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學校裡的「螃蟹效應」

2020-12-05 專轉本學姐

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來的。因為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但簍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復,無一隻螃蟹能夠成功。

這就是所謂的「螃蟹效應」(Crab Bucket Syndrome)——用敞口藤籃來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裝幾隻後,就沒有一隻能爬出來了。不因為別的原因,就因為相互扯後腿的緣故。(摘自百度百科)

「螃蟹效應」本來多用來形容企業公司內不道德的職場行為,其主要特點是組織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相互內鬥,進而整個團隊會逐漸地喪失前進的動力,如此,便會出現「1+1<2」的現象,而且隨著「1」增加到N個,最終的能量總數會遠小於N,從而最終失去生命力。

這個現象不止出現在企業,很多高校也有這個現象,尤其是專科學校。你會發現,當你認真努力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你身邊的人會抱以很大的震驚與不解,仿佛你的認真努力是一個大笑話,這時你會感到尷尬和窘迫,慢慢地你就不敢努力甚至不敢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努力。這是什麼可怕的現象?看來那句「在專科學校,你的努力會得到嘲笑。」不是空穴來風。

對於學習來說,環境是很重要的。你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裡,你不學習,你身邊的人就會監督你,鄙視你,讓你感到羞恥;而你在一個不思進取的環境裡,不學習才是常態,你學習,你身邊的人就會貶低你,鄙視你,讓你感到羞恥。當然不是所有的專科學校都是這樣的,也不是說所有的本科院校學習氛圍都很好,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現在就是身處這樣的環境,那就請你務必跳出這個「竹簍」,使出渾身的解數也要跳脫出來,不然你只會被同化;如果你暫時跳脫不出來,那麼請你在「籠子」裡選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遠離那些不上進的人。

