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寒門逆襲困難無比?從「螃蟹效應」說起

2020-12-05 目田青年

如果一個籃子裡裝著一隻螃蟹,那麼那隻螃蟹將可以非常輕鬆的爬出來。而一旦在籃子裡放上幾隻螃蟹,那麼,就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籃子了。究其原因,是因為螃蟹們永遠在扯著頭頂螃蟹的後腿。

這就是「螃蟹效應」。

不光螃蟹如此,人類社會更是如此。而且比起螃蟹,人類在這方面更是不遑多讓。

在某些二流學校裡,學生們普遍都不學習,但假如此時突然有一個學生開始奮發圖強拼命學習,那麼其他學生很有可能會對他嘲笑、侮辱、乃至暗中使絆;在某些企業和機構中,人們普遍尸位素餐混日子,假如有一個人突然開始拼命努力工作了,那麼他將很可能會遭到同事的孤立、排擠、乃至打壓;假如一個窮人突然中了彩票,那麼等待他的大概率不是親友的恭賀,而是某些「親朋好友」如同鯊魚聞到鮮血一般的圍獵,直到他變得比中彩票前還要貧窮。

這種扯後腿的動機其實十分容易理解: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地位,只有兩種方法,要麼自己變優秀,要麼其他人變弱。既然自己已經無法變得優秀,那麼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拼命扯優秀者的後腿了。

畢竟,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正如一句話所說:「這世界上除了至親,沒有任何人會為了你的優秀而高興,在你成功時,每個人都想把你拖下深淵。」

那麼假如一個人運氣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碰到那些扯後腿的事情呢?是不是他就可以成就一番偉業呢?

不,根本沒這麼簡單。因為即使是至親,即使是真心關心你的人,也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扯你後腿。

就如同一般汽車有5個檔位,檔位越高,速度上限也就越高。在你小時候,你的至親是3檔,這時的你時速幾乎為0,至親的關心,自然會成為你的助力,能讓你快速加速。而當你長大,接受教育獲得巨大提升,你已經有潛力達到時速200公裡時,你的至親卻因為缺乏足夠教育,還是處在三檔,這個時候的他們,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只會讓你不停減速,無論你如何拼命努力踩油門,也只能被迫減速到100公裡。

這就是鳳凰男的故事:一個寒門貴子,終於通過讀書,眼看就要完成人生逆襲,前途無量。但是,他的窮親戚們卻時常需要他抽出精力頻頻關照,而且他無法拒絕。因為他是他們艱苦萬分而養育成人的,養育之恩讓他如何拒絕?

於是,無論寒門貴子讀書時有多麼拔群,正如我在《以大多數人的境況之惡劣,根本沒有資格談努力》一文中詳細過的:因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保持長時間的專注,而「鳳凰男」被家族瑣事拖住,精力已經在瑣事中消耗殆盡。於是,他的一生,就註定了無法取得巨大成就,只能終生被經濟壓力所困,最後泯然眾人,同樣成為疲於奔命的小市民。

這種悲劇,歸根結底,是源於社會價值觀的撕裂。社會的快速發展下,由於資源分配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必然會導致不同地區和環境的人的信息來源有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在學習和不學習者之間,還會進一步急劇擴大,這就會進一步導致「新人」和「老人」之間無法調和的價值觀差異。

而要徹底解決這種悲劇,就只能讓每個公民都擁有相似的資源和知識水平。這顯然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至少從目前看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如果一個寒門貴子想要真正做的「逆襲」,就只能付出無比巨大的代價(能否成功還是兩說)。而且這種代價,遠遠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最典型的例子:四次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的劉備)

