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預測?最新研究表明:「擺動」發生在大地震之前

2020-12-05 量子認知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如下圖所示的過去幾十年的地震分布記錄。

地震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發生時間,但通常地震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自然現象,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最新研究顯示,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2011年9級地震,造成15500多人喪生)的幾個月前,其地群從東向西轉移。

這些轉移運動被研究人員稱為「擺動」,可能會提醒地震學家未來發生較大的俯衝帶地震的更大風險。這些破壞性事件發生在地球的一個構造板塊滑到另一個構造板塊下方的地方。推力不足會阻塞或束縛大地,直到阻塞最終被撕裂或破壞並導致地震。該重大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

該研究團隊由德國、智利、美國、中國科學家組成,論文作者之一為目前在德國波茨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鄧志國(Zhiguo Deng)。

論文作者之一、地球科學教授麥可·貝維斯說:「日本發生的事情是巨大而緩慢的擺動,這是以前從未觀察到的。」他說,這種晃動對於站在地震區的人來說是無法察覺到的,在5到7個月的時間內,每個月僅移動幾個毫米。但是,在3月11日東北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中,分布在日本各地的1000多個GPS站記錄的數據中顯示出明顯的運動。

研究團隊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土地發生了反向變化,即東移約4至8毫米,然後向西,然後向東地擺動。這些運動明顯不同於地球陸地不斷發生的穩定和周期性變化。

貝維斯說:「地震時地表被分裂成總是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運動的板塊。」 「運動並不稀奇。但這種運動風格非同尋常。」

貝維斯說,這種擺動可能表明,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中,菲律賓海底的板塊開始發生「緩慢滑坡事件」,這是日本海底兩個相鄰大洋板塊相對緩和和「無聲」的下衝,最終引發的地震。大規模的向西和向下傾斜,將太平洋板塊推到日本之下,產生了震撼整個國家的強大地震波。

2011年那場地震在整個日本造成了廣泛的破壞。它永久性地將日本主島的大部分地區向東轉移了幾米。它激發了超過40米高的海嘯。超過45萬人失去了家園。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幾個核反應堆被融化,向大氣中不斷輸送有毒的放射性物質,迫使附近的數千人遠離家園。這是自車諾比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

研究地震和板塊構造的研究人員試圖查明下一次大地震的近似震級,並預測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和時間。地震發生在 「何時」比在「哪裡」要困難得多,但要重要得多。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無法預測全球某些隱沒帶的地震,因為它們沒有所需的GPS系統。隱沒帶(英語:subduction zone),也稱俯衝帶、消減帶,指地球的巖石圈中對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區。

2011年,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大的GPS監控系統之一。該系統提供了足夠的數據,並使研究團隊能夠確定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中土地質量的變化。

其他國家,包括智利和蘇門答臘,分別在2010年和2004年遭受毀滅性地震和海嘯襲擊,在這些災難發生時,這些國家缺乏地震監察系統。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0年智利地震的類似數據,並發現了類似擺動的證據。貝德福德說,數據「僅足以捕獲信號」。他說:「我們確實需要儘快用高密度GPS網絡監視所有主要的隱沒帶。」