相關焦點

  • 千奇百怪的效應——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顧名思義與螃蟹的一些習性有關係。大家捕捉螃蟹的時候,如果背簍裡只有一隻螃蟹,這隻螃蟹就很容易爬出來,如果背簍裡裝了一堆螃蟹,這下好了,每個螃蟹有八條腿一對螯,相互之間磕磕絆絆,誰都爬不出背簍,一起成為了紅紅火火的桌上餐。
  • 螃蟹效應
    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好幾個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合作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這就是螃蟹效應。
  • 職場「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如果我過的不開心,那麼我就想看到別人也不開心,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在一個都爭先恐後向上爬的社會裡,人人都想成為「人上人」,就意味著要麼是你踩在別人頭上,要麼是別人踩你頭上。
  • 原來職場中的「螃蟹效應」是這樣的
    動物學家曾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把一直螃蟹放在一個不高的水池中,那隻螃蟹就能自己爬出來,可把很多隻螃蟹放進去,它們就會疊羅漢,下面的會拼命往上爬,循環往復,總有一個拉後腿的螃蟹,導致結果誰都爬不出來。而這種「螃蟹效應」也反應了一種特殊的職場現象:如果團隊中遇到利益衝突的時候,小團體在大團體中往往出現各種狀況。
  • 為什麼螃蟹效應屢屢出現?
    身子還軟,要被別的螃蟹吃去的。這並非空害怕,他實在親眼見過。他慌慌張張的走。旁邊的螃蟹問他說,「老兄,你何以這般慌?」他說,「我要蛻殼了。」「就在這裡蛻不很好麼?我還要幫你呢。」「那可太怕人了。」「你不怕窟穴裡的別的東西,卻怕我們同種麼?」
  • 螃蟹效應和螞蟻精神
    淺淺的水塘裡,一隻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八隻腳爬出來。如果有好幾隻螃蟹,它們就會像疊羅漢一樣,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幹了,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出去。這就是螃蟹的文化,只要自己爬不出去,那就誰也別想出去。
  •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擺脫「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是指在一個籃子裡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放幾隻則一隻也爬不出來了,原因就是螃蟹們會互相扯後腿的緣故。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有意無意地,都會受到「螃蟹效應」的影響。一旦你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進入了所謂的「舒適區」,人會慢慢形成惰性思維,慢慢地變成平庸大軍裡的一員,升職這個瓶口遙遠而不可及。
  • 知道「螃蟹效應」,與家人朋友一起吃螃蟹,定能讓人刮目相看
    螃蟹效應基本概念如果在敞口藤籃只放一隻螃蟹,螃蟹很快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藤籃裡放多隻螃蟹,那麼一隻螃蟹也爬不出來。因為如果一隻螃蟹想爬出來,其他螃蟹就會攀附在這隻螃蟹身上,最終相互扯後腿,一個螃蟹也爬不出來。
  • 「螃蟹效應」互扯後腿 CEO先要拔掉毒牙
    前幾天,一位老總跟我吐槽,說他最近在公司裡發現一個讓他很生氣的現象。他讓大家寫年度計劃時,身邊的副職和部門經理都幹勁十足,而且情緒高昂,當然這些人都是能獨擋一面的能人,業務拓展能力也是槓槓的。可一旦大家一起合作的時候,工作勁頭就不如單幹的時候,甚至還出現爭功推過,相互拆臺的情況。
  • 讓管理學成為你面試答題中的亮點:螃蟹效應篇
    在管理學和心理學中有一些效應原理如果運用的恰當的話會給答案增色不少。華圖教育面試資深老師韓玲按照不同的答題方向與題型進行分類,指導大家如何恰當運用不同的效應原理。 在結構化面試中的不同模塊雖然適用於不同的答題思路來回答,但有一些答題點出現頻率非常高,在不同題型中均會出現,但不管具體的題目是什麼,基本的要點是共通的,只要熟練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結合具體的題目具體作答。
  • 你的團隊不好管,多半是因為螃蟹效應,暴露人性弱點
    起初聽「螃蟹效應」是在《走進科學》中,動物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把螃蟹放到一個竹簍裡,單個螃蟹大多都能憑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如果放很多隻,不必蓋上蓋子,也不用擔心它們會跑出來。因為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在同一個容器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往出口處爬。
  • 任何群體中難免出現「螃蟹效應」
    有遊客好奇地問他們:「蟹簍不加蓋子,難道不怕抓來的螃蟹跑掉嗎?」當聽到有人這麼問,捕蟹的村民就笑著說:「蟹簍是不用蓋的,因為只要有一隻螃蟹想爬出來,別的螃蟹就會把它鉗住,結果都跑不了。」任何群體中難免出現「螃蟹效應」。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本行業裡面是最優秀的,所以就會產生妒忌心理,「既然這事我做不了,那你也甭想做」。
  • 「大樹理論」和「螃蟹效應」,老闆必讀!
    有一種職場現象,叫做「螃蟹效應」!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大都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螃蟹會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
  • 原來這就是螃蟹效應!
    作者:水木然來源:水木然學社何為螃蟹效應?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你多釣幾隻放進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這時螃蟹再怎麼掙扎也是爬不出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
  • 這樣破除「螃蟹效應」,提高團體協作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通過職場中的「螃蟹效應」來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公司員工的團結協作。 所謂的螃蟹效應:指的是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的時候,單只的螃蟹大多數都能憑自己的本事爬出來。
  • 原來這就是:「大樹理論」和「螃蟹效應」
    有一種職場現象,叫做「螃蟹效應」!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大都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螃蟹會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
  • 《安家》中你所不知道的房似錦,深陷「螃蟹效應」如何逆襲?
    房似錦在房似錦的經歷中,讓我深切的感受到這是一種螃蟹效應的現實版。什麼是螃蟹效應呢?釣過螃蟹的人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逃之夭夭。如果多釣幾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這時螃蟹是爬不出來的。在簍子裡螃蟹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的朝出口爬。
  • 從「螃蟹效應」說起
    如果一個籃子裡裝著一隻螃蟹,那麼那隻螃蟹將可以非常輕鬆的爬出來。而一旦在籃子裡放上幾隻螃蟹,那麼,就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籃子了。究其原因,是因為螃蟹們永遠在扯著頭頂螃蟹的後腿。這就是「螃蟹效應」。不光螃蟹如此,人類社會更是如此。而且比起螃蟹,人類在這方面更是不遑多讓。
  • 有一種職場現象叫螃蟹效應,你聽過嗎?
    動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中,單個的螃蟹大都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多隻螃蟹,它們就會像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但是底下的螃蟹會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一個也出不來。
  • 「螃蟹文化」是團隊發展的攔路虎
    所謂「螃蟹文化」也叫「螃蟹效應」,是指當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好幾個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幹了,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