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 長江讀書296期

2021-01-11 澎湃新聞

工作幾個月就跳槽、說「裸辭」就「裸辭」……90後、95後作為職場年輕人,張揚個性、重視自我、敢於對管理者說「不」,與以往職場人的表現完全不同。

在個性十足的新生代員工面前,過往的管理經驗似乎不再奏效,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怎麼管?

本期讀書,向你推薦企業策略專家、得到職場類金牌課程講師戴愫的《不懂年輕人 你怎麼帶團隊》。本書通過還原真實的工作場景,給你一線管理者的帶隊經驗,希望能幫你贏得「難搞」的年輕人,快速成為帶團隊的高手。

分享 | 戴愫

來源 | 筆記俠

《不懂年輕人 你怎麼帶團隊》

作 者:戴愫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承認吧,說90後「難搞」,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90後。

90後的真實一面

1. 他們就是不主動的一代

社會因素不得不提。

他們在電子時代中成長,因為電子產品自帶與人互動的能力,讓這一代人期待所有事物自帶行為能力。

也就是說,「這個東西不和我互動,它就壞掉了。」

家庭因素,也值得關注。

中國從80後開始獨生子女政策,90後的家庭從傳統的血緣家族徹底變成現代的核心家庭,他們不需要和兄弟姐妹談判,誰可以分得那份更大的巧克力。

在職場上,當他們和同事有分歧時,不善於溝通,不想爭辯,不在乎會不會被人理解。

他們就是不主動的一代,於是顯得「頹」,顯得「喪」。

2. 他們就是不滿足的一代

在職場上,他們可憐地看著叔叔阿姨:「你們只知道辛苦地爬職業階梯。」

在學校裡,他們看著老師:「名牌大學畢業又能怎樣,你不也只是個教書匠嗎?」

在家裡,他們對著退休後還在鬧離婚的父母:「你們的人生啊,就是個悲劇。」

他們被稱作want generation。Want:既指欲望,也指匱乏。

他們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代可以真正權衡「我要什麼」的人,並且,想要的這塊餅真的很大。

資訊時代賦予他們「知曉一切」的本領,網際網路還賦予他們「執行夢想」的技能。

比如,想學插花,或想去潛水,心中的念想分分鐘就可以實現。發達的網絡和大量的信息,讓他們「無所不能」。

草根逆襲的故事滿天飛。不可思議的帶貨網紅的成功,讓他們心潮澎湃。

在這個扁平的世界裡,中國年輕人的信息量、視野,和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年輕人趨於同步,而中國年輕人的氣魄、野心,比他們高出好幾個級別。

他們的口號不是改變世界,但他們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世界改變了。

3. 他們就是不服從的一代

作為鼓勵「挑戰權威」的文化中長大的一代,他們親眼看到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的解法。

之前被認為是正確的東西被不斷推翻、重建。沒有人是絕對的權威,他們從小自己做決定,他們的問題答案來自網際網路。

4. 他們就是不將就的一代

從富足的生活條件中成長起來的他們,透著那股子自信和從容。他們對生活、對工作都不將就。

他們尋求層次更為豐富的體驗。正如《圈層效應》(作者託馬斯·科洛波洛斯,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研究95後消費方式;丹·克爾德森,美國信息架構公司總裁)指出:

他們去飯館,希望能在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看見這家網紅店,有期待感。在吃飯的時候,要有高顏值的拍照環境和驚豔菜品,這樣方便打卡、曬朋友圈。

在職場上,他們不是僅僅要獲得工作的體驗,可能還需要遊戲的體驗、攻關的體驗、交友的體驗。你能不能給他提供超出工作本身的獲得感。

不主動+不滿足+不服從+不將就=潛力無窮!

如何「收服」90後自由的靈魂

一場由90後引發的管理變革正在上演。

1.不要跟年輕人灌雞湯,講情懷。

用我的WHY去感動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個領導都在表達意義,你表達意義的聲音如果和別人差不多,很容易被掩蓋。

每家企業都在表達情懷,但是面對90後,情懷牌得省著打。

因為你的情懷不見得就是他的情懷,將夢想和目標灌輸給別人,難上加難。他們喜歡李誕的喪,李雪琴的慫。

他自己的意義和情懷,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他人生賽道的終極目標,也是他一切行動的能量源。

工作之所以難以承受,從來都不是因為工作內容本身,而是因為缺乏意義和目標。

別試圖控制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解決問題的足夠智慧,你不必告訴他怎麼做,而是幫助他看到多種選擇,然後自己選擇。

