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你需要熟悉這五種管理原型

2020-11-24 界面新聞

無論情願與否,商業世界正在發生巨大改變。全球經濟正在從傳統製造業向服務業和知識經濟轉型,這帶來的一個聯動結果是,我們對企業管理者的定義也在發生改變——當人們越來越多地進行遠程辦公、全球跨區域合作,並且更加強調個人工作職責,從事越來越多分析類或創意類工作時,傳統意義上的自上而下、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愈發顯得過時。

當下,員工對經理的期待更多的是給予指導、建立學徒關係、傳授技能;真正的領導力不再意味著「控制」,而是賦能。IDEO全球CEO蒂姆·布朗曾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表示,「領導者知道一切答案」是一種錯誤的領導模式,領導者需要學會扮演不同角色,賦能員工,促進合作。

麥肯錫在研究了幾千個管理崗位特點後指出,每一個管理崗位都應該有恰當的管理幅度(span of control),而優化管理幅度的關鍵在於理解管理者及其直線下屬的工作性質。管理原型的確定取決於四個方面:

  • 時間分配:管理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需要花多少時間?在管理工作中需要花多少時間?
  • 流程標準化: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標準流程的?
  • 工作內容多樣性:直線下屬的工作內容有多相似或多不同?
  • 團隊所需技能:團隊成員的工作需要多少工作經驗或培訓?直線下屬的工作性質有多獨立?

根據上述四個方面的考量,麥肯錫將管理崗位分為五種原型:

第一種是運動員/教練(player/coach)。他們享有高度個人權責,且他們的工作基本沒有成型的指導大綱或標準化流程。他們管理的團隊從事的工作類型複雜,工作內容幾乎無法複製。他們在工作中需要若干年的時間才能完全遊刃有餘,因為所需技能需要大量的學習與模仿。運動員/教練的管理幅度通常為3-5個直線下屬。

第二種是教練(coach)。他們享有高度個人權責,在執行方面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他們的工作有流程指導,下屬通常從事一種以上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中需要一年的時間做到遊刃有餘,因為所需技能需要在固定模式下進行大量的學習與模仿。教練的管理幅度通常為6-7個直線下屬。

第三種是監督員(supervisor)。他們享有中等程度的個人權責,在執行方面有更高的管理者監督。他們的工作有標準化流程,直線下屬的工作類型單一,但完成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他們在工作中大致需要不到6個月的時間做到遊刃有餘,因為所需技能只需在固定模式下進行適當的學習與模仿。監督員的管理幅度通常為8-10個直線下屬。

第四種是引導者(facilitator)。他們享有有限的個人權責,通常管理的是他人的日常工作。他們的工作內容基本都是標準化的,團隊成員從事的也多為同類型或相似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中只需1-2個月的時間做到遊刃有餘,因為所需技能很快就能習得,直線下屬在開始工作前也已具備的多數技能。引導者的管理幅度通常為11-15個直線下屬。

第五種是協調員(coordinator)。他們的大多數工作內容就是管理日常工作,工作內容高度標準化或自動化。直線下屬從事的是相同的基礎工作。他們在工作中只需兩周就能做到遊刃有餘,因為所需技能有限,且很多人在承擔該角色前就已經具備相應技能了。協調員的管理幅度通常為15人或以上。

針對目前不少企業在去層級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麥肯錫發現,適當增加擁有較少直線下屬的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比如說把教練的角色替換為引導者的角色)能夠消除小團隊,打破各部門各自為政、內部缺少溝通互動的「穀倉效應」,促進信息流動,減少工作重複。提高那些有能力且應該承擔更多職責的管理者的管理幅度,還能減少事無巨細的過度工作幹涉、創造更多自主性、提高決策速度、幫助團隊成員實現職業發展。

麥肯錫認為,解決管理幅度過窄的問題是企業實現去層級化目標的重點——這能縮短高管和一線員工之間的距離,在很多情況下還能縮短高管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一個額外的好處是,這還能降低管理成本。研究數據顯示,正確調整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能夠幫助企業降低10%-15%的管理成本。

