇,我們剛剛說說先擇品種有以下幾個要求,要選擇高光效的優良品種,株型緊湊,耐肥抗倒伏並且光合合成機能時間長的品種。

(2)栽培措施,簡單來說就是合理的密植,保障植物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有合理的密度,達到光的利用率最大化。

(3)控制逆境,我們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外界因素造成植株的生長不正常,以至於出現植物對於光的利用率降低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採取措施對植物進行控制,以求獲得最佳的效果。

合理的密度有利用光的利用

雖然我的這篇文章只是書本文章,並不能在實際中給大家以指導。但是我認為,只有我們清楚地知道了農作物高產的原理,我們才能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從而獲得較高的產量。所以我還是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多多交流種植經驗共同發展。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利用植物葉子中「高速路」有望提高作物產量
    新華社坎培拉2月4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說,一些植物葉子中影響光合作用效率的「高速路」——胞間連絲的數量較其他植物高很多,在這個發現基礎上有望開發出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的方法。  胞間連絲是植物細胞之間由質膜圍成的一種通道,可在細胞間傳輸各種物質。
  • 地裡種什麼經濟效益好?推薦一種粗糧作物,好管理、產量高
    隨著經濟水平提高、社會生活進步,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蕎麥的保健、養生作用,蕎麥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在我國北方地區,蕎麥被廣泛種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物。對於蕎麥種植,只有充分了解蕎麥生長特性,不斷創新栽培手段,引入高產種植技術,才能逐步提高產量與品質。
  • 科學家破解植物光合作用 有望使作物產量提高40%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證明,通過修復光合作用中的常見「故障」,作物的產量可以提高約40%。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表明,優化植物的光合效率可以顯著提高全球糧食生產力。光合作用是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過程。
  • 硼是作物開花結果的關鍵,充足的硼供應對作物優質高產十分重要
    在作物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需要硼參與,甚至可以說硼是作物開花結果的關鍵,充足的硼營養供應對於作物的高產優質是至關重要的。花前須補硼,無硼難坐果!硼對作物如此重要,你在種植過程中,主動給作物補硼了嗎?硼能提高成熟的植物葉片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糖的運輸速度,把糖運送到活躍生長區和正在發育的果實裡,所以硼具有促進果實膨大增甜的功效。對於各種植物的根系生長和紫花苜蓿、大豆和花生等豆科植物根瘤的正常發育,在提供所需的各種糖類時,硼是必需的營養元素。
  • 高糖信號給C4作物光合作用放行—新聞—科學網
    因此,研究植物中的糖如何控制光合作用是尋找提高作物產量新途徑的一個重要環節。 最近一項對玉米和高粱等高產作物的研究表明,它們高產的秘訣可能在於其對糖的敏感反應。這種反應調節了葉片內的光合作用。相關論文發表於《實驗植物學雜誌》。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C4光合作用途徑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和小米,與小麥、水稻等C3作物相比,使用了不同的糖信號通路來調節光合作用。
  • 拜耳與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攜手提高作物產量
    該協議旨在交流前沿技術、運用新模型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小麥產量。 在過去幾年,拜耳與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建立了緊密的夥伴關係。研究院的部分研究工作聚焦於光合作用系統生物學,尤其關注開發並運用模型以了解、改良主要作物的光合作用系統。
  • 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與作物產量的關係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細菌、真菌、線蟲等)以多營養級微食物網形態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際微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物健康和產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影響作物產量的作用機制,可為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 天氣乾旱作物生長不好?試試種植這4中作物,抗旱還高產
    提要:乾旱影響作物生長?種植這4種作物,抗旱能力強、產量優秀乾旱是影響作物生長的一大因素,但不少地區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情況,比如華北地區容易出現春旱,長江中下遊地區容易出現伏旱。對於一些比較容易發生乾旱情況的地區,在選擇作物方面就需要更加注重其抗旱能力,這裡科學興農就介紹幾種耐旱能力比較強的作物。秋葵:秋葵屬於錦葵科植物,原產地在印度地區。生長周期短,產量高、耐旱、耐熱能力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能夠進行種植的。秋葵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南方春季氣溫較高的地區可以在2月份以後進行播種,長江中下遊地區在4月上旬播種,華北地區可以在5月中上旬播種。
