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揭開兩個有關地球搖擺的謎題

2020-11-22 驅動之家

NASA的科學家利用地球水體遷移的衛星數據已經解開了兩條關於地球自轉擺動的謎題 — 一條是新的,而另一條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這項研究也許能幫助我們增進對過去和未來氣候的了解。雖然地球儀永遠在繞著它的南北極點連成的自轉軸穩穩地轉 著,但真實的地球自轉是會擺動的。地球的自轉軸緩慢地在極點周圍遊移;自觀測以來,最遠的一次偏移距離極點37英尺(12米)。這些擺動並不影響我們的日 常生活,但如果想在GPS、地球觀測衛星和地面天文臺獲得準確結果,就必須要重視它們。

地球並不總是繞著極點連成的自轉軸在旋轉。隨著時間流逝,它會不規律地擺動,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自轉軸都是向著北美的方向移動(綠色箭頭處)。由於地球上水質量的改變,造成其方向發生了巨大變化。

大約在2000年以前,地球的自轉軸是向加拿大方向偏移的(綠色箭頭處,左圖)。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科學家們計算了不同地區水體質量(中圖)對牽拉自轉軸向東偏移及其速率變化的影響(右圖)。

圖示為陸地水體質量和地球自轉軸東--西之間搖擺的關係。歐亞大陸的水量流失會使自轉軸大體向東擺動(上圖),而歐亞大陸水量的增加則將自轉軸向西推(下圖)。

在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帕薩迪納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Surendra Adhikari和Erik Ivins研究了地球水體遷移是如何促使地球自轉擺動的。早先的研究已經準確指出了地球表面或內部的動向和地球晃動方式之間的諸多聯繫。比如地幔仍在重新適應上一次冰河時代後北美洲流失的冰,北美大陸下面的水體質量減少將自轉軸以每年幾英寸的速度拉向加拿大。然而,還有一些移動仍然無法解釋。

向東急轉

在2000年前後,地球的自轉軸突然向東急轉,並且以之前兩倍的速度在移動,大約每年7英寸(17釐米)。「它不再向哈德遜灣移動了,而朝向了不列顛群島。」Adhikari說。「那是一次非常大的擺動。」Adhikari和Ivins開始解釋這次出乎意料的變化。

科學家們曾提出,格陵蘭島和南極大陸因冰蓋迅速融化而流失的水體質量可能正是導致自轉軸向東偏轉的原因。NASA/德國太空中心重力恢復與氣候實驗(German Aerospace Center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的衛星給出了每個月地球質量分布的變化記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利用這些數據評估了這項猜測。這些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降雪積聚、地下水枯竭等這些日常的水流移動造成的。他們計算了2003至2015年間,地球上的水體在海陸間循環的過程中曾有多少流失和流入參與了推拉地球的自轉軸。

Adhikari和Ivins的計算結果表明,僅僅格陵蘭島的變化並不足以產生可以拉動自轉軸發生到目前為止偏移的巨大能量。在南半球,南極大陸西部的冰川流失形成了一股拉力,而南極大陸東側的冰川增加則在推動,格陵蘭島也從北面向同一方向拉動地球的自轉軸,但這兩股力量的影響加起來也仍然不足以解釋自轉軸偏移的加速和方向改變。格林蘭島東面一定有某股力量對自轉軸施加了額外的拉力。

研究者在歐亞大陸找到了答案。「原因主要是歐亞大陸缺水:在印度次大陸和裏海地區,」Adhikari說。

這項發現讓人很意外。蓄水層的消耗及枯竭致使這個地區流失了水量,但這些水的流失遠遠不及冰層的改變劇烈。

所以為什麼相對小的流失卻有如此巨大的影響?研究者說這是因為自轉軸對緯度45度附近的變化非常敏感,南北半球都一樣。旋轉物體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點,Adhikari解釋說。這就是為什麼比如印度次大陸上的變化會如此重要。

對舊擺動的新領悟

在解答這項新謎題的過程中,研究者意外地想到了一個極有希望解答另一個古老問題的新方法。地球的自轉中,有一種特別的擺動自1899年開始觀測起就困擾著科學家們。每6到14年,自轉軸都會在原有偏移大方向上向東或向西擺動20到60英寸(0.5到1.5米)。「雖然經過了無數的理論研究和建模,對這種神秘的擺動依然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Adhikari說。

科學家們將GRACE提供數據期間自轉軸東西擺動的情況製成了一張圖表,並和同一時段內陸地水量變化的圖表進行了對比,噴氣實驗室的科學家找到了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極地冰川的變化似乎和擺動無關,只有陸地上的水量變化才會對擺動造成影響。比如歐亞大陸乾旱的年份對應的就是向東的擺動,而溼潤的年份則對應向西擺動。

