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管理者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3個方法

2021-01-07 轉怒為喜

沒人喜歡壓力。陷入困境的團隊管理者爭先恐後地帶領疲憊不堪的員工,努力保持公司的工作效率。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壞的。與痛苦不同的是,「真壓力」指的是對處理壓力的人有益的心理不適。學會以積極的方式應對壓力的人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避免職業倦怠。

壓力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逃避它,我們就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但是,如果我們接受這一點,我們將從這段經歷中獲得更強大的經驗,並為今後應對更嚴峻的挑戰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領導者可以幫助他們的團隊避免倦怠,保持工作效率,但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首先需要改變自己對壓力的看法。

好的壓力

壓力是當身體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時所進入的狀態。這是戰鬥或逃跑反應的一大部分,它激勵人們要麼逃避問題,要麼積極解決問題。

小小的壓力可以激勵一個人去迎接一天中的挑戰,並且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達到重要的目標。然而,太多的壓力會將積極的動機轉化為消極的反應。事實上,過度的壓力會導致疾病,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並阻礙生產力。

不幸的是,領導者不能總是有效控制團隊所面臨的壓力。緊迫的最後期限、客戶的要求和預算問題都會使正常的日子變成恐慌的局面。領導者不應試圖影響他們無法控制的因素,而應學會將壓力環境視為將要面對的挑戰,並鼓勵團隊也這樣做。

作為激勵工具的壓力

經理人可以遵循以下最佳方法,將壓力從強加的障礙轉化為強大的武器:

1. 確定壓力因素

一個神經科學家小組的研究發現,僅僅承認壓力大的情況就能使大腦從恐慌狀態轉變為積極主動的狀態。壓力是不會自行消失的。與其逃避它,不如說出它的名字,直面它,以限制它的力量。

延遲對壓力的反應會使它更容易處理。當有人傳遞壞消息時,不要讓它製造一整天的陰雲。設置時間計劃去相應該問題,先處理好日曆上已有的任務,這樣就可以從容不迫地著手解決最新的壓力問題。如果壓力問題需要立即採取行動,那就花一分鐘安靜地坐下來,計劃一下應對措施,而不是毫無計劃地闖進去。

2.把壓力分解成小塊

大問題會產生很大的壓力。與其直接攻擊較大的壓力源,不如將其分解為較小的組件,並將每個組件委派給不同的人。與團隊成員溝通整個問題,以便他們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

這種方法有兩個目的。首先,它通過向員工展示其工作對整體的價值來增加參與度。其次,它減輕了每個團隊成員所感受到的個體壓力,因為每個人都在處理一項具體的任務,而不像總體壓力那樣可怕。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跟蹤每個組員對解決方案的貢獻,而不是問題的嚴重性來降低自己的壓力水平。

3.把模糊的壓力轉化為確切的事實

壓力的焦慮是沒有方向的。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中,人們會在所有的工作上感受到壓力的烏雲,除非他們將壓力與特定的、可實現的行動聯繫在一起,從而將其隔離開來。通過將有壓力的感覺與具體的截止日期聯繫起來,減少壓力效應的帶寬。

研究發現,把考試前的緊張情緒視為積極激勵因素的學生,比不重塑壓力感受的學生表現得更好。當團隊成員完成與壓力相關的任務時,他們會從這種感覺的負擔中解脫出來,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工作中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是負面的。通過遵循上述提示並將壓力重新定義為激勵因素,經理人可以幫助他們的團隊保持專注並完成更多任務。