  • 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記者11月30日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李培金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國際刊物《自然·通訊》上。
  • 改變細胞分裂素分布 可提高水稻產量和抗鹽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植物激素細胞分裂素的分布模式在高鹽脅迫處理下會迅速發生改變,從地上組織向地下根中積累。並且過表達AGO2基因可激活細胞分裂素轉運基因BG3,模擬鹽脅迫狀態下的細胞分裂素分布模式,從而同時提高水稻產量和抗鹽性。
  • 英研究稱:增加植物根毛長度可提高作物產量
    英研究稱:增加植物根毛長度可提高作物產量
  • 從藻類「借」來蛋白質 科學家改造出更高產、耐旱的菸草作物
    科學家用海藻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對菸草作物進行了改造,可以提高它們的光合作用和增加生長,同時減少用水量。這一新的進展可能為未來遭受乾旱打擊的高產作物指明了道路。
  • 馴化的力量—作物的祖先
    3萬多種,可食用的植物生存的地點極為廣泛,這也印證了那句「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丟,誰知道會長出什麼好吃的」。但是人們養育這個世界,僅僅使用了30種,只有總量的千分之一。在這30種植物中,5種穀物—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粟類,提供了全球人口所需能量的60%,具有極高的地位。那麼這些作物又怎麼牽涉到馴化呢?
  • 轉基因作物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這幾年崔永元可謂是風風火火,除了對娛樂圈的揭露並且取得了極大成效之外,崔爺另一個更加出名的時間應該就是轉基因作物的抵制行動了。那麼,轉基因作物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原因使得轉基因作物如此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又有什麼危害呢?
  • 種植環境對紅薯作物質量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薯類作物種植廣泛,自動化紅薯澱粉加工設備逐漸成為主要加工方式。有的地區生產的紅薯質量比較好,而有的地方就不適合種植紅薯,這是為什麼呢?種植紅薯對環境的要求有有哪些呢? 種植環境影響作物的質量,主要體現在溫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幾方面。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
    本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陳海波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保存著國內外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種質3.5萬餘份,成為油料科技創新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
  • 新發現助力「綠色革命」水稻新品種高產且高效—新聞—科學網
    以矮化育種為標誌的「綠色革命」給糧食生產帶來的好處是增產,但植株變矮後,有一個弊端是其氮肥利用效率低,其產量增加對化肥的依賴性高。在農業生產中,為了提高作物產量,不得不大量使用氮肥。持續大量的氮肥投入不僅增加了種植成本,還導致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2018年,傅向東團隊已經在《自然》發表赤黴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一研究成果。
  • 11月29日講座預告:山東省作物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
    ) 6.夏玉米響應澇漬脅迫生理機制及其調控措施的研究(任佰朝副教授,山東農業大學) 7.小麥寬幅播種的高產高效潛力及其應用 (代興龍博士,副教授,山東農業大學) 8.AtMYB75在大豆毛狀根轉化中的應用 (樊穎倫博士,副教授,聊城大學) 9.花生高產高效氮營養綜合管理理論技術研究 (吳正鋒博士,副研究員,山東省花生研究所) 10.小麥抗逆減災穩產綠色調控技術研究進展 (孟維偉博士,副研究員,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 主持人:
  • 作物越多樣,越能應對氣候變化影響
    英國《自然》雜誌19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91個國家連續50年的全年產量數據後報告稱,增加作物多樣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全國作物年產量的穩定性,從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全球糧食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
  • 重茬種植的作物爛根死棵怎麼辦?哪些作物耐重茬,哪些不耐重茬?
    農作物最好是進行輪換種植,避免重茬,如果要必須進行重茬種植的話,也要選擇較為耐重茬的作物進行種植,同時改善土壤中的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儘量減輕因重茬種植帶來的副作用。什麼樣的農作物耐重茬種植的能力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