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 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什麼不同

2020-11-29 天氣網

  大家都知道,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行除了是基層人員的努力奮鬥的結果,還與領導者的正確領導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離不開。但有時候,一個上層人員兼顧領導者與管理者,使得二者的職責有些混淆。那麼,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什麼不同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

  1、性質不同:管理是日常性的、非決策性的工作,而領導主要是負責方向性的工作,起帶領和引導作用。

  2、作用不同:從事管理的管理者主要憑藉正式職位發揮作用,而進行領導的領導者則主要憑藉影響力去發揮作用。

  3、關係不同:管理本質上是一種職能關係,領導本質上則是一種追隨關係。

  4、追求不同:管理的科學性大於藝術性,而領導的藝術性大於科學性。管理追求的是精確,領導追求的是生動。

  5、側重點不同:管理主要強調控制,側重從人的行為上進行規範;而領導則更注重從人的內在心理方面去感化人。

  6、處理問題類型不同:管理通常解決常規問題,具有確定性;而領導則通常處理非常規問題,具有不確定性。

  7、功能不同:管理的功能在於維持秩序,領導的作用在於規劃願景、創新求變。

  8、重視點不同:管理比較重視權力的作用,而領導則重視個人魅力的作用、重視影響力等。

  從上面這些不同可以看出,領導者是決策者,管理者是執行者。在公司,店經理和廚師長是管理者,需要推行公司下達的工作,在店面大家就是領導者,要肩負起帶領團隊共同發展的重要使命。