當你忍住了擅自插手的衝動,你成功地保留了他對工作的支配感,保全了他的自尊。否則,你覺得自己在幫他,他覺得你在微管理。

2. 全力支持他的夢想,而且,還要和他的成長保持同頻

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韋爾奇有一句名言:「當你成為領導者之前,自己的成長是成功;而你當了領導者之後,幫助他人成長,才是成功。」

我在和某家管理諮詢公司合作時,他們委派了一位跟課助理。這個小姑娘展示出和別的助理不一樣的素養。她協助環節從未出錯,訂車、訂餐一絲不苟,我上課時她也在非常認真地聽,在午餐時,她還和我探討課程內容。

兩年過去了,她還在同一個職位,但我看出她有些悶悶不樂。

又過了兩年,她告訴我馬上要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我說:「你的老東家馬上要上市了,為什麼要走?」

「這家公司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要做的是課程顧問,這家公司沒給我機會。」

果然,她到了新公司後,非常出色,每年創業績幾百萬。

前家公司給她提供資源、提供平臺的速度,沒趕上她自己的成長速度,非常可惜。做到「所供即所需」,是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德魯克說:「在動蕩的時代裡最大的危險不是變化不定,而是繼續按照昨天的邏輯採取行動。」

自上而下地灌雞湯,不如自下而上地捕捉員工們自己心中的夢想,並公開支持這個夢想,他們會變得比你想像得更強大。

3. 管理者怎樣通過提升時間寬裕感,來提升員工幸福感?

時間寬裕感越來越低。時間荒。世界性的集體性的文化失衡。與之而來的是焦慮、抑鬱,鍛鍊少,工作效率低。

心理學家吉姆·洛爾提出的精力管理金字塔:

從下往上,體能、情感(情緒不是個性問題,而是能量問題)、思維、意志。

下一層影響上一層。體能不好的時候,情緒低落;情緒低落時,思維遲緩;思維遲緩時,導致意志力下降,做事堅持不下去。健身是為了體能充沛。

越來越多人發現,當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後,再多一些錢對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很有限。

萬科集團把管理層的獎金和員工的健康掛鈎,員工的體能或健康不及格,管理層要扣1%的獎金,如果健康狀況達標,也會有獎勵。

管理者怎樣通過提升時間寬裕感,來提升員工幸福感?

(1)讓員工對時間有全權掌控感

讓他有安靜地集中處理工作的時間。辦公室裡過多的協作常常給個人帶來力不從心,這也是前段時間流行的開放式空間屢遭詬病的原因。

界定安靜時段與協作時段。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萊斯利·帕洛(Leslie Perlow)提出的解決方案。

一家財富500強的軟體公司裡,工程師團隊決定將每周二、四、五上午9點到中午時段設為安靜時段,每人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他時段為互相幫助解決問題的協作時段。

帕洛教授發現,在安靜時段,65%的工程師有超水平發揮。3個月後,這個團隊按時推出了雷射印表機。

(2)盡一切努力幫助員工達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急救聯盟法,組織幾個同事輪流,及時回應,互相關照。

比如,有人突然接孩子,家裡有變故,他可以放心地離開崗位,因為有其他人會用最快的速度給出最敏捷的反應。

用「人性化管理」的確定性,

去應對一切不確定

在不確定的時代裡,「人性」是確定的,讓我們用「人性化管理」的確定性,去應對一切的不確定。

不同行業,不同公司,肯定有適合他們的不同的管理機制。

作為管理者,我想先問你三個問題:

每個人本身已經具備成功所需要的天賦潛能和職業潛力,你信不信?

擋在每個人成功道路上的障礙不是外界的障礙,而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手,你信不信?

別人直接給的答案和指導,不管多麼明智,也經常會遭到抵制,你信不信?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咱們繼續下一步。如果你的答案是猶豫的,那麼嘗試把上面三個句子中的人換做你自己:

我本身已經具備成功所需要的天賦潛能和職業潛力,對不對?

擋在我成功道路上的障礙不是外界的障礙,而是我自己頭腦中的對手,對不對?

別人直接給的答案和指導,不管多麼明智,也經常會遭到我的抵制,對不對?

