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架子端太高!不和員工平等交流的管理者,是很難帶出好團隊的

2021-01-14 第一管理學派

在職場管理的過程中,常常聽到來自管理層的抱怨:員工不服從安排,安排任務給他們,總是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有些心胸狹窄的領導者,把這當成是員工對自己的反抗,於是利用自己的權力,去排擠、淡化這種員工。

在職場上混,很多人都是非常精明的,為了避免得罪領導,很多職場人都選擇對領導的命令言聽計從,領導說啥他們就去做啥。表面上看來,這是一支非常聽話的團隊,管理者可以很好地指揮下屬。

但這樣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地現象。畢竟團隊是需要互相協作的,如果整個團隊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全靠領導指揮,那要是領導不在,豈不是辦不成事?而且,要是領導的安排上出現了一些錯誤,整個團隊絲毫不管,照樣執行,那不是錯上加錯?

所以管理者在帶領團隊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如何與員工溝通,通過有效的溝通方法,充分地發揮出整個團隊的力量,有效提升團隊執行力

別把架子端太高!不和員工平等交流的管理者,是很難帶出好團隊的

1、和員工平等交流

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常由於職位上的差距,導致雙方無法產生有效的交流,從而出現了溝通位差效應

溝通的差距效應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在研究企業內部溝通後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他們發現,來自領導的信息只有20%-25%被團隊成員知道並正確理解,而從下到上的反饋不超過10%,並行溝通的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