歸根結底,作為普通人,我們務必要正確認識所謂的「功成名就」的艱巨性和複雜性,這絕不僅僅是數學題 「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更不是某些雞湯中簡單的「只要就會」。假如一個人真的選擇跟著雞湯盲目拼命,那麼最後留給他的,只能一無所得的痛苦和怨氣。在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最大的努力做好當前能做的一切。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盡人事、聽天命、不給自己留遺憾,實際上就已經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最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王中林: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為祖國爭光,實現真正寒門逆襲
    從貧苦農村到頂級科學家,王中林為祖國爭光,實現了真正的寒門逆襲。「寒門難出貴子」的魔咒,在他的身上並沒有應驗,這段貧苦的經歷反倒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回首王中林的人生經歷,不難發現他的成功早就有跡可循。因此王中林能夠完成人生的逆襲,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 職場「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如果我過的不開心,那麼我就想看到別人也不開心,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在一個都爭先恐後向上爬的社會裡,人人都想成為「人上人」,就意味著要麼是你踩在別人頭上,要麼是別人踩你頭上。
  • 螃蟹效應
    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好幾個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合作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這就是螃蟹效應。
  • 千奇百怪的效應——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顧名思義與螃蟹的一些習性有關係。大家捕捉螃蟹的時候,如果背簍裡只有一隻螃蟹,這隻螃蟹就很容易爬出來,如果背簍裡裝了一堆螃蟹,這下好了,每個螃蟹有八條腿一對螯,相互之間磕磕絆絆,誰都爬不出背簍,一起成為了紅紅火火的桌上餐。
  • 為什麼螃蟹效應屢屢出現?
    (2)由此想到「螃蟹效應」,如果竹簍裡就放一隻螃蟹,必須要蓋上,不然它很快就爬走了。如果多放幾隻呢,就不必再蓋,因為螃蟹在多的時候是從竹簍口爬不出來的。它們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往外爬,但簍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
  • 《安家》中你所不知道的房似錦,深陷「螃蟹效應」如何逆襲?
    房似錦在房似錦的經歷中,讓我深切的感受到這是一種螃蟹效應的現實版。什麼是螃蟹效應呢?但是簍子的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子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有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復,沒有一隻螃蟹能夠成功。這就是螃蟹效應。這就是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如果我過得不好,那麼我就想看到別人也不好,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要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 《富蘭克林自傳》:寒門貴子的逆襲人生
    富蘭克林的成功,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可以稱得上是寒門出貴子,他出身貧寒,家裡兄妹眾多,父母不堪重負,只讓他念過兩年書,他通過自身刻苦自學,堅持不謝的努力奮鬥,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作為政治家,美國18世紀下半葉的每一件大家幾乎都在他推動之下進行的。同時,他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
  • 原來這就是螃蟹效應!
    作者:水木然來源:水木然學社何為螃蟹效應?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隻螃蟹,必須要記得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你多釣幾隻放進去後,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這時螃蟹再怎麼掙扎也是爬不出來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
  • 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學習是寒門逆襲的唯一方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斯01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個流傳廣泛的演講視頻,主人公是北大才女劉媛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寒門可以出貴子的。只要你掌握一些逆襲的技巧,持續不斷地努力,命運的天平就會向你傾斜。
  • 原來職場中的「螃蟹效應」是這樣的
    動物學家曾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把一直螃蟹放在一個不高的水池中,那隻螃蟹就能自己爬出來,可把很多隻螃蟹放進去,它們就會疊羅漢,下面的會拼命往上爬,循環往復,總有一個拉後腿的螃蟹,導致結果誰都爬不出來。而這種「螃蟹效應」也反應了一種特殊的職場現象:如果團隊中遇到利益衝突的時候,小團體在大團體中往往出現各種狀況。
  • 專科學校裡的「螃蟹效應」
    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來的。因為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但簍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
  •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擺脫「螃蟹效應」
    「螃蟹效應」是指在一個籃子裡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放幾隻則一隻也爬不出來了,原因就是螃蟹們會互相扯後腿的緣故。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有意無意地,都會受到「螃蟹效應」的影響。生活中,為什麼父母要你考重點學校,最重要的就是獲得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你也會因為從眾或者不好意思的心理跟著學習,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自覺學習,不會出現影響,幹擾別人的事情。
  • 「大樹理論」和「螃蟹效應」,老闆必讀!
    有一種職場現象,叫做「螃蟹效應」!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大都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螃蟹會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
  • 福布斯生活|在階層固化的今天,「寒門女孩」劉媛媛如何從開掛到逆襲
    劉媛媛,《超級演說家》總冠軍,北京媛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從寒門女孩一路叩響北大之門,逆襲成為《超級演說家》總冠軍,最終創立自己的傳媒公司。去年,她登上「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媒體類)」。每當有人問她,如何走向成功?她定會簡單地回答:「沒什麼特別的,我一直相信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 螃蟹效應和螞蟻精神
    淺淺的水塘裡,一隻螃蟹可能憑著自己的八隻腳爬出來。如果有好幾隻螃蟹,它們就會像疊羅漢一樣,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那個就不幹了,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出去。這就是螃蟹的文化,只要自己爬不出去,那就誰也別想出去。
  • 你的團隊不好管,多半是因為螃蟹效應,暴露人性弱點
    起初聽「螃蟹效應」是在《走進科學》中,動物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把螃蟹放到一個竹簍裡,單個螃蟹大多都能憑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如果放很多隻,不必蓋上蓋子,也不用擔心它們會跑出來。因為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在同一個容器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往出口處爬。
  • 原來這就是:「大樹理論」和「螃蟹效應」
    有一種職場現象,叫做「螃蟹效應」!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裡時,單個螃蟹大都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們就會疊羅漢,總有一個在上邊,一個在下邊,這時底下的螃蟹會拼命爬出來,並且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結果誰也爬不高。
  • 知道「螃蟹效應」,與家人朋友一起吃螃蟹,定能讓人刮目相看
    螃蟹效應基本概念如果在敞口藤籃只放一隻螃蟹,螃蟹很快就會爬出來,但是如果藤籃裡放多隻螃蟹,那麼一隻螃蟹也爬不出來。因為如果一隻螃蟹想爬出來,其他螃蟹就會攀附在這隻螃蟹身上,最終相互扯後腿,一個螃蟹也爬不出來。
  • 寒門才女張培祥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對於出生貧寒的農村寒門學子來說,要是想擺脫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窮苦命運的話,讀書儘管不是唯一,卻無疑是最直接也最肯定的方式,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無論是父輩還是我們,都無比的珍惜可以接受教育的機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是對於曾經的農村孩子最好的真實寫照。在那個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年代,上學這件事成了無數農村孩子心中的夢想。
  • 冷知識科普:螃蟹為什麼要橫著走路?
    今天的話題是:螃蟹為什麼要橫著走路?                                                 螃蟹作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深受人們的喜愛,它們獨特的走路的方式也經常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它們為什麼要橫著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