當研究者們將GRACE200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間陸地水團變化的觀測結果代入到預測極點位置的經典物理方程中時,他們發現計算結果和已觀測到的東西擺動情況非常接近。「這就遠不僅是單純的相關了,」合著者Ivins說。「我們已經將原因分析出來了。」

這項發現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這115年間所記錄的地球自轉軸東西搖擺的數據,也許可以作為陸地水量變化的極好記錄。「它們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過去的氣候情況 — 乾旱和溼潤的程度是否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還有具體的地區,」Adhikari說。

極移(地球極點偏移)的歷史記錄不僅具有全球性的廣泛意義,同時也極其精確。」Ivins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組遺留下來的寶貴數據可以被用來計算出陸地水量和冰蓋的變化。」

GRACE是一項NASA與德國航天中心(DLR)、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的合作任務。關於這項任務的更多信息請點擊:

http://grace.jpl.nasa.gov

http://www.csr.utexas.edu/grace

NASA利用其在太空的優勢來增進我們對這顆賴以生存的星球的了解,提高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保護著未來。NASA開拓了利用長期的數據紀錄來觀測並研究地球上相互關聯的自然系統的新方式。同時也無償地向全世界的研究機構共享這些珍貴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以便獲得關於地球變化的新研究視角。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開謎題,原來是細菌在幫它們
    近期美國的一項研究揭開了這個謎題,對磁場的感知能力或是關鍵。菲達和他的同事在研究論文中指出,動物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地球磁場的存在,是因為它與體內趨磁細菌存在共生關係。而海龜破殼之後之所以能夠重新返回海洋,與趨磁細菌也有內在關係。
  • 地球自轉為何出現搖擺?人類要負責
    北京時間9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在自轉的時候會搖擺不定,目前科學家找到了這一怪異現象的具體原因:人類需要對地球自轉搖擺偏移負責。自1899年以來,地球自轉軸已偏移了10.5米。目前科學家研究量化發現了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轉暖。
  • 科學界的5大終極謎題,只要解開任意一個,人類都無法承受
    筆者-小文除了人類起源問題,以及地球形成之謎等等困擾了科學家數個世紀的謎題以外,還有在科學界被人們稱為「宇宙終極」的5大謎題。而即使是科學發展的現代,許多科學家都對這幾個問題避而不談,一些人認為只要解開這5個問題中的一個,人類文明就可以升級,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無論是哪一個謎題被揭開
  • X射線揭開百年謎題:畢卡索將他人畫作塗改成名作
    X射線揭開百年謎題:畢卡索將他人畫作塗改成名作 時間:2018-02-20 10:08:5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Sophie
  • 最新研究得出有關地球板塊構造形成機理的新結論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7月17日,由中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成功利用新模型獲得了有關地球板塊構造形成機理的新結論板塊構造理論創建50年以來,很好地解釋了固體地球的活動——例如,爪哇的火山,日本的地震等等。該理論假設地球的外殼即地球「巖石圈」被細分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地殼大部分活動均集中在板塊之間的邊界上。
  • NASA黑幕!NASA公開資訊中黑方塊下的秘密無意中被揭開了!
    NASA公開圖片中黑方塊下的秘密無意中被揭開了!這是國際天文愛好者從NASA資料庫破解出來的,聯想到以往很多關於太陽邊大型UFO(參閱以往的<NASA黑幕>資訊),也正是NASA的黑方塊想方設法要掩蓋的。有更多視頻請點擊「NASA黑幕」網頁,持續更新!請耐心,大量的視頻會在後面陸續發出。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看見地球,聽見地球特別版: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下午3點(北京時間4月23日凌晨3點),NASA將播出「NASA科學直播」(NASA Science Live,https://www.nasa.gov/nasasciencelive)的特別版,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坦(Jim Bridenstine)將和大家一起討論地球科學,直播還將介紹
  • 黑洞是否會搖擺?來自標誌圖像的黑洞似乎在搖擺
    科學家正在學習有關有史以來第一個直接成像的黑洞的重要新事物,包括與愛因斯坦理論相一致的行為,但它也以非常不穩定的環的形式顯示出意外的特徵。似乎永遠一樣,但我們終於在2019年4月這個明顯看不見的超大型黑洞圖像首次發布時大吃一驚。
  • 揭開世界未解的謎題,喜馬拉雅山雪怪之後的秘密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各地都有各種謎題,今天要說的是,喜馬拉雅山上面的故事,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而且生命存在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生物,有一些科學家對它進行了研究,並且從中發現很多奧秘,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喜馬拉雅山上一個秘密,喜馬拉雅山上的