相關焦點

  • 管理至簡:成為管理者前,你有必要知道的
    但是在管理界,這兩種了解事物的方式卻常常互相牴觸。與日常的管理事實比較而言,這就需要管理者踐行這一系列虛幻的理念,即流行看法所認為的管理就是計劃、組織等。 流行觀點1:管理者善於思考,是系統的規劃者。
  • 無目標,不管理: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標?
    歲末年尾,辭舊迎新,你對2021年有怎樣的期待? 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幻,由衷希望每位關注@華章管理 的你,都能「堅守本心」,謀定而後動。堅持自我管理、堅持長期主義,篤定目標,篤定績效,驅散陰霾。 作為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標,並清晰傳遞給組織成員,讓上下同欲?
  • 管理者需要知道的事:優秀的員工,為什麼往往最先離職?
    你知道我們老闆什麼時候最被動嗎?不是市場競爭,不是對手太強,而是公司一位骨幹成員拿出一封辭職信的時候。 雖然我們表面上風輕雲淡,但內心已經在默默思考,公司哪裡虧待了他?錢沒給到位,還是職位沒給到位?這應該也是公司hr最頭疼的時候,你掏心掏肺地對他,但他轉過臉就要走了,是不是覺得沒有比這更抓狂的事了。
  • 乾貨|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管理能力?掌握這5點,你也可以做到
    歡迎關注我,每天為你解讀真實職場,助你改變職場思維,形為手記,實則心法。作為一個管理者,當你想要去提拔一名員工時,到底如何去判斷自己的團隊中具有管理潛質、適合做管理的人呢?而作為一名員工,你又該如何去努力,才能讓領導對你有所關注呢?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具備管理能力的人,都有著什麼樣的「秘訣」!
  • 施一公: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近日,研究生新生已開始陸續開學,很多同學問: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對這個問題,施一公院士曾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專門寫了兩篇長篇博文進行總結,樸實精闢,流傳甚廣,得到很多導師及學長學姐們的極力推薦,以下為完整版,分享給大家。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把自己修煉成領導者。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領導者在更大程度上受自身條件影響,而管理者更多地可以通過商業學院流水線訓練出來。當我們引入量子思維和術語後,可以把圖3-1中的橫標歸為傳統的牛頓思維,而縱標就是量子思維。
  • 接觸300+優秀律師團隊管理者後,總結出這5條黃金建議
    相信每一位產品經理都很熟悉這句話,短短一句話,反映了對「需求」的理解。 比如,你去商場買電鑽,表面上看,你的需求是電鑽,其實你的真實需求是打洞,因為買電鑽是為了打洞。 順著這個思路不斷深挖,你會發現,打孔是為了把照片掛在牆上,而掛照片是為了紀念一段難忘的回憶。到最後,你會發現,最深層次的需求其實是「回憶」。
  • 身為企業管理者,這些來自東方的管理理論你不可不學
    多年前,德魯克早已敏銳地察覺到,現代企業需要適應一個日漸相互連接又快速變化的環境,這是否和我們今天管理者的處境分外相似?  德魯克口中的「制定各類組織構成的複雜、多元社會的規則」,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日本企業和組織的管理原則和經營哲學。不難看出,當時日本經濟崛起背後的管理理論已經成為全世界研究和效仿的對象。  日本經典的管理理論有哪些?作為中國的近鄰和文化上的傳承者,源於東方的管理理論是否更符合中國的商業現實和文化土壤?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對中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管理理論。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為什麼優秀的商學院教授和企業家都推崇德魯克的管理理念呢?不是因為德魯克先生教給大家多麼好用的管理工具或管理方法,而是讀德魯克的著作,可以找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 1954年,出版《管理的實踐》,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 讓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管理者的六大要素
    沒有天生的企業家和管理者,要想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都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學和幹相輔相成,學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幹好、幹成,幹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所學更有成效。想要自我提升,就一定要愛學習,就一定要學以致用,只有把所學到的用到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才是真正的學習。
  • 最優秀的管理者:我從不批評他人,我相信勉勵是使人工作的原動力
