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下面這樣一個故事:竹簍裡的螃蟹
海邊有一個小朋友在抓螃蟹時,有一項獨特技能,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是什麼技能呢?當他抓到螃蟹時,會把螃蟹丟到一個特殊的竹簍裡。這種竹簍的外型相當奇特,有點像酒瓶,開口處窄窄的,只能容一隻手進去。竹簍的肚子卻寬大的多,可以裝很多的螃蟹。海邊的小朋友把抓到的螃蟹丟進竹簍時,有特殊的技巧。若是竹簍中有一隻螃蟹的話,他們會將竹簍的出口緊緊地蓋住,以防抓到的螃蟹逃脫:但是如果竹簍裡有兩隻以上的螃蟹,他們就不需要蓋上竹簍的出口了,而螃蟹也逃不出來。這是為什麼?其中關鍵又是如何理解?這個孩子解釋道:當竹簍裡有一隻螃蟹的時候,這隻螃蟹就會順著粗糙的內壁爬到出口逃脫,所以要將竹簍的出口封住。如果竹簍裡有兩隻或者兩隻以上的螃蟹時,螃蟹一樣會沿著竹簍的內壁拼命向外爬,但是往往當一隻螃蟹快要爬到出口時,另外一隻也會拼命地趕著逃出去,結果就會死命地把前一隻往下拖,以利益自己逃脫,獲得自由。就這樣,一隻螃蟹想逃,其他的螃蟹會把它拉下來,其結果是根本就沒有一隻螃蟹可以逃得出去,所以就不用蓋竹簍的頂蓋了。
在我們職場生涯或者團隊中也不少這種現象的發生,當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有時候也正如這種現象。我們遭到挫折的緣由,是來自別人的惡意批評或中傷,相互的爭吵喋喋不休,影響整個團隊效益。像竹簍裡的螃蟹,不想讓同類超越自己一般;對於這一類現象,毋須在其中消耗自己太多的心靈能量。有競爭是好事,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但是不應該是以拖人後腿來達到。
這樣的現象我們稱為團隊裡的「螃蟹效應」。「螃蟹效應」源於一個很有意思的上面故事中的自然現象:在竹簍裡放入一群螃蟹,然後不用蓋上蓋子,螃蟹也無法爬出來。因為當竹簍裡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它們中的每一隻都會爭著搶著朝出口處爬,誰也不願意落後,後面的螃蟹會用大鉗子拼命地拉上面的螃蟹,將其拖到下層,自己踩著它向上爬,它下面的螃蟹也會這樣做,把它拉下來。如此循環往復,就沒有一隻螃蟹能夠爬出去。團隊或者職場上的「螃蟹效應」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惡劣的競爭。
作為老闆或者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或者管理時一定要避免「螃蟹效應」,謹防惡性競爭,否則團隊很難成事,很難成功。而且螃蟹效應是比較常見的,比如,有的團隊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並因此相互拆臺,最終使得整個團隊喪失凝聚力,「1+1<2」現象出現影響團隊效益。而且,隨著「1」增加到N個,最終協作的「和數」會遠小於N,使團隊失去生命力,永遠無法做大做強,更不要談成功。
我們來看現實中「螃蟹效應」的例子 :在某同仁堂銷售部門的老王被調到該生產部管理部做部長。在老王還沒被調職之前,就已經聽說管理部非常不好管理,每個員工的能力都比較強,可整體業績就是上不去。老王一上任就讓大家寫出自己的工作計劃,每個人都表現的幹勁十足,可工作畢竟不能單打獨鬥,還要有團隊合作。當管理部的員工一起合作的時候,勁頭就不如自己單幹的時候強,彼此之間還經常指責、爭吵、甚至相互拆臺。有一次,老王安排四個員工一起針對不同客戶做回訪,可反饋回來的結果卻很差,很多回訪項目都沒有做到位。當王陳調查原因時,這四名員工相互指責,都覺得自己做得最好,問題出在其他人身上。「他們每個人對於其他人的工作根本不配合,只要一出問題,就會相互指責,推卸責任。」 「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完全合作不到一起,像這樣缺乏團隊精神的團隊,老王真的頭痛不已。
「螃蟹效應」對團隊管理的負面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在上述案例中,管理者老王所負責的管理部門,正是由於團隊成員之間發生了「螃蟹效應」,才最終導致員工之間的相互不合作、甚至「拆臺」的行為。這樣的惡性競爭,不僅會削弱團隊整體的戰鬥力,而且會使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脆弱而緊張。
假如老闆或管理者在帶團隊時,對團隊中的螃蟹效應視而不見或者不拿出解決方案,或者認識不夠深入,那麼很可能會讓團隊陷入「惡性競爭」的危險境地,團隊會很難成事。甚至整個團隊解散的危險。所以身為管理者或者老闆你要做的事不是很有幹勁去做員工做的那些事,而是要處理團隊中影響效率的現象。調和員工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