  • 都揭開了哪些謎題?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最新公布的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揭開了這些謎題的答案。 記者了解到,成立於1929年的中國古生物學會是國內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學學術團體之一。從去年開始,古生物學會每年度評選和發布「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 目前已知最大天體出現,距地球只有124億光年,科學家揭開奧秘
    有關科學家報導表示,天文學家見證了一個目前已知最大的宇宙天體,據科學家的表述,這個龐大的天體是由星系碰撞而形成的,質量大約有1000萬億個太陽,距離地球大約為124億光年。科學家還發現這個天體形成恆星的速度遠比銀河系的速度還要快,在未來這個龐大的天體將會演變成什麼樣子,還是一個未知數,科學家也想解開這個謎題,但是目前也無法真正揭開這個龐大天體的廬山真面目。
  • 地球自轉軸偏移為啥會偏移?與人類產生氣候變化有關
    導致地球自轉出現「搖擺」的三個原因:格陵蘭島冰層損失(藍色底線);隨著冰川融化出現的陸地反彈(橙黃色底線);以及地幔層對流(紅色虛線)。自1899年以來,地球自轉軸已偏移了10.5米。目前科學家研究量化發現了地球自轉「搖擺」的第三個成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轉暖。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別慌,看看NASA是如何應對的
    #宇宙生活指南#經常上網的小夥伴們肯定對「小行星要撞地球了」的新聞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時不時就能看到一次,總會讓人覺得「地球是不是要完蛋了?」別擔心,這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因為媒體的不專業導致的盲目誇張,並不懂得小行星的初步軌道計算結果還不能當真。
  • NASA選擇了12項有關月球的新科技研究產物
    這些調查和演示結果將幫助有關機構在2024年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來為人類首次登陸火星做準備。選定的12項科技產物將通過NASA的商業月球裝載服務計劃(CLPS)在未來飛上月球。CLPS計劃可以快速通過月球運輸服務獲得著陸器上的設備 ,就像這些可以使月球的科學發現或商業開發能力提高的設備。新設備的選擇裡包含了現有的設備,例如為已經發射的任務設計的部件或模型。
  • 專家挖掘國王墓,土的顏色卻變得不對勁,青銅器上1個字揭開謎題
    專家挖掘國王墓,土的顏色卻變得不對勁,青銅器上1個字揭開謎題。2003年的時候,有農民在河南省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後農民通知了當地的考古專家。當時在這座墓裡,專家們發現了很多十分具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其中包括很多青銅器,珍貴無比。當時出土的一系列陪葬品,有很多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 藏在月球上的4個秘密,困擾人類近60年,如今終被嫦娥四號揭開
    由於科技水平的局限,人類一直無法弄清楚這四個點是什麼,直到中國的嫦娥四號順利在月表登陸,謎題才被揭開了。人類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成功地飛出地球,在1969年就成功地實現登陸月球。完成前項成就的是蘇聯,而完成後一項成就的是美國,當時這兩個國家正處於「冷戰」時期,大張旗鼓地進行著軍備競賽。正因為當時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競賽,才讓人類的航天事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 上海科學家揭開生物固氮的世紀謎題,化學氮肥或將被取代
    12月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王二濤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刻苦攻關八年,揭開已懸了132年的世紀謎題。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寫進教科書,並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方面作出巨大貢獻。10日零時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的這一最新發現,將為生物固氮研究領域指明新的方向。
  • 物理科學:中子星可以解決地球上的中子謎題?
    物理科學:中子星可以解決地球上的中子謎題?根據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家Douglas H. Beck的說法,「中子在我們的世界中發揮著一些不同尋常的作用。事實上,儘管近年來在兩個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兩種類型的實驗中確定的τ值相差約8秒,不確定性約為2秒。隨著實驗變得越來越精確,差異可能表明新的物理學,而不僅僅是實驗誤差。物理學家關心,因為他們必須知道精確的中子壽命,以測試宇宙演化的各種宇宙學模型。
  • 與黑洞一起搖擺
    燈光、音樂、舞池裡盡情搖擺的人群?會有小夥伴由此聯想到有東西隨著黑洞一起搖擺嗎?那我們先看看這段視頻。視頻裡像絲帶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呢?它為什麼會隨著黑洞搖擺?那噴流為什麼會搖擺呢?答案是因為黑洞在旋轉。旋轉的黑洞會拖曳了周圍的彎曲時空,所以噴流就會隨著黑洞搖擺。現在,可能有小夥伴會問,這些都是科學家的想像,有證據嗎?還真有!