這下都對了吧。

可以帶著這三條認知,去設計、修改、完善自己公司,自己部門的管理機制。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

1. 交談技術

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平等地交互賦能,這樣其實要求更高了。

什麼樣的交談技術?共創式談話,或教練式談話,或引導式對話。

如果想讓他動腦,就不要替他思考,你只需為他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而這個思考的氛圍是用下面這條開放式問題線營造的:

發散——收斂——持續。

先發散,收集他儘可能多的想法,然後收斂,找出最重要的,列出行動步驟,最後持續,將這次思考的結果延續到未來。

在這條問題線上,你始終沒有直接給答案,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為了順利展開這條問題線,你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為了發散,用複數問,而不是用單數問。

比如:「你覺得現在可以嘗試哪些方法?」

「哪些行動可以讓你達到這個目標?」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走哪幾條思路?」

第二,為了更多的發散,用「可能」帶著他越過障礙進行思考,而不是「一定會有效」、「一定會成功」。

比如:「如果你有足夠的資源,可能會湊效的方案有哪些?」

「如果你知道答案,那會是什麼?」

「我這裡可以給你什麼支持?」

「對這個事情可能會有促進作用的是哪些要素?」

第三,為了聚焦,需要引導他在眾多想法中做選擇,根據問題的性質,用不同維度地來選擇。這次對話最重要的產出,不是籠統的觀點,而是清晰的行動計劃。

比如,如果是緊急問題,聚焦的方式是「最迫切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是時間維度長的問題,聚焦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樣,談話的結果不是創建一堆目標,而是激發出優先任務。

第四,為了讓這次對話產生更多靈感,記得要問到持續效應。

比如:「有哪些做法,可以讓你不斷地加強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未來會不斷地遇到這種挑戰,你怎樣為自己減壓?」

「對於你剛剛提出的那些方案,你可以怎樣持續地實施它們?」

作為管理者,學會這條「發散——收斂——持續」的開放問題線後,下一步就是尋找並創造「可輔導時刻」。

2. 可輔導時刻

凱斯西儲大學教授理察·博亞茲提出過,「可輔導時刻」是領導幫助下屬的最好機會,這些時刻是人們知道自己要「換擋」的時刻。比如:

接受了一個有挑戰的任務;回顧一個剛結束的項目;部門有重大改變;執行任務中遇到困難;在一個高強度、長周期的項目中的階段性裡程碑時刻。

在這樣的時刻,員工有最強烈的意願做思考,做嘗試,做改變。

我的觀察是,很多管理者把絕佳的「可輔導時刻」白白浪費了。

比如,年底做完績效打分之後,就匆匆發獎金了。都不說為什麼發。這1萬塊獎金,是因為他工作出色,還是大家都發了,順帶給他發的?

90後很需要這樣的「可輔導時刻」。他們有了問題,習慣上網搜索,搜索得越多,思考得越少。他們需要一位引領者幫助他們恢復思考能力,引導他向內尋找真正有意義的答案。

所以,現在的管理者,已經從過去的權威者,轉而扮演引導者,或者教練的角色。

當你發現他思路有問題,忍住,忍住,忍住,咬住舌頭,閉上嘴巴。

伽利略:「你不能教給別人什麼。你只能幫他發現他已經擁有的東西。」 智慧只能從自己的內心中長出來。

「輔導優於指令」,你也學會了用開放式問題線去輔導員工。

在實施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這兩個難點。

第一個難點是,有的員工倍兒精,你在使用引導技術時,他的反應是:「呵,想教練我?沒門兒!」

我也確實見過教練技術用得不好的管理者,他不停地問下屬:「還有呢,還有呢」,真的讓人抓狂。

為了讓員工意識不到自己在被教練,你的方式儘可能隨意、非正式,更關鍵的是,記得用「說、問、說」三部曲,而不是連續發問。

你在問出每一個問題的前後,都要有一些陳述來緩衝。這些陳述可以是自我袒露,也可以是鼓勵、附和、回憶、扯閒篇、假設、開個無關大雅的玩笑,等等。

你可能會遇到的第二個難點是,怎麼引導,他都「葫蘆裡倒不出餃子」怎麼辦?

引導技術是一個喚醒他的潛力、抽絲剝繭的過程,同時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成果。我從這三方面來建議你:

1)你和他的每次一對一談話,聊什麼,儘量他來定話題,這樣他更有積極思考的意願。

你可以說:「你看最近有什麼想和我溝通的,我下午3點到4點間很方便。等你哦。」

2)在談話過程中,直接指導和誘導詢問的比例,你根據他的能力來平衡。

如果遇上經驗少、層次低的員工,你用代入的方式來分享你的知識,比如:「如果我是你的話,可能會考慮……」 「我剛入職場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挑戰,當時我……」

