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聽「螃蟹效應」是在《走進科學》中,動物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把螃蟹放到一個竹簍裡,單個螃蟹大多都能憑自己的本事爬出來。但如果放很多隻,不必蓋上蓋子,也不用擔心它們會跑出來。因為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在同一個容器裡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往出口處爬。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它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面,由另一隻更加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往上爬。如此循環便不會有任何一隻螃蟹能成功突圍。
職場中的螃蟹效應
後來,「螃蟹效應」成了一種企業倫理的反映,進而表現為不道德的行為,反應了一種很特殊的職場現象。主要特點就是團隊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只顧眼前利益;相互內鬥內耗,不可避免地會因為利益的衝突或者觀念的差異,而逐漸讓整個團隊失去活力和前進的動力。社會上有很多人的心態就是這樣:我過得不開心,就不想看到別人開心;我爬不上去,就拉住別人也不讓他上去。靠著擠兌別人和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走,還自詡「上進」,通常是這類人的一貫說辭。
減少團隊中的「螃蟹效應」可以這麼做
1. 打造團結協作的企業文化
團隊成員之間工作不配合,相互拆臺的情況,多半是企業文化缺失造成的。很多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過於虛無,形而上的東西,有時間搞那些,還不如多做幾個單子,多跑幾個客戶。但就是在這種觀念指引下,讓團隊成員沒有意識和意願放棄個人成見,以企業利益著眼。
所以,當團隊中出現「螃蟹心理」時,當務之急就是著手打造團隊協作的企業文化,培養成員的協作精神。可以通過培訓、拓展訓練、團建等活動,讓員工明白,單打獨鬥闖不了江湖,必須相互支撐,才能形成合力,自身的價值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2. 樹立統一的發展目標
人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創業初期,因為大家都有明確目標和共同願景,能夠形成合力,很容易成功。而進入守業階段,企業發展目標方向不清晰,常常會出現「窩裡鬥」的內耗局面,大家都會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牽制。有共同的目標,腳步才會一致;如果團隊沒有共同目標,每個人的力量都不是往一處使,就很容易出現拉扯或步伐不一致的情況。
所以,無論團隊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制定共同目標,並讓大家都明確,才能減少內耗,同步向前。
3. 讓權力和責任實現對等
為什麼團隊裡有的成員不能容忍身邊的同事先「爬」出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責任和義務不對等。都覺得權力有點小,都覺得任務有點重。然而,你要想擁有更大的權力,就必須擔負更多的責任。讓成員認識到,權利本就是一種責任,而不是地位的象徵。
「螃蟹效應」的產生,多是人性的弱點所致,想要避免,就需要從硬制度和軟文化兩方面入手,來倡導團隊精神,這樣才能讓整個團隊以及團隊裡的全體成員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有關於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