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德國科學家用影像記錄下了沿著斷層帶築巢的紅木蟻的活動,發現它們會在地震發生前改變日常行動,在夜間變得更加活躍。但是,2018年《美國地震學會會刊》的一篇綜述在分析了過去的180項研究之後表示,這些通過動物活動預測地震的案例大多僅依賴傳聞軼事或是孤立的觀測,因此可信度有限。

  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和康斯坦茨大學等機構科學家的國際合作團隊在《動物行為學》發表論文稱,藉助高靈敏儀器,他們在義大利的一座農場中觀察到地震數小時前,牛、羊、狗等動物的行為呈現出清晰的信號。

  不同物種相互共享預警信息

  研究人員利用高靈敏儀器來記錄家畜在各個方向上的行為異常(每秒最多可記錄48次)。在2016年—2017年間斷斷續續總共4個月的時間裡,他們給一個農場中的6頭奶牛、5隻綿羊和2條狗裝上了這些生物記錄儀和GPS傳感器,該農場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地震多發地區。研究期間,總共出現了18000多次輕微地震。在研究的第一階段,曾有一次芮氏6.6級地震及其餘震來襲,該階段的地震活動也最為頻繁。

  論文中的數據分析也考慮到了動物日常的活動和交流。結果顯示,在3.8級或更強的地震來襲之前,被圈養在同一間棚圈裡的這些動物,活動明顯增多。將不同動物的異常行為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則會發現地震前數小時的預期行為具有清晰的信號。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所長馬丁·維克爾斯基表示:「不同動物形成相互影響的系統,最開始奶牛隻感到有點驚慌,當看到狗發瘋了,它們就表現得更瘋狂了,而這又會影響綿羊的行為,以此類推。」

  維克爾斯基表示,這一觀察結果與集體行為理論一致。他在研究所的同事伊恩·庫津是該理論的創建者之一。庫津的實驗室曾報告稱,他們找到了證據證明哺乳動物、鳥類、昆蟲和魚類中都存在信息共享行為,以此來共同提高導航、躲避捕食者等生存技能。維克爾斯基還表示,這種「群體智能」可能發生在同一物種中或不同物種之間。

  通過某種方式感知向外擴散的信號

  研究人員表示,家畜似乎能提前1—20個小時預測到地震,且距離震源越近,反應得越早;距離越遠,反應得就越晚。有一種假說認為,動物能通過某種方式感知到向外擴散的信號,而2013年的一項研究支持了該假說。當時的研究認為,地震發生前,漂移的地殼板塊沿著斷層帶擠壓巖石。這一現象會使巖石釋放出礦物質,後者又會向空氣中排放離子,於是動物就會對此作出反應。

  未參與此項最新研究的美國華盛頓聯合地震研究所的地質學家溫迪·波洪對這一空氣電離理論持懷疑態度。她指出,無數地質學家試圖尋找地震來臨前的先兆信號,但都失敗了。波洪認可維克爾斯基與同事們做了些「炫酷的事」來探索動物預測地震的可能性。但她想知道,是否有以下兩種情況,即生物表現出了異常行為,但卻沒有發生地震;或者某次地震發生之前,動物並未表現異常。她說:「我的貓也可能在地震前發狂,但如果有人用了開罐器,我的貓也會發狂。」為了利用動物來預報地震,必須先確定動物只在地震事件發生前才表現異常,「否則,這無異於『狼來了』的故事。」波洪說道。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地質學家海科·沃伊特對這項新研究給予了肯定,因為他們測量的不僅僅只是單一情況下的異常行為。但他認為研究選取的時間範圍仍然太短。他還指出,在許多聲稱能顯示出地震預報信號的研究中,隨時間所收集的數據往往很少,因此很難分辨某個測量到的信號到底只是噪音,還是確實與地震有關。