3)留出充足的時間,不能急於求成。

否則,當他還沒給出你要的答案時,你會下判斷,還可能會急不可耐地中斷他的思考過程。「我太忙了」也確實是很多領導會拒絕這種談話的理由。但是,它值得你的時間。

用共創式的談話來督導工作,這對管理者來說,是一件難度高、但正確的事情。

話說回來,哪怕一次輔導談話沒有產出成果,它也能為你們建立情感連結。因為你相信,站在你面前的這個年輕人,有思想、有智慧、有困惑、有失望。

他不需要被拯救,只需要被引導。當他有困難時,你在那裡,你知道,你理解,你關注,你引導。哪怕沒有立刻產出方案,你的在場,就是很好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談話,能讓你們珍惜彼此。你不需要再去天涯海角地找更合適的人選了,站在你面前這個人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合適的人。

結 尾

融入他們,弱化身份,增強能力。

真實一點點,生動一點點。

這就是管理者吸引和「籠絡」 90後的方法。

end

原標題:《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 長江讀書296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懂帶團隊,活該你受累 | 長江讀書290期
    而現實職場中,有些管理者明明業務能力到位、質素過硬,卻險些累壞自己,團隊整體業績卻還上不去。這就是管理認知和管理方式出了問題。本期讀書,長小江向你推薦阿里巴巴原B2B直銷總經理、被馬雲稱為阿里「定海神針」的俞朝翎的新書《幹就對了:業績增長九大關鍵》。如何做到持續甚至爆發式業績增長?
  • 這年頭不好好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
    這年頭不好好讀書,連別人罵你你都不知道。程式設計師最討厭康熙的哪個兒子。答:胤禩。為什麼?答:因為他是八阿哥(bug)老婆給當程式設計師的老公打電話:「下班順路買一斤包子帶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買一個。」老婆怒道:「你怎麼就買了一個包子?!」老公答曰:「因為看到了賣西瓜的。」程序猿:if(看到賣西瓜的)包子=1;else包子=一斤。你不好好讀書,甚至連葷段子也看不懂了。看一個哥們聊天記錄,哥們:「在嗎?」女生:「嗯」。哥們:「在幹嘛呢」。
  • 以下類型的老人很有智慧,遇上幸福三代人,年輕人別不懂珍惜
    老友之間互相鬥嘴不停歇,本質都覺得對方更慘,順便懟了一通年輕人。作為一名80後寶媽,我對此頗為不服氣,忍不住插話表示我們80後可孝順了,怎麼就成「有得受」了?兩位老人家相視一笑,表示你們年輕人的孝順可不比我們當年,有些時候頗為不識好歹,不懂得珍惜,經常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心錯付。
  • 回味中的長江三鮮
    記得有一位鎮江的年輕人,連續幾年都會送鰣魚過來。他是個喜歡讀書的知青,不停地到我們家來借書還書,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到日子準能弄到鰣魚,弄到了立刻往南京趕,直奔我們家,如果我父母不在,他會指揮保姆趕快加工,一點都不見外。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可以讀讀知乎上 胖子鄧的《專注力管理——讓你的努力更有效》,喜歡心理學的,可以試試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想讀小說的,建議可以試著有文字價值的書讀起,比如王小波或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自己選,(切記:只選一本,讀完一本再看或是再買下一本)2、第一本書,建議讀的時候,這樣嘗試:第一遍:通讀,把自己覺得挺好的句子,感動深的句子,覺得需要記住的句子,或是不懂的句子,
  • 太多人忽視了關鍵一點|長江讀書272期
    本期讀書,長小江為你推薦由兩位擁有多年管理經驗與紮實理論基礎的作者所創作的《故事力》一書,傳授給你通過「講好故事」獲得他人信任、決勝於未來的實戰策略,希望對你的有所幫助。如果沒有閃亮的履歷,那要怎麼獲取別人的認同呢?內在是由你的核心價值觀和內在動力構成的。想清楚什麼對你來講重要,你又是被什麼驅動的,這就是內在。這一層看不見摸不著,聽起特別神秘,你也很難直接給人講明白。但是,正是這個看不見、摸不著、講不清的東西,決定了一段關係能不能從「認識你、記住你」走到「認同你」。
  • 未富先「老」的當代年輕人:甘於平凡的熬夜,但讀書一定才能抱富
    所以不少年輕人開始處於一種未富先「老」的狀態。所謂的未富先老中的「老」字並不單單指經濟,而且是心態以及生活方式,慢慢的隨波逐流接受平凡,奮鬥但也說不上墮落,似乎慢慢處於平庸的狀態。那我們就聊聊未富先老的那些年輕人吧。
  • 激發潛能,職場上最靠譜的努力方式 | 長江讀書224期
    本期讀書,長小江向你推薦哈佛大學心理學導師肖恩·埃克爾的新書《大潛能》,並將這篇記錄了激發個人潛能的6個正確方法的文章分享給你,幫助你擺脫盲目努力,離成功更進一步。 它不僅和你的學校或工作場所的優劣掛鈎,還取決於你的適應能力。 它不僅和分數高低相關,還和你為團隊貢獻的技能緊密聯繫。 公司和學校創造了競爭激烈的環境。在這裡,只有個人成就才能得到青睞,這樣,公司和學校才能培養大量人才,實現巨大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 這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年輕人》
    醒醒吧,沉睡中的大學生,這世界正在悄悄懲罰不讀書的年輕人。剛畢業的M姑娘面試失敗了,她打電話向我吐槽,說面試官笑得很迷人,但是特別沒禮貌。她說:「我是去面試記者這個崗位,面試的內容本來是採訪能力和文筆。
  • 老教授「憂愁」,年輕人「吐槽」:我們的評價體系怎麼了?
