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膏、蟹黃、蟹粉小籠...餐桌上的蟹肉大餐讓你垂涎欲滴,但在你大快朵頤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螃蟹的感受?等等,這個問題似乎有點怪——這種八條腿橫著走揮舞著鉗子賣萌的動物,真的有「感受」嗎?
2005年,挪威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發表的報告認為龍蝦、螃蟹不太可能能感到疼痛,其理由是它們的神經系統過於簡單,看不出有大腦,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而現在,這個結論要被推翻了,英國人的最新研究表明,螃蟹也是會感覺到痛的。
據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生物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螃蟹、蝦等其他甲殼亞門動物會產生某種應激反應,其表現與疼痛相一致。動物保護主義者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有必要重新考慮甲殼類動物在食品工業中接受處理的方式。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生物科學院的教授鮑勃•埃爾伍德(Bob Elwood)和巴裡•馬吉(Barry Magee)用輕微電擊刺激普通濱蟹( Carcinus maenas ),並對普通濱蟹的反應和經受衝擊後的行為進行了觀察。這項研究於1月16日發表於《實驗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實驗中用到的普通濱蟹,身上纏繞了電線以給予輕微的電擊。埃爾伍德教授說:「這項實驗進行了精心設計,以區分疼痛和被稱為『傷害性感受』的反射現象。感到疼痛有助於在未來避免造成疼痛的來源;而傷害性刺激的條件反射只提供即時的保護,沒有意識性,也不會對長期行為的改變產生影響。
學界普遍認為傷害性刺激幾乎存在於所有的動物身上,但疼痛卻並非如此。尤其是甲殼類動物是否會體驗到疼痛這一點,仍然存在著廣泛的爭論。」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普通濱蟹願意放棄某 種對它們而言有價值的東西——在實驗中則意味著黑暗的庇護所——以此來避免在將來觸電。
埃爾伍德教授在對實驗工作進行解釋時說:「螃蟹重視巖石底下黑暗的藏身之處,在那裡它們可以躲避捕食者。利用這個偏好,我們的研究通過觀察它們是否能學會放棄一個有價值的黑暗的藏身之處來避免遭受輕微的電擊,以此來測試螃蟹是否感到了疼痛。我們把90隻螃蟹一隻一隻地單獨放入一個水箱中,箱裡有兩個黑暗的庇護所。在它們選擇住處的時候,一些螃蟹遭到了電擊。經過一些休息時間後,每隻蟹又被重新放回到水箱中。絕大多數普通濱蟹仍然回到了它們第一次選擇的那個住所,然後又一次經受了電擊。然而,在第三次被放入水箱中時,大部分承受過電擊的螃蟹選擇了另一邊不會受電擊的庇護所。那些沒有被電擊過的普通濱蟹依然會走向它們偏愛的庇護所。在經歷了兩輪電擊以後,螃蟹學會了迴避它們會在那裡遭受電擊的庇護所。它們願意放棄自己的安樂窩,以避免可能會造成痛苦的來源。」
埃爾伍德教授說,他的研究強調了有必要探討如蟹、蝦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在食品工業中接受處理的方式。他說:「數十億的甲殼類動物被捕獲或用於食品工業的水產養殖。與哺乳動物不同,甲殼類動物被給予了極少或是根本就沒有保護,因為我們假定它們感受不到痛苦。我們的研究得出了於此相反的結論。有必要對處理這些動物的方式給予更多的考慮,因為我們有可能忽略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從哲學的角度看,絕對地展示一個動物經受痛苦是不可能的。然而,關於經歷痛苦後,我們會得到什麼預期表現,人們已經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標準。女王大學的研究測試了這些標準,並且得到了與疼痛的概念相一致的數據。因此,我們的結論是甲殼類動物有很大可能性會感覺到痛,人們需要考慮這些動物的福利問題。」埃爾伍德教授這樣說道。
如此看來,螃蟹是會感覺疼痛的,這有助於它們避害趨利,更好地生存。知道了這一點,你是否會用更仁慈的方法殺死螃蟹,或者乾脆不忍再吃螃蟹?(來不及思考:狗不能吃,豬不能吃,雞不能吃,螃蟹也不能吃,嗯,對於動物保護主義者來說,最環保綠色低碳的方式大概只能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