相關焦點

  • 高明管理者的3個「手段」,有效提升團隊凝聚力
    相信管理者們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有很多吐槽吧,比如:員工工作不積極、員工不服從安排、輕易跳槽或離職等等,類似的問題在企業管理中是真的多。把上面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其實都可以歸結為,領導沒有成功的凝聚人心,為什麼你的企業內部總是鬧矛盾?為為什麼你的下屬總是不能完成你指派的工作?關鍵就在於雙方的銜接工作是否到位。
  • 如何構建團隊的「動力系統」?
    對於職業經理人來說,團隊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在確保目標達成的過程中「解放自己」!讓管理變的簡單而又輕鬆!培訓大師餘世維先生也曾說過:以其自己累的得心臟病,不如先讓下屬得心臟病!說的是管理者毋須事事親力親為,自己整日忙的昏天黑地,而下屬卻悠閒自在、無事可幹!餘先生的理念可謂妙極!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2020年3月12號,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公眾號發布了張一鳴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其中張一鳴談到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德魯克的很多啟發:「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德魯克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於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
  • 《符言》管理者標尺:洞悉企業內外環境 掌握市場形勢 趙龍授課
    一旦企業領導做好決定,所說說做,就不能輕易改動,即便改動,也是調整細節,大的框架不可輕易調整,否則對於團隊的發展不利;團隊一旦動蕩,對於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影響。可見《鬼谷子.符言》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一把管理尺子,目的是讓管理者在決斷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三思而行。
  • 力推全民節能 加速動力轉換
    全民節能,將會大大提升中國經濟增長效率,根本改觀中國經濟粗放發展的現狀,明顯緩解難以為繼的生態壓力,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速能源供需革命和科技革命,從而有效和快速轉換經濟增長動力。  節能是動力轉換的內在要求。現階段,動力轉換是客觀要求和現實需求綜合作用的結果。客觀要求是由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演化規律所決定。
  • 關於「職場壓力管理」,你知道多少?
    那麼,作為職場人該如何面對職場心理壓力?作為企業,該如何化解員工的職場壓力?有沒有可能將壓力轉化為職場動力?本期「管理百家」特邀資深心理管理顧問、上海伊安陂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暢小璐,為壓力重重的職場人和他們的管理者答疑解惑。
  • 職場管理者應該重視團隊中的「螃蟹現象」
    團隊或者職場上的「螃蟹效應」是一種惡性循環的惡劣的競爭。作為老闆或者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或者管理時一定要避免「螃蟹效應」,謹防惡性競爭,否則團隊很難成事,很難成功。而且螃蟹效應是比較常見的,比如,有的團隊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並因此相互拆臺,最終使得整個團隊喪失凝聚力,「1+1<2」現象出現影響團隊效益。
  • 壓力檢測儀常用的3種測壓方法
    壓力檢測儀是一種測量儀器,在多個行業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壓力檢測儀在測壓的時候有三種測壓方法,液柱測壓法、彈性測壓法、電氣測壓法,這三種測壓方法都是壓力檢測儀最常用的測壓方法。用戶對於這三種測壓方式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這三種常用的測壓方法吧。
  • 管理者的責任和科學方法
    遺憾的是,如果讓泰勒先生來看看今天的企業管理,他將驚訝地發現一百年前的管理方法還是隨處可見,他致力解決的問題現在仍然存在。就拿計件獎金制或者計件公分制這一例子吧。大家知道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為了激勵員工努力地工作,管理者精心設計了一個獎金體系,把員工的產量和薪酬掛起鉤來,認為這下問題就解決了,企業的利益就能達到最大化。這種管理方式的問題在哪裡?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王海波|如何緩解轉換壓力
    如何緩解轉換壓力文/王海波(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如何緩解轉換壓力,目前,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重的各種壓力導致很多人直接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那麼如何緩解轉換這種壓力,首先要正視壓力的根源,來自於企業決策者帶來的壓力,要明白他們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因為是從點滴做起,滾雪球方式積累起來的
  • 不和員工平等交流的管理者,是很難帶出好團隊的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支非常聽話的團隊,管理者可以很好地指揮下屬。但這樣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地現象。畢竟團隊是需要互相協作的,如果整個團隊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全靠領導指揮,那要是領導不在,豈不是辦不成事?而且,要是領導的安排上出現了一些錯誤,整個團隊絲毫不管,照樣執行,那不是錯上加錯?
  • 動力總成慣性參數轉換坐標夾角選擇的討論
    3所示。上述轉出來的數據,哪一組更準確呢?這裡用我那篇文章」動力總成慣性參數轉換」中所提到的第一種方法,ADAMS轉換法得到的結果來作為比較基準,個人認為ADAMS的轉換得到的數據應該更為準確,也與王小莉博士2015年11月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發表的論文《汽車動力總成慣性參數的變換方法》上提到的方法對應起來了,如果大家沒看過這篇文章,請在我的公眾號中查找閱讀。通過ADAMS轉換得到的慣性參數見圖1所示:
  • 動力轉向液壓泵試驗方法及試驗設備
    2、動力轉向液壓泵試驗方法   轉向液壓泵試驗標準「ZBT 23002汽車動力轉向液壓泵臺架試驗方法」是1984年開始制訂,1987年頒布執行,現已使用十多年。當時,國內汽車動力轉向液壓泵產品均為齒輪泵,轎車轉向液壓泵還是空白。
  • 3招,坐穩管理崗,引爆團隊「向心力」
    一、管理者平時不溝通,關鍵時刻突然「翻臉」,員工拒絕接受朋友小可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入職遊戲公司1年後,他就被提拔為運營主管,帶領13人團隊,做裂變引流和後期轉化。如今5個月過去了,他本應該熟悉了新職位。沒想到他卻做得心力憔悴,新員工不服管理,老員工乾脆離開團隊。
  • 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 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行除了是基層人員的努力奮鬥的結果,還與領導者的正確領導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離不開。但有時候,一個上層人員兼顧領導者與管理者,使得二者的職責有些混淆。那麼,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什麼不同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團隊死氣沉沉,如何激活員工,釋放潛能?1目的,3觀念,4步驟
    團隊死氣沉沉,員工混日子,管理者如何激活員工,釋放員工潛能?就八個字,悟透了,你就能做成大事!壹有一次,跟幾個朋友喝茶,有一個做朋友感慨說:「為什麼員工就不願意跟咱一條心呢?吼也吼了,罵也罵了,罰也罰了,就是沒有效果!」
  • 以產業集群為動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原標題:以產業集群為動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圍繞工程機械、菸草、健康食品、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及電子信息等新興優勢產業鏈,堅持補短板與鍛長板相結合
  • 團隊成員出工不出力,三個和尚沒水吃?掌握這三招,發揮團隊潛力
    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職場中團隊工作低效的問題,分別是:1.「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深層次職場問題2.造成團隊低效的三個主要原因3.如何解決工作中團隊低效的問題一、「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深層次職場問題法國農學家馬克斯·林格爾曼在1883年做過一個拉繩子的試驗,來檢測個體在團隊協作中的表現。
  • HRBP應知|讓團隊靈感爆發的5個方法
    、HR們面臨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規劃會、研討會,需要團隊在有限的時間內互相激發並達成成果(會議目的)。 很多人對於頭腦風暴法、六頂帽子等方法比較熟悉,本文提供了另外5種團隊共創時可採用的成熟方法(流程),流程並不複雜,在組織內部應用時,HR可以試著作為主持人,按流程的要求帶著參會人走一走,我們將會發現自己身邊的夥伴原來具備如此多的創造力。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1.管理者與領導者雖然領導與管理密切相關,但它們之間的功能和作用是有明顯區別的,如表3-1所示。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把自己修煉成領導者。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領導者在更大程度上受自身條件影響,而管理者更多地可以通過商業學院流水線訓練出來。當我們引入量子思維和術語後,可以把圖3-1中的橫標歸為傳統的牛頓思維,而縱標就是量子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