    中國的年輕科研人才怎麼了?對於老先生提出的問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的?怎樣才能讓年輕人跟上來?被點名了,年輕人服氣嗎?發論文有獎勵,實驗項目有獎勵,做些其他的橫向研究可能也會賺點錢……我們需要養家、需要錢,所以怎麼能靜下心來好好地去搞技術、搞科研?都說年輕人要坐冷板凳,但實際情況擺在眼前,大家都要活,先活下來才能講其他的。
  • 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
    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1期製圖初衷:助力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記者:您帶領團隊負責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地圖集》此次獲金獎,有什麼感受?
  • 「世界讀書日」帶你逛南京 講講有關讀書的故事
    揚子晚報記者 劉瀏 攝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歷代的讀書氛圍都很濃厚,很多文化名人都曾在南京讀書、求學;正是由於讀書、愛書人很多,南京的私家藏書風氣自六朝至今一直很興盛;同時,夫子廟、朝天宮等地歷來是淘書一族的樂園,在國內古舊書交易市場頗有名氣。隨著時代發展和城市建設,南京城裡淘書的地方越來越少,前人讀書、藏書的地方也漸漸被淡忘。
  • 感覺讀書學習沒意義,那是你不懂人腦的「三位一體構造」
    然而,這樣布置實施了一年,大多數員工都感到很反感,有些認為讀的書和自己工作沒關係不願意讀,覺得浪費時間;有的認為自己工作那麼忙,哪有空去讀書;有的認為有些書太難了,看不懂,不想讀;有些又認為書單的書太簡單了沒意思。所以,現在這項活動開展的很不順利,小朵自己也覺得很困惑,究竟該如何讀書才能更有意義呢?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這樣擘畫長江宏圖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在南京開了一個座談會——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這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第三次座談會,也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的第一次專題座談會。「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
  • 土狼團隊
    說安靜,是因為這裡是科學家悶頭搞科研的地方,沒人大聲喧譁、追跑打鬧;說熱鬧,是因為這裡的公司都剛剛起步,誰家做實驗缺個材料,不用出樓就能借到,誰家有個環節不懂,隔壁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一大幫有志向有學識的年輕人聚在一起,互幫互學、相濡以沫,成了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八年了,他們的公司還沒「賺」過一分錢。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天鵝洲國家級保護區副主任張振華告訴記者,保護區5年間江豚數量實現翻番,而且這次普查還發現了9頭懷孕的江豚,如果順利明年還將增加9頭江豚。「這個普查結果說明遷地保護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有利於江豚的自然繁衍」。    位於江蘇鎮江的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保護區的典型。根據不完全統計,鎮江豚類保護區的核心區目前有江豚20頭,觀測數量保持在這個水平。
  • 「沾泥土、帶露珠」 踏上助力脫貧路 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
    奔騰的長江,如一條金腰帶,穿起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盤活了長江帶狀的「一條線」,就能舞動全國經濟的「一條龍」。 地處長江下遊的江蘇,以經濟強省的擔當力爭上遊,在深化對口支援、促進區域協同、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及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可還記得最後一次買書是哪年哪月嗎》,閱讀量僅僅50枚,那是相當的慘澹啊!看得出來,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不了「爆文」----「讀書」?多麼不合時宜又迂腐文酸的話題啊!還讓「買書」?直接無視,飄過。近日重讀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之《困境與超越---教育問題分析》,驚覺早在2004年,朱先生就發出過類似的感慨了----《讀書,想說愛你不容易》。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樊登:只有讀書能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
    真正能夠讓我們幸福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改變你的認知水平,你怎麼看待幸福這件事,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說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的痛苦總量大約是一致的,但是這個人如果認知水平不一樣,他就會躍升到另外一個更幸福的領域,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