相關焦點

  • 職場管理者應該重視團隊中的「螃蟹現象」
    團隊或者職場上的「螃蟹效應」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惡劣的競爭。作為老闆或者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或者管理時一定要避免「螃蟹效應」,謹防惡性競爭,否則團隊很難成事,很難成功。而且螃蟹效應是比較常見的,比如,有的團隊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並因此相互拆臺,最終使得整個團隊喪失凝聚力,「1+1<2」現象出現影響團隊效益。
  • 讀懂這六句話,你就能帶好團隊,當好領導
    如何帶好團隊、做好領導? 很多人認為當領導就是發號施令,讓下屬去幹活就行了,錯! 也有人認為,當領導大大小小事無巨細,什麼都要管,太累了,錯! 當好領導,沒有這麼簡單,但是也沒你想的那麼難!
  • 抓住員工的心!高明管理者的3個「手段」,有效提升團隊凝聚力
    相信管理者們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有很多吐槽吧,比如:員工工作不積極、員工不服從安排、輕易跳槽或離職等等,類似的問題在企業管理中是真的多。把上面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其實都可以歸結為,領導沒有成功的凝聚人心,為什麼你的企業內部總是鬧矛盾?為為什麼你的下屬總是不能完成你指派的工作?關鍵就在於雙方的銜接工作是否到位。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2020年3月12號,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公眾號發布了張一鳴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其中張一鳴談到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德魯克的很多啟發:「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德魯克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於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
  • 不要幻想所有員工都去奮鬥,不均衡才是團隊進步的動力和必要條件
    其中讓我覺得成本非常高但毫無價值的錯誤就是,不斷的給員工講道理,而且是對所有的員工講道理。這就是智商情商雙低啊。你覺得自己是在推心置腹、掏心窩,可員工卻覺得你大忽悠、神經病。人家是來賺工資的,而不是來聽你講廢話的。做老闆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演員,也別那麼累,你沒有那麼多觀眾。
  • 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 長江讀書296期
    在個性十足的新生代員工面前,過往的管理經驗似乎不再奏效,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怎麼管?本期讀書,向你推薦企業策略專家、得到職場類金牌課程講師戴愫的《不懂年輕人 你怎麼帶團隊》。本書通過還原真實的工作場景,給你一線管理者的帶隊經驗,希望能幫你贏得「難搞」的年輕人,快速成為帶團隊的高手。
  • 團隊管理中的木桶長板理論
    一、團隊管理中的木桶短板理論不再適合當下團隊管理的原因:1、網際網路的普及,讓人們獲得知識的機會變的平等,可以無時不刻無限獲得海量及深度的知識。那些勤奮而好學的人可以更加優先的把握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員工與員工之間能力的差距已經不像以前僅是1和2的區別,甚至是1和100的差距。
  • 老員工不理,新員工不服?3招,坐穩管理崗,引爆團隊「向心力」
    一、管理者平時不溝通,關鍵時刻突然「翻臉」,員工拒絕接受朋友小可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入職遊戲公司1年後,他就被提拔為運營主管,帶領13人團隊,做裂變引流和後期轉化。如今5個月過去了,他本應該熟悉了新職位。沒想到他卻做得心力憔悴,新員工不服管理,老員工乾脆離開團隊。
  • 不懂帶團隊,活該你受累 | 長江讀書290期
    作者給出了打造高績效團隊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已經成為管理者或者正在學習成為管理者的你帶來啟發。有一些不成熟的管理者,還會批評員工:「你真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這會讓團隊成員倍受打擊,慢慢就會產生挫敗感和依賴感,以後遇到難題就會第一時間想交給老闆處理,於是所有的事情就會集中到管理者手上。最終,管理者每天累得要死,但整體業績卻上不去。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帶領團隊獲得業績增長呢?
  • 作為一個領導者,該如何更好地帶領自己的團隊呢?
    那麼作為一個即將當上領導者的人來說,怎麼更好地去帶領自己的團隊呢?作為領導者,我們說領導不一定是那種非常會爭辯的人,總是和別人去爭辯,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好事。相反,不和別人爭辯很有可能讓領導帶團隊帶得更容易,領導者的定義是通過別人來完成任務的。
  • 團隊的不足和改進
    經常聽到管理者抱怨:團隊不是太笨、就是太懶,總之不能有效完成工作,害自己要把本該他們幹的活給幹了。這樣做,除了讓自己更加身心疲憊,實際上還耽誤了管理者理應承擔的更重要的工作。其實,之所以需要團隊管理,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存在缺陷。凡是抱怨團隊能力不足的領導者,99%都是自己在人才的選擇、配置、管理或培養上出現了問題。
  • 管理者如何讓問題員工自動離職
    一般來講,每個公司裡都有一些你覺得有問題的員工,比如:屢教不改型的,傳播負能量類型的,只會破壞不會建設類型的等等。畢竟「三觀」已毀,一味地容忍只會助長他的氣陷,最好的辦法是將這種人清除出組織。只是,在中國這個處處講「人情」的社會裡似乎很難,那麼最好的方法是讓這種人自動離職。如何做才能讓這粒「老鼠屎」自動走人呢?方法很簡單——捧高和踩低。
  • 廢掉一個團隊最快的方式 就是讓員工彼此競爭
    利己團隊的困境  「你會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利己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大部分管理者會給出明確的答案——「不會」。  但在實際的管理實踐中,我們卻能看到,大量企業的管理動作是導向員工利己行為的。
  • 「南宮讀書會」第三十四期《可複製的領導力》讓企業目標影響員工
    Hi~大家好,我是南宮敏羚,這周我們繼續說一下《可複製的領導力》,上期我們說了如何遊戲化自己的團隊和清理關係,這周我們就來講講如何用目標管理人,以及利用溝通透視窗改善人際溝通。說起管理,很多管理者都喜歡制定很多條條框框,想通過這些規則來劃定一個邊界,讓自己的企業能夠順利成長。
  • 同事之間互幫互助未必好 關於團隊合作的誤解真不少
    彭特蘭發明了一種可佩戴在員工身上的電子胸牌,這種裝置可以實時記錄同時佩戴這種裝置員工間的物理距離,是否在進行對話,面對的方向等信息,但不會記錄員工交流的內容。在研究中,彭特蘭教授給不同的團隊成員長時間佩戴這種裝置來實時採集團隊成員的溝通行為,進而研究不同的溝通協作模式是否對團隊績效有不同的影響。研究表明,只通過研究協作中的信息交換模式,就可以有效提升團隊效率,並對團隊績效有著準確的預測。
  • 管理者需要知道的事:優秀的員工,為什麼往往最先離職?
    一些優秀的員工,把公司作為跳板,始終遵循著自己職業生涯的走向。第二種情況是,員工關係問題。職場無外乎兩件事,做事和做人。員工之間的相處、上下級之間的相處,如果出現矛盾,優秀的員工更有選擇權,因為有能力,很容易在外面找到工作。第三種情況,公司制度、理念不相符。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如何」「何時」,領導者詢問「什麼」「為什麼」◎管理者總是將眼睛盯在底線上,領導者總是將眼睛落在地平線上◎管理者模仿,領導者創造◎管理者接受現狀,領導者挑戰現狀◎管理者是經典意義上的好戰士,領導者則是他/她自己◎管理者矯正事物,領導者做正確的事情可以這樣歸納,領導者是管理者,而管理者不一定是領導者。
  • 客廳沙發背後的空間別浪費了,做一個這樣的架子,實用顏值高!
    客廳沙發背後的空間別浪費了,做一個這樣的架子,實用顏值高!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交流,今天與大家交流一下房子的沙發背後,相信很多人家裡面沙發背後都是空置的,還有就是不知道有什麼用!其實太可惜了,做一個這樣的架子,實用顏值高!
  • 做「有溫度」的管理者 臺北慈濟醫院吸引人才有絕招
    筆者從2007年開始關注我國臺灣慈濟醫院及香港等地的護理團隊,發現管理者的人文關懷,是給予護士最好的愛,也是穩定護理團隊最好的武器。並因此院方提醒前線員工必須嚴格遵守輸血程序,一個月內向資淺的前線護士額外提供輸血程序培訓,加強督導。點評:香港醫院在員工出現差錯的態度和方法上有兩大看點,一是管理者的冷靜應對,先讓當事人休假調整,再對其心理輔導!二是加強一個月內的資淺護士額外提供輸血程序培訓!
  • 馬雲:高層管理者要揪頭髮、照鏡子、聞味道
    對於中層管理者是hire和fire,第一,即招人和開除人。要自己招人也要開除人。第二,是團隊建設,把團隊建設好。第三,拿結果,這個拿結果有兩個要義,既是拿事情的結果,也要有人的結果,為什麼有人的結果?即我們要把人培養起來,這是對中層幹部的要求。   對高層管理者我們又有三個要求,分別是揪頭髮、照鏡子和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