相關焦點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1.管理者與領導者雖然領導與管理密切相關,但它們之間的功能和作用是有明顯區別的,如表3-1所示。管理和領導構成同一過程中,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補充的兩個體系,它們各自有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同時又是組織取得成功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 領導者的圈子裡,都是什麼人?
    你覺得從管理者到領導者,這中間有著怎樣的距離?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管理者仗勢欺人,領導者魅惑眾生」。《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說,管理者形成的是權力圈,在他圈子裡的人,只能稱為下屬;領導者構建的是影響力圈,在他身邊的人,都是追隨者。
  • MBA人物 | 詹姆斯·馬奇:領導者容易把自己看成組織的英雄
    它們代表了另外一種領導觀,一種不同於很多管理者所持有的、很多領導力書籍所倡導的領導觀。 英雄式領導 領導力涉及很多東西,我不打算一一列舉出來。很多領導技能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運用分析和經驗作出判斷的能力。
  • 成功鑄就未來的領導者,都有這10點共性
    總結起來,有10個因素,它體現了個人和組織的特徵,將有助於領導者應對變革、鑄就未來、建立學習型組織: 1.領導者經營夢想。 2.領導者擁抱錯誤。 3.領導者鼓勵反思討論。 4.領導者鼓勵發表不同意見。
  • 作為一個領導者,該如何更好地帶領自己的團隊呢?
    我們在生活當中,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特別不擅長和別人爭辯,不想和別人爭到面紅耳赤。那麼作為一個即將當上領導者的人來說,怎麼更好地去帶領自己的團隊呢?作為領導者,我們說領導不一定是那種非常會爭辯的人,總是和別人去爭辯,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 《符言》管理者標尺:洞悉企業內外環境 掌握市場形勢 趙龍授課
    慎獨—也是給管理者一個告誡,在作為領導者沒有監管的時候也要嚴謹於身,以給員工作為表率。可見領導者的言語、行動對於員工的重要性,作為領導者的決斷,在某些程度上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走勢。良好的額,業務體系,優秀的團隊,都有這麼一個特點:紀律嚴謹,賞罰嚴明,管理有條不紊,領導與員工言行一致。
  • 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你需要熟悉這五種管理原型
    IDEO全球CEO蒂姆·布朗曾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表示,「領導者知道一切答案」是一種錯誤的領導模式,領導者需要學會扮演不同角色,賦能員工,促進合作。麥肯錫在研究了幾千個管理崗位特點後指出,每一個管理崗位都應該有恰當的管理幅度(span of control),而優化管理幅度的關鍵在於理解管理者及其直線下屬的工作性質。
  • 楊杜:真正一流的管理者,都是認知高手
    企業家思考的管理與政治家思考的管理有著不同的邊界,順著這個思路,或許我們能在其中隱約窺見管理者的思維模式,按照彭劍鋒教授的「十點」模式,我們列出管理和政治的10個區別:Ø 價值問題是管理,正義問題是政治;Ø 效益問題是管理,財富問題是政治;Ø 創造價值是管理,貧富懸殊是政治;Ø 規則概念是管理,自由概念是政治;Ø 效率概念是管理,
  • 管理至簡:成為管理者前,你有必要知道的
    管理者卻無法期待能這樣集中注意力去工作。 如果刻意尋找管理工作在一天中、一周內或一年內的模式,那也是白費力氣,只有預算管理周期有規律可循。正如艾柯卡評價自己高度令人矚目的執行長工作時所說的那樣:「在克萊斯勒工作的一些日子裡,如果我能知道即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我就用不著早起了。
  • 不和員工平等交流的管理者,是很難帶出好團隊的
    有些心胸狹窄的領導者,把這當成是員工對自己的反抗,於是利用自己的權力,去排擠、淡化這種員工。在職場上混,很多人都是非常精明的,為了避免得罪領導,很多職場人都選擇對領導的命令言聽計從,領導說啥他們就去做啥。表面上看來,這是一支非常聽話的團隊,管理者可以很好地指揮下屬。但這樣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地現象。
  • 團隊管理者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3個方法
    陷入困境的團隊管理者爭先恐後地帶領疲憊不堪的員工,努力保持公司的工作效率。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壞的。與痛苦不同的是,「真壓力」指的是對處理壓力的人有益的心理不適。學會以積極的方式應對壓力的人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避免職業倦怠。壓力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逃避它,我們就不能從中吸取教訓。
  • 每經專訪全球七大頂尖商學院院長:什麼樣的商業領導者,才能帶領...
    這是一種對所有領域的商業領導者都有用的品質。企業家們要理解這一點:成功只是失敗的另一面,只有在反覆失敗之後才會到來。應對危機的關鍵在於適應能力和創造力。即使是最有經驗的商業領導者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從未經歷過類似新冠疫情這樣的事情。因此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找到不同的生存適應方式。疫情中,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可能適應能力不盡相同。
  • 你是乘法領導者還是除法領導者?
    詹娜是一個嚴肅的領導者,擁有豐富的經驗,也很聰明,但她絕對是個專制者。她的同事告訴我們:「詹娜創造了完全專制的環境。」人們都怕她,她恐嚇欺負員工,直到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東西。她的主要領導方式就是問職員:你還能為我做點什麼?她手下的一位經理說:「她有點像《穿普拉達的女王》裡的梅麗爾·斯特裡普。」我腦海中立馬就有這個畫面了。
  • 管理者的責任和科學方法
    文/陳方若企業界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如果仔細觀察一個業務流程,你將發現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活動都是浪費。這說明了生產率可提高的空間是巨大的。大約在一個世紀前,泰勒就看到了社會對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認為對人力資源的浪費要大於對物質資源的浪費。
  • 無目標,不管理: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標?
    在感恩節這麼有愛的節日,希望能給你帶去一點啟發。以下,Enjoy: 01 管理者的目標應該是什麼?也唯有下一級管理者以這種方式參與其中,上級管理者才能清楚應該對他們有多高的期望並提出具體而嚴格的要求。
  • 重磅推薦:北京大學舉辦、匯聚眾多國際學校領導者的研修班納新!
    SOMIS往期學員風採與精彩互動來自天南海北的國際學校管理者在視頻中講述了他們與北京大學國際學校運營與管理研修班的故事,這只是滄海一粟。SOMIS校長班和同學會(PADIS)的故事一直在延續,SOMIS全體校友歡迎六期新學員的加入,讓我們共同思索,共同成長!我們在北大等你!
  • 懶馬效應:管理者的失職熬出了一碗毒雞湯,導致三敗俱傷
    一定會勞有所得。這個主人呢,就是名企業管理者。對於這種員工,他不僅會多加任務,而且多方引誘其負重前行。造成越能幹的員工,越是精通某一技能的員工,長期固定在某一個崗位之中。所謂賞識、提拔,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在管理者的眼中,這樣的員工就只能幹這種活,因為好使喚,既順心又順手。
  • 新年度HR戰略規劃,管理者需要注意的6個轉變
    人力資源部門、企業高管和團隊成員都有責任擁抱新的現實和可能性,重新從現在出發,去構建未來。建立如此大規模的項目和外部夥伴關係,必須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強大的執行能力,這遠遠超出了傳統觀點中人力資源能給企業帶來的價值。02分布式人力資源成為常規做法這點僅適用於員工可以遠程工作的企業。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分布式成為了基本狀態。
  • 馬雲:高層管理者要揪頭髮、照鏡子、聞味道
    01  馬雲:對基、中、高層管理者的要求   天機李川:馬雲對管理者的要求是什麼?對於基層管理者做到三件事情,分別叫做: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做這三件事情,第一,把目標定清楚,自己定得很清楚。第二,追過程,把每個過程管控好。
  • 領導者如何提升判斷能力
    第三,參考過往經驗,但要有豐富的經驗。一方面,領導者要評估自己依靠經驗做決定的成效。回顧自己的重要判斷,確認自己是否從中獲得了有用的經驗,類比得出的結論是否恰當。將正確和錯誤的部分都記錄下來。找教練或同事講義氣探討,因為別人可以提供不同的視角。另一方面,領導者要特別注意,努力在廣泛的領域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