  維克爾斯基和同事也表示,僅僅依靠這一項研究不足以區分能讓動物作出反應的所有潛在刺激源,但這項研究是良好的開始,未來可以展開更多的控制變量實驗。研究團隊還將在義大利、智利以及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進行類似研究。他們希望能檢測更多的物種,以此來確定這些動物是否對地震活動敏感。(據《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 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一位印度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家每天都會去海邊散步的寵物狗,海嘯前居然拒絕去海邊散步。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電訊報》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 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 提前20小時預知地震!科學家給動物裝傳感器,證實它們能感知地震
    ,在地震到來前的數小時,的確會感知到,不過因為數據不足,目前還不能明確證明動物們真的可以預測海嘯和地震。不過,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科學家們雖然一直都想要搞清楚其中的聯繫,想要證明動物是真的可以預測海嘯地震,卻一直都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即使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各個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參考素材。根據資料顯示,在2004年,印度洋爆發了一場非常可怕的海嘯,這場海嘯排山倒海般襲來,光是死亡人數就超過了20萬人。
  • 簡單常見的地震預測方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預報中心,ID:YBZXDZ】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地震預測方法有很多種,基於很多網友大部分都不懂數據,而且歷史地震資料也不熟悉,地理知識也並不算特別好博主介紹以下幾種簡單的地震預測方法給各位網友用來防身。
  • 地震預測小方法
    第一種方法:含羞草觀測法根據觀察含羞草的表現來預測地震,這個方法已經得到過證實,確實可以預測到地震【2016年4月26日雲南大理網友就反饋含羞草大白天出現了閉合的現象,結果5月18日雲南大理雲龍縣發生5級地震,洱源縣發生4.6級地震】
  • 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 | SciFM Vol.01
    :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不寧」指地不寧,也就是地動;「不令」是指不預先通告給人們周知,突如其來。詩中驚嘆地震突如其來,勢如閃電,聲如雷鳴,它的力量足以令山川變易。地震的無情和殘酷激發了人們對地震成因及其預測的探索,如果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無疑是可以拯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的生活在地震危險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 狗能聽到地震來臨前的次聲波,如果真用動物來預測地震,科學嗎?
    地震按照震動強度可以分為九個等級,在3時人類就能有所感應;當到達6級的地震時就能破壞地面的大型建築;到達8級極以上是時,地震就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傷害。高強度的地震不但能破壞人類的房屋,同時有可能引起山體崩塌、海嘯、火山爆發、核物質洩露(日本的福島核電站)。
  • 根據動物行為可以預測地震嗎?
    幾乎在每次大地震過後,倖存者們回憶地震發生前的種種跡象,似乎都有動物異常行為的報告——魚亂跳,雞不下蛋,蜜蜂不回巢,各種寵物焦躁不安… 全球每年平均發生能被儀器紀錄的地震超過50萬次、人可以感知的地震10萬餘次、破壞性地震100多次。從唐山大地震到坂神大地震到臺灣921大地震,直至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這地球的顫抖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恐懼和創傷。
  • 地震局到底能不能預測地震?
    「不寧」指地不寧,也就是地動;「不令」是指不預先通告給人們周知,突如其來。詩中驚嘆地震突如其來,勢如閃電,聲如雷鳴,它的力量足以令山川變易。地震的無情和殘酷激發了人們對地震成因及其預測的探索,如果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無疑是可以拯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的生活在地震危險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如果是一二樓的低樓層住戶,可以直接跑出家門,去往更安全的地方。有關地震預警時間的研究表明,預警每提前3秒就能減少14%的傷亡率,每提前10秒就能減少39%的傷亡率,每提前20秒就能減少63%的傷亡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是目前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提供地震預警最權威的研究機構。
  • 人工智慧可以預測地震嗎?
    預測地震是地震學的聖杯。畢竟,地震是致命的,正是因為它們不穩定 - 沒有警告地觸發,引發火災和海嘯,有時還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如果科學家可以提前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向公眾發出警告,說明一個大型的地震將會發生,疏散和其他準備工作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 強震連發態勢對中國大陸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短期預測意義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趙一帆 攝)  2016年4月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如何看待近期全球地震多發態勢等情況新聞吹風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強震連發態勢對中國大陸的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短期預測意義。  潘懷文指出,經過地震部門分析研究認為:從4月10日到現在不到8天的時間內,全球連續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
  • 地震可以預測?最新研究表明:「擺動」發生在大地震之前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如下圖所示的過去幾十年的地震分布記錄。地震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發生時間,但通常地震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自然現象,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最新研究顯示,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2011年9級地震,造成15500多人喪生)的幾個月前,其地群從東向西轉移。這些轉移運動被研究人員稱為「擺動」,可能會提醒地震學家未來發生較大的俯衝帶地震的更大風險。
  • 在臺灣,狗狗預知地震幫主人逃過一劫,原來狗狗真的可以預知地震!
    楊女士打算洗澡,走進了浴室,二十開始狂吠,表現得很不正常。楊女士說什麼它都不聽,所以她只能推遲洗澡時間。過了幾分鐘,地震發生了,架子上擺放的東西掉了下來,這次地震造成的傷害相對較小。不過,浴室的玻璃門已經被震碎,弄了一地玻璃渣。
  • 日本人說可以提前30年預測地震,你相信嗎?
    所以這種情況是在現在這種地震預測預報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既然地震不能提前30年預測,那麼地震最多可以提前多久預測呢?答案是:地震壓根不能預測。原因很簡單,因為地震沒有任何可以用來預測的規律。
  • 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地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帶來的,這種地震發生無論是在海洋區域還是陸地區域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人類還未完全解答出地震板塊運動的精確預測方式的時候,地震預測研究可能會持續下去。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 動物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未來或建立災難預警系統
    動物能夠提前察覺到地震發生的理論已經由來已久,儘管其中很多都是民間傳說。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動物能夠預知地震發生的歷史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那是發生在希臘的一次大地震,就在地震發生之前,很多人都看到老鼠、蛇和黃鼬「走上街頭」。幾乎在每次大地震過後,倖存者們回憶起地震發生前的種種跡象當中,似乎都會有動物異常行為的出現。
  • 臺灣地震損失巨大,但是預測並不是不可能,光纖傳導技術可以實現地震預測了
    臺灣今天6.7級地震,給臺灣民眾造成了巨大損失,今後地震預測方面光纖傳導有可能可以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網傳日本大地震預言,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科學和民科結論不同
    簡單對比一下,1920年12月6日海原大地震(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強度芮氏8.5級,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17千米,接近三十萬人死亡(28.8萬),要知道,當時全中國人口約四億五千萬,震區位於西北內陸的寧夏,遠遠不算人口稠密。每增加0.1級,強度會增大3倍。
  • 為什麼要關注地震預測問題?
    看過我微博的朋友都知道,最近幾年我一直醉心於地震問題的探討,很多人不理解,問我為什麼去關注這樣一個沒有多少人關注的話題,畢竟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領域,也是世界公認的技術難題,對這樣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的深度關注讓好多人感到不解,說起來對地震問題的痴迷既存在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