量子認知 | 簡介科學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科學雜談之地震的發生和預測
    在公元 132 年,中國的博學家張衡向漢朝宮廷展示了他的最新發明。他聲稱,這個巨大的地動儀能夠感知到任何時候發生在中國的地震,並且能夠指明震源位於何方。當時朝廷中有些人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是在某一天的下午這個裝置突然被觸發了,過了幾天之後信使們送來了求援的信報,至此他們才對張衡的發明深信不疑。
  • 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2020年已經發生了多少較大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全球總計記錄到的6級(包括6級)以上的較大地震為37次,其中最強為古巴南部海域7.7級大地震,不過比較幸運的是,這些強震都沒有產生較大影響。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隨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微博上認領該信息,並稱該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了這次地震。令人驚訝的是,距離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已經過去了44年,為何還會有餘震發生?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劉志坤說,許多人會認為44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在地震科學研究中,不能以個人的生活經驗作為時間尺度進行衡量。
  • 日本研究表明發生大地震與大潮相關
    人民網東京9月13日電(許永新)據《朝日新聞》報導,9月13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發生潮位高度差(潮差)較大的大潮時,發生大地震的頻率也會相應增加。這項研究有可能提高計算地震發生概率的準確度。
  • 地震可以預測嗎?新模型顯示:離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又近了一步
    當這些巖石互相滑動時,它們會在地表產生一系列的震動,那麼我們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嗎?一般來說,最大的地震,即所謂的主震,發生在震中,通常在前震之前會有較弱的前震。然而,地質學家要到大地震來襲之後才能分辨出兩者的區別,正因為如此,地震預測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可能準確。
  • 美國的新地震帶異常,預測有大地震發生
    在地球上,地震的發生永遠都是那麼多,但是能夠準確預測發生的時間卻做不到,科學在不斷的進步,面對自然災難的發生卻無力,自然的變化度太強了。近日,美國再一次發現了大地震可能發生的地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的帕克菲爾德段,這是一個科學數據的預測。
  • 人工智慧可以預測地震嗎?
    預測地震是地震學的聖杯。畢竟,地震是致命的,正是因為它們不穩定 - 沒有警告地觸發,引發火災和海嘯,有時還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如果科學家可以提前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向公眾發出警告,說明一個大型的地震將會發生,疏散和其他準備工作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 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 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 地震可以預測嗎?人們是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的?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但是地震預測是相對比較困難,由於人類對地震產生、發生的機理研究還遠遠不夠,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地震是可以預警的。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後警告周邊的人,地震馬上就要來了。
  • 牛羊狗可以預測地震? 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確
    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電訊報》地震前,動物的行為會出現異常嗎?如果反常行為存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行為預測地震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記述了不少地震來臨前的反常動物行為:狗吠不止、奶牛停止產奶、青蛙跳出池塘……許多學者試圖證明二者間的聯繫,但至今沒有可信的結論。
  • 美國最新研究預測:南加州華人區多在地震帶
    中新網5月26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南加州和聯邦政府部門本月兩度在長堤和洛杉磯舉行地震演習和專題研習,對於南加州面臨的「可能會在百年之內發生,也可能在下一秒發生」的地震,最新研究預測顯示,華人聚居的拉朋地-惠堤爾斷層及附近城市,一旦發生地震,將是南加州地震受創最嚴重地區
  • 科學家解開地震預測難題 預言洛杉磯將有大地震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15日報導,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他們已經解開了「地震預測」這一重大科學難題。他同時警告說,今年9月5日前包括洛杉磯在內的加州南部地區將發生大地震。這在全球科學界產生強烈反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俄裔教授凱利斯·博羅克稱,地震多發區的小地震和地震歷史模式,能夠顯示出未來可能會發生更劇烈的地震。
  • 大地震無法提前預測—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P/REX/Shutterstock 所有地震在開始時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這使得人們不可能在早期觀測中預測到最具毀滅性的地震。 早期預警系統依賴地震儀捕捉震動,並在大地震到來之前向附近城市發出預警。美國加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Daniel Trugman說,對於個人和諸如醫院等單位來說,即便是提前幾秒的預報也能產生巨大差異。
  • 地震至今無法被預測?人工智將開啟預報地震新篇章!
    2004年由9級地震引發的印尼海嘯,死亡11萬人……。根據研究表明,只要能夠提前知道地震將要發生的前30秒,就可以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63%。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這樣了,因為人類近幾年已經建立大陸地震預警系統。當在某一區域發生地震時,該系統會馬上通知周邊城市,從而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 英國研究發現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
    英國研究發現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研究小組在一塊風動石貼上彩色標記,準備製作3D模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世界不少地方的懸崖都有名為「風動石」的搖搖欲墜巨型天然巨巖石,英國一個大學團隊近日研究發現,這些風動石可以用來協助預測區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強度,而且準確度比過往的方式要高約5成。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原文標題: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並可能重創恆春核電站馬尼拉海溝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是一條自北向南走向的海溝,馬尼拉海溝北起中國臺灣東南部海域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地磁異常預測地震
    地震前夕的地磁場異常變化   一般認為,地震引起磁場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地震前巖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二是地應力使巖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巖石溫度的改變也能使巖石電磁性質改變。基於上述理由,應該可以利用電磁手段對地震進行預測、預報。
  • 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地震?
    1835年康塞普西翁(智利)地震目前無法可靠地預測地震何時發生、它的強度等地震的震級、震源和長度可能不同,持續時間從數秒到幾分鐘不等。研究表明,地震的震動呈現出一種典型的模式。第一次震顫開始後,強度逐漸增強,達到峰值,隨後是逐漸減弱的震動。大小地震的起始方式相同,但無法確定地震震峰的最大值是何時發生的。地震是由地下巖石突然破裂引起的,在地表以下數公裡處,由地球內部更深地力驅動。
  • 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 | SciFM Vol.01
    :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詩中驚嘆地震突如其來,勢如閃電,聲如雷鳴,它的力量足以令山川變易。地震的無情和殘酷激發了人們對地震成因及其預測的探索,如果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無疑是可以拯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的生活在地震危險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並且,如果能預先採取恰當合適的防範措施,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對建築物等設施的破壞,減少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