    原來這就是他獲得高薪的原因,居然這麼簡單。可是,一般人怎麼不這麼做呢?為什麼總是對別人挑三揀四、這也看不慣那也不行呢?作為管理者,假如他們不喜歡下屬做的一件事情,必定會對下屬橫加指責。我國的企業正處於一個向管理要效益的轉型期,原來那種只注意別人做錯事的管理方式已經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去不復返了。
  • 一個優秀企業的必備質量管理清單
    CQIS峰會 創新·變革·融合 ——2019CQIS國際峰會與你同行 質量創新 質量創新與變革國際研討會 質量領導力 讓「高質量發展」成為現實,你需要了解一下 !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是博士階段的兩個重大課題。讀博不易,且行且珍惜。本文選自公眾號清華研讀間。01. 知網究竟是什麼?但大家注意了,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研究領域非常熟悉,對文章整體的大概思路已經深思熟慮,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而一篇合格乃至於優秀的博士論文,包含多個方面的要求——1.選題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
  • 《蘇菲的世界》:成為優秀哲學家,你需要這個條件!
    通過閱讀這部著作,你會發現其實哲學是很有趣的,它在追尋生命本身意義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深度思考去了解世界。那麼,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想知道成為優秀哲學家的條件是什麼嗎?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探尋吧!莫名的來信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同樣地,蘇菲也十分困惑。如果想要知道答案,僅僅困惑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恰好也是成為優秀哲學家的條件。一起猜猜這個條件是什麼吧!成為優秀哲學家的條件
  • 管理者的責任和科學方法
    因為如果一位員工提高了生產量,那麼管理者將意識到原來他一天可以生產如此之多,進而降低他的每單位產量的獎金。這樣,這位員工今後如要賺同樣多的錢他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聰明的員工不難看到增加產量並不符合自己長遠的利益,而「磨洋工」才是求生之道。
  • 團隊管理中的木桶長板理論
    2、團隊管理中的木桶短板理論是讓公司及公司的管理者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普通的員工身上,這將會消耗公司巨大的資源,同時也會消耗管理者巨大的精力,在當今社會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比如:房租、通訊等以時間為單位的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投入大產出低,同時也會損耗那些優秀員工的資源,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 楊杜:真正一流的管理者,都是認知高手
    非管理者的認知模式分10種:執行型、可能型、獨食型、對己型、善惡型、排他型、黑白型、矛盾型、中庸型、一分為二認知型。研究者的認知模式也分10種,分別是想像型、重要型、自得型、興趣型、真假型、自洽型、定量型、推理型、模型型、一分為五或一分為多認知型。這三者逐一對照來看,大家會發現,一個人選擇怎樣的活法,和他的認知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們可以對照這些信息,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個類型或者偏哪個類型?
  • 職場上,這幾種性格的人,在未來更有可能成為領導!
    一個人成為領導,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歷練,這其中既有人際關係的處理、領導思維的培養,又有個人形象的樹立,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些能力很多是書本上學不透的、需要碰一碰釘子,吃一些虧才能體會。職場上,這幾種性格的人,在未來更有可能成為領導!
  • 90%管理者容易忽略的知人心,識人性,通人情
    這是關於人、道、術的四象限,從公司和個人,利己和利他4個維度來看作為管理者如何才能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企業要為員工著想,員工才會忠誠,這個過程中光有制度是不夠的,管理者還要知人心,識人性,制度打底人為補漏,才能抓住員工的心。
  • BA是什麼職位,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BA?
    熱門的企業包括頂尖諮詢公司、IT以及商業企業,熱門的行業包括信息產業、金融服務、銀行投行、軟體、管理諮詢和市場營銷等。作為一位BA你需要什麼樣的工作技能?舉個例子:淘寶是怎麼知道今天哪種商品賣了多少——這是描述性分析;淘寶是怎麼知道你想買這個商品——這是預測性分析;淘寶之後怎麼做才能讓客戶越買越多——這是指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